SlideShare uma empresa Scribd logo
1 de 135
西藏佛教史(圣严法师)
《西藏佛教史》
编者序
圣严师父《印度佛教史》、《西藏佛教史》、《日韩佛教史略》等三册大
作,原本为一合订精装巨着,书名《世界佛教通史》(上),由法鼓文化的前
身,东初出版社于一九六九年发行问世。
由于师父精严的学术背景,厚实的修证工夫,广博的教育理念,与深切的菩
提悲愿,成就了本书的涵盖面与独特性。其内容深入浅出,史料完整丰富,
考证精确详实,文笔优美流畅,普遍受到教内外大众的喜欢,并且也深获学
术界的重视好评,在同类著作中,诚为相当稀有难得。因之本书也多次再
版,并于一九九三年收录于《法鼓全集》当中。
《通史》原书严谨有序,条理井然,即使分章阅读,也可视为三本结构完整
的著作。法鼓文化一方面因应众多读者的热烈回响,另方面也鉴于时代的变
迁以及阅读的方便,于是将之重新整理编订,依地区分为三册,以平装本的
面貌与大众见面,务求满足读者阅读上的多元需求。
圣严师父曾说,要想对这个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宗教做宏观性的了解,从
历史的角度切入是最好不过了。佛教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印度,在因缘的变
化流转中,有部派佛教的分裂、大乘佛教的开展,有与各个不同民族文化结
合后所呈现出的特色。这不仅只是一个宗教的发展过程,它真正的意义在于
这是人类文化、思想史上的里程碑。
从丰富的客观史料着手,加上师父独特的文笔见地,这是一套结合了历史、
哲学、宗教与文学的好书。全书以社会环境与时代变迁为背景,以教团活动
及教理思想做经纬,不但有佛教徒必须具备的智识,也适合社会各阶层人士
研究阅读,不论是任何背景的读者,相信都将有满意会心的收获。
一九九七年仲夏,惭愧弟子张元隆恭写于农禅寺
第一章西藏的历史与环境
第一节西藏的历史
西藏的名称
西藏民族的古代史,不甚了然,唯由中国内地古史记载中可获一些消息。据
舜窜三苗于三危的传说,是汉民族借着征伐苗族,进入藏地,而开汉藏两族
交往的端绪。但其真正的历史记载,应从唐朝开始,西藏才与内地接触。据
《新唐书.吐蕃传》上说:吐蕃本系羌族的一支,初有百五十余种,散处河
涅江泯间,内有发羌唐旄,居析支水西,祖名鹘提勃悉野,稍并诸羌,据其
地。发蕃声近,故其子孙称为吐蕃而姓勃窣野。据《旧唐书》「吐蕃」条
称: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也,其种落寞不知所出也;或谓
其系南凉突发利鹿孤之后裔,由突发转音为吐蕃。若以地理形势而言,吐蕃
当为羌族的后代,因在今之青海的羌族中有一名为「卭」的支系,乃在秦献
公时率其部族而南,出赐支河西达数千里;该族大抵在南北朝时代,即以现
在的拉萨为中心而建立了吐蕃王国,唯其仍不通于中原。
到了唐太宗时,吐蕃势力强大,中国史书始有吐蕃的记载。元宪宗时,以忽
必烈的武功,西藏遂入其版图之内,称之为土蕃或西蕃。迄明太祖既定天
下,时称土蕃为乌斯藏,这是由于元朝在土蕃地方建立的行政机构,计有乌
斯藏、纳里迷、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而来。乌斯两字的西藏发音
是「卫」(Usu),故又名为卫藏。乌斯之意为中心,藏(Tsang)的意思是清
净,乌斯藏即是清净中心,是佛国净土的意思。此乃是拉萨地方的一个州
名,因为这个州的地理位置是在中国本土之西陲,故到清朝,即名为西藏
了,其意是西方净土。
因此,藏人自称其族为「伯特」(Bod),称其地为 Bod-(kyi)yul,西洋人称西
藏为 Tibet,我们又译为「图伯特」或「土伯特」。其中原因是出于转音的
关系,西藏人将「蕃」字读成「伯特」(Bod),伯特是佛陀国的意思。中国
唐代何以要在蕃字上加一个吐字,迄今未有定说,根据《旧唐书》及梵文的
藏地古史,称其民为「突发利鹿孤子孙」,也许由此「突」字转成的。然至
元代以蒙语呼吐蕃,便成了图伯特或土伯特,原音为 Tobed,所以西洋人就
译成了 Tibet。可见转了数转,仍系基于西藏人自称的佛陀国而来。
以此考察,《新唐书》说的由发羌的发字转为蕃字,又成了问题。据转音考
察,由佛陀(Buddha)读为西藏的伯特(Bod)是无可置疑的,因为梵语称西藏为
仆咤(Bhota),唯其吐蕃之名始用于唐初,佛教传入西藏的有史可考者,也在
唐初,藏人究于何时开始自称为佛国,这就不易查考了。但它另有「雪有
国」(Gans-Can-Yul),「雪谷国」(Gans-Ljons-Yul),及「赤面」(Gdon-Dmar)
等名称。
元朝以前的西藏
唐朝以前的西藏,虽有王国的成立,却是部落性质的局面,尚未能够统一,
至西藏王统第三十世之时,弃宗弄赞(即松赞刚布 Sroṅ -btsan-sgam-po)王即
位,藏族始因武力强盛而有大作为,甚至常寇唐土的边疆,彼此交战,时有
所闻。唐太宗终以联婚方式,争取西陲和平,将宗女文成公主于贞观十五年
(西元六四一年)下嫁藏王。在此稍前,藏王已以同一方式娶了尼泊尔国王女
波利库姬(Bhrkuti),当时西藏的国势之盛,可以想见。由于两位外国公主都
是虔诚的佛教徒,而且都是来自文化很高的国土,故从此时开始,藏王接受
了两妃之劝,由汉土及印度请僧伽到西藏弘法,并派大臣端美三菩提(Thon-
mi-saṃbhoṭ a)等十六人赴印度留学,返藏后即以梵文(Deva nāgari)为基础,
创造藏文字母,翻译佛典,藏王亦亲自学习藏文的使用,自此,西藏进入了
文明时代。
唐睿宗景云元年(西元七一○年),唐朝又以金城公主下嫁西藏王统第三十五
世藏王弃隶蹜赞。当时汉藏间虽仍不断构兵,公主对和平工作确也做得不
少,在文化方面也将汉文的《毛诗》、《春秋》、《礼记》等书,输入了西
藏。往后于唐德宗建中四年(西元七八三年)及唐穆宗长庆元年(西元八二一
年),唐与吐蕃两度订盟,刻有碑文,现在存于布达拉宫前的「甥舅联盟
碑」,即为长庆年间所立。
唐文宗开成三年(西元八三八年),西藏王统第三十九世朗达磨为赞普(藏
王),这是一位信奉原始棒教的王,所以大肆摧灭佛法,故至唐武宗会昌二
年(西元八四二年),乞离胡为藏王之时,佛法已摧灭殆尽,西藏政局亦陷于
分崩状态,此后百年之中,西藏的史事,入于黑暗。由于唐朝也日近衰亡,
继起的宋朝国力,又远逊于唐,故与西藏关系中断,史书亦无何著录了。
臣服蒙古以后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西藏即成其领土之一部。蒙哥汗时,遣其弟忽必烈
南征,元宪宗三年(西元一二五三年)克大理,并控制东部西藏;忽必烈继蒙
哥汗为大汗之后,又于元世祖至元九年(西元一二七二年)遣平西王阿鲁赤征
西蕃,使藏人更进一步的臣服蒙古。忽必烈深知藏人勇猛善战,不易仅以武
力征服,故以藏人所信的佛教加以羁縻,恩遇萨迦派的第四祖大喇嘛萨迦班
智达(Sakya Pandita),以取悦藏人的内向心。
其时,萨迦班智达又派他的侄儿发思巴(又称八思巴、帕思巴 ḤPhagspa)至蒙
古,被忽必烈尊为国师,封为 DB 法王,他制造蒙古新字,主持宣政院,总
摄天下佛教及康藏政务。发思巴是喇嘛教萨迦派的第五祖,自此以后,即开
西藏政教合一的基础,西藏法王兼为藏王。
西藏与印度毗邻,当回教征服印度之后,曾于元顺帝至元三年至四年(西元
一三三七─一三三八年),由马立克尼克比(Malik Nikpai)统骑兵十万及大量步
兵,入侵西藏,结果为高原风雨所阻,疫疠流行,以致全军覆灭。
但至元朝末叶,西藏政权渐由萨迦派转入帕克木都(Phagmo-du)之手,后即
成为藏王。
明朝建国之后,对于西藏一如元代旧章。明成祖永乐四年(西元一四○六
年),封迦举派的哈立嘛(Halima)为 DB 法王,十一年封萨迦派的昆泽思巴为
大乘法王;明宣宗宣德九年(西元一四三四年),又封宗喀巴的弟子释迦也为
大慈法王。
西藏佛教的分派,当在另章介绍。以上所说的宗喀巴,是黄教的创始者,称
为格鲁派。宗喀巴圆寂后,由其弟子二人以转世方式,分别掌领卫(前藏)、
藏(后藏),那便是达赖与班禅。唯其政权之取得,系在第三世达赖之时,因
得蒙古阿尔坦汗(《明史》称为俺答汗)的崇信,支持他成为西藏政教的领
袖。到了明朝式微之际,又由蒙古和硕特部的固始汗,于明庄烈帝崇祯十五
年(西元一六四二年)入藏,协助黄教领袖,废除在后藏维持红教的藏巴汗,
平服了一切反对力量之后,固始汗留其一子驻藏,他又返回青海。自是,蒙
古与西藏之间,非但在宗教上同一信仰,政治及地理上也有紧密的关系,且
蒙古诸汗也均以黄教的保护者自居。
清朝在西藏主权之确立
西藏本为中华民族的一支,迄今的藏人也不以他们是印度人。但自唐朝开始
与内地接触交往,固不绝于史,西藏却从未属于主权中国的一环。直到满清
兴起,先将内蒙置于其势力之下,因此而得与固始汗往还及达赖喇嘛的入朝
(清世祖顺治九年,西元一六五二年)。且由于满清皇帝对黄教之信仰及对达
赖五世之优遇,曾使外蒙古亦因之内附。
及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二年),第五世达赖圆寂,权臣第巴桑
节,密不发丧,在十四年间,一面暗中联络西蒙古的准噶尔汗噶尔丹,一面
对清廷拖延。当五世达赖已圆寂的消息传出后,桑节便宣布第六世达赖亦已
寻获,名为罗卜藏仁清札阳嘉穆错。于是,固始汗之孙拉藏汗以桑节作伪,
故另立伊西嘉穆错为六世达赖,并将桑节擒而杀之。如此一来又引来西蒙古
准噶尔汗的干涉,而将拉藏汗袭杀,另立达赖六世,到了康熙五十九年(西
元一七二○年),始由清廷以大军平定了此一乱事,以拉藏汗的旧臣康济鼐及
颇罗鼐二人,分掌前后藏的政务。
清世宗雍正五年(西元一七二七年),又因前藏发生杀害康济鼐的变乱,后藏
的颇罗鼐在此事件中平乱有功,故被清廷封为「贝子」,总理前后藏事务。
清廷大军,于事平后两个月始达西藏,因藉此次胜利,清廷便使不丹接受了
中国的宗主权。嗣又因颇罗鼐之事,朱尔默特那木札勒谋变,而为驻藏大臣
诱杀。从此清廷对西藏不再封赐汗王。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至五十六年(西元一七九○—一七九一年),廓尔喀(Gurka
即今之尼泊尔)两度犯藏,因藉此次胜利,清廷派大军自青海入藏,直捣廓
尔喀,结果也使尼泊尔接受了中国的宗主权。
清廷藉此大振军威之时,遂于乾隆五十七年(西元一七九二年),对西藏的政
治及宗教,做了本质性的变革和规定。自此使清廷的驻藏大臣权力增高,督
办藏中一切事务,得与达赖及班禅平等,达赖及班禅与皇帝间的来往,必须
经由驻藏大臣转奏,西藏对外关系如与尼泊尔、不丹、哲孟雄(锡金)之来
往,俱由驻藏大臣主持。为使达赖、班禅等活佛转世问题,不致发生蒙蔽及
纷扰,故置「金奔巴瓶」于拉萨,呈报后以抽签方式做决定。黄奋生着的
《边疆政教之研究》(商务版,八二—八三页)将此时驻藏大臣的权职,归纳
为如下的七项:1.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平等。2.文武官吏选奏任免权。3.军
事指挥监督权。4.大喇嘛转世监定权。5.财政监督审核权。6.通信检查权。7.
交通统制权。
实际上,这样的措施实行后,已将西藏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交通等
诸项大权,完全统摄于驻藏大臣之手了。所以在西藏的完全主权,是在乾隆
末世才告确立。
可是,乾隆崩后,清朝逐渐衰微,对西藏便有鞭长莫及之感了。既不能为西
藏的内乱及外患做保护,西藏便日与清廷脱离,达赖喇嘛的权力又再度扩
张。至十三世达赖,先由英军侵藏而逃到北京,清廷昏庸无能,当达赖返藏
后竟逼他由反英而成亲英,逃亡印度,未几清帝逊位,达赖便宣布西藏独
立。
英国人的经略
西藏位居亚州中心的高原,对世界而言,向来是个封禁之地,除与中国接触
之外,西洋人是绝对陌生的。但在明熹宗天启四年(西元一六二四年)耶稣会
的葡萄牙传教士恩得路迪(Antienio Andarade)及马尔奎(ManuelMarques),经
喜马拉雅山入藏,于西部西藏的擦帕朗(Tsap-arang)建立了第一所天主教会。
到了清高宗乾隆三十三年(西元一七六八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决定对西藏
进行调查,希望设立商埠。乾隆三十九年(西元一七七四年),英国驻孟加拉
总督哈斯定斯(Hastings)遣使入藏访问班禅,此时英人以武力不断欺压并夺取
不丹的领土,不丹在宗教上则受班禅领导,英人此举实系对藏伸出了侵吞的
触角。
清仁宗嘉庆十九年(西元一八一四年),英人以边境冲突为藉囗,大举侵略尼
泊尔,二年后,尼泊尔被迫割地签约。清穆宗同治四年(西元一八六五年),
英人又以污辱使节为词,进攻不丹,不丹亦被迫割地签约,并先于清文宗咸
丰十一年(西元一八六一年),已逼锡金成为英国的受保护国。不丹与锡金,
自颇罗鼐治藏时起,即向西藏纳贡,何况在宗教上一向属西藏系统,藏人对
此确有唇亡齿寒之感。
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西元一九○三年),英驻印度总督寇尊(LordCurzon),趁
中英开会讨论边境问题,坚持其地点必须在拉萨,遂派荣赫鹏上校(Colonel
Younghasband)率军侵藏,翌年八月初,英军直抵拉萨,结果使中国政府代
西藏赔偿战费五十万镑,英国始正式承认了中国在西藏的宗主权。本来英人
原想将西藏并吞,唯于自同治十年(西元一八七一年)起,俄国也连续派人进
入蒙藏青海地区调查,且藉贝加尔湖周边信仰喇嘛教的布里雅特蒙古人之来
往西藏,更打开了俄国与西藏当局之间的接洽之门。英俄两国当时共同恐惧
德国势力在欧洲的扩张威胁,所以才将西藏问题做了两国的缓冲;否则,西
藏已受英人的保护,殆无疑问。
二十世纪以来的西藏问题
当荣赫鹏率英军侵入拉萨时,十三世达赖便由青海逃至北京。以所处不洽,
故于次年返藏,清廷便派大军入藏,镇压达赖,迫使达赖转而逃入印度亲向
英国,清廷乃革除达赖的名号,促使达赖更为英人拉拢,以致今日西藏人中
曾受英国教育的大有人在,也使西方的物质建设带进了西藏。
辛亥革命之后,由于驻藏川军发生变乱,遂于民国二年至三年(西元一九一
三─一九一四年),接受英人调解,在印度的西姆拉(Simla)开会,中国派西藏
宣抚使陈贻范为代表,西藏由亲英的噶伦霞札(Lonchen Shatra)为代表,英国
以印度外务大臣麦克马洪(Sir H. McMahon)为代表。结果,英人以仲介者的
姿态,主张按照蒙古成例,划成内藏与外藏,将青海的大部及川边的一部、
云南的西北角划为内藏,西藏属于中国,但在外藏的内政,中央不得干涉,
亦不得设文武官员及驻军于外藏。并将印度国界北移,把不丹以东的大旺、
提郎宗至西康察隅之南的土地都划归印度,是为「麦克马洪线」。此一条约
草稿虽经陈贻范签了字,但终未获中国政府的承认,迄今仍为边境纠纷的一
