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uma empresa Scribd logo
1 de 63
教會歷史(五)
宗教改革運動
Fisher Ke 柯建裕
橙縣中華福音教會成人主日學
參考資料:聖經簡報站;蘇文峰「基督教會史」
賀宗寧「教會歷史」;祁伯爾「歷史的軌跡」 1
教會歷史
課程大綱
1. 初代教會 (33-313)
2. 國教時期 (313-500)
3. 中世紀教會 (500-1200)
4. 宗教改革之前
(1200-1517)
5. 宗教改革運動
(1517-1700)
6. 宗教改革之後
(1700-1800)
7. 基督教在北美大陸的發展
8. 基督教的宣教熱潮
9. 異端的興起
10.靈恩運動
11.中國教會史(1)
唐朝-清末
12.中國教會史(2)
民國之後
思考問題
• 如果有人問你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有什麼差
別,你會怎麼回答?
3
天主教與基督教信仰比較
• 對救恩的認識
– 天主教相信一個信徒在接受耶穌為救主時,他之前所
有的罪都得到赦免,但是他之后的罪仍需要一一對付。
– 基督教則認為一個人在接受耶穌得救時,因信稱義,
得到兒子的名分,他一生所有的罪都在認罪悔改後得
到了赦免。
• 功德 Merit:信徒如果一生的功德超過所犯的罪,這人就
稱為“聖徒”。
• 煉獄(Purgatory,林前3:15):
– 凡是功德不夠的信徒,死後雖然不用下地獄,但是也
不能直接上天堂。他們要下去“煉獄”被火考驗若干
千年。
– 聖徒可以直接進天堂。
天主教與基督教信仰比較
• 聖徒可以將多餘的功德賞給其他的信徒。聖徒因此成了基
督以外的中保。
– 信徒可以向聖徒禱告。
– 聖徒中功德最多的是馬利亞,所以崇敬馬利亞的。
– 教皇是基督在世上的代理(Vicar),是彼得的繼承人。
– 基督將赦罪的權利交託給教會/教皇。因此在中古的時
候,教皇可以出售贖罪卷。
• 天主教除了聖經,也尊重聖傳(教會的傳統)。
馬丁路德針對天主教信仰
所提出的三大改教論點
• 因信稱義:信徒只要接受了耶穌為救主,神就稱他為義。
他的罪都得到赦免。人的稱義不是靠自己的行為,而是完
全的恩典。“你們得就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不是出於
自己,乃是神的恩典”。所以,也可以用唯獨信心,唯獨
恩典來代表因信稱義。
• 唯獨聖經:針對天主教認為除了聖經以外,教會的傳統
也有同樣權威。基督教認為,如果教會的傳統與聖經的教
導有衝突,那麼,聖經的教導是我們唯一的原則。
• 信徒有祭司身份:每個信徒都可以直接向神禱告,不需
要經過基督以外的其他中保。這是針對聖徒及天主教神職
人員的“中保”身份,天主教認為神職人員(神父等)可
以代表上帝赦免人的罪。這點,也有人稱為“唯獨基督”。
更正教 天主教
神 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 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
基督 耶穌基督是神的獨生子,三位一體
的第二位。
他經由童貞女而道成肉身.
他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成了贖罪祭.
死了,埋葬了,第三天由死裡復活,
後來昇到天上父神那裡.將來將在
榮耀與權柄中回到世上掌權.
耶穌基督是神的獨生子,三位一體
的第二位。
他經由童貞女而道成肉身.
他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成了贖罪祭.
死了,埋葬了,第三天由死裡復活,
後來昇到天上父神那裡.將來將z
榮耀與權柄中回到世上掌權.
聖靈 聖靈是三位一體的第三位,與父
子同榮同尊.
聖靈是三位一體的第三位,與父
子同榮同尊.
聖經 66卷的新舊約全書聖經是神
的默示.聖經是我們信仰的唯
一根據.聖經的中心是基督.
聖經66卷的新舊約外,
尚包括7卷次經.聖經的教導與教
會的傳統(聖傳)並重.
從系統神學比較天主教與基督教
資料來源:賀宗寧「教會歷史」
從系統神學比較天主教與基督教
更正教 天主教
救恩 因信稱義.
