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uma empresa Scribd logo
1 de 58
歐陽詢體

E-mail 文化传播网 www.52e-mail.com




       手動翻頁     Hand play

                     1
郭泰碑體


•   王羲之( 303 年- 361 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
    陰(今浙江紹興),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為南遷琅琊王氏士族貴胄,後官拜
    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師承衛夫人、鍾繇。著有《蘭亭集序》。
•   王羲之七歲時跟書法家衛鑠學習書法,庾翼在荊州見時人競習王羲之書體,不以為然說:
    「小兒輩乃賤家雞,愛野鶩,皆學 ( 王 ) 逸少書,須吾還,當比之。」
•   相傳王羲之住處附近有一小池,王羲之練完書法均在此洗筆,每日習字,久之,池水為之
    變黑,竟能直接蘸取充墨之用。當年王羲之在溫州擔任永嘉郡守之際,曾在今溫州墨池坊
    揮灑文墨,故於溫州舊鹿城區市政府前有一墨池。
•   王羲之在南渡後,好山水與交友,「時人目王右軍,飄如游雲,矯若驚龍」,永和九年
    ( 353 年)三月三日,與孫綽、許詢、謝尚、支遁等宴集於山陰之蘭亭。《蘭亭集序》
    寫成後兩年,因不受朝廷重用,即「稱病去郡」。終老嵊縣金庭。許詢得知王氏隱居金庭
    ,特從蕭山趕來與之為鄰。卒葬於孝嘉鄉濟度寺。
•   羲之的書法實踐,變當時流行的章草、八分為今草、行書、楷書,是書體轉換時期平地而
    起的高峰。其書法尺牘散見於唐臨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喪亂、孔侍中等名品。其子王
    獻之亦為書法家。羲之曾指導陳郡謝氏的謝安,謝安書法亦成一格。
•   歷代評論
•   梁武帝蕭衍評其書曰:「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
•   唐太宗李世民讚道:「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唯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
    裁成之妙,煙霏露結,壯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
    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   唐李白有詩《王右軍》曰:「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
    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2
魏碑體

      3
•   蘭亭集序,書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是中國晉代書法成就的代表。
•   晉穆帝永和九年( 353 年)三月初,王羲之與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孫統、李充、孫綽、謝安、支遁、太原王蘊、許詢、廣
    漢王彬之、高平郗曇、餘姚令謝勝等「少長群賢」共 41 人在會稽山陰集會,為蘭亭集會,是時有二十六人得詩三十七首,後輯為《蘭亭詩》。
    《蘭亭集序》為王羲之為《蘭亭詩》寫的序言。
•   王羲之以特選的鼠鬚筆和蠶繭紙,首先寫聚會盛況,描述環境— — 「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後筆鋒突變,格調
    轉為悲傷,寫人生短暫,然而他並不宣揚「人生無常」、「及時行樂」,而是斥了莊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論調。通篇語言流暢,不勉強
    藻飾、通俗自然,結合駢句、駢散,靈活自如,堪稱歷代名篇。
•   《蘭亭集序》共計 324 字,凡是重複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 21 個「之」字,各具風韻,皆無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後,過幾天又把原文重寫了
    好多本,但終究沒有在蘭亭集會時所寫的好。


                                                                      4
古印體




•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 353 年),三月之初,(名士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為的是到水邊進行消災求福的活
    動。許多有聲望有才氣的人都來了,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這裡有高大的山和險峻的嶺,有茂密的樹林和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輝映環繞。把水引到(亭中)的環形水渠里來,讓酒杯飄流水上(供人們取飲)。人
    們在曲水旁邊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可是)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以痛快地表達各自幽雅的情懷。
•   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輕輕吹來。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這樣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
    ,窮盡視和聽的享受,實在快樂啊!
•   人們彼此相處,一生很快就度過。有的人喜歡講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就著自己所
    愛好的事物寄託情懷,不受任何約束,放縱地生活。儘管人們的愛好千差萬別,或好靜,或好動,也不相同,(可是又
    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間很自得,快樂而自足,竟不覺得衰老即將到來;待到對
    於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歡快的事頃刻之間變為陳跡了,
    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後一切都化為烏有。古人說:「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怎能不悲痛呢?
•   每當我看到前人發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樣相合,總是面對著(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心裡
    又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我)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
    天,也像今人看待從前一樣,真是可悲啊!因此我— 一記下參加這次聚會的人,抄錄了他們的詩作。儘管時代不同情況不
    同,但人們的情致卻是一樣的。後代的讀者讀這本詩集也將有感於生死這件大事吧。


                                                         5
唐風隸



•   作為書法作品,《蘭亭集序》歷來被認為是經典傑作,有「行書第一」之稱。其書法飄逸
    流暢,如行雲流水而又筆力雄健。
•   唐太宗得到真跡,即令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歐陽詢等臨摹翻刻,分賜皇子、近臣,
    世稱「唐人摹本」。王書原本據傳已被唐太宗作為殉葬品,陸游因此感慨:「繭紙藏昭陵
    ,千載不復見。」但唐太宗昭陵曾於五代時被溫韜所盜,而被盜物品名單中並沒有《蘭亭
    集序》,因此一般相信《蘭亭集序》現存於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中。今存的摹本以
    「神龍本」最為著名。該帖共 28 行, 324 字,章法、結構、筆法都頗得原本神韻,被認
    為是最好的摹本。
•   郭沫若根據 1 965 年南京出土的《王興之夫婦墓誌》、《謝鯤墓誌》等墓誌發表了《由王
    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推論《蘭亭序》的文章和墨跡均是王羲之的第七
    代孫王智永所依託,高二適則發表《駁議》反駁這種說法,於是雙方打起筆戰。 1 972 年
    郭沫若在《文物》上發表《新疆出土的晉人寫本殘卷》,再次認定《蘭亭序帖》必然是偽
    跡。
•   後人評價
•   《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在《春雨雜述》中稱蘭亭序:「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
    布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
•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稱:「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
    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6
新篆體


•   郗鑒派門生往王府選婿,王府子弟均刻意保持矜持,唯獨王羲之在東牀上袒腹臥著。
    郗鑒便認為他是適合的人選,便決定將女兒郗濬嫁給他。女婿因此而稱為「東牀」
    ,於是「東床坦腹」或是「東床快婿」變成為稱讚有女之家嫁得好歸宿的代名詞。
•   王羲之愛鵝成癖,傳說是因為他喜歡觀察鵝游水時鵝掌的動作,從中學習,以提高
    自己的書法用腕技巧。山陰有一道士,希望王羲之能為他抄寫一部《黃庭經》,但
    是又不敢貿然提出。他精心飼養白鵝,與之相贈,並提出寫經的請求,王羲之答應
    他,抄寫一部《黃庭經》送給他。後來這部《黃庭經》被稱作右軍正書第二,又被
    稱作《換鵝帖》。該帖的宋拓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李白詩「鏡湖流水漾清波
    ,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   現存作品(含刻本、摹本)列表
•   唐太宗時,王羲之的書法有 3000 多卷,到宋太宗時只有 1 60 餘件,今天全世界存
    世的王羲之摹本僅有 20 件。
•   快雪時晴帖(唐代摹本,和中秋帖及伯遠帖合稱「三希」,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
•   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之祭侄文稿為「第二」,蘇軾之黃州寒
    食詩帖為「第三」),神龍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黃庭經(亦名《換鵝帖》,宋拓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王羲之大道帖


                                              7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是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現存雙鉤摹本,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從西元六世紀的南朝以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喜好
王羲之等名家的信札,由於此類珍貴的書蹟都收藏在皇宮之中,而即使是平民收藏家也不會輕示於人。所以有時帝王為分送親信,或是擔心真跡觀賞過
多次會有傷害,所以常以雙勾填墨的方式,將書跡做復製。而此三帖即是摹本,左下亦有鑑定的簽署。




 •   現存作品(含刻本、摹本)列表 ( 續 )

 •   樂毅論(梁拓本) 喪亂、二謝、得示帖(唐摹本,日本皇室藏) 憂懸帖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 /《謝司馬帖》,藏於天津博物館
     )
 •   孔侍中帖和頻有哀禍帖(二帖連為一紙,藏於日本前田育德會) 遠宦帖(亦名《省別帖》,十七帖中的一封書信,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
 •   姨母帖(《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一,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初月帖(《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二,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   行穰帖(藏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 七月都下帖(唐摹本,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   上虞帖(唐摹本藏於上海博物館) 游目帖(藏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毀於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
 •   大道帖(又名《一筆書》,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其書貼
 •   妹至帖(唐摹本,藏於日本私人處) 東方朔像讚(唐臨本,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   孝女曹娥碑 興福寺斷碑 淳化閣帖(叢帖,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裝訂成帖。共 1 0 卷,第 6 、 7 、 8 是王羲之之
     作,共有 1 60 多帖。藏於上海博物館)
 •   澄清堂帖(集帖,集王羲之的字重刻而成) 大唐三藏聖教序(由唐朝比丘懷仁,集王羲之字而成)

                                                                         8
正顏楷體

•   王獻之( 344 年- 386 年)是東晉書法
    家、詩人,字子敬,祖籍山東臨沂,生於
    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官
    至中書令,為與後世書法家王珉區分,人
    稱王大令。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   王獻之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
    隸書,也擅長繪畫。他自小跟隨父親練習
    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
    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
    書亦有深厚功底。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
    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
    樣有大量留存。
•   家族
•   為王羲之第七子。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
•   王獻之有記載之妻妾共有三名,元配為表
    姐郗道茂(舅父郗曇之女),夫妻感情甚
    篤,後因皇帝選上他為駙馬,於是被逼與
    郗道茂離婚,娶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為妻。
    此外,王獻之與其妾桃葉的故事歷來是民
    間傳說中熱門的話題,據說他曾作「桃葉
    歌」以送佳人。王獻之的女兒王神愛是中
    國歷史上著名的痴呆皇帝之一晉安帝司馬
    德宗的皇后。據《晉書》記載,王獻之卒
    後,無子,以兄子王靜之為嗣,官至義興
    太守。
                            9
    《地黃湯帖》唐人摹本
•   逸事
•   王獻之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
    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
    父親很高興,誇讚道:「此兒後當複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
•   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
    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
•   紹興鵝池碑,相傳其「鵝」字系王羲之一筆而就,「池」字由王獻之從容續成。

•   書法
•   王獻之是魏晉書家群體中的一位巨子。父親王羲之的悉心的傳授和指導,使他奠定
    了堅實的筆法基礎。由於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採眾家
    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
•   王獻之的遺墨保存很少,數量遠遠沒有王羲之那麼豐富。因太宗貶獻之而不購求其
    書作,內府的王獻之書跡「僅有存焉」。宋初的書法,並舉「二王」,宋太宗趙光
    義留意翰墨,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跡,命侍書王著摹刻十卷,這就是著名的《淳化
    閣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賜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單著錄王
    獻之書帖的有七十三件,經後人考證為偽作或他人所書者達二十餘件,北宋宣和年
    間,宋徽宗雅好王獻之書法,《宣和書譜》所收的王獻之書跡增至八十餘件。但這
    些墨跡本絕大多數沒有保存下來,僅存的墨跡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好在
    歷代刻帖還保留著一些真跡刻本。



                                          10
正顏楷體


•   《淳化閣帖》,又名《淳化秘閣法帖》,簡
    稱《閣帖》,共 1 0 卷。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
    集各家書法墨蹟的法帖。
•   宋代初拓本
•   北宋淳化三年( 992 年),太宗趙光義令出
    內府所藏歷代墨跡,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摹
    勒上石(一說摹勒於棗木板上)於禁內,刻
    於秘閣;而王著採擇未精,夾雜部分偽跡,
    或把作者標誤,但古人法書,賴以此傳。自
    漢章帝至唐高宗,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
    法家等 1 03 人的 420 篇作品。其中卷九、卷
    十為王獻之畫,此二卷合計六十三帖。所以
    歷來將此閣帖稱為「法帖之祖」。宋代文獻
    記錄此帖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紙」、
    「李廷珪墨」,但未見此種拓本流傳。宋仁
    宗慶曆年間,宮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閣
    帖》的棗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毀,後來歷代摹
    刻、翻刻版本繁多。


    《淳化閣帖》乾隆拓本


                            11
正顏楷體


•   宋代至清代康熙年間翻刻本
•   《泉州本淳化閣帖》是宋代翻刻本,帝昺南逃時攜至泉州。明人又頗多翻刻,以上海潘氏(潘祖純)、顧氏及
    肅王府刻本為著。清康熙年間又將「肅刻本」再刻於西安。
•   清代乾隆重刻拓本
•   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根據宋拓本命人將其中部分輯刻於石碑之上,便於大量拓印,從而建立了他的官方書法典
    範。乾隆三十四年,圓明園之長春園正中的主體建築建成,又適逢《重刻淳化閣帖》竣工,遂將刻板嵌於左右
    廊的廊壁上,「淳化軒」由此得名。一個世紀後,碑石被毀。《重刻淳化閣帖》刻板 1 44 塊,共 1 0 卷,彙集歷
    代名家 99 人的真跡;刻成後又拓 400 部,分賜皇室宗親、大臣以及直隸、山東、浙江各行宮。
•   收藏及拍賣
•   上海博物館藏宋拓 1 0 卷《淳化閣帖》修內司本,也就是許漢卿收藏的「潘祖純跋本」,並稱「許漢卿本」。這
    套宋拓的《淳化閣帖》拓本的來歷清楚,有明萬曆年潘祖純的題跋,康熙三十一年龍山查升的跋;拓本採用擦
    拓的方式,字跡淡雅而清晰,刻工精緻,轉折、牽絲等地方絲毫沒有漏刻或誤刻的痕迹,極為難得。
•   201 1 年 9 月份紐約佳士得推出《澄懷味象:許漢卿珍藏》專場拍賣。許漢卿舊藏的《淳化閣帖》乾隆拓本(一
    套二函,各五冊)也在此時推出。
•   其他
•   黃伯思有《法帖刊誤》 2 卷。 1 991 年北京古籍出版《淳化閣帖》影印本。




                                                          12
•   中秋帖》,是晉朝書法家王獻之的墨寶,全文二十二個字,現存此帖一般認為是宋朝米芾根據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臨本,乾隆皇帝將他與
    快雪時晴帖和伯遠帖何稱「三希」,並在養心殿西暖閣設立三希堂收納這三件書法。民國初年被盜出宮。北平四大收藏家之一的郭葆昌在
    「品古齋」購得《中秋帖》和《伯遠帖》。郭葆昌向故宮博物院文物館副館長馬衡、徐森玉和科長莊嚴允諾,百年之後將此二帖無條件歸
    還故宮。 1 940 年,郭葆昌去世,此二帖歸其子郭昭俊所有。 1 949 年,北平解放前夕,郭昭俊帶著《中秋帖》和《伯遠帖》至台灣。郭昭
    俊向故宮博物院的副院長莊嚴表示願意出售「二希」。當時臺灣經濟凋敝,莊嚴四處籌措資金,終究沒能在約定的時間內拿出錢來。郭昭
    俊因做生意關係遠赴香港,將《中秋帖》和《伯遠帖》押給一位印度人。那印度人以十多萬港幣抵押給香港滙豐銀行,贖期定在 1 951 年 1 1
    月底。
•   1 951 年 1 0 月初,正在香港的徐伯郊得知此事,立即向鄭振鐸報告。徐伯郊又寫信給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馬衡向中國總理周恩來報告此事
    的原委。 1 951 年周恩來指示將《伯遠帖》、《中秋帖》以 50 萬港幣購回,稱 : 「同意購回《中秋》、《伯遠》二帖。惟須派負責人員及識
    者前往鑒別真偽,並須經過我方現在香港的可靠銀行,查明物主郭昭俊有無訛騙或高抬押價之事,以保證兩帖能夠順利購回。」,徐鹿君
    和徐伯郊三人化裝成船員赴港與郭昭俊及滙豐銀行方面談判。是年 1 2 月 3 日,《中秋帖》和《伯遠帖》回到了北京。 23 日,「二希」在
    北海團城進行第一次展出,馬敘倫、陳叔通、章伯鈞等均在受邀之列,馬敘倫告訴馬衡,《中秋帖》不是真跡,而是米芾所臨。 1 951 年 1 2
    月 27 日,王冶秋親自將《中秋帖》和《伯遠帖》交故宮博物院收藏。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13
正顏楷體