大问题。
十三世达赖亲英,是由于清廷的逼迫,但当民国十二年(西元一九二三年)第
八世班禅与达赖不和,遂转道至北京,倾向中国,达赖在藏,也就掌握了更
多的权力。
民国十七年(西元一九二八年),中国革命军北伐完成,达赖派人向中央输
诚,中国与西藏关系因此恢复。民国二十二年(西元一九三三年),十三世达
赖圆寂;民国二十六年(西元一九三七年)班禅正欲返藏,而亦圆寂于青海的
玉树。民国二十八年(西元一九三九年),当时的中央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
忠信入藏,主持第十四世达赖坐床大典,并在拉萨设立第一任驻藏办事处;
民国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中央又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关吉玉,前往
西宁主持第九世班禅的坐床大典。然而不久之后,国民党政府撤离大陆,西
藏则由中国共产党接管。
一九五○年十月,人民解放军进入西康的昌都,西藏乃派代表往北平,与其
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协议」十七条,其内容是:1.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自西藏驱逐出境。2.协助人民解放军之进驻西藏。3.承认西藏的地方自治。
4.保证达赖喇嘛之权职及其政治制度之存续。5.保证班禅喇嘛之权职及其地
位。6.达赖与班禅之固有地位,由十四世达赖及九世班禅相互合作,以维持
之。7.尊重人民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保护喇嘛之收入。8.改编西藏军队为
人民解放军。9.发展西藏语文及学校教育。10.发展农牧工商各业。11.西藏
之改革,委于地方政府。12.过去亲于帝国主义及国民党者,不得为官吏。
13.进驻西藏之军队应维持纪律。14.对外交涉之事务,均由大陆中央统一处
理。15.为保证本协定之实行,故设立军政委员会及军区司令部。16.军政委
员会、军区司令部、西藏驻军之经费,均由大陆中央负担。17.本协定于签
章之同时生效。
第二节西藏的环境
世界屋脊
以西藏的地理环境而言,乃是世界第一高原,平均高度海拔一万六千呎,低
漥处及河流,海拔亦在一万二千呎至一万五千呎之间,故有世界屋脊之称。
西藏全境,层峦耸峙,在雪线以上的高峰,数以百计,亘古积雪不化,映人
眼帘,因此又有雪国之称。
西藏近于新疆北端的帕米尔高原,北枕昆仑山脉,南接喜马拉雅山脉,中贯
冈底斯山脉,又有唐古拉山脉东走青海与西康。可说西藏是由几座世界最大
的山脉连结起来的。
再从地图上看西藏周围的环境,北方与新疆接壤,东方与青海、西康毗连,
南方与印度、不丹、哲孟雄(锡金)、尼泊尔紧邻,西方乃有喀什米尔、巴基
斯坦、阿富汗、苏俄等国。所以西藏位居亚洲的中心,其地理位置在国防上
极为重要。
幅员与人囗
西藏面积有多大,各说不一。据陈澄之翻译的《西藏见闻录》第四、五页记
载:李察得(Richard)的《皇清舆地》说,西藏东西最长处一千二百英里,南
北最宽处七百四十英里,其面积为四十六万三千三百二十平方英里。日本人
中村元的《西藏人的思惟方法》中则说八十万平方公里。
可是英国政府的《西藏》一书内说,其东西长达一千三百七十英里,南北宽
为八百零二英里,总面积达一百万平方英里以上。这是将西康及青海都包括
在西藏境内的算法,也就是所谓西姆拉会议上英人把西藏划为内外藏的看
法。
事实上,今日西藏位在东经七十八至九十六度,北纬二十七至三十五度。其
最长处自东至西七百零一点三英里,南北最宽处为四百九十九点三英里。总
面积为三十万八千七百一十三平方英里。但根据世界地理学会的统计,西藏
面积的正确数字是,四十六万九千二百九十四平方英里。
至于西藏的人囗,据中国大陆建立政权前的估计,在西藏境内的约为一百
二、三十万人左右,如果包括甘肃、青海、西康、云南等地的藏族而言,共
约二百七十万至三百万之谱。(《边疆论文集》二六页下)
据陈澄之翻译的《西藏见闻录》第二页说:「藏人计有三百七十二万二千余
囗。分布在西藏、青海、西康、四川各地,均操藏语,信喇嘛教。」
又据日本的中村元说:「西藏人囗的推定,约为四百五十万至五百万之间,
其住于西藏者约二百七十万,其余大部的西藏人,则住于四川、云南、青海
等各省的边境。」(《西藏人的思惟方法》第五页)这是中国大陆建立政权后
的统计数字。然在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之后,竟从内地向西藏移民了五百万
人,以五百万人囗来同化融合西藏本土的二百七十万同胞,目的是为打破西
藏原有的独立文化、民族建制、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前书第四页)。中国
大陆的计画,已有显著的事实,例如以往拉萨附近的农村,庆祝收获时,供
佛祭神,现在却改用毛泽东及刘少奇的图像取代了佛像。
再说,西藏人也分有三大族类:
(一)藏巴,又作博巴(Bodpa),这是居于西藏本土的人,也就是雅鲁藏布江河
谷的农民及北部牧人的名称。
(二)康巴,旧作喀木(Kham),其意为西康人,他们身材高大,故在各大寺中
的警卫喇嘛,多选此族的人担任,其主要分布于西康,兼有移向雅鲁藏布江
河谷居住的。
(三)安多,旧称唐古特,亦作阿木多(Amdo),此原为蒙古对藏人的通称,后
用作甘、青、川地区藏人的专称。
天然地势及政治区分
凡是河流纵横的地方,必可产生人文荟萃的文化,西藏也是一样。西藏境内
最富庶的区域,是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之间由西东下的藏南纵谷,也就是
雅鲁藏布江的河谷流域。此为藏境第一大河,长约四千英里,其支流很多,
例如流经江孜及日喀则的年楚河及经由拉萨的拉萨河,都属之。唯有在日喀
则上游的拉孜,是藏南纵谷的气候分界线,拉孜以东,高原性的草原到处可
见,且河流又多,故宜于农牧兼营;拉孜以西就只有宜于牦牛和绵羊生活的
山牧地区了。
西藏的河流分为四大系。上述的雅鲁藏布江是印度恒河系的最大支流。藏南
纵谷的西部,有狼河、象泉河、狮泉河,会流于扎锡冈城,西北流经喀什米
尔而入巴基斯坦;又有导源于玛那萨罗沃池(大概这就是佛经中的阿耨达池)
的狼楚河,流入萨特利日河而汇归印度河;故此诸河均为印度河系。西藏东
部,尚有发源于布喀池的喀喇乌苏江,下流入西康,至云南,经缅甸而入
海,是为怒江系。西藏北部为内陆河系,例如天池(即是腾格里湖)及奇林
湖,都是著名的大湖泊。
西藏地区虽大而人囗稀少的原因,乃系藏北高原的广大地区,多在雪线以
上,且其山岭与盆地,又重重阻隔,跋涉困难,故其南部仅有夏季藏族的山
牧,北部亦只有回族的进山狩猎,大部地区是杳无人迹的旷野。
有人居住的地带,在清代,除了安多之外,将西藏分为三个政治区域,共为
六十六个宗(等于内地的县):
(一)卫,即是前藏,此由藏南的江孜,向藏北画一条略向西倾的直线。首府
设于拉萨,统辖三十个宗。
(二)藏,即是后藏,以日喀则为首府,统辖二十六个宗。
(三)阿里,此由尼泊尔边境近西端向北画一条弧线至喀什米尔,统辖十个
宗。
西藏的宗教基础
根据西藏人的传说,认为他们的祖先,是观世音菩萨化身的猴子,他攀越过
喜马拉雅山,于雅鲁藏布江畔,跟一个女魔结了婚,住在孜塘深山里的山洞
里,世代连绵,他们的后代便是西藏人。因此,藏胞将其古代的名王以及现
在世世转生的达赖,都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观音本住于印度南方的普陀
洛迦山,故将他们的政教中心名为布达拉宫,即是普陀洛迦的转音,他们以
为西藏是一朵莲花,布达拉宫即是莲花中心的莲台,住的就是观音的化身。
从这传说看来,西藏老早就是佛化的地区了。其实不然,这个传说的出现,
当在佛教盛行之后,最早不出中国的隋唐以前。这是在佛教输入西藏之后,
西藏即以印度文化为主流的时代才有的观念。因为这个圣猴的故事,发源于
印度史诗《罗摩所行传》(Rāmāyaṇ a)。
西藏地接西亚,而在西亚及东北亚草原区域或游牧游猎的族群中,有一种共
同的信仰,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的信仰,巫在西伯利亚人的囗里,称为
「萨满」(Shaman),所以宗教学中称这一系的信仰,谓萨满教,它以西伯利
亚为中心,而向四周伸展,蒙古、满洲、新疆(畏兀儿)、西藏等相同生活方
式的民族社会中,均曾接受过它的信仰。
萨满教是集幻术及符咒的大成者,它有巫的功能,也有中国道术的威力;它
能治疗疾病、占卜休咎、祓除邪祟、求雨禳灾。但它为一般巫所不能者,便
是大场面的降神。西藏的原始信仰称为棒教(Bon),Bon 即是蒙古语巫师的意
思,可见棒教乃系萨满教的一支,在佛教初盛于西藏不久,即由于棒教徒的
嫉妒,而有信奉棒教的朗达磨王毁灭佛教。后来佛教复兴,棒教归化于佛
教,以佛教充实棒教,便成了黑教;佛教同样也吸收了棒教的成分,成为喇
嘛教的特色,迄大陆建立政权之前,西藏佛寺的喇嘛们,仍有降神的佛事。
那是密教的长处,印度的密教将印度教的神摄为佛教的护法,西藏的喇嘛
教,则将棒教的神摄入于佛教中来。
因此,据西藏学者丘斯克尼门(Chos-kiy-ñi-ma)的研究,棒教在西藏的历史,
也分三个时期:
第一期为原始的棒教(ḥ jol-bon):此期的棒教师,尚无特定的精灵崇拜的仪
式,也没有完整的教义可述。
第二期为混杂的棒教(ḥ khyar-bon):此期因有三位僧侣自迦湿弥罗入藏,为
吉利贡干普(Gri-gum bcan-po)王举行了死者的仪式,所以又被称为坟墓的棒
教。
第三期为变革的棒教(bsgyur-bon):这是受了佛教的影响之后,棒教的内容产
生变革而重新发展。
第二章前传的西藏佛教
第一节西藏佛教的源头
印度的晚期佛学
西藏佛教史的分期,一般均以朗达磨王的法难为界,法难之先称为前传,法
难之后称为后传。
西藏佛教的传入初期,虽有从印度移入及中国移入的两系,但在未久之间,
中国系的即从西藏退出,唯印度系的一枝独秀。
印度佛教也分有原始、小乘、大乘的三阶,大乘佛教又分有早、中、晚的三
期,此在印度的佛教中已经介绍。所以,同为传自印度的佛教,中国系的是
迄中期大乘为中心的大乘显教,西藏系的则是以晚期大乘为主干的大乘密
教。因在中期大乘之世的印度,密教尚未开展,密教的隆盛,主要是在波罗
王朝偏安期间(西元六○○─一一三九年),它的源流,则应自世亲菩萨以下开
始,世亲的年代约为东晋元帝大兴三年至东晋安帝隆安四年(西元三二○─四
○○年)。因此,所谓晚期大乘,相当于中国自东晋时代直到南宋时代,历时
约八百年之久。此其间印度佛教经过多次的嬗变,初后颇多不同。其初二百
余年,学派纷纭,显密异趣,而与昔来一贯的学风殊异;其后五百余年,唯
有密教由激扬而至于灭亡了。故将前者称为分化期,后者称为衰颓期。西藏
佛教的输入,便在后面的五百余年之间,可是,密教为主的大乘佛法,并非
不要显教的基础,所以,介绍西藏密教,仍须从世亲的传人说起。
世亲的四大传人
这一节的叙述,我将依据吕澄所著《西藏佛学原论》为主要的参考资料,吕
氏所用的资料,乃系取自藏人多罗那他(Tāranātha)的《印度佛教史》,该书
成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西元一六○八年)。恐有掠美之嫌,故先说明。
世亲在印度佛教的思想史上,乃是一位空前绝后的大菩萨,以他一人而集大
乘佛法的大成,他的博大精深,以致在他之后的学者,竟无一人能够通盘继
承。因此,他有四大弟子,分传四个系统。
(一)由安慧传承毗昙学:安慧生于南印度,据说他于世亲的著书,无不重
疏,但他特精毗昙,西藏传其详释《俱舍论》,汉土也说他合糅《杂集》。
他的弟子月官,是东印度人,对于一切声明、经、咒,无所不悉,后住那烂
陀寺,遍造五明诸论,广弘《十地论》、《月灯三昧经》、《四十华严
经》、《楞伽经》、《般若经》,造释千部。安慧的再传弟子,则有宝称。
同出于安慧门下的另有广释《俱舍论》的满增,再传则有胜友。胜友后入西
藏。
(二)由陈那传承唯识因明:陈那生于南印度,历住那烂陀寺及欧提毗舍,相
传他熟持之经达五百种,无不融合。著述繁多,不下百部。后将他自着的唯
识因明诸书,编辑剪裁,成为《集量论》,此乃因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一
传弟子是护法,也是南印度人,通晓内外宗义,辨解自在,纵横无碍,讲说
注疏,尤以依于唯识宗义解释中观的《四百论》,最为著称。护法的剃度弟
子法称,善解三藏,熟诵经咒凡五百部;后又从陈那的另一弟子自在军,受
学《集量论》,悟解等同陈那,故为《集量论》作的释论,详略共达七部,
又使他的弟子帝释慧为他的释论作释,故到此时,唯识因明之学,已达极峰
了。
(三)由德光传承律学:德光生于摩偷罗的婆罗门族,淹贯三藏而于各部律论
的成就最高,当他住于摩偷罗的阿伽啰弗利伽蓝之时,共住比丘达于千数,
莫不律仪清净。他着有《律经》一部,通释毗尼要义;又注说一切有部戒
本,而被后起诸家,仰为准则。
(四)由解脱军传承般若学:解脱军(Aryavimuktisena)生于中南印度之间的日婆
罗国附近,学般若于世亲之门,又曾问义于僧护。因修般若观行,以《般若
经》经文与慈氏的《现观庄严论》(Abhisamayālaṃkara-nāma)不尽符合,得
梦慈氏,遵嘱而寻见由南方请来的二万颂本的《般若经》,全与《现观庄严
论释》相应。于是畅演《无自性义》而为《现观庄严论》注解。《无自性
义》是僧护、龙树学的思想,但是解脱军阐扬的《现观庄严论》,却为瑜伽
学的祖师慈氏所作。所以他为瑜伽行中观学派(Yogācāra madhyamika)的人。
以上四系的余绪,均为后来的西藏佛教所吸收:安慧的俱舍学;陈那,特别
是法称的唯识因明学;德光的有部律学;解脱军的瑜伽为中心的般若学。此
即构成了西藏显教大乘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大部分。若比之于中国系的大乘教
典,《俱舍论》虽有翻译,但不受普遍的重视;因明确也略有译介,但是
《集量论》和法称的《七论》则付之阙如;有部律由义净三藏译出后并未有
人弘扬,因已先有《四分律》了;至于《现观庄严论》及解脱军的《无自性
义》注释,中国一卷也没有译出。
中观派及第三系
在《印度佛教史》中已说到,龙树(Nāgārjuna)及提婆之世,中观学派尚未成
立,到了提婆传龙友,龙友传僧护,僧护之下出了两位大弟子,各执一说,
分成两流,出现了中观学派。
佛护生于南印的呾婆罗国,受龙树宗义于僧护之门,修习专精而得胜智,故
于龙树及提婆诸书,多所注释。他的名著是依据《无畏论》而写成的《中观
论释》。他的弟子为莲华觉,再传便是极受西藏佛教尊崇的月称(Candrakīrti)