人的得救與永生由信基督
而得著.
基督是神人之間唯一的中
保.
信心由行為(聖禮與功德)得以完全.好
行為可以積功德.
信徒犯罪必須要向神父告解才得赦免.
功德不足的信徒死後須經煉獄的考驗
才能進天堂.但其時間可由聖禮、贖罪
卷、或聖徒多餘的功德補足.
聖徒多餘的功德可以分給功德不足的
信徒,其分配權操於教皇.
聖母馬利亞無原罪,終身為童貞女,功德
最多.
除耶穌外,馬利亞、眾聖徒、聖品人員
均為神人之間的中保.
資料來源:賀宗寧「教會歷史」
從系統神學比較天主教與基督教
更正教 天主教
教會/
聖禮
教會是所有信徒所組成,是基
督的身體.所有信徒都有祭司
身份,可以直接向神禱告.交會
遵守基督所設立的洗禮與聖
餐兩大聖禮.
教會(教皇)是基督在地上的代表,
是基督親自設立的(太16:18-20),可
以有權判人下地獄.
教皇以職權(ex cathedra)所宣布的
教義絕對無錯(infallible).
教會有7個聖禮:洗禮聖事(嬰兒
洗禮)、堅振聖事(堅信禮)、
聖體聖事(聖餐禮)、懺悔聖
事(告解禮)、神品聖事(聖
秩禮)、婚姻聖事(婚禮)、
病人敷油(抹油禮)
資料來源:賀宗寧「教會歷史」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馬丁路德
羅馬教皇 巴比倫被擄 大分裂
利奧十世
以弗所 士每拿 別迦摩 推雅推喇 撒狄 非拉鐵非 老底嘉
初代 受苦 國教 天主教 更正教 宣教 末世
撒狄原意為逃脫出來,宗教改革使得教會純正的信仰得以保存,脫離教
廷的敗壞教導。
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你要儆醒、堅固那剩下
將要衰微的.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 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所
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若不儆醒、
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能知道。然而在撒
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因為他
們是配得過的。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
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眾使者面前、認他的名。(啟3:1-5)
內容大綱
• 馬丁路德
• 慈運理
• 加爾文
11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馬丁路德
墨蘭頓
慈運理
加爾文
門諾西門斯
諾克斯
丁道爾
14世紀 15世紀 16世紀
十字軍
羅馬教皇 巴比倫被擄 大分裂
威克里夫
胡司
韋索的約翰
薩沃那柔拉
伊拉斯姆
文藝復興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馬丁路德
羅馬教皇 巴比倫被擄 大分裂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馬丁路德生於1483年。他父親是礦工,因投資
銅礦而致富。路德從大學畢業後,又取得碩士
學位。父親原希望他學習法律,但1505年(22歲)
他在大雷雨中,險些遭到雷擊,他向父親的守
護聖人聖安娜許願,若他得保命,將作一個修
士。於是他就進了耳弗特的奧古斯丁修會。
中世紀天主教的背景:煉獄的陰影和神的烈怒,
常在他心裡徘徊不散;而逃避這種怒氣的最佳
辦法,就只有進到修道院中尋找了。
1250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馬丁路德
羅馬教皇 巴比倫被擄 大分裂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但修道院的生活及訓練,沒有為路德帶來他所尋
覓的平安。1507年5月(24歲)當他參與第一次彌
撒之後,深覺自己一無是處,對神非常恐懼,只
有強烈被遺棄的孤單感覺,情緒也非常低落。
他克己自制,行出善德,以圖解脫。他尋求聖人
的功德,為每一類罪惡多次認罪。
1510-11年(27-28歲)間,他探訪羅馬,希望從失
望中尋得赦免和釋放,但在這個天主教世界的中
心,他只遇見膚淺和屬世的領袖,令他深感震驚
和失望。
1511年(28歲)他來到
威登堡(Wittenberg),