•   行書:
     –  鴨頭丸帖 ( 絹本行草書,唐摹本,藏於上海博物館 )
     –  東山松帖 ( 紙本行草書,摹本 )
     –  廿九日帖 ( 唐雙勾摹拓,硬黃紙本。行楷書 )
     –  鵝群帖 ( 宋臨本行草書。刻入《淳化閣帖》 )
•   草書:
     –  中秋帖 ( 稱為一筆書之祖,宋臨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  淳化閣帖 ( 拓本 , 卷九、卷十為王獻之畫,二卷計六十三帖 )
         • 轉勝帖
         • 消息帖
         • 集聚帖
         • 玄度時往來貼
         • 先夜貼
         • 適奉貼
     –  新婦地黃湯帖 ( 唐摹紙本,日本東京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藏 )
•   楷書:
     –  洛神賦十三行




                                           14
鐵線龍門體
        15
•   《洛神賦》為曹植於魏文帝黃初四年( 223 年)所著。
    最早見於蕭統《昭明文選》,其序稱曹植由京城返回
    封地時,途經洛水,忽然有感而發,並作此賦。洛神
    為中國神話裡伏羲氏(宓羲)之女兒,其因為於洛水
    溺死 ,而成為洛水之神,即洛神。此賦為曹植所著的
    文章裡較為著名的。
•   此賦詞句華美,比喻新奇,並屢被後世文人所引用,
    稱頌。並被採用多種形式演繹,如東晉時,大畫家顧
    愷之亦以此賦為題繪畫了名為《洛神賦圖》。兩幅宋
    朝人臨摹的《洛神賦圖》,是根據曹植的《洛神賦》
    畫的,畫中曹植和隨從在岸上遙望水上飄逸窈窕的洛
    神和各種神仙怪物。其中一幅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另一幅被末代皇帝溥儀捲逃到東北,日本投降後散落
    民間,後被遼寧博物館收藏。




                       鐵線龍門體 16
龍門石碑體




        17
•   懷素( 725 年- 785 年) 唐書法家。字藏真,長沙人(另一說零陵人),俗姓錢。精勤學書,以
    善狂草出名。
•   懷素幼年出家,最初修習佛經、歷律書,後來留意於書法。懷素在參禪的時候,也喜歡筆墨,曾經
    西遊長安,後遷至京兆。遍訪唐朝名家,並且尋訪前朝遺書,融會貫通,書法技藝大進。懷素經常
    性的生病,每次病痊癒之後,書法體勢就會產生新的變化。
•   相傳禿筆成冢,並廣植芭蕉,以蕉葉代紙練字,所以把他居住的地方叫「綠天庵」。
•   懷素成名於他三十歲後早期,當他來到長安之後。
•   懷素早年書法作品筆勢縱橫馳突,體態健緩跌宕,因以婆娑爛漫形象,別開生面,情韻不減而境界
    別出。他的性情疏放豪宕,不拘細行,頗好嗜酒,每當酒酣興發,一遇到寺壁里牆、衣裳器皿,無
    所不書,唐朝人稱為「醉僧」。懷素的草書如驟雨旋風,字字飛動,宛若有神。運筆如遊絲裊空,
    圓轉自如,雖野逸而法度具在。晚年趨於平淡。
•   評價
•   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而有所發展,謂「以狂繼顛」,並稱「顛張醉素」,對後世影響很大。
•   唐朝詩仙李白:「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 吾
    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 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
    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如楚漢相攻戰… … 」
•   相傳懷素年青時由於家貧,以練習書法的紙也沒有,所以種了芭蕉萬多株,並用蕉葉來練習書法。
•   作品:《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聖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



                                                    18
19
龍門石碑體



•   顏真卿,唐中宗景龍三年( 709 年)至唐德宗貞元元年( 785 年),唐代政治家。字清臣,京兆萬
    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琊臨沂孝悌里(今山東省費縣方城諸滿村)。書法家。楷書與歐陽詢、
    柳公權、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
•   顏真卿為琅琊顏氏後裔,北齊黃門侍郎顏之推的五代孫。父顏惟貞,任太子文學。真卿「少好儒學,
    恭孝自立。貧乏紙筆,以黃土掃墻,習學書字,攻楷書絕妙,詞翰超倫」。開元二十二年( 734 年)
    進士,充當河西隴左軍城覆屯交兵使,天寶二年( 743 年)前去洛陽訪張旭。大歷三年( 768 年)
    赴任撫州剌史,官至殿中侍御史。御史吉溫出於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渾,顏真卿敢於諍言:「奈何以
    一時忿,欲危宋景後乎 ? 」。因遭到宰相楊國忠排斥,出任平原太守(今山東平原縣)。顏真卿估計
    到安祿山有可能謀反,一方面增修城池,集訓兵士,囤積糧食,另一方面整日與賓客泛舟飲酒,以放
    鬆安祿山的疑心。
•   天寶十四年( 755 年),安祿山叛亂,河朔等地均被攻陷,獨有平原堅守不降。顏真卿又聯絡各地起
    兵反抗,響應者十七郡,他被推為盟主,合兵三十萬,致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後肅宗即位,拜顏
    真卿為太子太師,封魯郡公,因此人稱「顏魯公」。
•   德宗建中四年,淮西李希烈兵叛,攻陷汝州(今河南臨汝),宰相盧杞嫉恨顏真卿,向德宗說「顏真
    卿三朝舊臣,忠直剛決,名重海內,人所信服,真其人也!」,遂被派往招撫李希烈。顏真卿至汝州
    ,宣讀詔書,被賊兵團團包圍。李希烈欣賞顏真卿,將顏真卿領入驛館,逼顏真卿代己申冤,顏真卿
    不從。李希烈再派前汝州別駕李元平勸顏真卿投降,顏真卿反斥責元平。李希烈攻陷汴州,任命顏真
    卿擔任宰相。顏真卿堅辭不受。李希烈派士兵在院中挖一大坑,揚言活埋他,真卿反而說「生死已定
    ,何必如此多端相辱侮!」希烈無他法,只得將他囚於蔡州龍興寺。李希烈又用稻草燃火威脅真卿,
    揚言要燒死他。顏真卿反而自己撲向烈火。辛景臻見狀,急忙拉住他。李希烈用盡各種辦法皆不能使
    顏真卿屈服。真卿自度必死,乃作遺表,又自寫墓誌、祭文。


                                                   20
•   不久唐軍反敗為勝。李希烈之弟李希倩被唐廷處死,希烈大為惱怒,興元元年八月三日( 785 年 8 月
    23 日),將真卿縊死於龍興寺柏樹下,終年七十六歲。嗣曹王李皋聞訊大哭。叛亂平定後,顏真卿的
    靈柩護送回京,葬於京兆萬年顏氏祖墳。德宗詔文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
    」廢朝八日。
•   書法
•   顏真卿出生在家學傳統的家庭,先輩中有不少古文字學家、書法家。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
    土水在墻上練字。顏真卿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學張旭, 50 歲以後才形成剛勁、雄渾的顯著風格。其書
    品與人品頗為貼合。宋人推崇顏真卿的人品,好學顏體。在蘇軾、黃庭堅看來,顏真卿繼承了王羲之的
    變法精神,是唐朝書法的改革家。
•   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有力,人稱「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
    譽。蘇軾曾說:「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
    能事盡矣。」著作有《自書告身》及《祭侄文稿》等。後人編有《顏魯公文集》。
•   傳世顏真卿的作品比較多,著名的墨跡據說有 1 38 種。
•   楷書 :王琳墓誌、郭虛已墓誌、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碑宋拓本、勤禮碑、元結碑、麻姑仙壇記、大
    唐中興頌、竹山堂聯句詩帖(唐臨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告身帖、爭座位帖、奉使帖
•   行草書 :祭侄文稿(真跡,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臨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自書告身 日本 藏、劉中使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湖州帖(宋仿本)北京故宮博
    物院藏




                                                    21
顏真卿行書《祭侄文稿》

•    顏真卿的書法充分的體現出人格內涵,可以說是是善與美的結合,人格與藝術風格的完美統一,被後世奉為圭臬。《新唐書•顏真卿傳》贊
     曰:「雖千五百歲,其英烈炎炎,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足見其人其書都是後人學習的典範。唐以後的大多數名家,無不是研習顏
     真卿而從中成功汲取經驗。因此蘇軾曾說:「學書當學顏。」
•    中國楷書發展到唐代可以說達到頂峰階段,顏真卿即為代表,他的書法,以楷書為多而兼有行草,稍晚的書法家柳公權亦受到顏真卿的影
     響,後世並稱為顏柳。顏之氣派雍容堂正;柳則偏重骨力勁健,所以又有“顏筋柳骨”的稱謂。
•    顏真卿的書跡作品眾多,據說流傳下來的有 1 30 多種。現存的書法作品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麻姑仙壇
     記》,《祭伯文稿》… … 等。其中行書《祭侄季明文稿》是懷著悲憤的心情創作出來的佳作,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22
榜書體


•   柳公權( 778 年- 865 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大書法家。柳公權封
    河東郡公,後亦稱「柳河東」。公權是顏真卿的後繼者,但惟懸瘦筆法,自成一格;後世以
    「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法楷模,有「顏筋柳骨」之說。
•   二十九歲進士狀元及第,因書法受唐穆宗拔擢,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卒於任上。
•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體遒勁
    ,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茍。在字的特色上,初學王羲之,後師顏真卿,以瘦勁著稱,所寫楷
    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獨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權
    的書法有「柳體」之稱,唐穆宗嘗問柳公權用筆之法,公權答:「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
    穆宗為之動容。
•   宋代朱長文《墨池編》說:「公權正書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於顏,而加以
    遒勁豐潤,自名家。」《舊唐書》講:「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書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
    當時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權手書者,人以為不孝。外夷入貢,皆別署貨幣,曰此購柳書。
    」
•   柳公綽,柳公權兄長,唐朝名臣,歷六鎮;支持李愬致使平定淮西吳元濟割據。
•   著名作品
•   《李晟碑》《玄秘塔碑》《苻嶙碑》《金剛經》《神策軍碑》




                                                 23
榜書體


•   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
    並序》,裴休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玄秘塔碑》立於唐會昌元年十二月,碑在陜西西安
    碑林。楷書 28 行,行 54 字。
•   《玄秘塔碑》集中體現了柳公權的書法特點與成就。柳公權在用筆時嚴謹地遵循了前人,尤
    其是歐、虞的楷書用筆方法。即中鋒行筆,欲行先逆,無往不收的要領。同時筆端方圓兼施
    ,而以方筆見多,講究提按清晰,頓挫分明,又自成面貌。這種方法貫徹在柳書的每一個字
    中,便使其點畫斬釘截鐵,渾厚挺拔,給人們不可屈折的力量感。例如,其點的筆法,多為
    橫空落筆,裹鋒側行,用力漸按,轉鋒收筆,乾淨利落,毫不留情,有的點甚至改為短橫,
    更有力壓千斤不可動搖之勢。其橫,則生動堅挺,多為方筆切入,逆鋒後提筆勁行,向左上
    略斜,然後頓回鋒,為字體平添舒展清勁之勢。其豎則起筆頓挫,有力緩行。懸針都力注鋒
    末,勢在鋒尖;垂露則垂腳不甚明顯而力能頂鼎。其撇行筆較快,勢如燕翼掠水,流暢有力。
    其捺如切刀淩空,波折三駐,鋒利而凝重。其鉤力在鉤末,鉤尖往往銳滿含蓄,似箭在弦上
    ,引而待發。其折則提筆另起,棱角突出,骨骼強健而血肉飽滿。歐書行筆雖極勁險而點畫
    規整清雅,顏書用筆豪邁,筆畫渾圓而不露鋒芒,號稱有“篆箍”之意。柳書則運筆勁達,點
    畫剛健爽朗,一改顏書用“篆箍”筆法來寫楷書的用筆方法。這樣比較,我們不難看出發現柳
    書在繼承前人筆法方面多自出新意的地方。
•   《玄秘塔碑》書于柳公權六十三歲,唐武宗會昌無年。此碑運筆方圓兼施,剛柔相濟,結構
    勁緊,力守中宮,體勢遒健舒展,豪爽中又透露秀朗之氣。集中體現了柳書風骨,為柳公權
    成熟期的代表作。




                                           24
•   柳公權用筆之道,富有深刻哲理。穆宗
    李恒問他用筆之法,他回答“心正則筆正
    ,筆正則可法矣”。一語雙關,寓意深刻
    ,穆宗聽了,頓時政容,悟其筆諫之意。
    然而,柳公權傳世至今的作品並不多,
    主要有《金剛經》、《李晟碑》、《馮
    宿碑》、《玄秘塔碑》、《神策軍碑》
    、《劉沔碑》、《高無裕碑》等,除
    《玄秘塔碑》、《神策軍碑》外,其他
    均磨渤嚴重,文字漫漶,幾不可辯。另
    有《奉榮貼》、《送梨貼題跋》、《蒙
    詔貼》等珍貴墨跡。




     左圖為柳公權《送梨貼題跋》
     右圖為柳公權書《金剛經》局部




                      25
歐陽詢體



•   歐陽詢( 557 年- 641 年),字信本,唐代書法家。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
    的楷書字體,成為後來學習書法者經常模仿的對象。
•   歐陽詢生於 557 年(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是陳朝大司空歐陽頠的孫子。 1 3 歲那年
    ,他任陳朝廣州刺史的父親歐陽紇舉兵反陳,失敗被殺,全家為此而受到株連。歐陽詢
    因年幼而幸免於難,被他父親的舊友中書令江總收養,並督教他經史書法。歐陽詢聰敏
    勤學,讀書數行同盡,少年時就博覽古今,精通《史記》、《漢書》和《東觀漢記》三
    史。後出仕隋太常博士。唐高祖李淵未起兵時,歐陽詢就是李家的座上客。李淵稱帝後
    ,升遷為給事中。
•   歐陽詢的書法最初仿效王羲之,但不囿於一家:據說有一次歐陽詢騎馬外出,偶然在道
    旁看到晉代書法名家索靖所寫的石碑。他騎在馬上仔細觀看了一陣才離開,但剛走幾步
    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馬觀賞,讚歎多次,而不願離去,便乾脆鋪上氈子坐下反覆揣摩,最
    後竟在碑旁一連坐臥了 3 天才離去。歐陽詢篤好書法達到痴迷的程度,由於勤學苦練,
    故能獨闢蹊徑自成一家。
•   歐陽詢的形貌很醜陋,但他的書法卻譽滿天下,人們都爭著想得到他親筆書寫的尺犢文
    字,一旦得到就視作瑰寶,作為自己習字的範本。唐武德( 61 8 - 624 )年間,高句麗
    特地派使者來長安求取歐陽詢的書法。唐高祖李淵感嘆地說:「沒想到歐陽詢的名聲竟
    大到連遠方的夷狄都知道。他們看到歐陽詢的筆跡,一定以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
    吧。」




