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uma empresa Scribd logo
1 de 20
百年巨人
 百年巨人 柯達末日啟示錄
面臨數位浪潮富士能 他卻不能



     王燈山



                 1
2
3
Konica




         4
Agfa




       5
SONY




                        1981 prototpye


1997 prototpye

                                     6
CASIO




        7
Canon




        8
Nikon




        9
柯達申請破產保護

• 全球家喻戶曉的相機及軟片巨擘、百年老店美國伊士曼.柯
  達公司,早在一九七五年便發明第一台數位相機,卻終於不
  敵數位化浪潮,2012年1月19日聲請破產保護。柯達將在十
  八個月重整期內出售一千一百項與數位相關的專利權,重新
  塑造成一家以數位影像及材料為主的公司。
•柯達董事長兼執行長裴瑞茲在聲明中表示:「柯達正採取重
  要步驟以便完成轉型。公司必須進一步重組成本結構,出售
  非核心的智慧財產權以換取現金。我們期望與股東共同努力
  ,使柯達轉變成一家規模適中、世界級、數位影像及材料公
  司。」



                              10
柯達公司背景




         11
柯達公司背景

• 在1880年, George Eastman在紐約州的羅徹斯特(Rochester)成立
了伊士曼柯達公司。他明訂柯達的營運方針為:低成本量產、全球配
銷、密集廣告、客戶導向、並以持續研發創造成長。他也闡釋柯達的
競爭哲學是: 「沒有任何事情比我們的品牌價值,及其所代表的品質
更為重要,我們必須要讓品質成為我們主要的競爭武器」。
• 柯達在銷售相機時,採用的是一種所謂「刮鬍刀與刀片的策略」:也
就是以低價銷售相機,但以軟片銷售來挹注柯達的成長與獲利。
• 在柯達,企業權力核心集中於柯達生產園區內大規模的軟片製造工廠
      企業權力核心集中於柯達生產園區內大規模的軟片製造工廠
,柯達的執行長通常都來自於此園區的製造部門。他們的相似度高,
 柯達的執行長通常都來自於此園區的製造部門。
 柯達的執行長通常都來自於此園區的製造部門
大部分都接受相同的訓練,
大部分都接受相同的訓練,也都被派往麻省理工學院的史隆管理學院
進修,就像是沖洗學院似的。雖然軟片製造的獲利頗高,但一旦發生
進修,
錯誤將造成巨額損失,因此柯達盡量避免風險性或創新性的作法,並
發展出「維持現狀的步驟與政策」。
                                            12
柯達公司歷任CEO
•   George Eastman ( 1880 ~ 1932)
     – Used the razor-blade strategy: it sold cameras for a low cost and
       film fueled Kodak’s growth and profits.
•   Colby Chandler (1977 President ; CEO : 1983 ~ 1990)
     – Created a division to explore new technology
     – Blended new technology
•   Kay Whitmore ( 1983 President ; CEO : 1990 ~ 1993 )
     – Abandoned policy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 Set standards and lead the way in film-based digital imaging.
•   George M.C. Fisher ( Former Motorola CEO ; CEO : 1993 ~ 2000 )
     – Re-engineer the company from top to bottom (Horizontal
       company)
•   Daniel A. Carp ( CEO & President : 2000~ 2006 )
     – Inherited the “horizontal company” and the “network and
       consumables”


                                                                           13
富士軟片公司背景




           14
富士公司背景

•富士軟片有限公司成立於1934年,大日本赛璐珞株式会社
                  大日本赛璐珞株式会社,茂吉森田
                  大日本赛璐珞株式会社
社長看到一個機會。富士克服巨大的技術障礙,在足柄設置了一個工
廠,並很快開始生產膠捲和相紙。開始於1958年擴張進入美國1970
年代富士開始以自有品牌名稱行銷軟片,價格比柯達的低20%左右,
明確的闡明企業簡單的目標:“追趕與超越伊斯曼 - 柯達”。
•富士和柯達公司的商業模式,其核心是類似的:兩家公司有強大的製
程製造技術,是分佈廣泛的零售業務,異地沖印業務的領導公司,以
及刮鬍刀/刀片的商業模式,創造了高利潤高銷售額的軟片業務。 。
•嚴格的由上而下的領導風格,執行嚴格的成本控制文化。做為這種節
儉文化的一部分,富士在其軟片事業的起源不是積極的創新,而是以
要趕上柯達作為目標。