這裡成爲他一生居住
之處。
他在新設立的威登堡
大學得到神學博士學
位,終其一生任此大
學的聖經神學教授。
1513-16年(30-33歲)
他教授聖經的詩篇、
羅馬書、加拉太書及
希伯來書,使他得到
了因信稱義、唯獨聖
經及信徒皆祭司的信
念。
威登堡
耳弗特
羅馬
他深入又專心研究聖經原文後,
發展出他神學系統的兩個主題:
1.唯獨聖經:罪人尋求拯救,
聖經是唯一的權威。
2.唯獨信心:單靠信心稱義。
後者是他在斗室中領悟到的。
當時他正在修道院的個人斗室
內研讀羅馬書,其中1章17節
「義人必因信得生」突然活現
在他眼前,改革口號便由此誕
生。
他說:「就因為這次經歷,我覺得我已經重生,並
從一道打開的大門進入天堂。頃刻之間,整本聖經
以一個全新的面目向我展示。我瀏覽聖經,記憶所
及,到處都有相類似的詞語。」
路德發現了一位慈愛的神,代替了那憤怒的神。他
一直嘗試取悅那位在烈怒中的公義之神,但他現在
與一個赦免人的恩典之神相遇。他現在知道,人的
赦免全憑信心,人在神面前只能因信稱義,是在信
心中接納神的赦宥,而不是靠善行,使神接納自己。
他漸漸明白到,人行善,不是一個爭取進入天堂的
途徑。神已經完成救恩,善行只是人內心喜樂與感
恩的表現。
他與其他改革者提出五個「唯獨」搖撼了天主教世界:
1.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聖經是基督徒信仰
與生活唯一的權威和準則,而不是教皇和教會傳統。
2.唯獨恩典(Sola Gratia) :救恩完全出自於神的
恩典,與功德、好行為、聖禮無關。
3.唯獨信心(Sola Fide) :單單藉著上帝所賜的信
心相信耶穌基督為救主,不是靠行為。
4.唯獨基督(Solus Christus):基督是信徒信靠的
唯一對象,並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替代。
5.唯獨上帝的榮耀(Soli Deo gloria):我們唯一
的人生目標,就是懷着感恩的心生活,以此榮耀上帝!
1480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馬丁路德
進
修
道
院
到
威
登
堡
造
訪
羅
馬
利奧十世
利奧十世
利奧十世(Leo X, 1513-1521):
教皇利奧十世允許買音慈暨馬得堡大主教亞伯
特(Albert of Brandenburg)違例兼任第三個主
教職,條件是亞伯特要費付給教皇一大筆錢,
來支付興建聖彼得大教堂之用。爲協助亞伯特
支付此鉅款,教皇又允許他販售贖罪券,進項
一半歸教皇,一半讓亞伯特用以向銀行償還賄
買聖職的貸款。
1480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馬丁路德
進
修
道
院
到
威
登
堡
造
訪
羅
馬
利奧十世
贖罪券是允諾人們花
錢來買教會功德庫中
的功德,以代替犯罪
的刑罰。1517年亞伯
特的贖罪券總代理帖
次勒(Johann Tetzel,
1469-1519),到了威
登堡附近的城,來兜
售贖罪券。
1520年發行
的贖罪券
薩克森選侯智者腓特烈(Frederick the
Wise)與他的前輩,曾收集了一萬八千件
聖物,放在威登堡教堂內。朝聖者來觀看
時,須奉獻金錢,作為威登堡大學的經費。
這些聖物包括:一些聖人的骸骨、摩西焚
燒荊棘的一根樹枝、馬槽內的乾草、天使
遺下的羽毛、耶穌為聖城哭泣時所流的一
滴眼淚 … 等等。
觀看聖物所付的費用,功效等同購買贖罪
券,甚至可免去煉獄兩百萬年的苦刑。
帖次勒銷售贖罪券,勢必影響腓特烈的收
益,所以腓特烈禁止帖次勒進入薩克森,
但百姓便跑到邊界搶購帖次勒的贖罪券。
薩克森選侯
智者腓特烈
帖次勒宣稱:「看哪,當你將金幣投入錢箱叮叮
噹噹的一剎那,你母親的靈魂就跳出了煉獄。」
帖次勒的行徑引起路德和其同僚極大的反感,救恩若能用錢來買,
簡直就是毀滅福音。1517年10月31日,路德將九十五條主張貼在
威登堡教堂門上,攻擊贖罪券制度,並邀人與他辯論。
路德的「九十五條」邀請各界在三個題目上加以辯論:
1.贖罪券的買賣:路德認為這是不合聖經、無效,及
危險的。
2.教皇赦罪的權柄:路德認為教皇沒有這種權柄。
3.教會的寶庫:路德認為其內擁有的,不是基督和聖
人的功德,而是福音。
這「九十五條」中,也提到:
(79)認為教廷有十字架的徽章,就等於擁有基督十架相
等的能力,就是褻瀆 …。
(86)教皇的財富比最富有的財主更豐富,為什麼他不用
自己的金錢建造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卻用了貧窮信眾的
金錢呢?