                                                26
《九成宮醴泉銘碑》由魏征撰文,記載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貞觀六年(西元 632 年)。碑座已經破損。充分體現了歐陽詢
的書法結構嚴謹、圓潤中見秀勁的特點,此碑書法,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筆劃似方似圓,結構佈置精嚴,上承下覆,左揖右讓,局部險勁而整體端莊
,無一處紊亂,無一筆松塌。用筆方整,緊湊,平穩而險絕。                                        27
寒食帖
        正顏楷體

•   蘇東坡用墨如糊。並要求「湛湛如小兒目睛」,「茶欲其自,墨欲其黑」,濃墨色彩深沉縹緲,光彩黝然。寫在白紙上黑白分明,極其醒
    目。濃墨又會使迹清晰飽滿。加之墨色發亮,更使書作神采外耀,歷來為書家所喜用。觀蘇東坡書法,多以濃墨書寫,深厚樸茂之中更顯
    空靈。
•   與濃相對,淡墨能給人以醒澈空靈、清疏淡遠之感,其特有的清遠淡雅的灰色調别有一種「不食人間烟火」的味道。淡墨運用好者,别有
    一番情趣。古之書者也不乏「淡墨高手」,最典型的便是董其昌,其書法崇尚天真平淡,墨法更是以善用淡墨而著稱。其自言 : 「用墨須使
    有潤,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濃肥,肥則大惡道矣。」董其昌書法用筆虛、章法疏、用墨淡、造成了一種淡雅虛靜的高遠意境。


                                                                 28
正顏楷體
       29
•   寒食帖
•   蘇東坡下放黃州心情鬱卒時的手稿,竟也一留九百二十年 ,經過改朝換代,圓明園被焚
    時沒被燒毀,到了日本收藏家手上又碰上關東大地震,收藏家掛了 這卷子竟然奇蹟似地
    給救了出來。
    最後又經過了台灣收藏家之手, 最後又進到台北故宮博物院,北宋四大家之一的蘇東坡
    名留千史是什麼?我想就是一種精神的藝術生命力,一份對於真善美不妥協的美感情操
    ,使東坡居士流傳千古的就是這樣的風骨與藝術靈魂的昇華生命力。
    寒食帖裡字字苦澀錐心, 字跡與心神合而為一,看了的確叫人動容,後面那黃庭堅的一
    段評論精彩, 字體看來果然也不遜於蘇軾,果然歷史上兩人在詩畫書文均有過人的造詣。

    但看黃庭堅題跋的書法,聯想起以前讀中國書法史敘述他書法有如江中划槳的姿態,現
    在觀來還真的很神似呢!
    東坡的興趣廣泛,他喜歡書法,他的字曾被他的好友 ( 也是他的學生 ) 黃庭堅善意譏笑
    為「石壓蛤蟆」的蘇體,位居北宋四大家之首。仔細瞧還真是蛤蟆給壓扁了的模樣。
•   寒食帖的由來
•   那是蘇東坡被貶到黃州非常偏遠的地方,想必當時的蘇東坡心裡一定不是滋味,清明過
    後想煮個東坡肉來吃,偏發現又碰上寒食節,還不能開伙, 只能吃寒食,掃墓是清明節
    最重要的活動。在宋朝以前,掃墓並不是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清明只不過是寒時節 ( 清
    明節的前一天 ) 習俗中的一個次要節日。但是,由於上巳、寒時,以及清明三個節日非
    常接近,彼此的習俗活動也因為互相影響,而不再明顯劃分,時間久了,也就形成了現
    在的清明節了。
    心裡覺得超越鬱悶而豁然開朗 ! 所以才能寫下留傳千年的黃州寒食帖行書卷。



                                             30
正顏楷體




•   豁達的心性
•   在黃州,蘇東坡學作工人、農夫、漁夫… … ,他盡情享受大自然的一切,他的生
    命受過許多苦,他的生命因受苦而更加醇美,沒有變酸。他吃苦吃得太多了,心
    靈卻愈加豐富 . 喜樂 . 滿足。在黃州期間,他看到所挖的井出水了,或者針狀的
    綠芽伸出地面了,便高興地跳起來。他看見稻莖隨風搖擺,晚上稻莖上的露珠有
    如月夜的珍珠,晶瑩可愛,心中充滿自豪與滿足。蘇東坡的生命有種幽默感,使
    他能處處得到快樂與滿足。

    放逐的生活使他的心靈產生蛻變,刻薄的諷刺,尖銳的筆鋒,一切激情與憤怒都
    過去了,代之而起的是豁達樂觀的幽默感,絕對醇美,完全成熟。著名的『赤壁
    賦』、『念奴嬌』以及『記承天夜遊』便是此時的作品。
•   黃州的生活其實是一種懲罰或拘禁,但蘇東坡很難如此看待。他享受這種生活。
    他有一群朋友,和他一樣自由,一樣口袋空空卻悠閒無比。貧瘠的黃州有萬縷閒
    情,有月光美酒。蘇東坡有一份豁達的心境,可以來享受這一切。他總能欣賞生
    命中的每一刻,當悲哀和不幸降臨,他總是微笑接受。




                                         31
正顏楷體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
    而登仙。
•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櫂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
    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
    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
    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
    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
    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
    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32
•   後赤壁賦 蘇軾
•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
    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
    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
    ︰「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
    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
    ,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
    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
•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
    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
    ,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
    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
    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予亦悄然
    而悲,肅然而 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
    ,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
    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 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
    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
    其姓名,俛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
    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 ,非子也耶?」道士
    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33
•   《洞庭春色賦》與《中山松醪賦》
•   均為蘇軾撰並書。此兩賦並後記,為白麻紙七紙接裝,紙精墨佳,氣色如新,縱 28.3 釐米,橫 306.3 厘米,前者行書三十二行,二百八十
    七字;後者行書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題十行,八十五字,前後總計六百八十四字,為所見其傳世墨蹟中字數最多者。前者作於
    西元 1 091 年冬,後者作於西元 1 093 年,為蘇軾晚年所作,蘇軾貶往嶺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 ( 今河南睢縣 ) 書此二賦述懷。自題雲:
    “紹聖元年( 1 094 )閏四月廿一日將適嶺表,遇大雨,留襄邑,書此。”時年已五十九歲。


                                                                            34
毛筆行書


•   米芾 ( fú ㄈㄨ ˊ ) [ 1 ] ( 1 051 年- 1 1 07 年 [ 2] ),北宋書畫家。
    初名黻 ( fú ㄈㄨ ˊ ) [ 3] ,字元章,時人號襄陽漫士、海岳外
    史,自號鹿門居士。北宋著名書法家、鑒定家、畫家、收藏
    家。
•   米芾原籍襄陽(今屬湖北),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
    召為書畫學博士,擢禮部員外郎。米芾在官場上並不得意,
    其「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因其衣著行為以及迷戀
    書畫珍石的態度皆被當世視為癲狂,故又有「米顛」之稱。
•   二零零五年 , 有人翻查舊 < 清遠縣志 > 和根據村民提供的
    綫索 , 發現廣東清遠也有米芾墓 , 真偽尚有待文史學者考證
    。
•   《蜀素帖》,為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墨寶。寫於哲宗元祐三年
    ( 1 088 年),以行書寫成。今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   《蜀素帖》縱長 27.8 公分,橫長 270.8 公分。「蜀素」指的
    是這卷仁宗慶曆四年( 1 044 年)在四川東方所織造的名貴絹。
    卷上的烏絲欄也是織出來的,可見是專供書寫用的。湖州郡
    守林希寶存家中二十餘年,至神宗熙寧元年( 1 068 年)裝裱
    成卷。當時許多書法家只敢在蜀素上書寫少許字,直到米芾
    才在上面寫的滿滿的八首詩句。此作可說是米芾早年的力作
    ,董其昌以「獅子捉象,以全力赴之」來形容。用筆的快慢
    、輕重、起收及轉折,不拘一法,收放自如。結體偏縱長傾
    側,表現靈動。相同字都有不同的寫法,極盡變化之能事。
    書風完全顯露出米芾「不偶於俗」的人格特質。
                                                     35
•   米芾工於書法,作書十分認真,要求「穩不俗、險不
    怪、老不枯、潤不肥」,米芾說:「佘寫《海岱詩》
    ,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其子
    米友仁說他連大年初一也不忘寫字。元倪鎮有《題米
    南宮拜石圖》詩:「元章愛硯復愛石,探瑰抉奇久為
    癖。石兄足拜自寫圖,乃知顛名傳不虛。」米芾甚至
    覺得右軍(王羲之)不如其子。
•   米芾對於硯,素有研究,宋人何蘧《春渚紀聞》記載
    宋徽宗召米芾寫字,米芾看到皇帝桌上有名硯,米芾
    一寫完字,就抱上硯台跪請曰:「此硯經臣濡染,不
    可復以進御,取進止。」請求皇帝把硯台賜給他,皇
    帝答應他,便急著把硯台抱回,連衣服都染黑了。
    《志林》記米芾得一硯山而抱眠三日。《寶晉齋法書
    贊》引《山林集》中一帖:「辱教須寶硯,… … 硯為
    吾首,… … 」米芾還著有《硯史》一書。
•   米芾亦愛石,見一奇形巨石,「具衣冠下拜」,「呼
    之為兄」。米芾為著名書畫家和文物鑒賞家,與蘇軾
    、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家,他擅長楷、行、草
    、蒃、隸等多種字體,尤以行草最為著名。
•   蘇軾稱他書法「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王並
    行」;黃庭堅則說「如快劍斫陣,強弩射潛力… … 書
    家筆勢,亦窮於此」。
•   米芾晚年居潤州丹徒(今屬江蘇),築有山林堂。著
    有《山林集》一百卷,多散佚。其子米友仁也是一代
    書法名家。



                            36
37
《蜀素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相傳他小時聰穎,對藝術和文字有濃厚的興趣,有驚
    人的記憶力。六歲時每天學習一百首詩詞,能過目不
    忘。
•   米芾的母親曾經為宋神宗的乳母(亦是接生他的穩
    婆),宋神宗念在此情,便提協米芾當廣東浛光縣尉。
    自後米芾也擔任過秘書省校書郎,內府書畫學博士,
    禮部員外郎和淮陽權知軍州事(淮陽知軍)。米芾的
    每一個官職都做不久,只因他得理不饒人公然批評官
    場的一些敗壞作風。據說當官的米芾非常賢能,但因
    生性放蕩不羈,不願遵守潛規則,不按慣例辦事,所
    以他的官場生涯非常不順遂。
•   米芾行為和衣著奇特,吸引途人圍觀。他喜歡整潔,
    工作的地方放置清水以便經常洗臉,從不在別人曾使
    用的浴盆洗澡或穿上別人穿過的衣服。
•   米芾熱衷收集古舊的書法作品和畫作,在親戚不斷變
    賣家產的情況下,他仍願意犧性一切繼續收集。文獻
    記載,有一次米芾跟隨朋友乘船遊玩,其間被展示王
    獻之的書法作品,他興奮得威脅物主若不贈送作品便
    跳海,物主只好答應。周輝《清波雜誌 · 卷五》載,米
    芾常跟別人借來古畫欣賞並臨摹,他會把臨摹的畫和
    真跡一起送還給主子,讓主人自行辨識,主人往往取
    回臨摹之畫,因此騙取到許多古書畫真跡。米芾的收
    藏逐漸成為寶庫,當代著名學者經常探訪他的陋居。
    他把有些繼承得到的書法作品送贈別人,也不斷交換
    更好的作品。



                            38
•   相傳他小時聰穎,對藝術和文字有濃厚的興趣,
    有驚人的記憶力。六歲時每天學習一百首詩詞,
    能過目不忘。
•   米芾的母親曾經為宋神宗的乳母(亦是接生他的
    穩婆),宋神宗念在此情,便提協米芾當廣東浛
    光縣尉。自後米芾也擔任過秘書省校書郎,內府
    書畫學博士, 禮部員外郎和淮陽權知軍州事
    (淮陽知軍)。米芾的每一個官職都做不久,只
    因他得理不饒人公然批評官場的一些敗壞作風。
    據說當官的米芾非常賢能,但因生性放蕩不羈,
    不願遵守潛規則,不按慣例辦事,所以他的官場
    生涯非常不順遂。
•   米芾行為和衣著奇特,吸引途人圍觀。他喜歡整
    潔,工作的地方放置清水以便經常洗臉,從不在
    別人曾使用的浴盆洗澡或穿上別人穿過的衣服。
•   米芾熱衷收集古舊的書法作品和畫作,在親戚不
    斷變賣家產的情況下,他仍願意犧性一切繼續收
    集。文獻記載,有一次米芾跟隨朋友乘船遊玩,
    其間被展示王獻之的書法作品,他興奮得威脅物
    主若不贈送作品便跳海,物主只好答應。




                       39
•   周輝《清波雜誌 · 卷五》載,米芾常跟別人借來古畫欣賞並臨摹,他會把臨摹的畫和真跡一起送還給主
    子,讓主人自行辨識,主人往往取回臨摹之畫,因此騙取到許多古書畫真跡。米芾的收藏逐漸成為寶
    庫,當代著名學者經常探訪他的陋居。他把有些繼承得到的書法作品送贈別人,也不斷交換更好的作
    品。
•   米芾對保護、清潔和展示收藏品十分嚴格。他有兩個收藏品系列,一個系列是供普通客人閱覽,另一
    系列秘密收藏或只供少數朋友欣賞。
•   創作風格
•   繪畫方面,米芾利用水墨畫點染的方法描繪霧景,這被稱為「米派」的風格在畫壇享譽盛名,他的題
    款筆勢有李白的風格,而字體則模仿王羲之,這種不受約束的做法在宋朝不受歡迎。米芾最擅長書法
    ,他在前朝書法家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風格,與蘇軾、黃庭堅和蔡襄合稱「宋朝四大書法家」。米芾
    把書法和繪書揉合成一門藝術,筆下的文字和水墨畫都是充滿生命的傑作。
•   書畫:《蜀素帖》《吳江舟中詩》《苕溪詩卷》《多景樓帖》
•   《研山銘》




                                                 40
歐陽詢體

•   蔡襄( 1 01 2 年- 1 067 年),字君謨,號莆陽居士,逝號忠惠,北宋興化仙游(今中國
    福建省仙游縣)人。中國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書法家和茶學專家。著有《茶錄》、《荔枝
    譜》等書。
•   蔡襄生於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1 01 2 年)。蔡襄的父親蔡琇初為仙游縣楓亭驛農民,曾擔
    任泉州吏員。蔡襄母親盧氏為惠安縣德普里(今泉港區後龍鎮)圭峰村名士盧仁之女
    [ 2] 。

•   宋仁宗天聖八年( 1 030 年)中進士,先後擔任過北宋朝廷的諫官和史官,並多次出任開
    封府、杭州、泉州和福州等地的知府。蔡襄為官剛直敢諫,宋仁宗景祐年間,范仲淹、歐
    陽修、余靖、尹洙四人因為發表議論朝政腐敗的言論被貶黜,蔡襄為此作《四賢一不肖詩
    》聲援范、歐陽等人。
•   治平四年八月,蔡襄在家逝世。贈吏部侍郎,葬于楓亭蔡嶺。乾道年中,贈諡忠惠。
•   萬安橋
•   在擔任權知泉州事時,蔡襄主持建造了跨海的萬安橋(後來改稱洛陽橋),從北宋皇佑四
    年( 1 053 年)至嘉佑四年( 1 059 年)十二月,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
    橋長三百六十丈,寬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方便了周邊地區
    的交通往來。
•   蔡襄後又在橋上增建了許多裝飾:佛塔九座、亭 7 座,並刻有許多藝術石雕,橋的欄桿上
    端還刻有披髮昂首的石獅子,有的石獅子口內還含有玲瓏滾動的石球,被稱之為「獅子含
    珠」。
•   蔡襄擅長書法。他的書法主要學習晉唐的王羲之、顏真卿和柳公權,在當時即被歐陽修、
    蘇軾等人推為「本朝第一」,後來人們又把他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列為「宋四家」。
    流傳下來的墨跡有《自書詩帖》、《謝賜御書詩》、《陶生帖》、《郊燔帖》等,碑刻有
    《萬安橋記》、《晝錦堂記》等。
                                                 41
42
歐陽詢體
43
44
歐陽詢體