论师,着有《入中论》(Madhyamakaavatāra 又作《入中观论》)等书。
清辨也是生于南印度,出身于摩赖耶罗王族,与佛护同门,却于佛护去世
后,对佛护的遗着展开攻势,最有名的就是他的《般若灯论》。因而一时成
为中观学派的泰山北斗,此对后来的西藏佛教,也有莫大的影响。
现在再介绍第三系,即是瑜伽及中观之外的别出一系。因在当时,清辨破佛
护,乃为同一系统门内之争。瑜伽派的安慧为《中论》作释,清辨的弟子又
起而非难;稍后,又有安慧的弟子月官,找着中观派的月称论辩;另有安慧
及德光的弟子德慧,站在安慧的立场攻破清辨,清辨的弟子三钵罗睹陀,便
起而与德慧论争;尚有护法的弟子提婆湿罗摩,注《中论》而破月称。这都
是瑜伽与中观的两派之争,焦点则仅在于对龙树《中论》解释的立场不同而
已。后来,清辨中观系的三钵罗睹陀的弟子有室利崛多,再传则有智藏与寂
护(Śanta-rakṣ ita),寂护便是前传西藏佛教的第一位大师;瑜伽系的月官及
法称之说,传于律天和无性,两家的门户相争,更同水火之不能相容。但
是,另有一位寂天论师,兼采龙树、无着的两家之学,却不自入于那一系统
之中。寂天本为苏罗悉陀王子,避位至中印度,从那烂陀寺上座胜天出家。
胜天的学系不明,他继护法之后住持那烂陀寺。寂天从胜天受学而自得三
昧,着有《集菩萨学论》、《集经义论》,而以《入菩萨行论》(又作《入
菩萨行》、《菩提行经》流传最广。考察寂天的思想,乃是以中观为主而抉
择瑜伽的学者。他对后传西藏的佛法也有很大影响,例如阿底峡(Atiśa)的思
想之中,论到戒增上学的菩萨戒时,除了依于《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地戒
品〉,即用寂天的《入菩萨行论》。
到此,我们可将西藏佛教源头的印度三系人物之传承关系,列表如下:
┌满增─胜友
「慈氏─无着─世亲┬安慧┼月官─宝称
│ ├德光─德慧
│ │ ┌ 提婆湿罗摩
│ ├陈那┬护 法┼ 法称
| │ └自在军┘
│ ├解脱军
│ ├佛护─莲华觉─月称
龙树┼提婆─龙友─僧护┤
│ └清辩─三钵罗覩陀─舍利崛多┬智藏
│ └寂护
└────────────胜天─寂天
衰颓期的印度佛教
在世亲以后的印度佛教,由于瑜伽和中观的自相论争,抵消了对外的摄化,
外道日益兴盛,不得已而摄取外教之物以成密乘的佛法,佛法的观念越来越
高调,生活则越来越流俗,门内越是强调降伏外力,实际上却日渐被外教吞
没。
据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说,即当龙树、提婆、无着、世亲、陈那、法
称之世,大乘诸师,固属胜者,但论其僧众数量,则远逊于声闻众。实则此
期的小乘势力,也较往昔衰退很多,十八部中,仅余少数部派传通而已。到
法称之时,东印、南印,均以外道跋扈而佛法遽衰;月称之际,由于外道凌
逼,那烂陀寺的一般讲学者,皆不敢公开而改在堂内讲说。可知世亲以后的
二百余年之间,佛法已在日渐衰落之中。
此后,各显教论师,均入于密乘,以超岩寺为基地的偏安五百年中,所见
者,乃为瑜伽密与无上瑜伽密的发展而已。西藏地接印度,故当印度佛教受
到毁灭之际,大师们由尼泊尔及迦湿弥罗而入西藏者不少。所以,西藏佛教
的系统是属印度晚期的大乘密教,密教之特受西藏民族所欢迎者,则由于西
藏原有棒教的基础。密教既能摄纳印度的外道,进入西藏之后,自然也就使
得棒教归向。其间所不同的是印度外道已有相当高的神学基础,故以其传统
势力的地位而至骎驾乎佛教之上,终因回教入侵而将佛教流放于印度之外。
西藏的棒教,虽亦曾一度挟传统的势力摧灭佛教,但它本身没有理论基础可
资立足,所以终被佛教同化。
第二节佛教的输入
最早的传说
根据传说,西藏之有佛教,为时很早,早在中国周赧王二年(西元前三一三
年),即有一位中印度王子,名叫出士夫地,因被邻国打败,东走雪山,到
达西藏边境,先后遇到西藏的有德之士十二人,问他来自何处?他仅以手指
天,又见他的相貌举止与众不同,遂以为天神下降,便扎木舆,将他肩回部
中,拥为藏王,号为聂赤赞普,此为西藏王统之始。同时此王建立佛寺于卡
伊兰(Kailāsa 冈底斯)山之麓,从事佛陀教义的阐扬,故其亦为西藏输入佛教
之始。
后来传了二十多世,到了陀朵[口*栗]思颜赞(Thothori Nyantsan)王时(当中国
东晋之世,西元三七一年),突有四箱,自天降于宫殿楼顶,众皆不知何
物。适有五位僧人自印度来,开启四箱,知为《宝箧庄严经》、《百拜忏悔
经》、《六字大明宝玉刻》(即为唵嘛呢叭[口*弥]吽 Oṃ Maṇ i Padme
Hūṃ)、黄金宝塔,以及紧陀摩尼香等。同时又闻空中说话之声:「自兹当
俟五世,始晓此事。」国王虽不知此话的意思,总觉得这些天降宝物,应该
修供奉祠,遂置于宫库,王由此福业功德,享寿百二十岁,并致国泰民安。
又过了五世之后,即为弃宗弄赞王出世,他在十三岁时便继王位。此王约生
于隋炀帝大业十一年(西元六一五年),或者更早四十多年。据说他的容貌如
玉,美好秀绝,额前现有「阿弥陀佛」梵字。当他继位之后,便思念他的国
土中,为了利益众生的事,需要佛像礼拜,正作念时,王的心中忽即化现一
僧,为王求得十一面观音像。
王又思念,须出一位大灌顶者,正深思时,即有普贤菩萨启请了阿弥提婆
(阿弥陀佛?)同触王首,为之灌顶。由此便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神变,生出
许多不可思议的稀有之相,故其威力所被,四方震动。
以上三点,虽为传说,但到弃宗弄赞王时,「威力所被,四方震动」,确为
事实,佛教输入之可以确证者,也在此时。故于传说之中未必没有若干史实
的成分。
弃宗弄赞王与佛教
一位在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后,最后从拉萨走出来的西方人─宁康德
(Amaury de Riencourt)在他所著的《西藏见闻录》中说:「藏人本来是世界
上最为悍勇好斗的人,他们若不是以坚强的信仰,自制住原始的本性,一旦
从世界屋脊上冲下来的话,亚洲撼怖,全球震慑。」
为什么他会如此说?因为在佛教未化西藏之前,就出了弃宗弄赞这样一位雄
才大略的名王,有人将他在西藏史上的位置,比诸欧洲史上的查理斯大帝,
我看他也有类似印度史上的阿育王处。当他即位不久,先将邻近的各西藏酋
长征服,然后屡次举兵远征。他曾侵入蒙古南部,又向中国交涉。因在唐太
宗时,突厥及吐谷浑,皆尚唐之公主,弃宗弄赞也做同样要求,唐太宗不
允,他便率兵进攻吐谷浑。《旧唐书》卷九六〈吐蕃列传〉中的记载是这样
的:「吐谷浑不能支,遁于青海之上,以避其锋,其国人畜,并为吐蕃所
掠;于是进兵攻破党项及白兰诸羌,率其众二十余万,顿于松洲西境。」最
后吐蕃虽为唐军所败,但他仍来求婚,唐太宗遂于贞观十五年(西元六四一
年),将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这便是中国史上所称的吐蕃入寇。此时,在中
国与西藏间所住的蛮族均为此王征服。同时,到了贞观二十二年(西元六四
八年),更有力发兵,协助唐使王玄策,讨破中天竺。他在对唐用兵之前,
已经征服了南方的尼泊尔,娶了尼王的公主波利库姬,而且席卷缅甸,使之
臣服。如果西藏史上多出几位这样的国王,亚洲的历史,必已大大地改观
了。好在此后的西藏,接受了佛教的熏陶。
当他与尼泊尔及唐室通婚之后,接触到了中印两国崇高的宗教和文化;尤其
是佛教,给他的感化力最强。所以他依据佛教的思想,颁订了十善及十六要
律的民众守则。
所谓十善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两舌,六不
恶囗,七不绮语,八不贪欲,九不瞋恚,十不邪见。
所谓十六要律是:一要虔信佛教,二要孝顺父母,三要尊敬高德,四要敦睦
亲族,五要帮助邻里,六要出言忠信,七要做事谨慎,八要行为笃厚,九要
钱财知足,十要报德酬恩,十一要如约还债,十二要斗秤公平,十三要不生
嫉妒,十四要不听谗言,十五要审慎言语,十六要处事宽厚。
有人对此的看法是:「这是松赞刚布就佛教的精义,演为社会上共守的道德
和行为标准,用以判断民众善恶和赏罚,可说是他提倡民众信仰佛教以化其
心,用佛教精义,制定政治信条以治其身。」(《边疆政教之研究》七四页)
也可以说,由于佛教输入之后,西藏才脱离野蛮而迈进文明的领域。
文明的开拓
弃宗弄赞王既已接触到佛教文化之后,便想到陀朵[口*栗]思颜赞王时传下的
佛典,西藏尚无一人能够了解,便派贵族七人前往印度研究,但却归于失
败;第二次又派大臣端美三菩提为首的十六个青年往印度学习佛教及音韵学
等,为创造藏文而做准备。端美学成归藏,即仿笈多王朝时代革新后的梵
文,调和了西藏语而做成藏文字母;后来他又着成八种文法书,现尚存有两
种,并且将《大乘宝箧庄严经》、《百拜忏悔经》、《宝云经》等译成藏
文,此为西藏译经的嚆矢。
又据日本金山正好的《东亚佛教史》一八○及一八一页说:当时在西藏传译
佛典的人,除了端美三菩提,尚有印度学者拘萨罗(Kusara)及婆罗门桑伽罗
(Śaṃkara),尼泊尔的学者息拉蒙启(Śilamañju),中国的大天寿和尚,以及端
美三菩提的两个弟子达磨古萨(Dharmakośa)及道丘巴尔(Rdo-rje dpal)等人。
可见开拓西藏初期文明的功臣,非仅端美三菩提一人了。
同时,我们也见到有三位唐僧,在文成公主之世经过西藏的记载,则为贞观
年间的玄照,经西藏赴北印度;道生由西藏游印度;永徽年间的玄太,取道
西藏至尼泊尔。
据说,弃宗弄赞王当端美三菩提返藏之后,为了研究文字,日夜学习,隐居
不问政事者达四年之久,所以他也能用新造的文字,写作诗歌。上行下效,
一时通令全国学习,前面所举十善及十六清净世俗要律的文告,即是用此新
造的藏文写成,而得遍行于藏土。故其不愧为后世学者誉为西藏文化之父
了。
同时,由于两位外国公主的下嫁,也各自从她们的祖国,带去了法像文物,
其中有阿閦金刚像、弥勒像、多罗(观音)像、悉达太子像、释迦世尊像,以
及许多经论、法物,还有数位僧尼。因为两位外国公主给西藏带进佛法,故
在西藏史上,以为她俩是观音化身,将之崇拜为多罗天女(Tārā 密部的女
尊),文成公主是青(Doljang)多罗,尼泊尔的波利库姬公主是白(Dolkar)多
罗。弃宗弄赞王死后,也被仰为观音菩萨,又有说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为了礼敬三宝,便由好多工匠,建造了十多座寺院,首以拉萨为中心,建立
布达拉宫,又分别为两妃各建一寺,那就是大昭寺及小昭寺。文成公主的大
昭寺供奉释迦佛像,波利库姬公主(藏人称为万妙天神)的小昭寺供奉阿閦佛
像。
据说此王享寿八十二岁去世(约为唐高宗永徽元年,西元六五○年),三十一
年后,文成公主亦逝,他们一王两妃的肉身,均被制成塑像,文成公主的肉
身像,迄至晚近,仍在大昭寺中。
初期弘法的阻力
弃宗弄赞王的晚年,虽然极力弘扬佛法,但在当时的西藏,究系尚为半开化
的状态,一般人对于含有高深哲理的佛法,很不容易了解和接受,纵然是藏
王的近臣们,也多半是由于王的意志而表面崇信,何况棒教的潜势力根深柢
固,故到弃宗弄赞崩后,佛教在西藏的推展,又退入了逆流。
佛法不能继续传播,继位的王子尚年幼,遂由贵族中产生了摄政。这些贵族
们,原是奉了王命而信仰佛教,王崩之后,对于王在时享有崇高地位的僧
人,不唯不敬,反以敌视的态度相加。而且,在另一方面,西藏又再向其邻
邦连年构兵,扩张版图。因此,佛教的教化事业,更加受到了阻碍。
弃宗弄赞死后无子,系由其孙满思隆满赞继位,称为贡斯隆王,他的摄政是
禄东赞,禄东赞死后,由其子钦陵兄弟专国。此期间,吐蕃兵力外侵,吞并
诸羌,击败吐谷浑,又败唐朝的行营大总管薛仁贵,故在《新唐书.吐蕃
传》说:「自汉魏以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
贡斯隆在位十四年而逝,由其遗腹子德斯隆满格陂王继位,此正是钦陵兄弟
专权时代,西藏国力之盛,犹如旭日东升。
继承德斯隆满格陂王位的,为其子弃隶缩赞王,也遣使至唐,求尚公主,唐
中宗即以雍王守礼之女金城公主下嫁。金城公主乃一虔诚的三宝弟子,带了
中国沙门及好多佛典入藏。故在此王时代,曾将《百业经》、《金光明
经》,以及数学、药方等译成藏文。
金城公主所生的王子,便是此后大兴佛法的吃[口*栗]双提赞王(Khri-Sroṅ -
lde-Btsan),又名赤松德赞王,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西元七二八年),在位
时间至唐德宗贞元二年(西元七八六年)。可是,在王幼时,藏境党争激烈,
擅权的人又是排斥佛教的首领,王虽崇信佛教,但因年幼而无力阻止,以致
政府所颁法律,常与佛教的信仰抵触,甚至没收经文、封锁佛殿佛像,并将
最大的佛寺毁之改为屠畜场。所以佛教是处于被摧残的地位。直到王成年,
运用智慧,除去了专权的大臣,掌握实权之后,辉煌的佛教时代,才正式开
始。
第三节寂护与莲华生
寂护入藏
大概在吃[口*栗]双提赞王盛年亲政之时,西藏国力向外膨胀,武功之盛,尤
在弃宗弄赞王时之上。曾经东侵中国的青海及金川,常寇中国边境,甚至一
度使长安陷落,南方则征服印度的孟加拉湾。
但是,他的主要精神,还是致力于佛教的兴隆,故向中国及印度礼聘僧侣,
从事经典的输入与译出。先聘中国和尚二人及迦湿弥罗的阿难陀(Ananta)翻
译经典;又遣巴沙(pah-sa)赴尼泊尔,于唐玄宗天宝六年(西元七四七年)遇善
海大师寂护即延请入藏。当时藏中佛法尚属初行阶段,旧有的棒教信仰仍
盛,僧众亦无一定的规范可言,寂护感觉弘化不宜,故又返回印度。不久再
受藏王之请,驻藏十五年中,贡献良多。寂护的师承属于中观清辨学派之一
别系,与唯识学派也有渊源,但他为西藏带来中观派的论书,并且自己着有
《二谛分别释》,宣扬中观之教法。
从史实中考察,寂护是一位学者型的宗教家。所以当他入藏,正值西藏的恶
魔逞凶,雷电震动天地,降雹损伤农作,发生饥馑,疫疠流行。藏王请他降
魔,他则回说:「我一生只专心致力于济度众生,故无降伏幽鬼恶魔之妙
力。然若不将幽鬼与妖魔予以惩罚降伏,如何能建佛殿?欲成就此事,须从
乌耆延那(乌仗那 Udyāna)聘请莲华生上师(Padma-saṃbhava)来藏,他不仅能
退治生死大海中一切灵鬼罗剎及八种妖,并通一切陀罗尼(Dharni)秘法,若
能得此知识,一切幽鬼,可以退治了。」
藏王遂派二人往西北印度的乌耆延那,招聘莲华生上师入藏,抵达拉萨之
时,藏王厚礼相迎。
莲华生大师
西藏原有的棒教,乃系神鬼崇拜及巫术符咒信仰的宗教,故对寂护的理论实
践的佛教不易接受,莲华生大师是一位密教的大成就者,他为西藏带来陀罗
尼及真言仪轨,以神咒降伏恶魔妖魅,神通广大,所向无不敬服。同来有其
弟子二十五人,均能降魔伏妖,各化一方,这也正好投合西藏原始信仰的囗
胃。他不反对棒教,却为民间的疾苦以神通来解救;当其施救之后,仍不自
炫恩德,务使民众自然产生对佛教的敬仰之心。故能不恃强迫,而导民众皈
依佛教。他对藏人施恩,对藏境作恶的鬼灵加威。所以他以神通威力摧伏外