                               15
富士公司重要歷任CEO
• 茂吉森田
   – 日本國內軟片的需求正在增加,大日本赛璐珞株式会社
                          大日本赛璐珞株式会社,茂吉森田
                          大日本赛璐珞株式会社
     社長看到機會。創立公司。
• 大西稔 (CEO : 1980 ~ 1990)
   – 取得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官方軟片贊助商,為富士打開進入美國
     市場之門。
   – 定位: 影像與資訊(I&I)
• 古森重隆 ( CEO : 2000~ )
  – 2004年古森宣布了一個中期計劃“願景75”,其中包括建立新的
     事業,實施結構性改革,以控股公司的結構擴大與整併管理,激勵
     和培訓員工。
  – 制定中期發展藍圖,選出因應未來成長的五個關鍵技術和產品領域
     :(1)高機能材料(平板顯示器,電子,和噴墨材料);(2)醫
     學影像與生命科學;(3)平面藝術;(4)文件;(5)光學元件,例
     如照相手機模組。



                                            16
柯達與富士重要事件時間表1
                                      50億美元泡湯
                          第一次變革失敗結果 : 50億美元泡湯
                                                                                 1993年
CEO Colby Chandler
                             年
                         1981年                      1987      1990
                                 柯達宣稱要以影像




                                                                                  Eastman Chemical
                                                                                  、Clinical Diagnostics與
                                                                                  部門Sterling Drug、LF Product
                                                                                  Fisher出售柯達地 醫療保健
1970~1983~1990)
                        SONY發發                      年         年推      1993年底
                                                                      1993年底
                                 為核心 結合電子與
                                                              出以
 柯達




         柯達營業額達         表數位相     化學                                   CEO
         到100億美元                                    成立電       底片      Whitmore
                           機                        子攝影
                     1980柯達第                                  為基      辭職 董
                                      第一            部門                事會找來
                     一次變革投                                    礎的
柯達傳統底                                 波組                              摩托羅拉
片市場佔有                入多角化投            織成                      Photo




                                                                                                      LF Product
                                                                      董事長




                                                                                                       醫療保健
                                                                                                       與
率第一                  入數位影像       柯達公司 立數                      CD
                                             1986年推出全球第               Geoger
                     與醫藥領域       震驚氣氛 位影
                                             一個140萬畫素CCD              Fisher接
                                                                      Fisher接
                                      像部                              任CEO
                                      門


   1970       1980                    1983                       1993
                               富士公司    富士公司                               富士公司在1980年
         富士營業額達到               認為新機               1984年推出    富士微電子成
  富士




                                       開始銷售                  立。開發出專       代已經認知多角化
         24億美元 柯達              會來臨                數位相機
                                       光阻劑                   利蜂巢式CCD      並遠離鹵化銀技術
         的五分之一                                    ,1988年推出
                                                             。進入minilab   。發展TAC膜(1990)
                                                  消費性電子
                               1983年 12月7日                   市場全球市佔       、CMP slurry材料、
               1980富士投入                           相機 與CCD
富士以自有品                         富士取得奧運代                       率90%(2004)   噴墨耗材(1996)
               多角化投資以
牌進入美國市                         言權打開美國市                       熱彩色片失敗
               光化學做為創          場 市佔率成長至
                                                                                              17
場,展開價格                                                       。
戰              新研發定位           12%
                                             17
柯達與富士重要事件時間表2
                第二次變革失敗結果 : 影像事業虧損佔60%總額
                                   60%總額
                            影像事業虧損佔60%
                                                                              1999年
CEO George Fisher
1993~1999)                        Fisher宣稱重新聚焦影像事業
                                  Fisher宣稱重新聚焦影像事業 : 五個




                                                             ,裁員
                                                             起價格戰柯達市佔率下滑 %
                                                             起價格戰柯達市佔率下滑 %
                                                             起價格戰柯達市佔率下滑 %
                                                             起價格戰柯達市佔率下滑
                                                             起價格戰柯達市佔率下滑
                                                                      19
 柯達




                                                                             1999年柯達成為
                                                                             1999年柯達成為
                                        影像擷取、處理、儲存、
                                  環節 : 影像擷取、處理、儲存、輸出                  98
      1993年         從1982年到2001
                     1982年到2001
                         年到                                                  美國數位相機第
                                  、傳送 主張 : 柯達成為水平式公司




                                                               年富士進攻美國市場發
                                                               年富士進攻美國市場發
                                                               年富士進攻美國市場發
                                                               年富士進攻美國市場發
                                                               年富士進攻美國市場發
                                                               年富士進攻美國市場發
                                                               年富士進攻美國市場發
                                                               年富士進攻美國市場發
                    年,柯達投入營                                  19              二大廠,
                                                                             二大廠,但每賣
Fisher因應                          走品牌、外包生產
                                  走品牌、                       90              一部相機就虧損
                    業額5%~10%
                    業額5%~10%地投
                       5%~10%地投
數位挑戰展               資卻沒有培植出       柯達公司                        0                美元。
                                                                             60美元。2000年
                                                                             60美元 2000年
開裁員與組                                    員工抵制Fisher的創舉:雖然                    初CEO Fisher