•   黃庭堅( 1 045 年- 1 1 05 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
    九江修水縣)人。北宋知名詩人,乃江西詩派祖師。書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庭
    堅篤信佛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
•   治平四年( 1 067 年)進士。曾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知縣。
•   元祐初,召為校書郎、主持編寫《神宗實錄》,擢起居舍人。
•   紹聖初,被新黨指為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移戎州。
•   徽宗即位後,任領太平州事,九日即被罷免,後流放至宜州(今廣西宜山)卒。
•   庭堅好飲茶,以茶代酒二十年,多次規勸外甥洪駒父戒酒,庭堅四十歲時曾寫《文願
    文》:「今日對佛發大誓﹐願從今日盡未來也﹐不復淫慾﹑飲酒﹑食肉。設復為之﹐當墮地獄﹐為
    一切眾生代受頭苦。」富弼稱其為「分寧一茶客」。洪州雙井茶即因黃之推廣而聞名。
•   詩語書法
•   他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詩名尤盛,與蘇軾並稱蘇黃,朱弁《曲洧舊
    聞》:「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後,人莫能及,唯黃魯直詩時可以抗衡。」在詩歌上主張借
    襲古人章句以創新意義,其手法多側重在 點鐵成金與奪胎換骨等形式,影響後世深遠
    ,為江西詩派之祖。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
•   庭堅書法亦能樹格,擅行書、草書,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作品《砥柱銘》
    在 201 0 年保利春拍賣會上以總成交價 4.368 億元人民幣創造了新的中國藝術品的世界拍
    賣紀錄




                                                 45
歐陽詢體




   46
47
文徵明體


•   鄭燮( 1 693 年 1 1 月 22 日- 1 765 年),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興化大垛人,祖籍蘇
    州,清朝官員、學者、書法家。
•   鄭燮生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1 693 年)。父親鄭立庵是縣私塾教師,教授幾百名學生。鄭燮自幼隨父
    親讀書,愛讀歷史書和詩文詞集,博學強記,所讀的書都能背誦。少年時在真州毛家灣讀書。康熙
    秀才、雍正壬子年( 1 732 年)到南京鄉試中舉人。乾隆元年丙辰( 1 736 年)赴北京禮部試,中進
    士。乾隆七年( 1 742 年)出任山東范縣令。乾隆十一年( 1 746 年)調任濰縣縣令。鄭燮為官,愛
    民如子,任濰縣縣令時,正逢荒年,不顧他人阻擾,開倉貸糧,令老百姓寫借條,救活一萬多人;
    還大興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饑民工作就食。當年入秋又歉收,鄭燮把老百姓的借條,一把火燒掉
    ;濰縣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為他建立生祠。鄭燮對於民事處理公正,十二年沒有一件冤案。乾隆
    十三年( 1 748 年),乾隆游山東,封鄭燮為書畫史,鄭燮自刻印章一枚 : 《乾隆東封書畫史》。
•   著作有《板橋詩鈔》、《板橋詞鈔》、《板橋家書》、《板橋題畫》、《板橋先生印冊》等自刻本
    行世。
•   鄭燮為官清廉,後來因老病罷官客居揚州,身無長物,只有寥寥幾捲圖書,便以賣畫為生。為「揚
    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被世人稱為「三絕」。其詩宗陶淵明、陸放翁,畫竹似蘇東坡。鄭燮
    以篆、隸、草、行、楷等各種書體的字形,並以蘭草畫法入書,形成有行無列、疏密錯落的書法風
    格,創造了「六分半書」的書體,後人亦稱之為「板橋」體。




                                                            48
•   鄭燮的繪畫理論
•   鄭板橋注重對自然和周圍事物的觀察 , 師承自然;他寫道 : 「風和日暖,凍蠅觸窗紙上,冬冬
    作小鼓聲。於時一片竹影響零亂,豈非天然圖畫乎!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
    日光月影中耳」。
•   主張「意在筆先」;他在一幅畫上題寫:「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
    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
    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
    也。獨畫云乎哉!」
•   軼事
•   鄭板橋在《板橋自敍》中公開承認自己喜好男色:「余好色,尤喜餘桃口齒,椒風弄兒之
    戲。」因嗜吃狗肉,曾經有大學士紀曉嵐宴請鄭《狗肉全席》大餐代乾隆皇求畫趣事,畫收
    藏於故宮。


                                                49
50
51
52
•   趙孟頫( 1 254 年- 1 322
    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
    ,別號鷗波、水精宮道人等。
    中國吳興(今浙江湖州)人,
    宋室後代。元代官僚,書畫家
    。
•   趙孟頫出身於宋朝宗室(宋太
    祖第十二世孫,宋太祖第三子
    秦王趙德芳後代。),宋亡後
    ,在家閒居,經程鉅關推薦出
    仕元朝,授刑部主事,累官至
    翰林學士,榮祿大夫。死後晉
    封魏國公,諡文敏。
•   趙孟頫在詩、書、畫、印上皆
    有很高造詣。詩作有《松雪齋
    集》。書法上精通行書、楷體
    ,在獨創「趙體」,對後代書
    法藝術影響。很大;篆刻以
    「圓朱文」著稱;畫法上也有
    獨創性,首次提出書畫用筆相
    同的理論。



                   53
•   趙孟頫的畫作題材廣泛:山水、人物、動物、花鳥、竹石無所不有,其後各代幾乎無人能超過他。他前期的畫作設色獨到,即「絢麗之極
    ,仍歸自然」。後期多作淡墨畫,近乎白描。繪畫作品有《鵲華秋色圖》。
•   趙孟頫的兒子趙雍、夫人管道升皆能作畫,元代畫家王蒙是他的外孫。
•   趙孟頫的書法深受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影響,《行書右軍四事》卷可以看出趙孟頫對王羲之的虔誠。



                                                               54
魏碑體


•   趙孟頫是中國元代最有才華的書畫大家,在繪畫史,書法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趙孟頫一門的書畫,在元初稱譽於大江南北。 趙孟頫
    字子昂,號松雪,又號松雪道人,別號歐波 , 又號鷗波亭,曾號水晶宮等。湖州(浙江吳興)人。生於南宋理宗寶二年( 1 254 年),卒於
    元英宗至治二年 ( 1 322 年)。
    趙孟頫的書畫作品流失比較嚴重,許多海外大博物館、私人收藏家均藏有他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幼輿丘壑圖》,這是他山水畫中
    的代表作,畫的是晉代名士謝鯤放達不拘,優遊寄跡於一丘一壑的故事。此圖為絹本,大青綠,山石樹木細筆空勾填以青綠,不加皴點,
    吸收了顧愷之《洛神賦圖》的畫法,極為古樸雅拙。


                                                                      55
文徵明體


•   董其昌( 1 555 年- 1 636 年),字玄宰,號思白、思
    翁,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
    朝政治人物、書畫家。
•   早年在平湖城西門馮大參家坐館當過塾師,愛好參禪
    曹洞宗,與新埭鎮泖口陸兆芳友好。隆慶五年( 1 571
    年)十七歲參加松江府會考,因松江知府衷貞吉認為
    董寫字太差,只得第二名,從此發憤臨池,從學於陸
    樹聲、莫如忠等,得益不少。萬曆七年( 1 579 年)參
    加南京鄉試,見王羲之《官奴帖》唐摹本,驚歎不已
    。
•   萬曆十七年( 1 589 年)第二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
    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禮部左侍郎田一俊病故,護
    喪到田氏的家鄉福建,萬曆二十年( 1 592 年)春,獲
    授翰林院編修。萬曆二十二年( 1 594 年),皇長子朱
    常洛出閣講學,充任講官。萬曆二十六年( 1 598 年)
    ,任湖廣按察司副使。萬曆三十二年( 1 604 年),出
    任湖廣提學副使。泰昌元年( 1 620 年),明光宗即位
    ,為太常寺少卿、掌國子司業事。天啟二年( 1 622
    年),參修《泰昌實錄》。天啟五年( 1 625 年)官至
    南京禮部尚書。天啟六年( 1 626 年)辭官。崇禎四年
    ( 1 631 年)任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同閹黨阮大鋮
    過從甚密。崇禎九年( 1 636 年)八月病逝。諡文敏,
    後世又稱董文敏。著有《容台集》、《容台別集》、
    《畫禪室隨筆》。
                                  56
文徵明體



•   書畫成就
•   董其昌繪畫擅長山水,師法董源、倪瓚等人,喜純用水墨。書法初學顏真卿的《多寶塔帖》,之
    後改學虞世南,又溯及魏、晉,臨摹鍾繇、王羲之,參以李邕和柳公權,特色「平淡天真」。其
    山水畫如《關山雪霽圖》、《秋興八景冊》、《江干三樹圖》、《山川出雲圖》、《山居圖》屬
    明朝的巔峰之作。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最多,代表作品有小楷書《月賦》,繼祝枝山、文徵明後
    對後世極有影響,康熙皇帝就酷愛董其昌書法,一生臨寫董字甚豐,曾遍搜董氏真跡。唯董其昌
    生前索畫者多,董其昌往往請人代筆。
•   評價
•   董其昌才藝雖高,但人品低劣,萬曆三十二年( 1 604 年)冬天受命出任湖廣提學副使,將「明
    日不考文」當作了考試題,以愚弄學生為樂。
•   董其昌與其子董祖常眷養陳明、施心旭、吳龍、朱觀等惡痞,放債霸產、誘姦民女,萬曆四十三
    年( 1 61 5 年)九月陸兆芳家的使女綠英被董其昌姦淫得逞,藏嬌於白龍潭「護珠閣」。綠英乘隙
    逃回泖口,其昌唆使其子祖權帶領家奴一百多人前往陸家莊,劫走綠英,地方官府不敢辦案。有
    華亭縣學學生范昶將其惡行編撰《黑白傳》,有「白公子夜襲陸家莊,黑秀才怒斥龍門里」的書
    目(陸秀才膚色較黑,董其昌別號思白),說書人錢二到處說唱,結果范昶被痛毆,不日暴死。
    董氏又對范氏家屬加以凌逼,終於激起民憤。
•   明萬曆四十四年三月十五爆發「民抄董宦」一案,兒童婦女競相傳播「若要柴米強(強,方言,
    指廉價),先殺董其昌」的民謠,當地鄉民以至上海、青浦、金山等處的報怨者將董家 200 餘間
    畫棟雕梁、朱欄曲檻燒成灰燼,董其昌搜集的古今珍貴書畫篆刻收藏,全付之一炬。




                                                  57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http://www.52e-mail.com

李常生 Eddie Lee 2/26/2012
Photos: From internet Taipei
leechangsheng5555@gmail.com

Salute to the artists of the whole world.
謹向全中國的古今書法家致敬。




                                                                       58

Mais conteúdo relacionado

Mais procurados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helloiac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helloiac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helloiac
 
敦煌藝術
敦煌藝術敦煌藝術
敦煌藝術
psjlew
 
陳寅恪與柳如是
陳寅恪與柳如是陳寅恪與柳如是
陳寅恪與柳如是
nk1953
 
中国书法作品拍卖S
中国书法作品拍卖S中国书法作品拍卖S
中国书法作品拍卖S
sharepeony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helloiac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
lofen
 
宋史 299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宋史 299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宋史 299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宋史 299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helloiac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helloiac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helloiac
 

Mais procurados (20)

天祿千秋──宋徽宗「文會圖」及其題詩
天祿千秋──宋徽宗「文會圖」及其題詩天祿千秋──宋徽宗「文會圖」及其題詩
天祿千秋──宋徽宗「文會圖」及其題詩
 
1097163154
10971631541097163154
1097163154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新唐書 205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宋史 356 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新唐書 187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〇六
 
敦煌藝術
敦煌藝術敦煌藝術
敦煌藝術
 
帝都胜游
帝都胜游帝都胜游
帝都胜游
 
杜子春
杜子春杜子春
杜子春
 
陳寅恪與柳如是
陳寅恪與柳如是陳寅恪與柳如是
陳寅恪與柳如是
 
中国书法作品拍卖S
中国书法作品拍卖S中国书法作品拍卖S
中国书法作品拍卖S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宋史 354 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紅樓夢
紅樓夢紅樓夢
紅樓夢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新五代史 13 卷十三 梁家人傳第一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
高麗文人李仁老、陳澕與中國瀟湘八景詩畫之東傳
 
宋史 299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宋史 299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宋史 299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宋史 299 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舊唐書 161 卷一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零七
 
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
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
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
 
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
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
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
 
魏書 091 卷八十五 列傳文苑第七十三
魏書 091 卷八十五 列傳文苑第七十三魏書 091 卷八十五 列傳文苑第七十三
魏書 091 卷八十五 列傳文苑第七十三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宋史 317 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Destaque

1ºBACH ECONOMÍA Repaso temas 5 6-7 (gh23)
1ºBACH ECONOMÍA Repaso temas 5 6-7 (gh23)1ºBACH ECONOMÍA Repaso temas 5 6-7 (gh23)
1ºBACH ECONOMÍA Repaso temas 5 6-7 (gh23)
Geohistoria23
 
1ºBACH Economía Tema 5 Oferta y demanda
1ºBACH Economía Tema 5 Oferta y demanda1ºBACH Economía Tema 5 Oferta y demanda
1ºBACH Economía Tema 5 Oferta y demanda
Geohistoria23
 

Destaque (20)

Rodriguez alvarez
Rodriguez alvarezRodriguez alvarez
Rodriguez alvarez
 
Primer Paquete Económico 2017 Zacatecas (2/9)
Primer Paquete Económico 2017 Zacatecas (2/9)Primer Paquete Económico 2017 Zacatecas (2/9)
Primer Paquete Económico 2017 Zacatecas (2/9)
 
1ºBACH ECONOMÍA Repaso temas 5 6-7 (gh23)
1ºBACH ECONOMÍA Repaso temas 5 6-7 (gh23)1ºBACH ECONOMÍA Repaso temas 5 6-7 (gh23)
1ºBACH ECONOMÍA Repaso temas 5 6-7 (gh23)
 
Portafolio de Evidencias de mi Práctica Docente
Portafolio de Evidencias de mi Práctica DocentePortafolio de Evidencias de mi Práctica Docente
Portafolio de Evidencias de mi Práctica Docente
 
Relatietips
RelatietipsRelatietips
Relatietips
 
1ºBACH Economía Tema 5 Oferta y demanda
1ºBACH Economía Tema 5 Oferta y demanda1ºBACH Economía Tema 5 Oferta y demanda
1ºBACH Economía Tema 5 Oferta y demanda
 
De Reis van de Heldin december 2015
De Reis van de Heldin december 2015De Reis van de Heldin december 2015
De Reis van de Heldin december 2015
 
Geheugen verbeteren
Geheugen verbeterenGeheugen verbeteren
Geheugen verbeteren
 
Schrijven voor het web
Schrijven voor het webSchrijven voor het web
Schrijven voor het web
 
Evidence: Describing my kitchen. 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Evidence: Describing my kitchen. ENGLISH DOT WORKS 2. SENA.Evidence: Describing my kitchen. 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Evidence: Describing my kitchen. 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2. describing cities and places. 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semana 4 acitivda...
2. describing cities and places. 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semana 4 acitivda...2. describing cities and places. 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semana 4 acitivda...
2. describing cities and places. 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semana 4 acitivda...
 