道,护持佛法,厥功甚伟。
莲华生的学承系统不明,据近人吕澄推测:「后世为之史传者,因附会其
辞,涉于荒诞,于莲华生学说传承,反无著录;又莲华生自身亦无著书表
见。今以寂护特相援引之一点观之,所持学说,或即中观而兼密乘者,后人
谓之中观自立派(清辨系)是也。」(《西藏佛学原论》二三页)
据各家的西藏佛教史,一般多以莲华生大师为西藏古派密教的初祖。所谓古
派,便是红教的宁玛派(Rñin-ma-pa),因为莲华生自己集译出有〈金刚紧行
根本咒〉,他的弟子巴尔杰桑吉(Dpal-gyi-seṇ -ge),又为之开讲〈空行母火
焰炽盛咒〉。(参考望月氏《佛教大辞典》三六一三页下)
但据吕澄的考察,却说:「此说难信。盖藏土密乘流布犹在此后,则以印度
学者法称、净友、觉寂、觉密等相继北来,广译密典,兼传其学。……旧派
密学,实自此始。」(《西藏佛学原论》二三页)
神异事迹
莲华生既是一位神异卓著的大师,因此有关他显示神通的记载很多,现在抄
录如下:
(一)当他初入藏境,在堆隆谷地方,大臣及许多人来迎接拜谒,因为该地缺
水,莲华生大师以杖拄地,地下便涌出了清泉。
(二)一日莲华生游行某地,遇一厉鬼,狞恶无比,飞遣两座高山,要将大师
压杀于山峡之间,师以神通飞越,超过山谷之上,并诵真言,将鬼制伏,不
复为患。
(三)又有一次在某地方,有一条龙,突然降临,现极大身,飞雪雨雹,向师
攻击,大师一面囗诵〈六字大明咒〉,一面用手去接,龙身忽而缩小,落在
大师掌中,挣扎良久,不能脱离,只得乞命皈依三宝,大师为他咒愿之后,
龙复本身而去,从此以后,该地再无雪雹之灾。
(四)又有一次,遇到一鬼,以种种轮杵等的兵器,挟着阵阵的大雪,打掷大
师,师乃作法,化积雪为一湖,鬼失托足之所,便落湖中,还想竭力逃脱,
师又使湖水沸腾,厉鬼的骨肉因此糜烂不堪,但他尚要逃遁,大师又用金刚
杵击伤鬼眼,鬼乃皈命哀求,师为说法之后,才放他向空而去。
(五)另有一个幽灵,欲害大师,化为大白牦牛,引诱大师乘坐其上。大师自
然知道,故当牛怪正要害师之时,师已飘然升空。牛怪却如绳捆索缚般地动
弹不得了,良久始化为白衣少年,乞命皈依。大师即用梵音为之说法,令其
欢喜而去。
类此的传说,很多很多,这在宗教经验上说,也是不容置疑的现象,所以站
在宗教的立场,不宜将之视为无稽之谈。
桑鸢寺的僧制初建
吃[口*栗]双提赞王在寂护与莲华生的指导下,便于唐玄宗天宝八年(西元七
四九年),仿照中印度的欧丹富梨寺之模式,在拉萨之东三十英里处,建造
了桑鸢寺(Bsam-yas 又有译为桑耶寺)。此系一般的通说。
又见陈天鸥的《喇嘛教史略》一三页说:「此桑耶佛殿的构造,据传其下层
肖土伯特(即西藏),中层肖唐,上层肖中印土。中供三世佛,四面四隅,象
四大部洲八小部洲,荟萃驱魔之咒,日月之象。」又说:「自王年二十二岁
时兴工,至三十四岁时始成。」这一说法,是以桑鸢寺的建筑艺术,为中
国、印度、西藏三地文化的合璧,费时十二年,亦可知其雄伟。据说,当时
的建筑基地,今日犹依稀可辨。
桑鸢寺落成之后,依寂护的指使,向印度聘致持律比丘二十人,如律建立僧
伽;复选藏土优秀子弟七人,从此二十人僧伽禀受具足戒,并且送往印度学
法,以备后继有人。在此之前,藏土尚无律制的僧伽,所以此为西藏僧制建
立的滥觞。由于寂护及印度请来的二十位持律比丘,出家戒均采用小乘根本
说一切有部所传,因而西藏的比丘律,迄今仍然沿用说一切有部的律藏。
据望月氏《佛教大辞典》三六一三至三六一四页称,在此期间,另有寂护的
弟子迦摩罗什罗(莲华戒 Kamalaśīa)及毗庐遮那罗怯怛(Vairocana-raksita)等,
应聘自印度入藏,从事翻经,宣扬佛教。其中特别是迦摩罗什罗,着有《中
道庄严释》等六种论书,鼓吹中观思想,并与中国的大乘和尚辩论而获全
胜。毗卢遮那罗怯怛着有《八苦分偈》及《发信明灯》等书,并与湿连怛罗
菩提(Surê-ndrabodhi)共同译出《华严经》,以扬显教。
从译存于藏文藏经丹珠尔论部的觉密与吃[口*栗]双提赞王及臣庶函件中,知
道当时本可延致印藏英才如遍照(Vairocana)、龙幢(Klu-yi-rgyal-mtshan)、智
军等入藏土,但以藏王过于持重,致未成行。
又据金山正好的《东亚佛教史》一八一页称:在此期间,另有印度学者毗摩
罗弥多罗(Vimalamitra)及西藏学者曲其南巴(Chos-Kyi Snan-ba)等译出佛典;
巴尔丘拘(Dpal-brtsegs)等撰写译经目录,迦湿弥罗的耆那弥多罗,规定了僧
制。由于这些大德的努力,佛法便迈向于隆盛之途。
拉萨的论争
在此时期,因了汉僧及梵僧的会集西藏,彼此所学的渊源又不尽相同,所以
发生了摩擦。汉僧在藏讲学的时间较久,其时势力颇盛,为领袖者被称为大
乘和尚(Mahāyāna Hoa-Śan)。)。据《西藏佛学原论》二二页至二三页说:
「其人持说,近似禅宗,以为直指人心乃得开示佛性,依教修行均唐劳耳。
以是流于放逸,全无操持。此与寂护新建律仪之宗教,适相乖违,诤论嚣
然,久莫能决。时寂护弟子莲华戒来藏,精通中道,雅善因明。于是藏王集
众,使两家议论,定是非。莲华戒陈词破难,和尚无以应答,遂放还汉土,
自此藏土中观之学,遂代禅教而兴矣。」
此在西藏佛教史上,是有名的「拉萨之论争」,起于唐德宗贞元八年(西元
七九二年),大乘和尚一若中国传统的型范,主张大而化之的顿悟直指,贬
斥思虑分别的教义演绎。可是,顿悟直指之法门,只合于心领神会的默照点
破,若要拿到论场去争一个高低,就派不到用处了。至于印度来的寂护弟子
莲华戒,恰好是从辩论的环境中长成的,印度佛教,自世亲、僧护以下,无
不注重论辩的技巧,莲华戒精通因明的的论法,所以用他得意的论法,判断
正误,善守善攻,组织紧密,无懈可击。结果,大乘和尚的败北,乃是必然
的下场。
不过,根据近代学者的研究,当时的大乘和尚虽在论场上败下阵来,禅宗的
影响并未因此即在西藏消灭。因为由西藏的历史书中,对于禅宗也有记载,
知道达摩大师的禅,是源于摩诃迦叶,从达摩数到大乘和尚,则为第七祖。
(见中村元《西藏人的思惟方法》一○二页所引)
从此之后,西藏的佛教,即以印度晚期主知的佛教为主流。论理的性格极
强,对因明论书的翻译,竟达六十六种,其中有六十三种未被译成汉文,可
见汉藏佛教之间的偏重与偏轻之所在了。
第四节佛教的隆盛与破灭
徕巴赡王与甥舅碑
吃[口*栗]双提赞王时代,佛教虽已盛大,然其仍为草创阶段,例如传译经
籍,多恃口传而无写本,改易脱落,势所难免,有待改订之处甚多。而且当
时的入藏诸师,体多衰迈,不胜繁剧。但是这位第三十五世的藏王,对佛教
的贡献之大,及其武功之盛,已超过前代诸王,故为西藏人奉为转轮圣王,
且以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可是,再传三世,到三十八世藏王之际,始臻于
前传佛教的巅峰。
这位三十八世藏王,便是吃[口*栗]徕巴赡(Khri-ral-pa-can),他的在位年代是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或元和十二年)至唐武帝会昌元年(西元八一六〔或八一
七〕─八四一年)。当他即位之初,尝寇中国边境而获胜利;和平解决之时,
汉藏双方曾两度结盟立碑,第二度所立的「甥舅联盟碑」,即在徕巴赡王之
世,那是唐穆宗长庆元年(西元八二一年),一说是长庆二年(西元八二二
年)。当时所立石碑,现仍存于拉萨,唯以年代久远,字迹已剥蚀不可辨
认,现将竺竹君抄自英伦皇家博物馆的两座碑文之一的古抄本,照录于下,
用供参考:
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大蕃圣神赞普,甥舅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契
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大节留传知于后
也。文武孝德皇帝与神赞普德之黎赞升下,二圣睿哲,鸿被晓之。今永化亨
矜愍之情,恩覆其无内外,商议计同,务令万姓安泰,所思如一,成久远大
治之绩。兹观同心,以伸邻好之义,共成厥美。令蕃汉二国所守见官封疆。
洮岷之东,大唐国界,其塞之西,尽是大蕃土地,彼此不为杀敌,不举兵
革,不相侵谋。封疆或有积阻,捉生问事,设给以衣粮放归。令社稷山川无
扰,各敬人神。然舅甥相好之义,苦难每须通传,彼此相倚,二国常相往
来,两路所差,唐差蕃使,并于将军谷交马。其洮岷之东,大唐供应;清水
县之西,大蕃供应。须令甥舅亲近之体,使两界烟尘不闻,同扬盛德之名,
频无惊恐之虑。行人撤备,乡土俱安。礼无相扰之犯,垂恩万代,则称羡之
声,遍于日月所照矣。蕃于蕃国受安,汉亦于汉国受乐,兹合其大业耳。各
依此盟誓,永不移易。当三宝及诸圣日月星辰之下,且陈形俱为盟。设此大
誓约,如有不依此誓,蕃汉背约破盟者,来其祸殃也。倘倾覆以及动阴者,
不在破盟之限。蕃汉君臣并稽首告立,周细为文。二君之德,万载称扬,内
外蒙庥,人民咸颂矣。 (见于西元一九六五年《星期杂志》七五期)
碑文中有对「三宝」盟誓的记载,足征此王虔信佛教。据说他对三宝的恭
敬,甚至用他自己的头发,剪下制成坐具,奉献僧宝为座,所以因此而得了
徕巴赡之名,此名含有「有发」之意。由他的虔诚提倡,西藏佛教及其翻译
事业,便进入一个新的里程。
译经事业
徕巴赡王有鉴于历来译成的佛典,未臻完美,故派使者往印度广事体请延
揽,并集藏土英俊,从事协助。于是群贤毕集,印度学者有胜友(Jina-
mitra)、戒帝觉(Surendra-bodhi)、施戒(Dāna-śila)、觉友(Bodhi-mitra)、吉祥
帝觉(Śilendra-bodhi)、喜庆戒(Ananta-Śīla)、金刚戒(Vijaya-Śila) 等有名可考
者不下二十人。西藏学者则有宝护、法性戒、智军等人,共计著名者总在三
十人以上。
他们是采用严格组织的译场制度。尚未开译前,首先厘正译语,凡为前代未
经译传或译不雅训的,均加补订。乃就大小乘诸典所出各种名及字,审定其
译语结构,悉使与文法吻合;遇有难解的,便分析其用语,以因明论法加以
解释后,再作为记录;若有不能说明的,则随其语性之所适,用意译翻出来
后,再修饰其藏文的用字;若有已经适如原意而定名者,也在文字方面,加
以精炼。由此厘定名和字而编纂成书,那便是有名的梵藏对照大辞汇,叫作
《翻译名义大集》(梵名 Mahāvyutpatti)。
胜友等完成了这部《翻译名义大集》之后,奏请藏王颁行,便用以校补经部
的各种旧译本,自《大般若经》初分及三四分等,依次出经极多。论部则增
译大乘要籍,例如众所熟知的龙树、提婆、马鸣、弥勒、无着、世亲诸大师
的论著,因而悉见流布于藏土,现存《西藏大藏经》中的显乘要籍,大半系
由此时译出,间有旧本亦经校订。
在此时期,佛教虽屡经提倡,传统的棒教势力仍强,且影响于佛教之处极
多。经寂护创建以来的僧制,不但未能够普及,反受习俗感染,戒律濒于废
弛。此时为谋根本改革,一方限禁密教典籍的传译,以杜传统的神鬼信仰,
藉密教的流布而使佛教腐败;一方则创行完密的戒律,故从印度通行之说一
切有部,译出全数戒本毗奈耶十七事及其律论,作为整顿僧制的准绳。
当时译出的大乘经中,主要者有《法华经》、《阿弥陀经》、《华严经》、
《维摩经》、《大日经》等。至于论典,可以现存于《西藏大藏经》中的部
数做一对比,现抄吕澄《西藏佛学原论》二五页所列的一表如下:
喇嘛及厚供
徕巴赡王之世,由僧制的整顿进展到僧阶的确定,王室将僧位区分为师弟三
等,自上而下即是喇嘛、禅修、弟子。喇嘛的原意为上师或长老,此到本书
第六章另详。师弟三等,均由政府供养,规定民间:「以五户之租,岁给一
僧,俾得安心修道,不事旁务,而僧伽律仪,自趋整肃。」(《西藏佛学原
论》二六页);一说:「每人予平民七户,供衣食之资。」(章嘉《西藏佛教
略史》)如此供僧的规定,固见藏王的虔敬,但也不难窥知人民的负荷之
重。
因此,史中虽称:「由是藏地全境,俱享康乐。」(章嘉《西藏佛教略史》)
但在民间,亦不免有些怨言,于是虔敬僧宝的藏王,便下诏书:「人民严禁
蔑视圣僧并指摘嘲笑。今后如有犯此者,应挖其目,切断其指。」(陈天鸥
《喇嘛教史略》一七页)如其属实,则用刑罚来禁民众辱僧,此一办法的本
身,就已该受检讨。由此引起国民的不满,再加上传统棒教信仰者的仇视,
遂有弒王灭佛的大悲剧产生。
但是,这位护法的君王,确以轮王的政治,化治藏民,用十善业道教导人
民,同时也能以身作则。人民受惠,必系事实。又例如采用唐朝的大衍历
法,创始国家的史记,均为伟大的措施。唯其当时的诸大译师,所学皆宗印
度的晚期佛学,师法精严,由七众律仪,益以瑜伽菩萨大戒;次及五明,而
为大乘之集成,次第井然,博大高明。故其绝非一般民众所能接受,何况禁
止密乘典籍的传译,与传统的棒教信仰,格格不入。由此诸种因素的聚会,
便促成了朗达磨的灭佛运动。
朗达磨破灭佛教
吃[口*栗]徕巴赡王以新制养僧,僧数激增,民间不无因苦于重税,影响生
计,怨恨不平,对于佛法遂起反感。王之左右,于信佛大臣病逝后,便要求
国王,停止养僧,阻挠弘法,王乃郁郁以终,一说系为王弟朗达磨的党羽所
弒。
接着继承王位的,便是朗达磨王,这是一位棒教徒。当他即位后,藏土发生
饥馑,兽瘟天灾,相继出现。朗达磨王藉此机会,利用民间怨恨僧侣的心
理,便将一切灾祸的原因,悉数归咎于佛教,因对三宝展开残酷的大迫害:
禁止翻译、焚毁经典、摧破佛寺佛像、勒令僧侣还俗、强迫成为屠夫及猎
户,凡不从命者,均遭屠杀,极尽暴虐之能事。几将提赞王百年以来之培
养,及徕巴赡王念载之盛业,毁于一旦。
当时的僧侣,闻风而逃避邻国他乡者,不乏其人,就中有名的有逃往敦煌的
法成(Chos-grub),他照常从事译经工作,由梵文译成藏文的有《诸星母陀罗
尼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另由汉文转译藏文的有《楞伽阿跋多罗宝
经》、《金光明最胜王经》、《贤愚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
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等;又为谈迅、福慧等人,弘讲《瑜伽论》;法成自己
也着有《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自称藏土为「赤面国」,历记西藏
佛教的史事兴衰。
再说朗达磨王的灭佛运动仅仅五年,至唐武宗会昌二年(西元八四二年),即
为喇嘛吉祥金刚(Dpal-gyi rdo-rje)刺死。
恶王之死
关于此事,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吉祥金刚当时正在山间幽谷的洞窟中,修行
三昧,忽有一位空行母在前出现,并对他说:「藏土能在佛教中表现功德
者,舍汝莫属,朗达磨王以残酷手段谋将佛教灭绝,今杀此非法者的时机已
到,吾与汝同在,莫恐怖。」空行母言毕即隐。吉祥金刚闻悉朗达磨的破佛
罪行,生起无上的大悲悯心,若不杀此恶王,他将继续造作重罪,也将增加