                                                                   名員工
                    任何可以取代底       發展中國   Fisher已能從最高層開始改變企
織重整                 片的事業          軟片業務                                       辭職,
                                                                             辭職,Daniel
                                         業文化,但他未能夠改變那龐大                           接任CEO
                                                                             Carp 接任CEO
                                         的一群中階經理人員,他們就是
                                         不了解這個數位化世界               4



                                                                                      2000
 富士




   1993                                   1997       1998
                                                       在美國,近50%              古森於2000年接任
                                    富士的數位相機營業利潤只有
從1980到1999年,富士投入2000                                   的minilabs已經在          富士公司社長。全
                                    5%,,傳統的主流業務營業利潤
                                                                             球彩色軟片需求楷
億日圓在數位影像產品研發費用                      有15%。而且數位相機競爭加劇    2004年底前數位
                                                       化。在同一時間               始快速下降。
。多角化投資以光化學做為創新                      價格暴跌。富士相機全球市佔率
研發定位。                               <10%。              ,富士的全球數
                                                       位minilab市場佔
                                                       有率已經高達90                   18
                                            18         %
柯達與富士重要事件時間表3
            失敗結果 : 裁員率50% ,1983年員工13萬人減為6萬人
                         在2002年,大部份的數
      Daniel Carp接任執行    位沖印都在辦公室或家            2005年 11日
                                               2005年5月11日CEO
柯達




      2000~2006)         中進行,但預估家庭沖            Daniel Carp 辭職 董
                         印到了2005年將滑落到          事會找來惠普老將
                                               事會找來惠普老將
                                                                      富士2006
                                                                      富士2006
柯達策略轉向       數位影像主要      整體數位列印的65%(見          Antonio Perez接任
                                                       Perez接任
             區分為四大子      Exhibit 11)。 2000年,   CEO。柯達自19921992年起
                                               CEO。柯達自1992年起          年70%營收
                                                                        70%
影印機市場。                                                                來自於
數位相機取得       市場:數位相機     有超過一百家公司在競            每年都提列鉅額重組
球球市場過半       、家用列印、      爭線上服務,包括數位            費用總額相當於12
                                               費用總額相當於12年    12年      2000年以
                                                                      2000年以
市占率,但卻       線上服務、及      化、相片沖洗及儲存。            來獲利總額的一半。
                                               來獲利總額的一半。              後推出的
未獲利          零售沖印站與      奮力一搏但仍虧損。                                    新事業
             迷你數位沖印      2004年
                         2004年4月自道瓊指數
             站等。         除名                         2006
                                                                      2006
 1999      2000         2003             富士2006年1月修訂“願景            富士選出因應未來成長
                    在2004年古森宣布了一個        75”,加速結構改造與新業務            的五個關鍵技術和產品
       富士由古森
 富士




                    中期計劃“願景75”,其         投資。結構改造,包括生產廠             領域:(1)高機能材料
       重隆接任社                             房設施關閉和裁員5000名員工           (平板顯示器,電子,
       長,展開變        中包括建立新的事業,實
                    施結構性改革,以控股公          和1650億日元的重組費用。I‧‧         和噴墨材料);(2)醫
       革                                 集中的R& 實驗室實驗室。
                                         集中的 &D實驗室。ii. 併購          學影像與生命科學;(3
                    司的結構擴大與整併管理
富士與柯達同              ,激勵和培訓員工。            的政策。
                                         的政策。iii. 企業內部創業投資         )平面藝術;(4)文件;
時面臨金牛事                                       ‧重組。
                                         。iv‧重組。v. 改變思維心態          (5)光學元件,例如照
                                                                           19
業的喪失                                          長期發展藍圖。
                                         。vi. 長期發展藍圖。
                                          19
                                                                   相手機模組。
柯達與富士重要事件時間表4
                   柯達失敗結果 : 2012年1月19日申請破產保護

                   接任CEO
      Antonio Perez接任CEO。
              Perez接任CEO。
柯達




      (2005年~2012年1月)
       2005年 2012年


柯達一年之內        柯達股價連續
股價從5.7美       30日都低於1美
元下跌至1美        元,NYSE發出
元以下,跌幅        下市警告
80%。                                 在2012年1月19日
                                      2012年 19日
                                     申請破產保護