Estrategias competitivas básicas
Estrategias competitivas básicasEstrategias competitivas básicas
Estrategias competitivas básicas
 
3.Evidence: Getting to Bogota.ENGLISH DOT WORKS 2. SENA.semana 4 actividad 3.
3.Evidence: Getting to Bogota.ENGLISH DOT WORKS 2. SENA.semana 4 actividad 3.3.Evidence: Getting to Bogota.ENGLISH DOT WORKS 2. SENA.semana 4 actividad 3.
3.Evidence: Getting to Bogota.ENGLISH DOT WORKS 2. SENA.semana 4 actividad 3.
 
Evidence: Going to the restaurant . 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Evidence: Going to the restaurant . ENGLISH DOT WORKS 2. SENA.Evidence: Going to the restaurant . 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Evidence: Going to the restaurant . 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Evidence: I can’t believe it.ENGLISH DOT WORKS 2. semana 3 actividad 1.SENA.
Evidence: I can’t believe it.ENGLISH DOT WORKS 2. semana 3 actividad 1.SENA.Evidence: I can’t believe it.ENGLISH DOT WORKS 2. semana 3 actividad 1.SENA.
Evidence: I can’t believe it.ENGLISH DOT WORKS 2. semana 3 actividad 1.SENA.
 
Evidence: Memorable moments.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semana 2 actividad 2.
Evidence: Memorable moments.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semana 2 actividad 2.Evidence: Memorable moments.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semana 2 actividad 2.
Evidence: Memorable moments.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semana 2 actividad 2.
 
Evidence: Planning my trip. 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semana 4 actividad 1.
Evidence: Planning my trip. 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semana 4 actividad 1.Evidence: Planning my trip. 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semana 4 actividad 1.
Evidence: Planning my trip. ENGLISH DOT WORKS 2. SENA. semana 4 actividad 1.
 
Onderzoeksrapport acrs v3.0_definitief
Onderzoeksrapport acrs v3.0_definitiefOnderzoeksrapport acrs v3.0_definitief
Onderzoeksrapport acrs v3.0_definitief
 
Onderzoek digitalisering lesmateriaal HBO
Onderzoek digitalisering lesmateriaal HBOOnderzoek digitalisering lesmateriaal HBO
Onderzoek digitalisering lesmateriaal HBO
 
Libro de-mantenimiento-industrial
Libro de-mantenimiento-industrialLibro de-mantenimiento-industrial
Libro de-mantenimiento-industrial
 

Semelhante a 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

14 2.第十一天.法門寺.永泰公主墓.乾陵.唐樂宮 歌舞-_二之二_
14 2.第十一天.法門寺.永泰公主墓.乾陵.唐樂宮 歌舞-_二之二_14 2.第十一天.法門寺.永泰公主墓.乾陵.唐樂宮 歌舞-_二之二_
14 2.第十一天.法門寺.永泰公主墓.乾陵.唐樂宮 歌舞-_二之二_
溫秀嬌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lofen
 
绝世馆藏古画鉴赏
绝世馆藏古画鉴赏绝世馆藏古画鉴赏
绝世馆藏古画鉴赏
LINWEIYUAN
 
武則天墓之謎
武則天墓之謎武則天墓之謎
武則天墓之謎
Y YU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Yen-yanjifeng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helloiac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sugeladi
 

Semelhante a 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 (20)

14 2.第十一天.法門寺.永泰公主墓.乾陵.唐樂宮 歌舞-_二之二_
14 2.第十一天.法門寺.永泰公主墓.乾陵.唐樂宮 歌舞-_二之二_14 2.第十一天.法門寺.永泰公主墓.乾陵.唐樂宮 歌舞-_二之二_
14 2.第十一天.法門寺.永泰公主墓.乾陵.唐樂宮 歌舞-_二之二_
 
王羲之~蘭亭
王羲之~蘭亭王羲之~蘭亭
王羲之~蘭亭
 
紹興蘭亭
紹興蘭亭紹興蘭亭
紹興蘭亭
 
鈔寫本選例
鈔寫本選例鈔寫本選例
鈔寫本選例
 
白居易長恨歌之經典化及東亞相關圖繪
白居易長恨歌之經典化及東亞相關圖繪白居易長恨歌之經典化及東亞相關圖繪
白居易長恨歌之經典化及東亞相關圖繪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1097163154
10971631541097163154
1097163154
 
绝世馆藏古画鉴赏
绝世馆藏古画鉴赏绝世馆藏古画鉴赏
绝世馆藏古画鉴赏
 
欧阳修
欧阳修欧阳修
欧阳修
 
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
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
沉鬱頓挫:臺靜農書藝境界
 
武則天墓之謎
武則天墓之謎武則天墓之謎
武則天墓之謎
 
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
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
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5、第一编第三章:诗经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
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舊唐書 196 卷一百八十九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上 儒學上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王勃〈滕王閣序〉的建築鑑賞及其地位
王勃〈滕王閣序〉的建築鑑賞及其地位王勃〈滕王閣序〉的建築鑑賞及其地位
王勃〈滕王閣序〉的建築鑑賞及其地位
 