未来的地狱苦报,为了使他不能继续破佛,故以大慈悯心,方便将他刺杀。
吉祥金刚找到一匹白马,用颜料将它全身涂黑,自己则穿上一件黑面白里的
外套,贴身藏了弓箭,骑马来到布达拉宫之前,表演奇妙的舞蹈之戏。恰巧
此时的朗达磨王,正在宫前,阅览「甥舅联盟碑」上的文字;吉祥金刚且舞
且行,低首为礼,行近国王;他一共低首三次,初次搭箭上弓,二次张弓待
发,三次低首时,囗中朗诵:「风环地,地环水,水灭火,金翅鸟胜水龙,
金刚石穿宝石,天神制阿修罗,佛陀胜狮子王,我亦如斯杀非法之王。」言
毕对准王胸,猛射一箭。王大声而呼,两手拔箭,倒地而亡。吉祥金刚立即
将外套反穿,趁着众人混乱之际,策马而逃,途中经过一湖,又将马身所涂
的黑色洗去,变成了白衣白马之人,逃过了追骑的眼目,到达安全地带。
可是,朗达磨王死后,佛教并未能得复兴,倒是因了王被喇嘛刺杀,王的亲
信,更加迁怒于僧徒,或被捕杀,或自逃亡,藏境僧人无一幸存。这么一
来,佛教文化固被灭除殆尽,一般文化亦同遭厄运。且于朗达磨王死后,诸
子争立,累年相争,战乱不已,藏境局势,复由统一而成为分崩状态,群雄
割据,彼此杀伐。于是,全藏陷入黑暗时代,约百年之久。其间纵然有人图
谋佛教之复兴,亦因内乱受阻,故在此一阶段,西藏民间,几乎已将佛教遗
忘。
此一破佛运动,其时间适与中国唐武宗的会昌法难相先后,两地的毁佛因
缘,亦如出一辙。但藏土佛法传播未久,根柢不深,骤然遭此无情的打击,
为时之久,创痛之剧,则远甚于会昌法难了。
第三章后传的西藏佛教
第一节佛教的复兴
复兴之前
上章末节说到朗达磨王遇刺后的西藏,即陷入黑暗时代,约百年之久。又根
据黄奋生的《边疆政教之研究》七五页说:「朗达磨被刺杀后,反佛派大臣
立其嫡子母坚(相传系大妃购买之贫儿),奉佛派大臣立其庶子朗德月松(光
护),因此两党相攻,造成西藏的大乱,政权分裂,豪酋蜂起,占山筑塞以
自雄,一塞保卫诸村,诸村供养此塞。酋长死后有时其妻女执政,故藏人有
『塞在山上田在平原』之谚。直至唐末五代初叶七、八十年间,在政治上回
复了松赞刚布以前的部落分立状态,在宗教上呈现了委靡不振的现象……到
了宋朝初年,佛教又渐渐复兴起来。」
佛教怎会渐渐复兴的呢?这还是要说到朗达磨王灭佛之时,当时在拉萨西南
巴丘帕里(Dpal-chu-bo-ri)的山间,有拉普萨(Rab-gsal)、月格琴(Gyo dge-
hbyuṅ )、玛尔释迦摩尼(Smar śākya-muni)三人,正在修定之中,忽见山中有
僧人行猎,惊问之下,始知恶王灭佛,逼迫僧人成为猎户,于是收拾起经律
书论,逃出西藏,先到霍尔(Hor 土耳其)国传布佛教,奈何以种族及言语之
隔阂,所以又留于安多(Amdo 青海省贵德县附近)之南部。据章嘉《西藏佛
教略史》所说,这三人是:「逃赴青康一带,玛隆朵吉札、然琼南宗、及点
迪解等地,修行之时,有见硫火光炽者,因生正信,从其剃度出家,名为善
明,后心智渐开,咸称谓思明云。」
当这位思明(Dgoṅ s-pa-rab-gsal)要受比丘戒时,因为依照律制,中国(佛法盛
行区)须二十比丘为戒师,边地也不得少过五位比丘为戒师,现在他们只有
三比丘,所以又请了两位汉僧:开闻(Ke-Veṅ )、及闻(Gyi-Veṅ )。以五人僧
为思明授了具足戒。从此之后,出家者渐众,例如仲智幢、步觉幢等西康人
士;又有龙祖及戒慧等「卫」「藏」地方的人士十人,赴西康出家,然后各
各回到西藏,分化一方,重建寺院,传布佛教,各自皆有好多弟子,自成一
家及至数家。这是朗达磨破佛之后,佛教由青海和西康等地反哺西藏的情
形,当时虽无杰出的大师,僧众日多,僧命不绝,却为复兴的机运做了铺路
的工作。唯其此时的佛教,「秉持密法,杂入神道,利弊参杂,未云善
也。」(《西藏佛学原论》二七页)
密教的复兴
西藏佛教的复兴,先是密教(Esoteric Buddhism)其次是显乘的复兴。密乘的
第一位学者是林亲桑坡(Rin-chen-bzan-po),他生于西藏西部的阿里地方,正
当智光王让位出家之世(西元十一世纪末即位),王因慨于当时咒术师的堕
落、耽于淫乐为佛法,所以热忱兴学,希望改革,故遣林亲桑坡等二十一
人,留学印度,因系步行而往,学者大半病废中道,林亲桑坡至印度,从那
露波(Naropa)、莲花护、胜友等七十人学,故于教法义海,悉通极诣,尤精
怛特罗乘各部,当他归藏之时,请回印度学者息罗达卡罗梵孟
(Śraddhākaravarman)、巴迪摩卡罗笈多(Padmākaragupta)、佛陀息利辛多
(Buddhaśrīśānta)、佛陀波罗(佛护 Buddhapāla)、鸠摩罗笈多(Kamalagupta)等
人,携归论部及四部怛特罗,尤其是多种的瑜伽部怛特罗,例如《一切如来
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等的译出,同时又将过去译出的怛特罗部分,
重加校订。
密乘中从前未曾译出的典籍,此时也补译很多。例如《吉祥上乐本续王略
要》、《现说无上本续》、《瑜伽大教王经》、《吉祥月密明点大本续
王》、《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青衣金刚手调伏三界
本续》、《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等等。是以密乘的复兴,
一时称盛。
密乘的内容
密典翻译完成之后,西藏佛教便分出显密二门,自从寂护以来,西藏僧众以
戒律为规范,奉行的教义则以中观为主的显乘,现在由于密乘诸经的译出,
故形成为二门。显乘为应化身释迦牟尼佛所说,共备声闻、独觉、菩萨之三
乘。密乘则有作密(Bya-rgyud)、修密(Spod-rgyud)、瑜伽密(Rnal-ḥ byor-
rgyud)、无上瑜伽密(Rnal-ḥ yor-bla-na-med-rgyud) 之四部。作密是报身金刚
萨埵所说,修密及瑜伽密为报身大日如来所说,无上瑜伽密是法身普贤
(Samantabhadra)所说。
作密的范围是说的真言读诵、供养仪式、结印法、护摩仪轨以及灌顶仪则。
即是《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经》、《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光
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护命法门神咒经》等所说的法门。
修密的范围是说三昧及灌顶之仪则,此为以《大日经》为始的密部诸经所
说。
瑜伽密分为如来、金刚、宝生、莲花、羯磨之五部,说各种曼荼罗及印契。
又分方便及智慧二种,方便是指《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等,智慧则指《般若理趣经》等的经轨。
无上瑜伽密的主要思想是在「大乐」,也就是舍弃戒律,以饮酒、食肉、行
淫等为成就最上佛道的行持。其分父密、母密、无二密等三种。其中的父
密,是指《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青衣金刚手大暴恶药
叉金刚焰本续》、《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等诸典所说。母密是指
《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以及《空行母》等的仪轨所说。无二密是
指《吉祥时轮本续王》等所说。其中多数是由林亲桑坡等请回而为新译,特
别是时轮金刚的教义,乃为印度密乘的最后产物,亦为密乘的最上法门,乃
系秘密究竟之奥义。
为了这次译出的密典,与前传莲华生大师以来所译者,颇多不同,颇多增
益,所以称为新派密乘,以前的则称为古派密乘。又合此新古二派,总称之
为宁玛派,或称大究竟派(Rdsogs-chen-pa)。但是,后传佛教复兴的伟业,犹
待阿底峡大师的入藏而达于极峰。
阿底峡大师入藏
我们说过,朗达磨王的庶子光护王是信佛教的,光护的孙子日怙王,逃往阿
里地方,依然信奉佛教,日怙王的孙子便是祥秋月(智光王)。阿底峡也是由
于智光王及其王嗣菩提光的延请而到西藏。
据章嘉的《西藏佛教略史》说:智光王当时统兵征剿葛地之叛变,不幸兵败
而为贼兵俘获,贼兵反佛,所以给智光王两个条件,即是若非放弃佛教的信
仰,便将等其身重的黄金去赎身,要他任选其一。智光王护持佛法犹恐不
及,岂能反而放弃信仰,所以他的诸王子即筹赎金相赎,但是,智光王却决
定要走第三条路,他对诸子训勉说:「我已年迈,黄金留作赴印聘师礼
赀。」言毕而逝。继为阿里之王的,是菩提光,他以为欲使藏土佛教去除垢
秽和邪暗,必得聘请如日光明、精通五明的大师入藏;久闻吉祥燃灯智(阿
底峡),名满中天竺,遂遣黑肥译师,赍黄金及无数财物前去敦聘,到了迦
摩罗师利(莲华吉祥)地方,由印度的大德精进师子引见阿底峡大师,详陈藏
土佛教的实况、昔时的盛衰,以及现时的残缺,并谓除了阿底峡大师之外,
余人甚难有所饶益。如此敦劝再三,大师终于勉受其请。
阿底峡大师的年代,各说不一,有谓是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至宋仁宗至和二
年(西元九八三年─一○五五年,竺松单传的《西藏佛教》),有说是宋太宗太
平兴国五年至宋仁宗皇佑四年(西元九八○年─一○五二年,金山正好的《东
亚佛教史》二六七页)。有说他入藏的年代是中国宋仁宗皇佑二年(西元一○
五○年,黄奋生的《边疆政教之研究》七六页),一说他入藏是宋仁宗景佑四
年(西元一○三七年,《西藏佛学原论》二七页),一说阿底峡于印度超岩寺
受请入藏,是在宋仁宗天圣四年(西元一○二六年,望月氏《佛教大辞典》三
六一五页下),又说是宋仁宗宝元元年(西元一○三八年,陈天鸥的《喇嘛教
史略》二一页),又说是宋仁宗庆历元年(西元一○四一年,日人楠基道抄译
的《西藏佛教》五页)。此真可谓众说纷纭了!
但是,根据传说,阿底峡入藏时,已届六十高龄(《喇嘛教史略》二一页)他
在藏土为时十七年(《西藏佛教略史》)。这样看来,他的世寿是七十七岁,
比前面所举两说的均为七十二岁,仅多了五岁,推算他的寂年减去十七,应
该是宋仁宗宝元元年(西元一○三八年)或宋仁宗景佑二年(西元一○三五年)入
藏。这与《西藏佛学原论》及《喇嘛教史略》所载,正相近合。
阿底峡的教化
阿底峡和他的弟子勃隆斯顿(Bromston)自印度先到阿里驻锡三年,次到泥塘
(Sñi-than),又至卫藏,最后寂于拉萨附近的泥塘。因藏人以为他是宋仁宗天
圣五年(西元一○二七年)到达拉萨,西藏即以那年为藏土的纪元元年。
当他巡化藏土各地之时,德行所感,上下皈依,挽救颓风,树立新范,西藏
佛教的面目,一时为之焕然一变。其间复事翻译,并且著述。大译师林亲桑
坡,亦尝从其受学,特别是根基于阿难陀迦佛(Ānandagarbha)的说明,为瑜
伽怛特罗做了整理与补注。受其正法灌顶的弟子极多,卫、藏、康诸地学
者,纷纷来集,亲近修学,最著名的弟子则有库顿(Khu-ton śesrab brtson-
ḥ grub)、诺库(Rṅ ogblo-ldan śes-rab)、冬顿(Ḥdrom-ston)诸人。
阿底峡大师着有《菩提道灯论》(Bodhipatha-pradīpa)、《行集灯》、《入二
谛论》、《中观优婆提舍》、《十不善业道经》、《无垢宝书翰》等,现存
于《西藏大藏经》中的有三十多种;其中以《菩提道灯论》为其代表作,抉
择显密之大要,辨别邪正的界线,努力宣扬显密贯通及观行并重的大乘佛
法。后来宗喀巴大师的宗教改革,其主要思想亦受阿底峡的理论启导。西藏
所传密典,以及中观派的论籍,亦因阿底峡的入藏而完成译事,并且臻于美
备。所以,阿底峡是西藏佛教史上的一大重要人物。印度佛教之输入西藏,
到阿底峡时代始竟全功。他对藏土佛教的贡献之大,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
者。从此之后,印度佛教日趋衰亡,藏土则继此余绪而隆盛一时。故在阿底
峡以后的西藏佛教,即由输入阶段进步到自行发展的境域,因而出现了好多
派别,此乃发展时期的必然现象。
译业的隆盛
阿底峡大师入藏以后的翻译事业,和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可谓盛极一
时。
林亲桑坡的助手息罗婆(Grags-ḥ byor śes-rab)译出《金刚亥母法》、《喜金
刚》以及因明等书。
喜白霍特(Shi-ba ḥ od)译出阿难陀迦罗波作的《吉祥本初广释》,寂护作的
《真理要集》等书。
深第耆那克尔第(Smṛ tijñānakīrti),经尼泊尔至西康,建立《俱舍论》学系,
并译出其自着的《四座译》等书。
来自迦湿弥罗的耆那息利(Jñanásri),译出《金刚顶怛特罗》,以及法称造的
《量决择》等书。
为《量决择》造注的康迪罗罗呼罗(Candrarāhula)和勃尚婆(Tiṅ -ṅ e hđsiṅ
bzan-po)译出了陈那的《集量论》等书。
奉藏王之命留学于迦湿弥罗的罗堂息罗婆(Blo-ldan śes-rab)等诸人,译出因
明等书。
无着的《大乘庄严经论》,寂天的《菩提行经》,在此期间流布藏土。相传
为龙树系统的《密集》、《喜金刚》、《金刚荼迦》、《四吉祥座》、《大
神变母》、《呼金刚》等密部密法之书,以及《时轮藏成就法》等,均于此
时译成。
此时又有一位西藏的大翻译家马尔巴(Mar-pa lo-tshā-wa 西元一○一一─一○九
六年),他家住在西藏南部靠近不丹的罗布(Lhobu)地方,他曾三度游学印
度,尝为那露波、摩的利巴陀(Maitrīpāda)、桑的钹陀罗(Śān-tibhadra)、菲姆
町(Phamthiṅ )等诸大密师的弟子,学得《密集》、《喜金刚》、《大神变
母》、《四吉祥座》等无上瑜伽部的密法。据《密勒日巴尊者传》中说,马
尔巴为去印度求法,将他的家产全部卖光,回来时带了很多的经书;他的师
承虽多,却特别敬崇那露波,他说:「至尊那露波,十二大苦行,十二小苦
行,大小种种二十四种苦行,他都忍受了。我自己也是不顾生命、不惜财产
地来奉侍那露波上师。」可是他又说:「当我从印度把不可思议的三藏秘
密、四乘心要、殊胜的囗诀带回西藏的时候,前来欢迎我的连一个老鼠都没
有。」当他在西藏成名之后,到了晚年来临时,为了求一个「夺舍」法,又
去了一次印度,拜见了那露波。这种为法忘身的精神,真是感人之极。
此外尚有很多译师译出了中观、因明和密乘的典籍。
第二节阿底峡的佛学思想
西藏佛学
西藏的佛学思想,由于时间的递演,传译的师承学派,均有不同。例如最初
的寂护与莲华戒等所传,乃系清辨系的中观思想;其次的胜友等人所传,则
为瑜伽学系的思想;现在我们要说的阿底峡,他传的乃是寂天和会了中观及
瑜伽的两派之说,加上超岩寺的贯通了显密二乘的思想。
以上三流,当其在西藏移译宣扬之际,固莫不各自成理而允为究竟,然于时
过境迁之后,能够不为时间所淘汰的,且对西藏后世有深远影响的,那就唯
有阿底峡一家而已。后来宗喀巴的思想渊源,固然植根于阿底峡,即使其他