 2010       2011            富士選出因應未來成長的五個關鍵技術和產品領域:
                            (1)高機能材料(平板顯示器,電子,和噴墨材料); TAC膜全球市占
                            率70% ; WV(廣視角技術) 膜100%; 全球LCD市場市占率80%。光阻劑、
 富士




                            CMP Slurry占重要地位。
                            (2)醫學影像與生命科學; FTD技術推出藥品與化妝品更是醫療器材大廠



                                                                         20
                                         20

Mais conteúdo relacionado

Mais procurados

Eastman kodak company funtime film
Eastman kodak company  funtime filmEastman kodak company  funtime film
Eastman kodak company funtime filmHitesh Kothari
 
Coda coffee case study
Coda coffee case studyCoda coffee case study
Coda coffee case studyPiyush Sogra
 
Strategic Review and Analysis of Egon Zehnder
Strategic Review and Analysis of Egon ZehnderStrategic Review and Analysis of Egon Zehnder
Strategic Review and Analysis of Egon ZehnderMathan Anto Marshine
 
Diamond supply chain
Diamond supply chainDiamond supply chain
Diamond supply chainManishaHalai1
 
Kiocl presentation final
Kiocl presentation   finalKiocl presentation   final
Kiocl presentation finaljgaganam
 
The Fall of Kodak- A tale of disruptive technology and bad business
The Fall of Kodak- A tale of disruptive technology and bad businessThe Fall of Kodak- A tale of disruptive technology and bad business
The Fall of Kodak- A tale of disruptive technology and bad businessTushar Sharma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erk or priority case analysis mdi murshidabad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erk or priority case analysis   mdi murshidabadLeadership development perk or priority case analysis   mdi murshidabad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erk or priority case analysis mdi murshidabadrakesh kumar belgam
 
Cisco System Inc. Implementing ERP
Cisco System Inc. Implementing ERPCisco System Inc. Implementing ERP
Cisco System Inc. Implementing ERPVinay Gk
 
Rich Con Steel: A case on IT Implementation (an HBR case)
Rich Con Steel: A case on IT Implementation (an HBR case)Rich Con Steel: A case on IT Implementation (an HBR case)
Rich Con Steel: A case on IT Implementation (an HBR case)Himadri Singha
 
Crown Cork & Seal in 1989 Case study
  Crown Cork & Seal in 1989   Case study  Crown Cork & Seal in 1989   Case study
Crown Cork & Seal in 1989 Case studyAJAL A J
 
SONY AIBO-The value proposition and rationale behind the positioning
SONY AIBO-The value proposition and rationale behind the positioningSONY AIBO-The value proposition and rationale behind the positioning
SONY AIBO-The value proposition and rationale behind the positioningJoel Daniel
 
EIS what we learned team2
EIS what we learned team2EIS what we learned team2
EIS what we learned team2teamlamayae
 
James Burke A Career In American Business
James Burke A Career In American BusinessJames Burke A Career In American Business
James Burke A Career In American BusinessRon Liu
 
Eli lilly ranbaxy case group 4
Eli lilly ranbaxy case group 4Eli lilly ranbaxy case group 4
Eli lilly ranbaxy case group 4Ashish Thakur
 

Mais procurados (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funtime film
Eastman kodak company  funtime filmEastman kodak company  funtime film
Eastman kodak company funtime film
 
Coda coffee case study
Coda coffee case studyCoda coffee case study
Coda coffee case study
 
Rise and fall of Kodak
Rise and fall of KodakRise and fall of Kodak
Rise and fall of Kodak
 
Case analysis papa john's pizza group 1_final draft
Case analysis papa john's pizza group 1_final draftCase analysis papa john's pizza group 1_final draft
Case analysis papa john's pizza group 1_final draft
 
Strategic Review and Analysis of Egon Zehnder
Strategic Review and Analysis of Egon ZehnderStrategic Review and Analysis of Egon Zehnder
Strategic Review and Analysis of Egon Zehnder
 
Diamond supply chain
Diamond supply chainDiamond supply chain
Diamond supply chain
 
ERP Implementation at Cisco
ERP Implementation at CiscoERP Implementation at Cisco
ERP Implementation at Cisco
 
Kiocl presentation final
Kiocl presentation   finalKiocl presentation   final
Kiocl presentation final
 
The Fall of Kodak- A tale of disruptive technology and bad business
The Fall of Kodak- A tale of disruptive technology and bad businessThe Fall of Kodak- A tale of disruptive technology and bad business
The Fall of Kodak- A tale of disruptive technology and bad business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erk or priority case analysis mdi murshidabad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erk or priority case analysis   mdi murshidabadLeadership development perk or priority case analysis   mdi murshidabad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erk or priority case analysis mdi murshidabad
 