1095135124
10951351241095135124
1095135124
 
1095135124
10951351241095135124
1095135124
 
1095135124
10951351241095135124
1095135124
 

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

  • 2. 郭泰碑體 • 王羲之( 303 年- 361 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 陰(今浙江紹興),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為南遷琅琊王氏士族貴胄,後官拜 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師承衛夫人、鍾繇。著有《蘭亭集序》。 • 王羲之七歲時跟書法家衛鑠學習書法,庾翼在荊州見時人競習王羲之書體,不以為然說: 「小兒輩乃賤家雞,愛野鶩,皆學 ( 王 ) 逸少書,須吾還,當比之。」 • 相傳王羲之住處附近有一小池,王羲之練完書法均在此洗筆,每日習字,久之,池水為之 變黑,竟能直接蘸取充墨之用。當年王羲之在溫州擔任永嘉郡守之際,曾在今溫州墨池坊 揮灑文墨,故於溫州舊鹿城區市政府前有一墨池。 • 王羲之在南渡後,好山水與交友,「時人目王右軍,飄如游雲,矯若驚龍」,永和九年 ( 353 年)三月三日,與孫綽、許詢、謝尚、支遁等宴集於山陰之蘭亭。《蘭亭集序》 寫成後兩年,因不受朝廷重用,即「稱病去郡」。終老嵊縣金庭。許詢得知王氏隱居金庭 ,特從蕭山趕來與之為鄰。卒葬於孝嘉鄉濟度寺。 • 羲之的書法實踐,變當時流行的章草、八分為今草、行書、楷書,是書體轉換時期平地而 起的高峰。其書法尺牘散見於唐臨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喪亂、孔侍中等名品。其子王 獻之亦為書法家。羲之曾指導陳郡謝氏的謝安,謝安書法亦成一格。 • 歷代評論 • 梁武帝蕭衍評其書曰:「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 • 唐太宗李世民讚道:「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唯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 裁成之妙,煙霏露結,壯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 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 唐李白有詩《王右軍》曰:「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 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2
  • 4. 蘭亭集序,書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是中國晉代書法成就的代表。 • 晉穆帝永和九年( 353 年)三月初,王羲之與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孫統、李充、孫綽、謝安、支遁、太原王蘊、許詢、廣 漢王彬之、高平郗曇、餘姚令謝勝等「少長群賢」共 41 人在會稽山陰集會,為蘭亭集會,是時有二十六人得詩三十七首,後輯為《蘭亭詩》。 《蘭亭集序》為王羲之為《蘭亭詩》寫的序言。 • 王羲之以特選的鼠鬚筆和蠶繭紙,首先寫聚會盛況,描述環境— — 「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後筆鋒突變,格調 轉為悲傷,寫人生短暫,然而他並不宣揚「人生無常」、「及時行樂」,而是斥了莊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論調。通篇語言流暢,不勉強 藻飾、通俗自然,結合駢句、駢散,靈活自如,堪稱歷代名篇。 • 《蘭亭集序》共計 324 字,凡是重複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 21 個「之」字,各具風韻,皆無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後,過幾天又把原文重寫了 好多本,但終究沒有在蘭亭集會時所寫的好。 4
  • 5. 古印體 •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 353 年),三月之初,(名士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為的是到水邊進行消災求福的活 動。許多有聲望有才氣的人都來了,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這裡有高大的山和險峻的嶺,有茂密的樹林和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輝映環繞。把水引到(亭中)的環形水渠里來,讓酒杯飄流水上(供人們取飲)。人 們在曲水旁邊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可是)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足以痛快地表達各自幽雅的情懷。 • 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輕輕吹來。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這樣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 ,窮盡視和聽的享受,實在快樂啊! • 人們彼此相處,一生很快就度過。有的人喜歡講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就著自己所 愛好的事物寄託情懷,不受任何約束,放縱地生活。儘管人們的愛好千差萬別,或好靜,或好動,也不相同,(可是又 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間很自得,快樂而自足,竟不覺得衰老即將到來;待到對 於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歡快的事頃刻之間變為陳跡了, 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後一切都化為烏有。古人說:「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怎能不悲痛呢? • 每當我看到前人發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樣相合,總是面對著(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心裡 又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我)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 天,也像今人看待從前一樣,真是可悲啊!因此我— 一記下參加這次聚會的人,抄錄了他們的詩作。儘管時代不同情況不 同,但人們的情致卻是一樣的。後代的讀者讀這本詩集也將有感於生死這件大事吧。 5
  • 6. 唐風隸 • 作為書法作品,《蘭亭集序》歷來被認為是經典傑作,有「行書第一」之稱。其書法飄逸 流暢,如行雲流水而又筆力雄健。 • 唐太宗得到真跡,即令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歐陽詢等臨摹翻刻,分賜皇子、近臣, 世稱「唐人摹本」。王書原本據傳已被唐太宗作為殉葬品,陸游因此感慨:「繭紙藏昭陵 ,千載不復見。」但唐太宗昭陵曾於五代時被溫韜所盜,而被盜物品名單中並沒有《蘭亭 集序》,因此一般相信《蘭亭集序》現存於唐高宗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中。今存的摹本以 「神龍本」最為著名。該帖共 28 行, 324 字,章法、結構、筆法都頗得原本神韻,被認 為是最好的摹本。 • 郭沫若根據 1 965 年南京出土的《王興之夫婦墓誌》、《謝鯤墓誌》等墓誌發表了《由王 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推論《蘭亭序》的文章和墨跡均是王羲之的第七 代孫王智永所依託,高二適則發表《駁議》反駁這種說法,於是雙方打起筆戰。 1 972 年 郭沫若在《文物》上發表《新疆出土的晉人寫本殘卷》,再次認定《蘭亭序帖》必然是偽 跡。 • 後人評價 • 《永樂大典》的主編解縉在《春雨雜述》中稱蘭亭序:「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 布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 •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稱:「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 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6
  • 7. 新篆體 • 郗鑒派門生往王府選婿,王府子弟均刻意保持矜持,唯獨王羲之在東牀上袒腹臥著。 郗鑒便認為他是適合的人選,便決定將女兒郗濬嫁給他。女婿因此而稱為「東牀」 ,於是「東床坦腹」或是「東床快婿」變成為稱讚有女之家嫁得好歸宿的代名詞。 • 王羲之愛鵝成癖,傳說是因為他喜歡觀察鵝游水時鵝掌的動作,從中學習,以提高 自己的書法用腕技巧。山陰有一道士,希望王羲之能為他抄寫一部《黃庭經》,但 是又不敢貿然提出。他精心飼養白鵝,與之相贈,並提出寫經的請求,王羲之答應 他,抄寫一部《黃庭經》送給他。後來這部《黃庭經》被稱作右軍正書第二,又被 稱作《換鵝帖》。該帖的宋拓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李白詩「鏡湖流水漾清波 ,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 現存作品(含刻本、摹本)列表 • 唐太宗時,王羲之的書法有 3000 多卷,到宋太宗時只有 1 60 餘件,今天全世界存 世的王羲之摹本僅有 20 件。 • 快雪時晴帖(唐代摹本,和中秋帖及伯遠帖合稱「三希」,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 • 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之祭侄文稿為「第二」,蘇軾之黃州寒 食詩帖為「第三」),神龍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黃庭經(亦名《換鵝帖》,宋拓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王羲之大道帖 7
  • 8.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是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現存雙鉤摹本,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從西元六世紀的南朝以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喜好 王羲之等名家的信札,由於此類珍貴的書蹟都收藏在皇宮之中,而即使是平民收藏家也不會輕示於人。所以有時帝王為分送親信,或是擔心真跡觀賞過 多次會有傷害,所以常以雙勾填墨的方式,將書跡做復製。而此三帖即是摹本,左下亦有鑑定的簽署。 • 現存作品(含刻本、摹本)列表 ( 續 ) • 樂毅論(梁拓本) 喪亂、二謝、得示帖(唐摹本,日本皇室藏) 憂懸帖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 /《謝司馬帖》,藏於天津博物館 ) • 孔侍中帖和頻有哀禍帖(二帖連為一紙,藏於日本前田育德會) 遠宦帖(亦名《省別帖》,十七帖中的一封書信,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 • 姨母帖(《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一,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初月帖(《唐摹萬歲通天帖》之二,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 行穰帖(藏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 七月都下帖(唐摹本,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 上虞帖(唐摹本藏於上海博物館) 游目帖(藏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毀於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 • 大道帖(又名《一筆書》,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其書貼 • 妹至帖(唐摹本,藏於日本私人處) 東方朔像讚(唐臨本,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 孝女曹娥碑 興福寺斷碑 淳化閣帖(叢帖,經雙鉤描摹後,刻在石版或木版上,再拓印裝訂成帖。共 1 0 卷,第 6 、 7 、 8 是王羲之之 作,共有 1 60 多帖。藏於上海博物館) • 澄清堂帖(集帖,集王羲之的字重刻而成) 大唐三藏聖教序(由唐朝比丘懷仁,集王羲之字而成) 8
  • 9. 正顏楷體 • 王獻之( 344 年- 386 年)是東晉書法 家、詩人,字子敬,祖籍山東臨沂,生於 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官 至中書令,為與後世書法家王珉區分,人 稱王大令。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 王獻之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攻草書 隸書,也擅長繪畫。他自小跟隨父親練習 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 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 書亦有深厚功底。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 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 樣有大量留存。 • 家族 • 為王羲之第七子。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 • 王獻之有記載之妻妾共有三名,元配為表 姐郗道茂(舅父郗曇之女),夫妻感情甚 篤,後因皇帝選上他為駙馬,於是被逼與 郗道茂離婚,娶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為妻。 此外,王獻之與其妾桃葉的故事歷來是民 間傳說中熱門的話題,據說他曾作「桃葉 歌」以送佳人。王獻之的女兒王神愛是中 國歷史上著名的痴呆皇帝之一晉安帝司馬 德宗的皇后。據《晉書》記載,王獻之卒 後,無子,以兄子王靜之為嗣,官至義興 太守。 9 《地黃湯帖》唐人摹本
  • 10. 逸事 • 王獻之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 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 父親很高興,誇讚道:「此兒後當複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 • 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 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 • 紹興鵝池碑,相傳其「鵝」字系王羲之一筆而就,「池」字由王獻之從容續成。 • 書法 • 王獻之是魏晉書家群體中的一位巨子。父親王羲之的悉心的傳授和指導,使他奠定 了堅實的筆法基礎。由於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採眾家 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 • 王獻之的遺墨保存很少,數量遠遠沒有王羲之那麼豐富。因太宗貶獻之而不購求其 書作,內府的王獻之書跡「僅有存焉」。宋初的書法,並舉「二王」,宋太宗趙光 義留意翰墨,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跡,命侍書王著摹刻十卷,這就是著名的《淳化 閣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賜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單著錄王 獻之書帖的有七十三件,經後人考證為偽作或他人所書者達二十餘件,北宋宣和年 間,宋徽宗雅好王獻之書法,《宣和書譜》所收的王獻之書跡增至八十餘件。但這 些墨跡本絕大多數沒有保存下來,僅存的墨跡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好在 歷代刻帖還保留著一些真跡刻本。 10
  • 11. 正顏楷體 • 《淳化閣帖》,又名《淳化秘閣法帖》,簡 稱《閣帖》,共 1 0 卷。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 集各家書法墨蹟的法帖。 • 宋代初拓本 • 北宋淳化三年( 992 年),太宗趙光義令出 內府所藏歷代墨跡,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摹 勒上石(一說摹勒於棗木板上)於禁內,刻 於秘閣;而王著採擇未精,夾雜部分偽跡, 或把作者標誤,但古人法書,賴以此傳。自 漢章帝至唐高宗,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 法家等 1 03 人的 420 篇作品。其中卷九、卷 十為王獻之畫,此二卷合計六十三帖。所以 歷來將此閣帖稱為「法帖之祖」。宋代文獻 記錄此帖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紙」、 「李廷珪墨」,但未見此種拓本流傳。宋仁 宗慶曆年間,宮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閣 帖》的棗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毀,後來歷代摹 刻、翻刻版本繁多。 《淳化閣帖》乾隆拓本 11
  • 12. 正顏楷體 • 宋代至清代康熙年間翻刻本 • 《泉州本淳化閣帖》是宋代翻刻本,帝昺南逃時攜至泉州。明人又頗多翻刻,以上海潘氏(潘祖純)、顧氏及 肅王府刻本為著。清康熙年間又將「肅刻本」再刻於西安。 • 清代乾隆重刻拓本 • 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根據宋拓本命人將其中部分輯刻於石碑之上,便於大量拓印,從而建立了他的官方書法典 範。乾隆三十四年,圓明園之長春園正中的主體建築建成,又適逢《重刻淳化閣帖》竣工,遂將刻板嵌於左右 廊的廊壁上,「淳化軒」由此得名。一個世紀後,碑石被毀。《重刻淳化閣帖》刻板 1 44 塊,共 1 0 卷,彙集歷 代名家 99 人的真跡;刻成後又拓 400 部,分賜皇室宗親、大臣以及直隸、山東、浙江各行宮。 • 收藏及拍賣 • 上海博物館藏宋拓 1 0 卷《淳化閣帖》修內司本,也就是許漢卿收藏的「潘祖純跋本」,並稱「許漢卿本」。這 套宋拓的《淳化閣帖》拓本的來歷清楚,有明萬曆年潘祖純的題跋,康熙三十一年龍山查升的跋;拓本採用擦 拓的方式,字跡淡雅而清晰,刻工精緻,轉折、牽絲等地方絲毫沒有漏刻或誤刻的痕迹,極為難得。 • 201 1 年 9 月份紐約佳士得推出《澄懷味象:許漢卿珍藏》專場拍賣。許漢卿舊藏的《淳化閣帖》乾隆拓本(一 套二函,各五冊)也在此時推出。 • 其他 • 黃伯思有《法帖刊誤》 2 卷。 1 991 年北京古籍出版《淳化閣帖》影印本。 12
  • 13. 中秋帖》,是晉朝書法家王獻之的墨寶,全文二十二個字,現存此帖一般認為是宋朝米芾根據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臨本,乾隆皇帝將他與 快雪時晴帖和伯遠帖何稱「三希」,並在養心殿西暖閣設立三希堂收納這三件書法。民國初年被盜出宮。北平四大收藏家之一的郭葆昌在 「品古齋」購得《中秋帖》和《伯遠帖》。郭葆昌向故宮博物院文物館副館長馬衡、徐森玉和科長莊嚴允諾,百年之後將此二帖無條件歸 還故宮。 1 940 年,郭葆昌去世,此二帖歸其子郭昭俊所有。 1 949 年,北平解放前夕,郭昭俊帶著《中秋帖》和《伯遠帖》至台灣。郭昭 俊向故宮博物院的副院長莊嚴表示願意出售「二希」。當時臺灣經濟凋敝,莊嚴四處籌措資金,終究沒能在約定的時間內拿出錢來。郭昭 俊因做生意關係遠赴香港,將《中秋帖》和《伯遠帖》押給一位印度人。那印度人以十多萬港幣抵押給香港滙豐銀行,贖期定在 1 951 年 1 1 月底。 • 1 951 年 1 0 月初,正在香港的徐伯郊得知此事,立即向鄭振鐸報告。徐伯郊又寫信給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馬衡向中國總理周恩來報告此事 的原委。 1 951 年周恩來指示將《伯遠帖》、《中秋帖》以 50 萬港幣購回,稱 : 「同意購回《中秋》、《伯遠》二帖。惟須派負責人員及識 者前往鑒別真偽,並須經過我方現在香港的可靠銀行,查明物主郭昭俊有無訛騙或高抬押價之事,以保證兩帖能夠順利購回。」,徐鹿君 和徐伯郊三人化裝成船員赴港與郭昭俊及滙豐銀行方面談判。是年 1 2 月 3 日,《中秋帖》和《伯遠帖》回到了北京。 23 日,「二希」在 北海團城進行第一次展出,馬敘倫、陳叔通、章伯鈞等均在受邀之列,馬敘倫告訴馬衡,《中秋帖》不是真跡,而是米芾所臨。 1 951 年 1 2 月 27 日,王冶秋親自將《中秋帖》和《伯遠帖》交故宮博物院收藏。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13