各派的显密之学,亦多少与阿底峡思想关涉。所以,推论西藏佛学中的主要
思想,求其足以纲维全局的,当以阿底峡为始。
阿底峡的著述,译存于西藏的,不下三十多种。其中有专说「观」的,如
《入二谛论》;有专说「行」的,如《摄菩萨行灯论》等;至于兼说观行、
圆备无余的,则推《菩提道灯论》,有译作《炬论》(如大勇译的《菩提道
次第略论》等所引),此书尚未有汉译。编著者不谙藏文,所以本节的资
料,将以《西藏佛学原论》五七至六二页的介绍,为主要的参考。
《菩提道灯论》之作,是在阿底峡入藏之后,因弟子菩提光之请而成,全文
凡七十颂,颂文不易解,故又自作《菩提道灯论详释》,这部释论,除了详
释本颂的文义之外,更多叙出佛学的思想源流。如述小乘十八部,内叙一异
之说,为他籍所未见;又说中观的传承著述,内叙《中论》的八注二疏,亦
与常说略异。现在,就来根据这部论典,介绍阿底峡的佛学思想。
三士道的次第
《菩提道灯论》的大意,是说佛法的修行,由各人(士夫)的机宜不等而分等
次,发大心者为大乘,仅发出离心者为小乘。所以,同样是修布施及戒、
定、慧等,结果却各有不同。然而,人的根机胜劣,是由修习而成,非由无
始以来即已有了不可改变的种性所致。
至于修习的进程,也是循着次第前进,不可超越躐等,否则便不能生起无上
的功德。所以,本书开端的第二至第五颂,便是阐明三士的行相及其次第。
所谓三士的行相次第,即是对于众生根机的判别,以为士夫(众生,主要是
人)之向善,可分三等:
(一)有的在生死流转之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并且以希求自利为目的
者,称为下士。
(二)有的虽然厌弃生死流转,并且远离罪业,但其仍局于自利之心者,称为
中士。
(三)有的既为断尽自受之苦,并能兼济他人而誓愿遍断一切有情众生之苦
者,称为上士。
以上的下士是凡夫行,中士是二乘行,唯有上士为菩萨性,堪任大乘。可
是,凡夫的善业,二乘人绝不遗弃;二乘人的出离行,在菩萨性的大乘者,
也必包容无遗。后后胜于前前,而又前前摄入于后后之中,这就是修行的次
第。
所以,说到大乘菩萨行的正轨,也就是上士发心的法门,是基于出离心而发
广大菩提心的。因其若是专求现世的衣食名利和恭敬,尚且不能进入佛子之
列,何况欲求出世之法;既不能厌离三有(欲、色、无色)的有漏界之患,一
定不能发起出离三有之心;既不能成为趋向出世,岂能成为菩萨?又假如不
是菩萨,不能真实牺牲自己的一切安乐而为饶益一切有情众生者,任凭他修
何种善法,都不是成佛的资粮,也不是菩萨的正行。
阿底峡将菩萨的正行,分显密二门:以显教的般若乘为其因,以密教的无上
瑜伽乘为其果,因果之间则以发菩提心来连贯通透。其间的阶次,先是显密
共行,以三皈三学为基础。由戒得定,由定发生通慧而得以产生利他之行;
然后智慧与方便双运,也就是发大勇猛心,推展自他兼济而重于利他的指导
及行动的菩萨正行。由于悲智双运,来积集福慧的资粮,再加上密乘的不共
修行,便可速疾圆满而证等正觉,是为菩萨行的圆满究竟。
三皈的要义
阿底峡以三皈是进入解脱大城的要门,是发菩提心的所依。根据「普贤行
愿」所说,应对三宝供养财物,乃至成佛登菩提座,皆当以不退转心七行供
养;并且以决然之心三度皈命三宝而成其皈依。
依此三皈为根本,对诸有情众生,发起大悲之心,审视考察在生死流转中的
各类众生,他们所造的苦因为何?所受的苦果又为何?了解之后,再施予方
便救拔,使他们解脱生死之苦,并使他们也能发起「无倒」的菩提之心。
阿底峡又说,发心的体相方便,古来诸师,多有异论,他是遵从龙树及无着
的二家所言,以一发心贯彻始终。或有将此发心分判为「因、果、道」三个
阶层的;或有将此发心分判为「愿」及「入」两个层次的。总之,一切的精
进与广学,不外乎充实增长这个发起的菩提心而已。
三皈既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在《太虚大师全书》第三十一册《文丛》一三
七八页,载有一篇关于阿底峡说三皈的短文:有一次班禅喇嘛告诉戴季陶居
士说,阿底峡祖师由印度入西藏后,周游全藏,处处讲说,阅三、四十年
(夸大了);所讲说的,唯是皈依三宝。后来有一处,到会听法的人都是缁素
高德,阿底峡所讲的,仍只是皈依三宝。座中即有很多人感到没有兴味,所
以站起来请求大师:「我们听上师说皈依三宝之义好多次了,我们均已知
道,祈求另示甚深法要。」阿底峡的答复是:「我是从印度来的佛弟子,只
知皈依佛法僧,故亦唯说皈依佛法僧,不知除佛法僧外更有佛法;你们西藏
若于佛法僧外更有深玄要妙,那就不是我所知道的了。」
这则传说,颇类于白居易向鸟窠禅师问法,仅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两
句平常话的公案。一般人好高骛远而不切实际,殊不知要是三皈不落实,一
切的深玄要妙,均无用处。因为皈依三宝的作用,是在确立坚定不移的信心
和敬意,若不先有敬信,那能谈上修行。
太虚大师据此而推定西藏的喇嘛教,皈依上师,亦不过是由上师而得皈依三
宝,并不如一般学藏密者谓有四皈依,除三皈三宝之外,尚有皈依上师。实
则,西藏确有四皈依,详见本书第六章第一节之介绍。
三学的要义
三学即是三无漏学,又称为三增上学,现在逐一介绍如次:
(一)增上戒学:阿底峡以为,声闻七众律仪应与菩萨律仪并行,唯有经常具
足七众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的人,乃可获受菩萨律仪。于声闻七众之中,
依佛所说,以清净梵行的比丘为最殊胜。这是说小乘戒以比丘最高,要受菩
萨戒,又得首先受持声闻的七众戒。由这声闻戒为基础,再遵从无着(汉译
谓弥勒造)《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地戒品〉所说的仪轨,正受菩萨戒。若
无着的菩萨学处,仍有未尽之处,则参用寂天的《大乘集菩萨学论》(汉文
有宋代法护等的译本,但谓法称所造)。
(二)增上心学:此又称为增上定学,由戒生定,定的产生则有好多支分,如
若坏失支分而修习禅定,便是徒劳无功。所谓支分,详见于觉贤的《禅定资
粮品》所举,共有九分,但是修习禅定的方便,尚不在其中。所谓九分,便
是:1.应离魔业,2.以闻为导,3.遣除戏论,4.不贪广说,5.于相作意,6.念
定功德,7.勤行对治,8.和会止观,9.住食谙知方便。具备了此九个条件之
后,至于如何善巧方便地实际修定,均有待于师授,因其已非文字所能尽
述。
(三)增上慧学:定是一种「止」的工夫,但是,若仅修止,仍不足以此断除
业惑异熟法等之障,故尚须加上「观」的工夫,那就是般若及瑜伽所说的慧
学。然而,仅有智慧尚不能达于究竟,必须加上「方便」始成,如果智慧与
方便相离,不唯不得究竟,倒能成其系缚。什么是方便?什么是智慧?古来
也有异说,阿底峡是依据觉贤的解见,把六波罗蜜分作二门:1.布施、持
戒、忍辱、精进、禅定,属于方便;2.般若属于智慧。以方便为增上而修智
慧,趣证菩提,即无障碍。可知,此一慧的内容,即是修行六波罗蜜。
如何修慧与修密
智慧的目的,是在悟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的无生空性。要想入此诸法
无生的性空之智,可由二门:一由理成,二由教证。所谓由理而成,可有四
个因明论式:
(一)「四边遮遣生法」论式:所谓「有则不复生,无则如空华,并则有俱
失,故亦不得生。」
(二)「金刚句」论式:所谓「物不从自生,不从他及俱,亦非无因故,由自
体无性。」此为龙树所说。
(三)「离一多」论式:所谓「于一切诸法,依一多分别,体性不可得,故无
性决定。」此为寂天所说。
(四)「缘生」论式:所谓「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诸法性空,是缘
生故」。此在龙树的《中论》及《七十空性论》等,都有说到。
这些论式,均为已得悉地(成就)者所立的宗义,因为明白了一切法的自性不
可得,故能修习无我观,这种修习便是智慧。一切法均依分别而起,均以分
别为自性,现在所说的这个智慧,乃是依无分别而修成;诸法因缘生,自性
不可得,所以是无分别的。既依无分别而修,所以能够断离一切执着,达于
最胜的涅槃境界。
以上仅就道理而论成无生之义。至于佛说的经咒之中,开示此一无生空智的
地方,那也很多,依佛教说而成此义,便是由教而证了。
依照戒、定、慧三增上学,次第修行,便可渐次获得暖、顶、忍等加行位,
以至升到极喜地,乃至不久可成无上菩提。由此可见,阿底峡告诉我们的成
佛之道,并不复杂,也不困难。
当然,以上是就显密共通的修行法而说。如要更进一层,起修密乘不共之
行,阿底峡以为,那就可以速疾圆满。由显入密,不必另外发心,只要从一
切共同的陀罗尼仪轨(息灾、增益、降伏、呼召等八种)开始修起,进而一直
修到无上瑜伽等的本续(即是怛特罗,是泛指密乘的经典),借着各种真言的
神力可得宝瓶、宝剑、隐身、如意树等八大悉地,便能疾备资粮,即登正
觉,此即密乘倡导的即身成佛之说。然而,密乘欲求速疾圆满、即身成佛的
大法,若非由阿阇梨灌顶加持,纵然学会其修行的密法,还是不得受用。故
在求法之人,应竭尽财物供养金刚上师(阿阇梨),获得上师欣悦之后,才得
蒙受灌顶,一受灌顶,即可罪业清净,堪任悉地了。至于密法如何修行,也
像修定一样,应向阿阇梨亲承教授,乃非文字所能详述。
阿底峡的思想渊源
阿底峡的佛学思想,大抵已如上述,至于他的学承系统,是出于金洲及觉贤
两位大师,此在他《菩提道灯论》第六颂及《菩提道灯论详释》中已有说
明:
「金洲之学,传自慈氏、无着。
觉贤之学,传自文殊、寂天;寂天传自龙树、提婆、清辨、月称。」
这样看来,阿底峡是兼带传承了龙树及无着的两家之学。我们知道,龙树、
无着的思想,在印度流传之初,乃是一脉相承的,到了清辨,始建中观旗帜
以与瑜伽对抗,门户相峙,久久不已,后起学者发觉两派各有偏重,所以抉
择取舍,而有阿底峡这么一位代表人物出现,其实,上章已经说到,寂天也
非中观子孙,乃是两家之外的别出一流了。若就阿底峡的立论而言,宁属于
中观系下,所以他释三增上学中的心增上学,是采觉贤的《禅定资粮品》;
于慧增上学,也独宗诸法无生性空之说,他所举的四个论式,亦大多出于中
观家言。在他的《菩提道灯论详释》中更引据古德著书,以为无着但解佛教
之异门。可征他的宗旨偏于中观,仅将中观系中不详备的地方,检取唯识学
系的东西,以资补苴,例如他释大乘发心及增上戒学,皆取无着所传之书,
因为中观诸籍,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贫乏。
再说阿底峡对密乘次第的看法,他是根据《智慧金刚普集本续》的分判,将
密典分作七类:
(一)作密:是指一切陀罗尼明王仪轨等的行法。
(二)修密:是指《大日经》、《金刚手灌顶》等所示行法。
(三)证密:是指《救度母出现三昧耶安立》等所示行法。
(四)两俱密:是指《幻化网》等所示行法。
(五)瑜伽密:是指《摄真实性三世胜现证王》等所示行法。
(六)大瑜伽密:是指《密集》、《明点》、《黑赤地狱主》等所示行法。
(七)无上瑜伽密:是指《上乐》、《虚空等量》、《金刚空行》、《金刚四
座》、《大幻化母》等所示行法。
在此第七类的无上瑜伽之中,尚未出现「时轮」(Kālaaakra),可知阿底峡的
密乘思想,仍是印度超岩寺初期的宗风,后来则以时轮金刚为最上行法。
由阿底峡入藏而开甘丹派,由甘丹派又分出了许多派,共计有七系二十一
派,此便是下节的主题。
第三节西藏佛教的宗派
甘丹派
在朗达磨王灭佛前后,西藏佛教尚未分派,自阿底峡到了西藏,始有派别出
现,此在寂护与莲华生入藏之后,约三百年了。前节所称共有七系二十一
派,也就是七个大派之中又有分出的支派,所谓七系,除了阿底峡以前所传
的总称之为「宁玛派」之外,其余六大系,均与阿底峡有关系。现在先将派
系关系,列一略表如下:
(一)宁玛派──又分五派
(二)甘丹派─┬─────────────格鲁派
├(三)迦尔居派──又分九派 ┌┘
├(四)希解派 ┌┘
└(五)萨迦派┐ │
└─(六)爵南派
阿底峡在西藏的工作,乃有感于当时佛学界思想的混乱,所以希望依据印度
通行的学说,给西藏佛教来一次统一。故其对于西藏佛教的改革,也不过是
以纯粹的印度新思想,来更换藏中神道混杂的思想而已。
当阿底峡的学说,由其高弟冬顿(西元一○○四—一○六四年)继起弘扬,针对
旧传密法的专尚咒术者,别立宗义,称为甘丹(Bkaḥ -gdam-pa),甘是圣教,
丹是教诫,合称即为「一切圣教皆资教诫」。他判三士教摄一切法,又奉释
迦、观音、救度母、不动明王之四尊;修习《菩萨地》、《经庄严》、《集
菩萨学》、《入菩萨行》、《本生鬘》、《法句集》之六论;以及作、修、
瑜伽、无上瑜伽的次第四密。他以《上乐》、《密集》为最极致。他的思
想,组织精严,昔无其匹。由此有甘丹派而开了藏土佛教分派的先河。
宁玛派
宁玛派(Rñiṅ -ma-pa)又称为古旧派或大究竟派,这是由古派前传莲华生以来
的密乘,加上后传密乘新派,合而为一的通称;这是密教与棒教混合的佛
教,所以不重戒律,专持密咒,以无上瑜伽为其究竟;不如阿底峡以后的密
乘那样重视显教,故其崇拜法身佛普贤。此宗的修学次第,分有九乘;又分
显密二类;再分应身(梵文 Nirmāṇ a-kāya,西藏文 sprul-paḥ i sku)、报身(梵
文 Saṃbhoga-kāya,西藏文 Ioṅ s-pyod-rdsogs-paḥ i-sku)、法身(梵文 Dharma-
kāya,西藏文 Choskyi sku)的三佛所说;密乘之中也分外道密与内道密。现
在列表说明如下:
┌声闻────┐
显乘──────应身佛释迦牟尼所说┼缘觉────┤
└菩萨────┤
┌作密────┤
┌外道密──报身佛金刚萨埵 │ │
│ 大日如来所说┼修密────┼九乘
密乘┤ └瑜伽密───┤
│ ┌大瑜伽密──┤
└内道密──法身佛普贤所说──┼无比瑜伽密─┤
└无上瑜伽密─┘
此派以为显教三乘是人人皆可领受的,密教的外道三乘须由受了秘密灌顶的
人修行,内道三乘更须经过上师授了各部大灌顶的人始可修行。此派行持从
俗,不守律仪,以为观念修法,即自然显现净智,契现空理而得解脱。
此派之下的支派,较著者有:拉尊派(Lhlatsün-pa)、噶尔托派(Kartok-pa)、那
达派(Na-dak-pa)、敏珠林派(Mindollin-pa)、多吉札派(Dorje-tak-pa)等。此类
支派名称,系以各派的创始人或其代表性的寺院之名为名,例如拉尊派、噶
尔托派皆取创始人之名,敏珠林派、多吉札派则取寺院之名。
迦举派
迦举派(Bkaḥ -brgyud-pa 又称迦尔居派、噶举派)的创始人是马尔巴,他曾三
游印度,师事阿底峡,也是最后受密乘之学于超岩寺那露波之门的人,得承
金刚萨埵、娑罗诃、龙树以来的密乘直传,如此创行一派,故名迦尔居,意
为「教敕传承」。他精习瑜伽密的「密集」,和无上瑜伽密中「喜金刚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Mais conteúdo relacionado