Kodak rev.-1
Kodak rev.-1Kodak rev.-1
Kodak rev.-1
 
Cisco System Inc. Implementing ERP
Cisco System Inc. Implementing ERPCisco System Inc. Implementing ERP
Cisco System Inc. Implementing ERP
 
Rich Con Steel: A case on IT Implementation (an HBR case)
Rich Con Steel: A case on IT Implementation (an HBR case)Rich Con Steel: A case on IT Implementation (an HBR case)
Rich Con Steel: A case on IT Implementation (an HBR case)
 
Crown Cork & Seal in 1989 Case study
  Crown Cork & Seal in 1989   Case study  Crown Cork & Seal in 1989   Case study
Crown Cork & Seal in 1989 Case study
 
SONY AIBO-The value proposition and rationale behind the positioning
SONY AIBO-The value proposition and rationale behind the positioningSONY AIBO-The value proposition and rationale behind the positioning
SONY AIBO-The value proposition and rationale behind the positioning
 
KCPL Case Study
KCPL Case StudyKCPL Case Study
KCPL Case Study
 
Haier: Taking a Chinese Company Global
Haier: Taking a Chinese Company Global Haier: Taking a Chinese Company Global
Haier: Taking a Chinese Company Global
 
EIS what we learned team2
EIS what we learned team2EIS what we learned team2
EIS what we learned team2
 
James Burke A Career In American Business
James Burke A Career In American BusinessJames Burke A Career In American Business
James Burke A Career In American Business
 
Eli lilly ranbaxy case group 4
Eli lilly ranbaxy case group 4Eli lilly ranbaxy case group 4
Eli lilly ranbaxy case group 4
 

Mais de albert Ding shan Wang

哈佛個案 鴻海投資夏普 2012年 ul
哈佛個案 鴻海投資夏普 2012年 ul哈佛個案 鴻海投資夏普 2012年 ul
哈佛個案 鴻海投資夏普 2012年 ulalbert Ding shan Wang
 
Acer american development of the aspire upload
Acer american development of the aspire uploadAcer american development of the aspire upload
Acer american development of the aspire uploadalbert Ding shan Wang
 
Radical collaboration ibm microelectronics upload
Radical collaboration ibm microelectronics uploadRadical collaboration ibm microelectronics upload
Radical collaboration ibm microelectronics uploadalbert Ding shan Wang
 
連結客戶眼中的價值導讀Upload
連結客戶眼中的價值導讀Upload連結客戶眼中的價值導讀Upload
連結客戶眼中的價值導讀Uploadalbert Ding shan Wang
 

Mais de albert Ding shan Wang (20)

王燈山Ch123
王燈山Ch123王燈山Ch123
王燈山Ch123
 
哈佛個案 鴻海投資夏普 2012年 ul
哈佛個案 鴻海投資夏普 2012年 ul哈佛個案 鴻海投資夏普 2012年 ul
哈佛個案 鴻海投資夏普 2012年 ul
 
犀利士產品團隊Ul
犀利士產品團隊Ul犀利士產品團隊Ul
犀利士產品團隊Ul
 
Mt. dew tiffany
Mt. dew tiffanyMt. dew tiffany
Mt. dew tiffany
 
Vermeer case upload
Vermeer case uploadVermeer case upload
Vermeer case upload
 
Jack welch 系統圖 upload
Jack welch 系統圖 uploadJack welch 系統圖 upload
Jack welch 系統圖 upload
 
Paul levy 2011 5_25 upload
Paul levy  2011 5_25 uploadPaul levy  2011 5_25 upload
Paul levy 2011 5_25 upload
 
Acer american development of the aspire upload
Acer american development of the aspire uploadAcer american development of the aspire upload
Acer american development of the aspire upload
 
Radical collaboration ibm microelectronics upload
Radical collaboration ibm microelectronics uploadRadical collaboration ibm microelectronics upload
Radical collaboration ibm microelectronics upload
 