  • 14. 正顏楷體 • 行書: – 鴨頭丸帖 ( 絹本行草書,唐摹本,藏於上海博物館 ) – 東山松帖 ( 紙本行草書,摹本 ) – 廿九日帖 ( 唐雙勾摹拓,硬黃紙本。行楷書 ) – 鵝群帖 ( 宋臨本行草書。刻入《淳化閣帖》 ) • 草書: – 中秋帖 ( 稱為一筆書之祖,宋臨本,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 淳化閣帖 ( 拓本 , 卷九、卷十為王獻之畫,二卷計六十三帖 ) • 轉勝帖 • 消息帖 • 集聚帖 • 玄度時往來貼 • 先夜貼 • 適奉貼 – 新婦地黃湯帖 ( 唐摹紙本,日本東京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藏 ) • 楷書: – 洛神賦十三行 14
  • 16. 《洛神賦》為曹植於魏文帝黃初四年( 223 年)所著。 最早見於蕭統《昭明文選》,其序稱曹植由京城返回 封地時,途經洛水,忽然有感而發,並作此賦。洛神 為中國神話裡伏羲氏(宓羲)之女兒,其因為於洛水 溺死 ,而成為洛水之神,即洛神。此賦為曹植所著的 文章裡較為著名的。 • 此賦詞句華美,比喻新奇,並屢被後世文人所引用, 稱頌。並被採用多種形式演繹,如東晉時,大畫家顧 愷之亦以此賦為題繪畫了名為《洛神賦圖》。兩幅宋 朝人臨摹的《洛神賦圖》,是根據曹植的《洛神賦》 畫的,畫中曹植和隨從在岸上遙望水上飄逸窈窕的洛 神和各種神仙怪物。其中一幅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另一幅被末代皇帝溥儀捲逃到東北,日本投降後散落 民間,後被遼寧博物館收藏。 鐵線龍門體 16
  • 18. 懷素( 725 年- 785 年) 唐書法家。字藏真,長沙人(另一說零陵人),俗姓錢。精勤學書,以 善狂草出名。 • 懷素幼年出家,最初修習佛經、歷律書,後來留意於書法。懷素在參禪的時候,也喜歡筆墨,曾經 西遊長安,後遷至京兆。遍訪唐朝名家,並且尋訪前朝遺書,融會貫通,書法技藝大進。懷素經常 性的生病,每次病痊癒之後,書法體勢就會產生新的變化。 • 相傳禿筆成冢,並廣植芭蕉,以蕉葉代紙練字,所以把他居住的地方叫「綠天庵」。 • 懷素成名於他三十歲後早期,當他來到長安之後。 • 懷素早年書法作品筆勢縱橫馳突,體態健緩跌宕,因以婆娑爛漫形象,別開生面,情韻不減而境界 別出。他的性情疏放豪宕,不拘細行,頗好嗜酒,每當酒酣興發,一遇到寺壁里牆、衣裳器皿,無 所不書,唐朝人稱為「醉僧」。懷素的草書如驟雨旋風,字字飛動,宛若有神。運筆如遊絲裊空, 圓轉自如,雖野逸而法度具在。晚年趨於平淡。 • 評價 • 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而有所發展,謂「以狂繼顛」,並稱「顛張醉素」,對後世影響很大。 • 唐朝詩仙李白:「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 … 吾 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 … 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 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如楚漢相攻戰… … 」 • 相傳懷素年青時由於家貧,以練習書法的紙也沒有,所以種了芭蕉萬多株,並用蕉葉來練習書法。 • 作品:《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聖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 18
  • 19. 19
  • 20. 龍門石碑體 • 顏真卿,唐中宗景龍三年( 709 年)至唐德宗貞元元年( 785 年),唐代政治家。字清臣,京兆萬 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琊臨沂孝悌里(今山東省費縣方城諸滿村)。書法家。楷書與歐陽詢、 柳公權、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 • 顏真卿為琅琊顏氏後裔,北齊黃門侍郎顏之推的五代孫。父顏惟貞,任太子文學。真卿「少好儒學, 恭孝自立。貧乏紙筆,以黃土掃墻,習學書字,攻楷書絕妙,詞翰超倫」。開元二十二年( 734 年) 進士,充當河西隴左軍城覆屯交兵使,天寶二年( 743 年)前去洛陽訪張旭。大歷三年( 768 年) 赴任撫州剌史,官至殿中侍御史。御史吉溫出於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渾,顏真卿敢於諍言:「奈何以 一時忿,欲危宋景後乎 ? 」。因遭到宰相楊國忠排斥,出任平原太守(今山東平原縣)。顏真卿估計 到安祿山有可能謀反,一方面增修城池,集訓兵士,囤積糧食,另一方面整日與賓客泛舟飲酒,以放 鬆安祿山的疑心。 • 天寶十四年( 755 年),安祿山叛亂,河朔等地均被攻陷,獨有平原堅守不降。顏真卿又聯絡各地起 兵反抗,響應者十七郡,他被推為盟主,合兵三十萬,致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後肅宗即位,拜顏 真卿為太子太師,封魯郡公,因此人稱「顏魯公」。 • 德宗建中四年,淮西李希烈兵叛,攻陷汝州(今河南臨汝),宰相盧杞嫉恨顏真卿,向德宗說「顏真 卿三朝舊臣,忠直剛決,名重海內,人所信服,真其人也!」,遂被派往招撫李希烈。顏真卿至汝州 ,宣讀詔書,被賊兵團團包圍。李希烈欣賞顏真卿,將顏真卿領入驛館,逼顏真卿代己申冤,顏真卿 不從。李希烈再派前汝州別駕李元平勸顏真卿投降,顏真卿反斥責元平。李希烈攻陷汴州,任命顏真 卿擔任宰相。顏真卿堅辭不受。李希烈派士兵在院中挖一大坑,揚言活埋他,真卿反而說「生死已定 ,何必如此多端相辱侮!」希烈無他法,只得將他囚於蔡州龍興寺。李希烈又用稻草燃火威脅真卿, 揚言要燒死他。顏真卿反而自己撲向烈火。辛景臻見狀,急忙拉住他。李希烈用盡各種辦法皆不能使 顏真卿屈服。真卿自度必死,乃作遺表,又自寫墓誌、祭文。 20
  • 21. 不久唐軍反敗為勝。李希烈之弟李希倩被唐廷處死,希烈大為惱怒,興元元年八月三日( 785 年 8 月 23 日),將真卿縊死於龍興寺柏樹下,終年七十六歲。嗣曹王李皋聞訊大哭。叛亂平定後,顏真卿的 靈柩護送回京,葬於京兆萬年顏氏祖墳。德宗詔文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 」廢朝八日。 • 書法 • 顏真卿出生在家學傳統的家庭,先輩中有不少古文字學家、書法家。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 土水在墻上練字。顏真卿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學張旭, 50 歲以後才形成剛勁、雄渾的顯著風格。其書 品與人品頗為貼合。宋人推崇顏真卿的人品,好學顏體。在蘇軾、黃庭堅看來,顏真卿繼承了王羲之的 變法精神,是唐朝書法的改革家。 • 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有力,人稱「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 譽。蘇軾曾說:「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 能事盡矣。」著作有《自書告身》及《祭侄文稿》等。後人編有《顏魯公文集》。 • 傳世顏真卿的作品比較多,著名的墨跡據說有 1 38 種。 • 楷書 :王琳墓誌、郭虛已墓誌、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碑宋拓本、勤禮碑、元結碑、麻姑仙壇記、大 唐中興頌、竹山堂聯句詩帖(唐臨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告身帖、爭座位帖、奉使帖 • 行草書 :祭侄文稿(真跡,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臨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自書告身 日本 藏、劉中使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湖州帖(宋仿本)北京故宮博 物院藏 21
  • 22. 顏真卿行書《祭侄文稿》 • 顏真卿的書法充分的體現出人格內涵,可以說是是善與美的結合,人格與藝術風格的完美統一,被後世奉為圭臬。《新唐書•顏真卿傳》贊 曰:「雖千五百歲,其英烈炎炎,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足見其人其書都是後人學習的典範。唐以後的大多數名家,無不是研習顏 真卿而從中成功汲取經驗。因此蘇軾曾說:「學書當學顏。」 • 中國楷書發展到唐代可以說達到頂峰階段,顏真卿即為代表,他的書法,以楷書為多而兼有行草,稍晚的書法家柳公權亦受到顏真卿的影 響,後世並稱為顏柳。顏之氣派雍容堂正;柳則偏重骨力勁健,所以又有“顏筋柳骨”的稱謂。 • 顏真卿的書跡作品眾多,據說流傳下來的有 1 30 多種。現存的書法作品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麻姑仙壇 記》,《祭伯文稿》… … 等。其中行書《祭侄季明文稿》是懷著悲憤的心情創作出來的佳作,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22
  • 23. 榜書體 • 柳公權( 778 年- 865 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大書法家。柳公權封 河東郡公,後亦稱「柳河東」。公權是顏真卿的後繼者,但惟懸瘦筆法,自成一格;後世以 「顏柳」並稱,成為歷代書法楷模,有「顏筋柳骨」之說。 • 二十九歲進士狀元及第,因書法受唐穆宗拔擢,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柳少師」,卒於任上。 •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體遒勁 ,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茍。在字的特色上,初學王羲之,後師顏真卿,以瘦勁著稱,所寫楷 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獨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權 的書法有「柳體」之稱,唐穆宗嘗問柳公權用筆之法,公權答:「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 穆宗為之動容。 • 宋代朱長文《墨池編》說:「公權正書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於顏,而加以 遒勁豐潤,自名家。」《舊唐書》講:「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書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 當時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權手書者,人以為不孝。外夷入貢,皆別署貨幣,曰此購柳書。 」 • 柳公綽,柳公權兄長,唐朝名臣,歷六鎮;支持李愬致使平定淮西吳元濟割據。 • 著名作品 • 《李晟碑》《玄秘塔碑》《苻嶙碑》《金剛經》《神策軍碑》 23
  • 24. 榜書體 • 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 並序》,裴休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玄秘塔碑》立於唐會昌元年十二月,碑在陜西西安 碑林。楷書 28 行,行 54 字。 • 《玄秘塔碑》集中體現了柳公權的書法特點與成就。柳公權在用筆時嚴謹地遵循了前人,尤 其是歐、虞的楷書用筆方法。即中鋒行筆,欲行先逆,無往不收的要領。同時筆端方圓兼施 ,而以方筆見多,講究提按清晰,頓挫分明,又自成面貌。這種方法貫徹在柳書的每一個字 中,便使其點畫斬釘截鐵,渾厚挺拔,給人們不可屈折的力量感。例如,其點的筆法,多為 橫空落筆,裹鋒側行,用力漸按,轉鋒收筆,乾淨利落,毫不留情,有的點甚至改為短橫, 更有力壓千斤不可動搖之勢。其橫,則生動堅挺,多為方筆切入,逆鋒後提筆勁行,向左上 略斜,然後頓回鋒,為字體平添舒展清勁之勢。其豎則起筆頓挫,有力緩行。懸針都力注鋒 末,勢在鋒尖;垂露則垂腳不甚明顯而力能頂鼎。其撇行筆較快,勢如燕翼掠水,流暢有力。 其捺如切刀淩空,波折三駐,鋒利而凝重。其鉤力在鉤末,鉤尖往往銳滿含蓄,似箭在弦上 ,引而待發。其折則提筆另起,棱角突出,骨骼強健而血肉飽滿。歐書行筆雖極勁險而點畫 規整清雅,顏書用筆豪邁,筆畫渾圓而不露鋒芒,號稱有“篆箍”之意。柳書則運筆勁達,點 畫剛健爽朗,一改顏書用“篆箍”筆法來寫楷書的用筆方法。這樣比較,我們不難看出發現柳 書在繼承前人筆法方面多自出新意的地方。 • 《玄秘塔碑》書于柳公權六十三歲,唐武宗會昌無年。此碑運筆方圓兼施,剛柔相濟,結構 勁緊,力守中宮,體勢遒健舒展,豪爽中又透露秀朗之氣。集中體現了柳書風骨,為柳公權 成熟期的代表作。 24
  • 25. 柳公權用筆之道,富有深刻哲理。穆宗 李恒問他用筆之法,他回答“心正則筆正 ,筆正則可法矣”。一語雙關,寓意深刻 ,穆宗聽了,頓時政容,悟其筆諫之意。 然而,柳公權傳世至今的作品並不多, 主要有《金剛經》、《李晟碑》、《馮 宿碑》、《玄秘塔碑》、《神策軍碑》 、《劉沔碑》、《高無裕碑》等,除 《玄秘塔碑》、《神策軍碑》外,其他 均磨渤嚴重,文字漫漶,幾不可辯。另 有《奉榮貼》、《送梨貼題跋》、《蒙 詔貼》等珍貴墨跡。 左圖為柳公權《送梨貼題跋》 右圖為柳公權書《金剛經》局部 25
  • 26. 歐陽詢體 • 歐陽詢( 557 年- 641 年),字信本,唐代書法家。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 的楷書字體,成為後來學習書法者經常模仿的對象。 • 歐陽詢生於 557 年(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是陳朝大司空歐陽頠的孫子。 1 3 歲那年 ,他任陳朝廣州刺史的父親歐陽紇舉兵反陳,失敗被殺,全家為此而受到株連。歐陽詢 因年幼而幸免於難,被他父親的舊友中書令江總收養,並督教他經史書法。歐陽詢聰敏 勤學,讀書數行同盡,少年時就博覽古今,精通《史記》、《漢書》和《東觀漢記》三 史。後出仕隋太常博士。唐高祖李淵未起兵時,歐陽詢就是李家的座上客。李淵稱帝後 ,升遷為給事中。 • 歐陽詢的書法最初仿效王羲之,但不囿於一家:據說有一次歐陽詢騎馬外出,偶然在道 旁看到晉代書法名家索靖所寫的石碑。他騎在馬上仔細觀看了一陣才離開,但剛走幾步 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馬觀賞,讚歎多次,而不願離去,便乾脆鋪上氈子坐下反覆揣摩,最 後竟在碑旁一連坐臥了 3 天才離去。歐陽詢篤好書法達到痴迷的程度,由於勤學苦練, 故能獨闢蹊徑自成一家。 • 歐陽詢的形貌很醜陋,但他的書法卻譽滿天下,人們都爭著想得到他親筆書寫的尺犢文 字,一旦得到就視作瑰寶,作為自己習字的範本。唐武德( 61 8 - 624 )年間,高句麗 特地派使者來長安求取歐陽詢的書法。唐高祖李淵感嘆地說:「沒想到歐陽詢的名聲竟 大到連遠方的夷狄都知道。他們看到歐陽詢的筆跡,一定以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 吧。」 26
  • 28. 寒食帖 正顏楷體 • 蘇東坡用墨如糊。並要求「湛湛如小兒目睛」,「茶欲其自,墨欲其黑」,濃墨色彩深沉縹緲,光彩黝然。寫在白紙上黑白分明,極其醒 目。濃墨又會使迹清晰飽滿。加之墨色發亮,更使書作神采外耀,歷來為書家所喜用。觀蘇東坡書法,多以濃墨書寫,深厚樸茂之中更顯 空靈。 • 與濃相對,淡墨能給人以醒澈空靈、清疏淡遠之感,其特有的清遠淡雅的灰色調别有一種「不食人間烟火」的味道。淡墨運用好者,别有 一番情趣。古之書者也不乏「淡墨高手」,最典型的便是董其昌,其書法崇尚天真平淡,墨法更是以善用淡墨而著稱。其自言 : 「用墨須使 有潤,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濃肥,肥則大惡道矣。」董其昌書法用筆虛、章法疏、用墨淡、造成了一種淡雅虛靜的高遠意境。 28
  • 30. 寒食帖 • 蘇東坡下放黃州心情鬱卒時的手稿,竟也一留九百二十年 ,經過改朝換代,圓明園被焚 時沒被燒毀,到了日本收藏家手上又碰上關東大地震,收藏家掛了 這卷子竟然奇蹟似地 給救了出來。 最後又經過了台灣收藏家之手, 最後又進到台北故宮博物院,北宋四大家之一的蘇東坡 名留千史是什麼?我想就是一種精神的藝術生命力,一份對於真善美不妥協的美感情操 ,使東坡居士流傳千古的就是這樣的風骨與藝術靈魂的昇華生命力。 寒食帖裡字字苦澀錐心, 字跡與心神合而為一,看了的確叫人動容,後面那黃庭堅的一 段評論精彩, 字體看來果然也不遜於蘇軾,果然歷史上兩人在詩畫書文均有過人的造詣。 但看黃庭堅題跋的書法,聯想起以前讀中國書法史敘述他書法有如江中划槳的姿態,現 在觀來還真的很神似呢! 東坡的興趣廣泛,他喜歡書法,他的字曾被他的好友 ( 也是他的學生 ) 黃庭堅善意譏笑 為「石壓蛤蟆」的蘇體,位居北宋四大家之首。仔細瞧還真是蛤蟆給壓扁了的模樣。 • 寒食帖的由來 • 那是蘇東坡被貶到黃州非常偏遠的地方,想必當時的蘇東坡心裡一定不是滋味,清明過 後想煮個東坡肉來吃,偏發現又碰上寒食節,還不能開伙, 只能吃寒食,掃墓是清明節 最重要的活動。在宋朝以前,掃墓並不是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清明只不過是寒時節 ( 清 明節的前一天 ) 習俗中的一個次要節日。但是,由於上巳、寒時,以及清明三個節日非 常接近,彼此的習俗活動也因為互相影響,而不再明顯劃分,時間久了,也就形成了現 在的清明節了。 心裡覺得超越鬱悶而豁然開朗 ! 所以才能寫下留傳千年的黃州寒食帖行書卷。 30
  • 31. 正顏楷體 • 豁達的心性 • 在黃州,蘇東坡學作工人、農夫、漁夫… … ,他盡情享受大自然的一切,他的生 命受過許多苦,他的生命因受苦而更加醇美,沒有變酸。他吃苦吃得太多了,心 靈卻愈加豐富 . 喜樂 . 滿足。在黃州期間,他看到所挖的井出水了,或者針狀的 綠芽伸出地面了,便高興地跳起來。他看見稻莖隨風搖擺,晚上稻莖上的露珠有 如月夜的珍珠,晶瑩可愛,心中充滿自豪與滿足。蘇東坡的生命有種幽默感,使 他能處處得到快樂與滿足。 放逐的生活使他的心靈產生蛻變,刻薄的諷刺,尖銳的筆鋒,一切激情與憤怒都 過去了,代之而起的是豁達樂觀的幽默感,絕對醇美,完全成熟。著名的『赤壁 賦』、『念奴嬌』以及『記承天夜遊』便是此時的作品。 • 黃州的生活其實是一種懲罰或拘禁,但蘇東坡很難如此看待。他享受這種生活。 他有一群朋友,和他一樣自由,一樣口袋空空卻悠閒無比。貧瘠的黃州有萬縷閒 情,有月光美酒。蘇東坡有一份豁達的心境,可以來享受這一切。他總能欣賞生 命中的每一刻,當悲哀和不幸降臨,他總是微笑接受。 31
  • 32. 正顏楷體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 而登仙。 •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櫂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 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 •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 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 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 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 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 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32