Mais procurados

静观祈祷
静观祈祷静观祈祷
静观祈祷amdg999
 
史念原始佛法
史念原始佛法史念原始佛法
史念原始佛法宏 恆
 
圣严法师《基督教之研究》
圣严法师《基督教之研究》圣严法师《基督教之研究》
圣严法师《基督教之研究》walkmankim
 
髻智比庫 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一生
髻智比庫 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一生髻智比庫 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一生
髻智比庫 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一生宏 恆
 
雪山大師
雪山大師雪山大師
雪山大師doshadmin
 
宋史 299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宋史 299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宋史 299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宋史 299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helloiac
 
8wind
8wind8wind
8windY YU
 
八风吹不动
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
八风吹不动cas
 

Mais procurados (12)

静观祈祷
静观祈祷静观祈祷
静观祈祷
 
史念原始佛法
史念原始佛法史念原始佛法
史念原始佛法
 
圣严法师《基督教之研究》
圣严法师《基督教之研究》圣严法师《基督教之研究》
圣严法师《基督教之研究》
 
髻智比庫 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一生
髻智比庫 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一生髻智比庫 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一生
髻智比庫 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一生
 
雪山大師
雪山大師雪山大師
雪山大師
 
宋史 299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宋史 299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宋史 299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宋史 299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八風吹不動
八風吹不動八風吹不動
八風吹不動
 
8wind
8wind8wind
8wind
 
八风吹不动
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
八风吹不动
 
八風吹不動
八風吹不動八風吹不動
八風吹不動
 
SuDongPo
SuDongPoSuDongPo
SuDongPo
 
八風吹不動
八風吹不動八風吹不動
八風吹不動
 

Destaque

Thanksgiving power point
Thanksgiving power pointThanksgiving power point
Thanksgiving power pointsoniapr30
 
Master sheng yen
Master sheng yen Master sheng yen
Master sheng yen walkmankim
 
One indiabulls gurgaon sector 104 indiabulls gurgaon sector 104 dwarka expres...
One indiabulls gurgaon sector 104 indiabulls gurgaon sector 104 dwarka expres...One indiabulls gurgaon sector 104 indiabulls gurgaon sector 104 dwarka expres...
One indiabulls gurgaon sector 104 indiabulls gurgaon sector 104 dwarka expres...sachivchawla
 
Combination of main and ancillary products
Combination of main and ancillary productsCombination of main and ancillary products
Combination of main and ancillary productsCharlotte Bowerman
 
ROBOTS POWER POINT
ROBOTS POWER POINTROBOTS POWER POINT
ROBOTS POWER POINTsoniapr30
 
Baud rate is the number of change in signal
Baud rate is the number of change in signalBaud rate is the number of change in signal
Baud rate is the number of change in signalAbhishek Pathak
 
EL CARMEN SCHOOL. FOOD
EL CARMEN SCHOOL. FOODEL CARMEN SCHOOL. FOOD
EL CARMEN SCHOOL. FOODsoniapr30
 
Buddhism and science
Buddhism and scienceBuddhism and science
Buddhism and sciencewalkmankim
 
One indiabulls gurgaon 99997.44778 indiabulls one gurgaon sector 104 dwarka e...
One indiabulls gurgaon 99997.44778 indiabulls one gurgaon sector 104 dwarka e...One indiabulls gurgaon 99997.44778 indiabulls one gurgaon sector 104 dwarka e...
One indiabulls gurgaon 99997.44778 indiabulls one gurgaon sector 104 dwarka e...sachivchawla
 
Baud rate is the number of change in signal
Baud rate is the number of change in signalBaud rate is the number of change in signal
Baud rate is the number of change in signalAbhishek Pathak
 
Escuela Blean
Escuela BleanEscuela Blean
Escuela Bleansoniapr30
 
索达吉堪布《什么是密宗》
索达吉堪布《什么是密宗》索达吉堪布《什么是密宗》
索达吉堪布《什么是密宗》walkmankim
 
郑水吉《楞严经新表解》
郑水吉《楞严经新表解》郑水吉《楞严经新表解》
郑水吉《楞严经新表解》walkmankim
 
Interpreting Lync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Interpreting Lync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Interpreting Lync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Interpreting Lync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Bryan Marks
 
Observe, Orient, Design, Act - OODA and Project Management
Observe, Orient, Design, Act - OODA and Project ManagementObserve, Orient, Design, Act - OODA and Project Management
Observe, Orient, Design, Act - OODA and Project Managementstatelibaz
 

Destaque (20)

Thanksgiving power point
Thanksgiving power pointThanksgiving power point
Thanksgiving power point
 
Master sheng yen
Master sheng yen Master sheng yen
Master sheng yen
 
One indiabulls gurgaon sector 104 indiabulls gurgaon sector 104 dwarka expres...
One indiabulls gurgaon sector 104 indiabulls gurgaon sector 104 dwarka expres...One indiabulls gurgaon sector 104 indiabulls gurgaon sector 104 dwarka expres...
One indiabulls gurgaon sector 104 indiabulls gurgaon sector 104 dwarka expres...
 