路德在天主教會的系統中,擊打了其最致命的脈絡。他
正直的指出整個贖罪券的「生意」,只是一種詐欺行為,
但又卻是教會最好的生財之道!
他宣布福音比教皇的主張更可信,這無異是向教皇的尊
嚴和權威發出挑戰。
他的宣言由拉丁文翻譯成通順的德文,並利用當時新發
明不久的印刷術,使之流傳廣遠,以致其他人都站出來,
申訴自己對教會的不滿。
一夜之間,路德成為民族英雄,每個大小城鎮、村莊都
對他的勇敢行為表示讚賞。威登堡這位隱藏的教授兼神
父,把防洪閘門推開了,讓人民積壓已久的不滿情緒爆
發出來,人民覺得他們終於有一個代言人了。
26
其實一開始路德對於天主教會和教宗的權柄還是尊重的,他對
於煉獄的觀點還是接受的,但後來的看法改變了。
後來他在1518年的文章中說““我們無須懼怕在被開除教籍的
情況下死去。假如被開除教籍的判決是公正的,被定罪的人若
憂傷痛悔,仍然能得救;若判決是不公正的,他就有福了”。
至此已經不同意教宗的權柄。對於教宗是否能夠釋放耶穌和聖
徒的功德以減免刑罰,他當時持懷疑態度但並沒有完全否認。
在1518年九十五條的闡釋,他進一步認為聖徒是沒有多餘的功
德的,因為他們所行的都是應該的,而耶穌的功德也不能通過
贖罪券來得到。1518年11月9日,教宗發布教諭,澄清了關於贖
罪券的一些觀點,明確提出通過教宗的祈求,上帝會將基督和
聖徒有餘的功德釋放出來減免人在煉獄暫時的刑罰。但到那時
候,路德的思想已經進一步發展到只承認《聖經》的權威並否
定教宗的權威。
27
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在整個德意志地區引起軒
然大波。這件事也引發了教廷的巨大反應,很快馬丁路
德就收到一份來自羅馬官方的起訴書,要求他在 60 天
內前往羅馬答辯,正是整個中世紀最令人膽戰心驚的異
端罪名。
馬丁路德的保護者智者腓特烈和教廷談判,羅馬決定先
派地位僅次於教皇的樞機主教勸路德改過向善,如果路
德不從,再將他五花大綁押送教廷。後來因神聖羅馬帝
國的馬克西米連皇帝過世,這件事延緩下來。
查理五世繼任為皇帝後,1519年路德在萊比錫與神學教
授埃克(Eck) 展開長達三週的辯論.路德在辯論中指出
聖經》並未授與教皇特別神聖的地位,教皇的卓越地位
是人的發明,教皇既不是不會犯錯、也不是解釋聖經唯
一的最終權威。因此論述,被認定與威克理夫及胡司等教
廷認定的異端有同一見解.
1519.7 來比錫辯論會
厄克
路德上帝啊!幫助
我們,這真是
可怕的瘟疫!