Keurig 咖啡沖泡機upload
Keurig 咖啡沖泡機uploadKeurig 咖啡沖泡機upload
Keurig 咖啡沖泡機upload
 
別急著賣新產品導讀Up load
別急著賣新產品導讀Up load別急著賣新產品導讀Up load
別急著賣新產品導讀Up load
 
商業模式的再創新 Upload
商業模式的再創新 Upload商業模式的再創新 Upload
商業模式的再創新 Upload
 
連結客戶眼中的價值導讀Upload
連結客戶眼中的價值導讀Upload連結客戶眼中的價值導讀Upload
連結客戶眼中的價值導讀Upload
 
行銷短視症導讀Upload
行銷短視症導讀Upload行銷短視症導讀Upload
行銷短視症導讀Upload
 
Zip car upload
Zip car uploadZip car upload
Zip car upload
 
Arrow electronics upload
Arrow electronics upload Arrow electronics upload
Arrow electronics upload
 
Wily technology upload
Wily technology uploadWily technology upload
Wily technology upload
 
毒蠻牛事件Upload
毒蠻牛事件Upload毒蠻牛事件Upload
毒蠻牛事件Upload
 
Shouldice醫院個案研討upload
Shouldice醫院個案研討uploadShouldice醫院個案研討upload
Shouldice醫院個案研討upload
 
Starbucks 個案研討upload
Starbucks 個案研討uploadStarbucks 個案研討upload
Starbucks 個案研討upload
 