  • 33. 後赤壁賦 蘇軾 •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 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 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 ︰「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 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 ,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 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之下。 •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 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 ,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龍,攀棲鶻之 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 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湧。予亦悄然 而悲,肅然而 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 ,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 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 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 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 其姓名,俛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 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 ,非子也耶?」道士 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33
  • 34. 《洞庭春色賦》與《中山松醪賦》 • 均為蘇軾撰並書。此兩賦並後記,為白麻紙七紙接裝,紙精墨佳,氣色如新,縱 28.3 釐米,橫 306.3 厘米,前者行書三十二行,二百八十 七字;後者行書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題十行,八十五字,前後總計六百八十四字,為所見其傳世墨蹟中字數最多者。前者作於 西元 1 091 年冬,後者作於西元 1 093 年,為蘇軾晚年所作,蘇軾貶往嶺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 ( 今河南睢縣 ) 書此二賦述懷。自題雲: “紹聖元年( 1 094 )閏四月廿一日將適嶺表,遇大雨,留襄邑,書此。”時年已五十九歲。 34
  • 35. 毛筆行書 • 米芾 ( fú ㄈㄨ ˊ ) [ 1 ] ( 1 051 年- 1 1 07 年 [ 2] ),北宋書畫家。 初名黻 ( fú ㄈㄨ ˊ ) [ 3] ,字元章,時人號襄陽漫士、海岳外 史,自號鹿門居士。北宋著名書法家、鑒定家、畫家、收藏 家。 • 米芾原籍襄陽(今屬湖北),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 召為書畫學博士,擢禮部員外郎。米芾在官場上並不得意, 其「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因其衣著行為以及迷戀 書畫珍石的態度皆被當世視為癲狂,故又有「米顛」之稱。 • 二零零五年 , 有人翻查舊 < 清遠縣志 > 和根據村民提供的 綫索 , 發現廣東清遠也有米芾墓 , 真偽尚有待文史學者考證 。 • 《蜀素帖》,為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墨寶。寫於哲宗元祐三年 ( 1 088 年),以行書寫成。今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 《蜀素帖》縱長 27.8 公分,橫長 270.8 公分。「蜀素」指的 是這卷仁宗慶曆四年( 1 044 年)在四川東方所織造的名貴絹。 卷上的烏絲欄也是織出來的,可見是專供書寫用的。湖州郡 守林希寶存家中二十餘年,至神宗熙寧元年( 1 068 年)裝裱 成卷。當時許多書法家只敢在蜀素上書寫少許字,直到米芾 才在上面寫的滿滿的八首詩句。此作可說是米芾早年的力作 ,董其昌以「獅子捉象,以全力赴之」來形容。用筆的快慢 、輕重、起收及轉折,不拘一法,收放自如。結體偏縱長傾 側,表現靈動。相同字都有不同的寫法,極盡變化之能事。 書風完全顯露出米芾「不偶於俗」的人格特質。 35
  • 36. 米芾工於書法,作書十分認真,要求「穩不俗、險不 怪、老不枯、潤不肥」,米芾說:「佘寫《海岱詩》 ,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其子 米友仁說他連大年初一也不忘寫字。元倪鎮有《題米 南宮拜石圖》詩:「元章愛硯復愛石,探瑰抉奇久為 癖。石兄足拜自寫圖,乃知顛名傳不虛。」米芾甚至 覺得右軍(王羲之)不如其子。 • 米芾對於硯,素有研究,宋人何蘧《春渚紀聞》記載 宋徽宗召米芾寫字,米芾看到皇帝桌上有名硯,米芾 一寫完字,就抱上硯台跪請曰:「此硯經臣濡染,不 可復以進御,取進止。」請求皇帝把硯台賜給他,皇 帝答應他,便急著把硯台抱回,連衣服都染黑了。 《志林》記米芾得一硯山而抱眠三日。《寶晉齋法書 贊》引《山林集》中一帖:「辱教須寶硯,… … 硯為 吾首,… … 」米芾還著有《硯史》一書。 • 米芾亦愛石,見一奇形巨石,「具衣冠下拜」,「呼 之為兄」。米芾為著名書畫家和文物鑒賞家,與蘇軾 、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家,他擅長楷、行、草 、蒃、隸等多種字體,尤以行草最為著名。 • 蘇軾稱他書法「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王並 行」;黃庭堅則說「如快劍斫陣,強弩射潛力… … 書 家筆勢,亦窮於此」。 • 米芾晚年居潤州丹徒(今屬江蘇),築有山林堂。著 有《山林集》一百卷,多散佚。其子米友仁也是一代 書法名家。 36
  • 38. 相傳他小時聰穎,對藝術和文字有濃厚的興趣,有驚 人的記憶力。六歲時每天學習一百首詩詞,能過目不 忘。 • 米芾的母親曾經為宋神宗的乳母(亦是接生他的穩 婆),宋神宗念在此情,便提協米芾當廣東浛光縣尉。 自後米芾也擔任過秘書省校書郎,內府書畫學博士, 禮部員外郎和淮陽權知軍州事(淮陽知軍)。米芾的 每一個官職都做不久,只因他得理不饒人公然批評官 場的一些敗壞作風。據說當官的米芾非常賢能,但因 生性放蕩不羈,不願遵守潛規則,不按慣例辦事,所 以他的官場生涯非常不順遂。 • 米芾行為和衣著奇特,吸引途人圍觀。他喜歡整潔, 工作的地方放置清水以便經常洗臉,從不在別人曾使 用的浴盆洗澡或穿上別人穿過的衣服。 • 米芾熱衷收集古舊的書法作品和畫作,在親戚不斷變 賣家產的情況下,他仍願意犧性一切繼續收集。文獻 記載,有一次米芾跟隨朋友乘船遊玩,其間被展示王 獻之的書法作品,他興奮得威脅物主若不贈送作品便 跳海,物主只好答應。周輝《清波雜誌 · 卷五》載,米 芾常跟別人借來古畫欣賞並臨摹,他會把臨摹的畫和 真跡一起送還給主子,讓主人自行辨識,主人往往取 回臨摹之畫,因此騙取到許多古書畫真跡。米芾的收 藏逐漸成為寶庫,當代著名學者經常探訪他的陋居。 他把有些繼承得到的書法作品送贈別人,也不斷交換 更好的作品。 38
  • 39. 相傳他小時聰穎,對藝術和文字有濃厚的興趣, 有驚人的記憶力。六歲時每天學習一百首詩詞, 能過目不忘。 • 米芾的母親曾經為宋神宗的乳母(亦是接生他的 穩婆),宋神宗念在此情,便提協米芾當廣東浛 光縣尉。自後米芾也擔任過秘書省校書郎,內府 書畫學博士, 禮部員外郎和淮陽權知軍州事 (淮陽知軍)。米芾的每一個官職都做不久,只 因他得理不饒人公然批評官場的一些敗壞作風。 據說當官的米芾非常賢能,但因生性放蕩不羈, 不願遵守潛規則,不按慣例辦事,所以他的官場 生涯非常不順遂。 • 米芾行為和衣著奇特,吸引途人圍觀。他喜歡整 潔,工作的地方放置清水以便經常洗臉,從不在 別人曾使用的浴盆洗澡或穿上別人穿過的衣服。 • 米芾熱衷收集古舊的書法作品和畫作,在親戚不 斷變賣家產的情況下,他仍願意犧性一切繼續收 集。文獻記載,有一次米芾跟隨朋友乘船遊玩, 其間被展示王獻之的書法作品,他興奮得威脅物 主若不贈送作品便跳海,物主只好答應。 39
  • 40. 周輝《清波雜誌 · 卷五》載,米芾常跟別人借來古畫欣賞並臨摹,他會把臨摹的畫和真跡一起送還給主 子,讓主人自行辨識,主人往往取回臨摹之畫,因此騙取到許多古書畫真跡。米芾的收藏逐漸成為寶 庫,當代著名學者經常探訪他的陋居。他把有些繼承得到的書法作品送贈別人,也不斷交換更好的作 品。 • 米芾對保護、清潔和展示收藏品十分嚴格。他有兩個收藏品系列,一個系列是供普通客人閱覽,另一 系列秘密收藏或只供少數朋友欣賞。 • 創作風格 • 繪畫方面,米芾利用水墨畫點染的方法描繪霧景,這被稱為「米派」的風格在畫壇享譽盛名,他的題 款筆勢有李白的風格,而字體則模仿王羲之,這種不受約束的做法在宋朝不受歡迎。米芾最擅長書法 ,他在前朝書法家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風格,與蘇軾、黃庭堅和蔡襄合稱「宋朝四大書法家」。米芾 把書法和繪書揉合成一門藝術,筆下的文字和水墨畫都是充滿生命的傑作。 • 書畫:《蜀素帖》《吳江舟中詩》《苕溪詩卷》《多景樓帖》 • 《研山銘》 40
  • 41. 歐陽詢體 • 蔡襄( 1 01 2 年- 1 067 年),字君謨,號莆陽居士,逝號忠惠,北宋興化仙游(今中國 福建省仙游縣)人。中國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書法家和茶學專家。著有《茶錄》、《荔枝 譜》等書。 • 蔡襄生於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1 01 2 年)。蔡襄的父親蔡琇初為仙游縣楓亭驛農民,曾擔 任泉州吏員。蔡襄母親盧氏為惠安縣德普里(今泉港區後龍鎮)圭峰村名士盧仁之女 [ 2] 。 • 宋仁宗天聖八年( 1 030 年)中進士,先後擔任過北宋朝廷的諫官和史官,並多次出任開 封府、杭州、泉州和福州等地的知府。蔡襄為官剛直敢諫,宋仁宗景祐年間,范仲淹、歐 陽修、余靖、尹洙四人因為發表議論朝政腐敗的言論被貶黜,蔡襄為此作《四賢一不肖詩 》聲援范、歐陽等人。 • 治平四年八月,蔡襄在家逝世。贈吏部侍郎,葬于楓亭蔡嶺。乾道年中,贈諡忠惠。 • 萬安橋 • 在擔任權知泉州事時,蔡襄主持建造了跨海的萬安橋(後來改稱洛陽橋),從北宋皇佑四 年( 1 053 年)至嘉佑四年( 1 059 年)十二月,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 橋長三百六十丈,寬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方便了周邊地區 的交通往來。 • 蔡襄後又在橋上增建了許多裝飾:佛塔九座、亭 7 座,並刻有許多藝術石雕,橋的欄桿上 端還刻有披髮昂首的石獅子,有的石獅子口內還含有玲瓏滾動的石球,被稱之為「獅子含 珠」。 • 蔡襄擅長書法。他的書法主要學習晉唐的王羲之、顏真卿和柳公權,在當時即被歐陽修、 蘇軾等人推為「本朝第一」,後來人們又把他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列為「宋四家」。 流傳下來的墨跡有《自書詩帖》、《謝賜御書詩》、《陶生帖》、《郊燔帖》等,碑刻有 《萬安橋記》、《晝錦堂記》等。 41
  • 43. 43
  • 44. 44
  • 45. 歐陽詢體 • 黃庭堅( 1 045 年- 1 1 05 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 九江修水縣)人。北宋知名詩人,乃江西詩派祖師。書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庭 堅篤信佛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 • 治平四年( 1 067 年)進士。曾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知縣。 • 元祐初,召為校書郎、主持編寫《神宗實錄》,擢起居舍人。 • 紹聖初,被新黨指為修史「多誣」,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移戎州。 • 徽宗即位後,任領太平州事,九日即被罷免,後流放至宜州(今廣西宜山)卒。 • 庭堅好飲茶,以茶代酒二十年,多次規勸外甥洪駒父戒酒,庭堅四十歲時曾寫《文願 文》:「今日對佛發大誓﹐願從今日盡未來也﹐不復淫慾﹑飲酒﹑食肉。設復為之﹐當墮地獄﹐為 一切眾生代受頭苦。」富弼稱其為「分寧一茶客」。洪州雙井茶即因黃之推廣而聞名。 • 詩語書法 • 他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詩名尤盛,與蘇軾並稱蘇黃,朱弁《曲洧舊 聞》:「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後,人莫能及,唯黃魯直詩時可以抗衡。」在詩歌上主張借 襲古人章句以創新意義,其手法多側重在 點鐵成金與奪胎換骨等形式,影響後世深遠 ,為江西詩派之祖。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 • 庭堅書法亦能樹格,擅行書、草書,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作品《砥柱銘》 在 201 0 年保利春拍賣會上以總成交價 4.368 億元人民幣創造了新的中國藝術品的世界拍 賣紀錄 45
  • 47. 47
  • 48. 文徵明體 • 鄭燮( 1 693 年 1 1 月 22 日- 1 765 年),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興化大垛人,祖籍蘇 州,清朝官員、學者、書法家。 • 鄭燮生於清康熙三十二年( 1 693 年)。父親鄭立庵是縣私塾教師,教授幾百名學生。鄭燮自幼隨父 親讀書,愛讀歷史書和詩文詞集,博學強記,所讀的書都能背誦。少年時在真州毛家灣讀書。康熙 秀才、雍正壬子年( 1 732 年)到南京鄉試中舉人。乾隆元年丙辰( 1 736 年)赴北京禮部試,中進 士。乾隆七年( 1 742 年)出任山東范縣令。乾隆十一年( 1 746 年)調任濰縣縣令。鄭燮為官,愛 民如子,任濰縣縣令時,正逢荒年,不顧他人阻擾,開倉貸糧,令老百姓寫借條,救活一萬多人; 還大興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饑民工作就食。當年入秋又歉收,鄭燮把老百姓的借條,一把火燒掉 ;濰縣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為他建立生祠。鄭燮對於民事處理公正,十二年沒有一件冤案。乾隆 十三年( 1 748 年),乾隆游山東,封鄭燮為書畫史,鄭燮自刻印章一枚 : 《乾隆東封書畫史》。 • 著作有《板橋詩鈔》、《板橋詞鈔》、《板橋家書》、《板橋題畫》、《板橋先生印冊》等自刻本 行世。 • 鄭燮為官清廉,後來因老病罷官客居揚州,身無長物,只有寥寥幾捲圖書,便以賣畫為生。為「揚 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被世人稱為「三絕」。其詩宗陶淵明、陸放翁,畫竹似蘇東坡。鄭燮 以篆、隸、草、行、楷等各種書體的字形,並以蘭草畫法入書,形成有行無列、疏密錯落的書法風 格,創造了「六分半書」的書體,後人亦稱之為「板橋」體。 48
  • 49. 鄭燮的繪畫理論 • 鄭板橋注重對自然和周圍事物的觀察 , 師承自然;他寫道 : 「風和日暖,凍蠅觸窗紙上,冬冬 作小鼓聲。於時一片竹影響零亂,豈非天然圖畫乎!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 日光月影中耳」。 • 主張「意在筆先」;他在一幅畫上題寫:「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 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 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 也。獨畫云乎哉!」 • 軼事 • 鄭板橋在《板橋自敍》中公開承認自己喜好男色:「余好色,尤喜餘桃口齒,椒風弄兒之 戲。」因嗜吃狗肉,曾經有大學士紀曉嵐宴請鄭《狗肉全席》大餐代乾隆皇求畫趣事,畫收 藏於故宮。 49
  • 50. 50
  • 51. 51
  • 52. 52
  • 53. 趙孟頫( 1 254 年- 1 322 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 ,別號鷗波、水精宮道人等。 中國吳興(今浙江湖州)人, 宋室後代。元代官僚,書畫家 。 • 趙孟頫出身於宋朝宗室(宋太 祖第十二世孫,宋太祖第三子 秦王趙德芳後代。),宋亡後 ,在家閒居,經程鉅關推薦出 仕元朝,授刑部主事,累官至 翰林學士,榮祿大夫。死後晉 封魏國公,諡文敏。 • 趙孟頫在詩、書、畫、印上皆 有很高造詣。詩作有《松雪齋 集》。書法上精通行書、楷體 ,在獨創「趙體」,對後代書 法藝術影響。很大;篆刻以 「圓朱文」著稱;畫法上也有 獨創性,首次提出書畫用筆相 同的理論。 53
  • 54. 趙孟頫的畫作題材廣泛:山水、人物、動物、花鳥、竹石無所不有,其後各代幾乎無人能超過他。他前期的畫作設色獨到,即「絢麗之極 ,仍歸自然」。後期多作淡墨畫,近乎白描。繪畫作品有《鵲華秋色圖》。 • 趙孟頫的兒子趙雍、夫人管道升皆能作畫,元代畫家王蒙是他的外孫。 • 趙孟頫的書法深受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影響,《行書右軍四事》卷可以看出趙孟頫對王羲之的虔誠。 54
  • 55. 魏碑體 • 趙孟頫是中國元代最有才華的書畫大家,在繪畫史,書法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趙孟頫一門的書畫,在元初稱譽於大江南北。 趙孟頫 字子昂,號松雪,又號松雪道人,別號歐波 , 又號鷗波亭,曾號水晶宮等。湖州(浙江吳興)人。生於南宋理宗寶二年( 1 254 年),卒於 元英宗至治二年 ( 1 322 年)。 趙孟頫的書畫作品流失比較嚴重,許多海外大博物館、私人收藏家均藏有他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幼輿丘壑圖》,這是他山水畫中 的代表作,畫的是晉代名士謝鯤放達不拘,優遊寄跡於一丘一壑的故事。此圖為絹本,大青綠,山石樹木細筆空勾填以青綠,不加皴點, 吸收了顧愷之《洛神賦圖》的畫法,極為古樸雅拙。 55
  • 56. 文徵明體 • 董其昌( 1 555 年- 1 636 年),字玄宰,號思白、思 翁,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 朝政治人物、書畫家。 • 早年在平湖城西門馮大參家坐館當過塾師,愛好參禪 曹洞宗,與新埭鎮泖口陸兆芳友好。隆慶五年( 1 571 年)十七歲參加松江府會考,因松江知府衷貞吉認為 董寫字太差,只得第二名,從此發憤臨池,從學於陸 樹聲、莫如忠等,得益不少。萬曆七年( 1 579 年)參 加南京鄉試,見王羲之《官奴帖》唐摹本,驚歎不已 。 • 萬曆十七年( 1 589 年)第二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 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禮部左侍郎田一俊病故,護 喪到田氏的家鄉福建,萬曆二十年( 1 592 年)春,獲 授翰林院編修。萬曆二十二年( 1 594 年),皇長子朱 常洛出閣講學,充任講官。萬曆二十六年( 1 598 年) ,任湖廣按察司副使。萬曆三十二年( 1 604 年),出 任湖廣提學副使。泰昌元年( 1 620 年),明光宗即位 ,為太常寺少卿、掌國子司業事。天啟二年( 1 622 年),參修《泰昌實錄》。天啟五年( 1 625 年)官至 南京禮部尚書。天啟六年( 1 626 年)辭官。崇禎四年 ( 1 631 年)任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同閹黨阮大鋮 過從甚密。崇禎九年( 1 636 年)八月病逝。諡文敏, 後世又稱董文敏。著有《容台集》、《容台別集》、 《畫禪室隨筆》。 56
  • 57. 文徵明體 • 書畫成就 • 董其昌繪畫擅長山水,師法董源、倪瓚等人,喜純用水墨。書法初學顏真卿的《多寶塔帖》,之 後改學虞世南,又溯及魏、晉,臨摹鍾繇、王羲之,參以李邕和柳公權,特色「平淡天真」。其 山水畫如《關山雪霽圖》、《秋興八景冊》、《江干三樹圖》、《山川出雲圖》、《山居圖》屬 明朝的巔峰之作。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最多,代表作品有小楷書《月賦》,繼祝枝山、文徵明後 對後世極有影響,康熙皇帝就酷愛董其昌書法,一生臨寫董字甚豐,曾遍搜董氏真跡。唯董其昌 生前索畫者多,董其昌往往請人代筆。 • 評價 • 董其昌才藝雖高,但人品低劣,萬曆三十二年( 1 604 年)冬天受命出任湖廣提學副使,將「明 日不考文」當作了考試題,以愚弄學生為樂。 • 董其昌與其子董祖常眷養陳明、施心旭、吳龍、朱觀等惡痞,放債霸產、誘姦民女,萬曆四十三 年( 1 61 5 年)九月陸兆芳家的使女綠英被董其昌姦淫得逞,藏嬌於白龍潭「護珠閣」。綠英乘隙 逃回泖口,其昌唆使其子祖權帶領家奴一百多人前往陸家莊,劫走綠英,地方官府不敢辦案。有 華亭縣學學生范昶將其惡行編撰《黑白傳》,有「白公子夜襲陸家莊,黑秀才怒斥龍門里」的書 目(陸秀才膚色較黑,董其昌別號思白),說書人錢二到處說唱,結果范昶被痛毆,不日暴死。 董氏又對范氏家屬加以凌逼,終於激起民憤。 • 明萬曆四十四年三月十五爆發「民抄董宦」一案,兒童婦女競相傳播「若要柴米強(強,方言, 指廉價),先殺董其昌」的民謠,當地鄉民以至上海、青浦、金山等處的報怨者將董家 200 餘間 畫棟雕梁、朱欄曲檻燒成灰燼,董其昌搜集的古今珍貴書畫篆刻收藏,全付之一炬。 57
  • 58.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http://www.52e-mail.com 李常生 Eddie Lee 2/26/2012 Photos: From internet Taipei leechangsheng5555@gmail.com Salute to the artists of the whole world. 謹向全中國的古今書法家致敬。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