經過三週的辯論,路德最終被迫表明立場,贊同胡司的觀點,公
然否定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堅持終極的權威是在於個人所理解
的聖經上。
這場論戰結束以後,路德成為整個歐洲最家喻戶曉的人,著名的
德國人文主義者胡騰甚至還寫了一封信,表達對他的支持:「我
們追求保護共同的自由;我們追求解放長期被踐踏的祖國!」
兩名德國貴族更向路德提供了武力支援,路德現在甚至擁有宣誓
效忠的私人衛隊。100名騎士發誓,無論路德到哪裡,都會誓死追
隨他。
1520.6 教皇利奧簽署革除路德教籍之教諭。第一句就說:「主啊,
求你起來!起來做出裁決…… 一隻野豬已經闖進你的葡萄園了。」
諭令指斥路德犯了41種錯誤,下令焚燒他的著作,路德本人需在
接到諭令後60天內悔改順服,否則就將被宣判為異端。
1520.12 路德在威登堡學生、教授和民眾面前,
燒毀教皇的諭令和教會法典。這象徵路德與教廷
的徹底決裂。
由於德國民眾和薩克森選侯腓特烈,都支持和保護路德,教皇
的教諭不受理會,教皇只好向上任不久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
理五世求助,希望皇帝把路德送上火刑柱。
查理五世是馬克西米良的孫子,
1519年登基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時,僅19歲。他繼承了奧國、西
班牙、荷蘭和義大利大部分的領
土,及29年前剛發現的美洲新大
陸的一部分,是繼查理曼大帝之
後,領土最大的一位君王。
他決定在沃木斯召開國會,傳喚
路德出席說明。他給路德「安全
通行保證」,擔保路德在會議期
間的安全。
許多人都勸路德不
要前往沃木斯,認
為皇帝保證根本不
可靠,胡司就是前
車之鑑。
但馬丁路德回答說:
「胡司雖被焚死,
但真理猶存。雖然
沃木斯的鬼魔,多
如屋上的瓦片,我
仍要前往。」
威登堡
沃木斯
一路上,路德的行程好像凱旋的遊行。凡他所到之處,群眾夾道
而立,瞻仰這一位敢於為德國人民站出來反對教皇,且正為著他
的信仰,堅毅地面向死亡而行的人。1521.4.17 路德抵達沃木斯。
會議揭幕,除了皇帝和教皇代表之外,還聚滿三百多位
德國王侯、主教和顯要人士。一位官員指著桌上的書,
質問路德說:「這些書是你寫的嗎?你要收回這些書,
還是繼續維護?」
路德承認這些書是他所寫。至於第二個問題,他懇求皇
帝開恩給他時間思考,使他的答案不至傷害到神的話,
也不使自己的生命處於險境。於是大會限他24小時內提
出答覆。
次日路德宣告:「除非用聖經和公開、清楚、確切的理
由,證明我有罪,否則我不能,也不願撤回;因為違背
良心是愚蠢的,也是危險的 … 這是我的立場,我別無
選擇。願上帝幫助我,阿們。( Here I stand, I can do
no other, God help me!)」
皇帝看見一個平民能有這樣包天之膽,敢於主張大議會
還能有錯,驚異到難以相信,於是吩咐停止討論。
路德從沃木斯返回威登堡的路上,薩克森選候腓特烈安
排人將他綁架,藏在瓦特堡(Wartburg)的城堡中,在那
裡躲了11個月。
果然,沃木斯會議後一個月,皇帝發出諭令,對路德發
出通緝,並將他的著作列爲禁書。
藏在瓦特堡期間,路德將新約聖經直接從希臘原文,翻
譯成流暢、通俗的德文,使聖經對德國人的生活,起了
重大的影響。同時,新譯本亦有助現代德語的形成。日
後,他也把舊約聖經翻譯成德文。
路德藏匿在瓦特堡的一年期間,路德的同伴墨蘭頓在威登堡的
同事,開始將路德提出的宗教改革方案付諸實施,許多學生和
市民紛紛響應。
這些改革包括聖餐禮向所有人開放;反對修道院,許多修士和
修女離開修道院,甚至結婚;反對在教堂內設置圖像;反對音
樂。但很多人不能接受改革,改革者內部也意見不一,情況非
常混亂。
這當中還出現許多激進的行為,例如有許多人衝進教堂,破壞
祭壇、圖像,把神父趕出去,對那些向馬利亞像禱告的人扔石