柯達與富士個案研討Upload file

  • 2. 2
  • 3. 3
  • 4. Konica 4
  • 5. Agfa 5
  • 6. SONY 1981 prototpye 1997 prototpye 6
  • 7. CASIO 7
  • 8. Canon 8
  • 9. Nikon 9
  • 10. 柯達申請破產保護 • 全球家喻戶曉的相機及軟片巨擘、百年老店美國伊士曼.柯 達公司,早在一九七五年便發明第一台數位相機,卻終於不 敵數位化浪潮,2012年1月19日聲請破產保護。柯達將在十 八個月重整期內出售一千一百項與數位相關的專利權,重新 塑造成一家以數位影像及材料為主的公司。 •柯達董事長兼執行長裴瑞茲在聲明中表示:「柯達正採取重 要步驟以便完成轉型。公司必須進一步重組成本結構,出售 非核心的智慧財產權以換取現金。我們期望與股東共同努力 ,使柯達轉變成一家規模適中、世界級、數位影像及材料公 司。」 10
  • 12. 柯達公司背景 • 在1880年, George Eastman在紐約州的羅徹斯特(Rochester)成立 了伊士曼柯達公司。他明訂柯達的營運方針為:低成本量產、全球配 銷、密集廣告、客戶導向、並以持續研發創造成長。他也闡釋柯達的 競爭哲學是: 「沒有任何事情比我們的品牌價值,及其所代表的品質 更為重要,我們必須要讓品質成為我們主要的競爭武器」。 • 柯達在銷售相機時,採用的是一種所謂「刮鬍刀與刀片的策略」:也 就是以低價銷售相機,但以軟片銷售來挹注柯達的成長與獲利。 • 在柯達,企業權力核心集中於柯達生產園區內大規模的軟片製造工廠 企業權力核心集中於柯達生產園區內大規模的軟片製造工廠 ,柯達的執行長通常都來自於此園區的製造部門。他們的相似度高, 柯達的執行長通常都來自於此園區的製造部門。 柯達的執行長通常都來自於此園區的製造部門 大部分都接受相同的訓練, 大部分都接受相同的訓練,也都被派往麻省理工學院的史隆管理學院 進修,就像是沖洗學院似的。雖然軟片製造的獲利頗高,但一旦發生 進修, 錯誤將造成巨額損失,因此柯達盡量避免風險性或創新性的作法,並 發展出「維持現狀的步驟與政策」。 12
  • 13. 柯達公司歷任CEO • George Eastman ( 1880 ~ 1932) – Used the razor-blade strategy: it sold cameras for a low cost and film fueled Kodak’s growth and profits. • Colby Chandler (1977 President ; CEO : 1983 ~ 1990) – Created a division to explore new technology – Blended new technology • Kay Whitmore ( 1983 President ; CEO : 1990 ~ 1993 ) – Abandoned policy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 Set standards and lead the way in film-based digital imaging. • George M.C. Fisher ( Former Motorola CEO ; CEO : 1993 ~ 2000 ) – Re-engineer the company from top to bottom (Horizontal company) • Daniel A. Carp ( CEO & President : 2000~ 2006 ) – Inherited the “horizontal company” and the “network and consumables” 13
  • 15. 富士公司背景 •富士軟片有限公司成立於1934年,大日本赛璐珞株式会社 大日本赛璐珞株式会社,茂吉森田 大日本赛璐珞株式会社 社長看到一個機會。富士克服巨大的技術障礙,在足柄設置了一個工 廠,並很快開始生產膠捲和相紙。開始於1958年擴張進入美國1970 年代富士開始以自有品牌名稱行銷軟片,價格比柯達的低20%左右, 明確的闡明企業簡單的目標:“追趕與超越伊斯曼 - 柯達”。 •富士和柯達公司的商業模式,其核心是類似的:兩家公司有強大的製 程製造技術,是分佈廣泛的零售業務,異地沖印業務的領導公司,以 及刮鬍刀/刀片的商業模式,創造了高利潤高銷售額的軟片業務。 。 •嚴格的由上而下的領導風格,執行嚴格的成本控制文化。做為這種節 儉文化的一部分,富士在其軟片事業的起源不是積極的創新,而是以 要趕上柯達作為目標。 15
  • 16. 富士公司重要歷任CEO • 茂吉森田 – 日本國內軟片的需求正在增加,大日本赛璐珞株式会社 大日本赛璐珞株式会社,茂吉森田 大日本赛璐珞株式会社 社長看到機會。創立公司。 • 大西稔 (CEO : 1980 ~ 1990) – 取得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官方軟片贊助商,為富士打開進入美國 市場之門。 – 定位: 影像與資訊(I&I) • 古森重隆 ( CEO : 2000~ ) – 2004年古森宣布了一個中期計劃“願景75”,其中包括建立新的 事業,實施結構性改革,以控股公司的結構擴大與整併管理,激勵 和培訓員工。 – 制定中期發展藍圖,選出因應未來成長的五個關鍵技術和產品領域 :(1)高機能材料(平板顯示器,電子,和噴墨材料);(2)醫 學影像與生命科學;(3)平面藝術;(4)文件;(5)光學元件,例 如照相手機模組。 16