Binder3
Binder3Binder3
Binder3
 
Combination of main and ancillary products
Combination of main and ancillary productsCombination of main and ancillary products
Combination of main and ancillary products
 
James_McLaughlin_Render
James_McLaughlin_RenderJames_McLaughlin_Render
James_McLaughlin_Render
 
ROBOTS POWER POINT
ROBOTS POWER POINTROBOTS POWER POINT
ROBOTS POWER POINT
 
Ancillary production
Ancillary productionAncillary production
Ancillary production
 
Baud rate is the number of change in signal
Baud rate is the number of change in signalBaud rate is the number of change in signal
Baud rate is the number of change in signal
 
EL CARMEN SCHOOL. FOOD
EL CARMEN SCHOOL. FOODEL CARMEN SCHOOL. FOOD
EL CARMEN SCHOOL. FOOD
 
Buddhism and science
Buddhism and scienceBuddhism and science
Buddhism and science
 
One indiabulls gurgaon 99997.44778 indiabulls one gurgaon sector 104 dwarka e...
One indiabulls gurgaon 99997.44778 indiabulls one gurgaon sector 104 dwarka e...One indiabulls gurgaon 99997.44778 indiabulls one gurgaon sector 104 dwarka e...
One indiabulls gurgaon 99997.44778 indiabulls one gurgaon sector 104 dwarka e...
 
Baud rate is the number of change in signal
Baud rate is the number of change in signalBaud rate is the number of change in signal
Baud rate is the number of change in signal
 
Escuela Blean
Escuela BleanEscuela Blean
Escuela Blean
 
SEAN CASEY ANIMAL RESCUE SLIDE SHOW 1
SEAN CASEY ANIMAL RESCUE SLIDE SHOW 1SEAN CASEY ANIMAL RESCUE SLIDE SHOW 1
SEAN CASEY ANIMAL RESCUE SLIDE SHOW 1
 
索达吉堪布《什么是密宗》
索达吉堪布《什么是密宗》索达吉堪布《什么是密宗》
索达吉堪布《什么是密宗》
 
郑水吉《楞严经新表解》
郑水吉《楞严经新表解》郑水吉《楞严经新表解》
郑水吉《楞严经新表解》
 
Interpreting Lync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Interpreting Lync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Interpreting Lync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Interpreting Lync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Observe, Orient, Design, Act - OODA and Project Management
Observe, Orient, Design, Act - OODA and Project ManagementObserve, Orient, Design, Act - OODA and Project Management
Observe, Orient, Design, Act - OODA and Project Management
 
DOG WALKER VOLUNTEER PACKAGE
DOG WALKER VOLUNTEER PACKAGEDOG WALKER VOLUNTEER PACKAGE
DOG WALKER VOLUNTEER PACKAGE
 

Semelhante a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赏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赏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赏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赏Kevin Ho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 Jaing Lai
 
聖地西藏
聖地西藏聖地西藏
聖地西藏Jaing Lai
 
內觀修行的起源
內觀修行的起源內觀修行的起源
內觀修行的起源宏 恆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賞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賞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賞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賞turnroll
 
圣严法师《日本佛教史》
圣严法师《日本佛教史》圣严法师《日本佛教史》
圣严法师《日本佛教史》walkmankim
 
莆田文化资源特色及其旅游开发
莆田文化资源特色及其旅游开发莆田文化资源特色及其旅游开发
莆田文化资源特色及其旅游开发sugeladi
 

Semelhante a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 (10)

日本佛教史.pdf
日本佛教史.pdf日本佛教史.pdf
日本佛教史.pdf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赏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赏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赏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赏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
 
聖地西藏
聖地西藏聖地西藏
聖地西藏
 
內觀修行的起源
內觀修行的起源內觀修行的起源
內觀修行的起源
 
Buddahism
BuddahismBuddahism
Buddahism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賞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賞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賞
張望佛門攝影佳作欣賞
 
圣严法师《日本佛教史》
圣严法师《日本佛教史》圣严法师《日本佛教史》
圣严法师《日本佛教史》
 
9789862218259
97898622182599789862218259
9789862218259
 
莆田文化资源特色及其旅游开发
莆田文化资源特色及其旅游开发莆田文化资源特色及其旅游开发
莆田文化资源特色及其旅游开发
 

Mais de walkmankim

虚云大师《禅修入门》
虚云大师《禅修入门》虚云大师《禅修入门》
虚云大师《禅修入门》walkmankim
 
印顺法师《上帝爱世人》
印顺法师《上帝爱世人》印顺法师《上帝爱世人》
印顺法师《上帝爱世人》walkmankim
 
Living in the moment
Living in the momentLiving in the moment
Living in the momentwalkmankim
 
以下提供附佛外道常用手段供师兄们参考
以下提供附佛外道常用手段供师兄们参考以下提供附佛外道常用手段供师兄们参考
以下提供附佛外道常用手段供师兄们参考walkmankim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真佛宗是附佛邪教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walkmankim
 
Theravada Buddhism evening chanting
Theravada Buddhism evening chantingTheravada Buddhism evening chanting
Theravada Buddhism evening chantingwalkmankim
 
Theravada Buddhism morning chanting
Theravada Buddhism morning chantingTheravada Buddhism morning chanting
Theravada Buddhism morning chantingwalkmankim
 
陈兵教授《论附佛外道》
陈兵教授《论附佛外道》陈兵教授《论附佛外道》
陈兵教授《论附佛外道》walkmankim
 
林世敏居士《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林世敏居士《佛教的精神与特色》林世敏居士《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林世敏居士《佛教的精神与特色》walkmankim
 
张澄基教授《什么是佛法》
张澄基教授《什么是佛法》张澄基教授《什么是佛法》
张澄基教授《什么是佛法》walkmankim
 
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
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
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walkmankim
 
Dhammananda what buddhists believe
Dhammananda what buddhists believeDhammananda what buddhists believe
Dhammananda what buddhists believewalkmankim
 
圣严法师108语录
圣严法师108语录圣严法师108语录
圣严法师108语录walkmankim
 
圣严法师《皈依三宝的好处》
圣严法师《皈依三宝的好处》圣严法师《皈依三宝的好处》
圣严法师《皈依三宝的好处》walkmankim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walkmankim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walkmankim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教禅坐》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教禅坐》圣严法师《圣严法师教禅坐》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教禅坐》walkmankim
 
圣严法师《佛教对神通的看法》
圣严法师《佛教对神通的看法》圣严法师《佛教对神通的看法》
圣严法师《佛教对神通的看法》walkmankim
 
圣严法师《佛教对宇宙生命的来源及看法》
圣严法师《佛教对宇宙生命的来源及看法》圣严法师《佛教对宇宙生命的来源及看法》
圣严法师《佛教对宇宙生命的来源及看法》walkmankim
 
圣严法师《佛教入门》
圣严法师《佛教入门》圣严法师《佛教入门》
圣严法师《佛教入门》walkmankim
 

Mais de walkmankim (20)

虚云大师《禅修入门》
虚云大师《禅修入门》虚云大师《禅修入门》
虚云大师《禅修入门》
 
印顺法师《上帝爱世人》
印顺法师《上帝爱世人》印顺法师《上帝爱世人》
印顺法师《上帝爱世人》
 
Living in the moment
Living in the momentLiving in the moment
Living in the moment
 
以下提供附佛外道常用手段供师兄们参考
以下提供附佛外道常用手段供师兄们参考以下提供附佛外道常用手段供师兄们参考
以下提供附佛外道常用手段供师兄们参考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真佛宗是附佛邪教
真佛宗是附佛邪教
 
Theravada Buddhism evening chanting
Theravada Buddhism evening chantingTheravada Buddhism evening chanting
Theravada Buddhism evening chanting
 
Theravada Buddhism morning chanting
Theravada Buddhism morning chantingTheravada Buddhism morning chanting
Theravada Buddhism morning chanting
 
陈兵教授《论附佛外道》
陈兵教授《论附佛外道》陈兵教授《论附佛外道》
陈兵教授《论附佛外道》
 
林世敏居士《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林世敏居士《佛教的精神与特色》林世敏居士《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林世敏居士《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张澄基教授《什么是佛法》
张澄基教授《什么是佛法》张澄基教授《什么是佛法》
张澄基教授《什么是佛法》
 
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
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
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
 
Dhammananda what buddhists believe
Dhammananda what buddhists believeDhammananda what buddhists believe
Dhammananda what buddhists believe
 
圣严法师108语录
圣严法师108语录圣严法师108语录
圣严法师108语录
 
圣严法师《皈依三宝的好处》
圣严法师《皈依三宝的好处》圣严法师《皈依三宝的好处》
圣严法师《皈依三宝的好处》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教禅坐》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教禅坐》圣严法师《圣严法师教禅坐》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教禅坐》
 
圣严法师《佛教对神通的看法》
圣严法师《佛教对神通的看法》圣严法师《佛教对神通的看法》
圣严法师《佛教对神通的看法》
 
圣严法师《佛教对宇宙生命的来源及看法》
圣严法师《佛教对宇宙生命的来源及看法》圣严法师《佛教对宇宙生命的来源及看法》
圣严法师《佛教对宇宙生命的来源及看法》
 
圣严法师《佛教入门》
圣严法师《佛教入门》圣严法师《佛教入门》
圣严法师《佛教入门》
 

Último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筑波学院大学学位记/做个假的文凭可认证吗/仿制日本大学毕业证/意大利语CELI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筑波学院大学学位记/做个假的文凭可认证吗/仿制日本大学毕业证/意大利语CELI证书定制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筑波学院大学学位记/做个假的文凭可认证吗/仿制日本大学毕业证/意大利语CELI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筑波学院大学学位记/做个假的文凭可认证吗/仿制日本大学毕业证/意大利语CELI证书定制jakepaige317
 
1.🎉“入侵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修改成绩”来袭!ALEVEL替考大揭秘,轻松搞定考试成绩! 💥你还在为无法进入大学招生系统而烦恼吗?想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改...
1.🎉“入侵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修改成绩”来袭!ALEVEL替考大揭秘,轻松搞定考试成绩! 💥你还在为无法进入大学招生系统而烦恼吗?想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改...1.🎉“入侵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修改成绩”来袭!ALEVEL替考大揭秘,轻松搞定考试成绩! 💥你还在为无法进入大学招生系统而烦恼吗?想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改...
1.🎉“入侵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修改成绩”来袭!ALEVEL替考大揭秘,轻松搞定考试成绩! 💥你还在为无法进入大学招生系统而烦恼吗?想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改...黑客 接单【TG/微信qoqoqdqd】
 
EDUC6506(001)_ClassPresentation_2_TC330277 (1).pptx
EDUC6506(001)_ClassPresentation_2_TC330277 (1).pptxEDUC6506(001)_ClassPresentation_2_TC330277 (1).pptx
EDUC6506(001)_ClassPresentation_2_TC330277 (1).pptxmekosin001123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mekosin001123
 
泽兰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购买一个假的建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泽兰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购买一个假的建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证书泽兰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购买一个假的建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泽兰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购买一个假的建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证书jakepaige317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mekosin001123
 

Último (6)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筑波学院大学学位记/做个假的文凭可认证吗/仿制日本大学毕业证/意大利语CELI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筑波学院大学学位记/做个假的文凭可认证吗/仿制日本大学毕业证/意大利语CELI证书定制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筑波学院大学学位记/做个假的文凭可认证吗/仿制日本大学毕业证/意大利语CELI证书定制
哪里可以购买日本筑波学院大学学位记/做个假的文凭可认证吗/仿制日本大学毕业证/意大利语CELI证书定制
 
1.🎉“入侵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修改成绩”来袭!ALEVEL替考大揭秘,轻松搞定考试成绩! 💥你还在为无法进入大学招生系统而烦恼吗?想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改...
1.🎉“入侵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修改成绩”来袭!ALEVEL替考大揭秘,轻松搞定考试成绩! 💥你还在为无法进入大学招生系统而烦恼吗?想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改...1.🎉“入侵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修改成绩”来袭!ALEVEL替考大揭秘,轻松搞定考试成绩! 💥你还在为无法进入大学招生系统而烦恼吗?想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改...
1.🎉“入侵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修改成绩”来袭!ALEVEL替考大揭秘,轻松搞定考试成绩! 💥你还在为无法进入大学招生系统而烦恼吗?想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改...
 
EDUC6506(001)_ClassPresentation_2_TC330277 (1).pptx
EDUC6506(001)_ClassPresentation_2_TC330277 (1).pptxEDUC6506(001)_ClassPresentation_2_TC330277 (1).pptx
EDUC6506(001)_ClassPresentation_2_TC330277 (1).pptx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
EDUC6506_ClassPresentation_TC330277 (1).pptx
 
泽兰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购买一个假的建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泽兰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购买一个假的建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证书泽兰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购买一个假的建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泽兰应用科学大学毕业证制作/定制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购买一个假的建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
educ6506presentationtc3302771-240427173057-06a46de5.pptx
 

圣严法师《西藏佛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