頭。薩克森選侯腓特烈認為,改革的步伐太快了,就命令在達
成一致意見以前,不得改變彌撒儀式。
改革趨於極端激進
威登堡市議會向路德求救。路德冒著生命危險,放棄了他
的隱居,於1522年3月回到威登堡,以穩定局面。
路德做了六天的佈道,傳講忍耐、愛心和對信心軟弱者的
憐恤。這正是他在《基督徒自由論》中所講的「不自由」。
路德反對毀壞教堂裡圖像的做法,認為圖像雖然不是崇拜
必需的,但聖經內容的圖像也沒有害處。
激進派的一些領導者同意離開該城後,市內的安寧漸漸恢
復了。路德毫無懸念的成為改革運動的正式領袖。
此後幾年,路德在這裡實行一系列穩健的改革步驟,威登
堡成為宗教改革的重要堡壘。雖然仍然有危險,路德得以
在此度其餘生,開闢宗教改革的新道路。
路德復出穩定局面
1480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馬丁路德
進
修
道
院
到
威
登
堡
貼
九
十
五
條
沃
木
斯
會
議
造
訪
羅
馬
在德國許多區域,以聖經爲權威的教會如雨後春筍般組成。各地
教會有權聘請或辭退牧師。
1523年,路德爲加入改教的教會,編排崇拜儀式,將講道列爲崇
拜的中心,聖餐儀式除去獻祭的意義,且平信徒可以領杯,又鼓
勵禮拜時唱通俗詩歌(天主教的儀式中,僅神父和詩班才唱詩)。
路德對於崇拜儀式改革的原則是:凡不違反聖經的,都可以保留。
路德作的詩歌:【堅固保障】(1529年)
1529年國會在斯拜耳開會,確認各國均須徹底執行「沃木斯
諭令」。支援路德的六位王侯及十四個自由市的代表,在會
中宣讀了一篇名爲〈抗議〉的文件。自此他們被稱爲「抗議
派」(Protestant),更正教被稱爲「抗議宗」或「抗羅宗」,
是從此開始。
1530年皇帝在奧斯堡(Augsburg)召開會議,墨蘭頓帶著所擬
訂的「奧斯堡信條」與會,說明路德宗的立場。此信條成為
路德宗的信仰基要。
路德派的王侯在1531年組成了「施馬加登同盟」,以對抗皇
帝可能的攻擊。幸而1532-42年間,皇帝又與土耳其人及法
國打仗,路德派又得喘息機會。路德病逝於1546年。宗教改
革大業由墨蘭頓繼承。1555年雙方簽定「奧斯堡和約」,規
定帝國內,所有路德宗與天主教享平等待遇,其他宗派則不
在認可之列。至此路德宗在德國獲得合法地位。
1525年(42歲),某間修院的一群修女,躲進
一輛馬車,逃到威登堡來,路德把她們安全
的安置在各個家庭內。
最後一個修女凱瑟琳(Katharina von Bora)
對路德很有好感,於是「野性難馴」的路德
,變成了馴化下來的丈夫和父親。
起初墨蘭頓擔心路德結婚會傷害到改革運動
,但路德最後認為,「這婚姻將會使我父親
高興,使教皇生氣,使天使大笑,使魔鬼哭
泣。」
他們生了六個兒女,又領養了四個孤兒。路德的婚姻和家庭,
為當時更正教的牧師家庭樹立了模範。
路德結婚
馬丁路德的職業觀
• 中世紀的歐洲「工作」(拉丁文labor)和「天職」
(vocatio) 是兩個不同的觀點:「工作」是為了日常生
活所需而作的必要勞動;「天職」是一個套用在神職人員
和修士身上的宗教用語,指從上帝領受的一種與世俗不同
的專責或任務。
• 路德認為不單是神父和修士,而是所有人都有天職。就是
上帝賦予了每一個人一定的專責和任務,只要他們都按上
帝的心意行,不論是在哪一個崗位上工作,他都在履行和
實現天職。
• 他認為聖召(calling)是接受上帝的召命,到上帝所安排
的崗位從事自己的工作。他這一主張在信念上突破了中世
紀聖俗二分的教義,在生活上提升了一般信徒的社會地位。
41
馬丁路德的爭議(1)-反猶太主義
中世紀的教會逐漸發展出反猶太人的立場,主後第四世紀米
蘭主教安波羅修主張,所有猶太人會堂都應被焚燬。第五世
紀的大利歐主教(Leo the Great)主張說,造成耶穌死亡的
是猶太人,猶太人應負最大責任。當時的歐洲只有猶太人是
非基督徒,一旦有流行病或怪異天氣、各式災難發生時,就
會歸咎猶太人。有時還引起暴動,甚至於屠殺猶太人。
路德對猶太人的態度在他一生中不斷變化。 在1536年前,