  • 17. 柯達與富士重要事件時間表1 50億美元泡湯 第一次變革失敗結果 : 50億美元泡湯 1993年 CEO Colby Chandler 年 1981年 1987 1990 柯達宣稱要以影像 Eastman Chemical 、Clinical Diagnostics與 部門Sterling Drug、LF Product Fisher出售柯達地 醫療保健 1970~1983~1990) SONY發發 年 年推 1993年底 1993年底 為核心 結合電子與 出以 柯達 柯達營業額達 表數位相 化學 CEO 到100億美元 成立電 底片 Whitmore 機 子攝影 1980柯達第 為基 辭職 董 第一 部門 事會找來 一次變革投 礎的 柯達傳統底 波組 摩托羅拉 片市場佔有 入多角化投 織成 Photo LF Product 董事長 醫療保健 與 率第一 入數位影像 柯達公司 立數 CD 1986年推出全球第 Geoger 與醫藥領域 震驚氣氛 位影 一個140萬畫素CCD Fisher接 Fisher接 像部 任CEO 門 1970 1980 1983 1993 富士公司 富士公司 富士公司在1980年 富士營業額達到 認為新機 1984年推出 富士微電子成 富士 開始銷售 立。開發出專 代已經認知多角化 24億美元 柯達 會來臨 數位相機 光阻劑 利蜂巢式CCD 並遠離鹵化銀技術 的五分之一 ,1988年推出 。進入minilab 。發展TAC膜(1990) 消費性電子 1983年 12月7日 市場全球市佔 、CMP slurry材料、 1980富士投入 相機 與CCD 富士以自有品 富士取得奧運代 率90%(2004) 噴墨耗材(1996) 多角化投資以 牌進入美國市 言權打開美國市 熱彩色片失敗 光化學做為創 場 市佔率成長至 17 場,展開價格 。 戰 新研發定位 12% 17
  • 18. 柯達與富士重要事件時間表2 第二次變革失敗結果 : 影像事業虧損佔60%總額 60%總額 影像事業虧損佔60% 1999年 CEO George Fisher 1993~1999) Fisher宣稱重新聚焦影像事業 Fisher宣稱重新聚焦影像事業 : 五個 ,裁員 起價格戰柯達市佔率下滑 % 起價格戰柯達市佔率下滑 % 起價格戰柯達市佔率下滑 % 起價格戰柯達市佔率下滑 起價格戰柯達市佔率下滑 19 柯達 1999年柯達成為 1999年柯達成為 影像擷取、處理、儲存、 環節 : 影像擷取、處理、儲存、輸出 98 1993年 從1982年到2001 1982年到2001 年到 美國數位相機第 、傳送 主張 : 柯達成為水平式公司 年富士進攻美國市場發 年富士進攻美國市場發 年富士進攻美國市場發 年富士進攻美國市場發 年富士進攻美國市場發 年富士進攻美國市場發 年富士進攻美國市場發 年富士進攻美國市場發 年,柯達投入營 19 二大廠, 二大廠,但每賣 Fisher因應 走品牌、外包生產 走品牌、 90 一部相機就虧損 業額5%~10% 業額5%~10%地投 5%~10%地投 數位挑戰展 資卻沒有培植出 柯達公司 0 美元。 60美元。2000年 60美元 2000年 開裁員與組 員工抵制Fisher的創舉:雖然 初CEO Fisher 名員工 任何可以取代底 發展中國 Fisher已能從最高層開始改變企 織重整 片的事業 軟片業務 辭職, 辭職,Daniel 業文化,但他未能夠改變那龐大 接任CEO Carp 接任CEO 的一群中階經理人員,他們就是 不了解這個數位化世界 4 2000 富士 1993 1997 1998 在美國,近50% 古森於2000年接任 富士的數位相機營業利潤只有 從1980到1999年,富士投入2000 的minilabs已經在 富士公司社長。全 5%,,傳統的主流業務營業利潤 球彩色軟片需求楷 億日圓在數位影像產品研發費用 有15%。而且數位相機競爭加劇 2004年底前數位 化。在同一時間 始快速下降。 。多角化投資以光化學做為創新 價格暴跌。富士相機全球市佔率 研發定位。 <10%。 ,富士的全球數 位minilab市場佔 有率已經高達90 18 18 %
  • 19. 柯達與富士重要事件時間表3 失敗結果 : 裁員率50% ,1983年員工13萬人減為6萬人 在2002年,大部份的數 Daniel Carp接任執行 位沖印都在辦公室或家 2005年 11日 2005年5月11日CEO 柯達 2000~2006) 中進行,但預估家庭沖 Daniel Carp 辭職 董 印到了2005年將滑落到 事會找來惠普老將 事會找來惠普老將 富士2006 富士2006 柯達策略轉向 數位影像主要 整體數位列印的65%(見 Antonio Perez接任 Perez接任 區分為四大子 Exhibit 11)。 2000年, CEO。柯達自19921992年起 CEO。柯達自1992年起 年70%營收 70% 影印機市場。 來自於 數位相機取得 市場:數位相機 有超過一百家公司在競 每年都提列鉅額重組 球球市場過半 、家用列印、 爭線上服務,包括數位 費用總額相當於12 費用總額相當於12年 12年 2000年以 2000年以 市占率,但卻 線上服務、及 化、相片沖洗及儲存。 來獲利總額的一半。 來獲利總額的一半。 後推出的 未獲利 零售沖印站與 奮力一搏但仍虧損。 新事業 迷你數位沖印 2004年 2004年4月自道瓊指數 站等。 除名 2006 2006 1999 2000 2003 富士2006年1月修訂“願景 富士選出因應未來成長 在2004年古森宣布了一個 75”,加速結構改造與新業務 的五個關鍵技術和產品 富士由古森 富士 中期計劃“願景75”,其 投資。結構改造,包括生產廠 領域:(1)高機能材料 重隆接任社 房設施關閉和裁員5000名員工 (平板顯示器,電子, 長,展開變 中包括建立新的事業,實 施結構性改革,以控股公 和1650億日元的重組費用。I‧‧ 和噴墨材料);(2)醫 革 集中的R& 實驗室實驗室。 集中的 &D實驗室。ii. 併購 學影像與生命科學;(3 司的結構擴大與整併管理 富士與柯達同 ,激勵和培訓員工。 的政策。 的政策。iii. 企業內部創業投資 )平面藝術;(4)文件; 時面臨金牛事 ‧重組。 。iv‧重組。v. 改變思維心態 (5)光學元件,例如照 19 業的喪失 長期發展藍圖。 。vi. 長期發展藍圖。 19 相手機模組。
  • 20. 柯達與富士重要事件時間表4 柯達失敗結果 : 2012年1月19日申請破產保護 接任CEO Antonio Perez接任CEO。 Perez接任CEO。 柯達 (2005年~2012年1月) 2005年 2012年 柯達一年之內 柯達股價連續 股價從5.7美 30日都低於1美 元下跌至1美 元,NYSE發出 元以下,跌幅 下市警告 80%。 在2012年1月19日 2012年 19日 申請破產保護 2010 2011 富士選出因應未來成長的五個關鍵技術和產品領域: (1)高機能材料(平板顯示器,電子,和噴墨材料); TAC膜全球市占 率70% ; WV(廣視角技術) 膜100%; 全球LCD市場市占率80%。光阻劑、 富士 CMP Slurry占重要地位。 (2)醫學影像與生命科學; FTD技術推出藥品與化妝品更是醫療器材大廠 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