他熱衷於通過自己的宗教改革將他們轉變為基督徒的可能,
但並不成功。 在他職業生涯後期,路德譴責猶太教,呼籲嚴
厲迫害猶太教信徒,在他的《論猶太人及其謊言》的一段中,
他在回答“我們基督徒應該如何對待這些被拒絕和被譴責的猶
太人?”時,他提出要燒掉他們的猶太會堂或學校,並夷平和
摧毀他們的房子…等。 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馬丁路
德的言論成為納粹黨攻擊猶太人的理論基礎。在納粹黨印刷
的每一本反猶作品都引用了馬丁路德的言論。 42
馬丁路德的爭議(2)-農民戰爭
封建制度最底層是農民,領主、貴族、官員和僧侶都依靠農
民的勞動力。 由於這些享受者的數目不斷增加,其費用也不
斷提高,這些費用需要通過農民的賦稅和徭役來提供,經濟
上的困難和經常發生的壞收成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民淪為農奴。
農村的士紳們如縣法官、村長、手工業者和小城市的鄉民是
農民起義的主要領導人,在他們的推動下許多貧困的農民也
參加起義。 主要訴求是恢復他們傳統的權利以及人道的、虔
誠的生活方式。他們要求減輕負擔、廢除農奴制,但是這些
要求動搖了當時社會的基礎。 幾乎所有這些起義均被血腥鎮
壓,只有持續最久的瑞士農民戰爭最後獲得勝利。在其它起
義中農民的狀況一般不但沒有獲得改善,而且他們還遭到更
重的壓迫。
馬丁路德為首的大部分宗教改革領袖都反對農民起義。他認
為他的改革是教會的改革,而不是要使得現實世界基督教化,
他認為兇殺和搶劫的農民必須被殺死 。 43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馬丁路德
慈運理
墨蘭頓
慈運理(Huldrych Zwingli, 1484-1531):
瑞士的改教家,在學期間他受到人文主義的薰陶,
伊拉斯姆是他的偶像,對宗教卻是興味索然。
對於教會的腐敗,他原來認同伊拉斯姆,認爲可
以慢慢藉教育改進,但後來受路德影響漸深。
慈運理在講道和學術上具有聲望,1518年被選為
瑞士蘇黎世一主要教會的牧師。
瑞士在名義上雖屬帝國,但久已自成一獨立國。
境內13個行政區,每區相當於一個自治的民主小
國,算是當時歐洲最自由的地方。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慈運理
威登堡
沃木斯
斯拜耳
奧斯堡
蘇黎世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慈運理
慈運理就任後,依序講解聖經各書,並開始攻擊贖罪券,獲得
市議會支持。他又演講反對煉獄、聖人的代求、十一捐、禁食、
修道主義,說服市議會設立規則,命一切傳道人只能將聖經上
的道理教訓人。
1523年1月起到1524年1月間,蘇黎世政府舉行三場辯論會,慈
運理的改革主張均獲政府接受,於是改革在該市迅速展開。
改革行動包括:神父與修女還俗結婚;封閉修道院,沒收修道
院財產,大半用來創辦完善的學堂;取消教會中的圖像、聖徒
遺物、風琴;廢棄主教制;禮拜用德文;講道居崇拜的中心地
位。
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了福,就擘開,遞給他
們,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
祝謝了,遞給他們;他們都喝了。耶穌說:「這是我立約
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的。」(可14:22-24)
按字面解,
還是比喻?
慈運理與路德最大的分歧在於對聖餐的看法。
天主教 馬丁路德 加爾文 慈運理
化質說 合質說 屬靈同在說 紀念說
神秘 理性
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了福,就擘開,遞給他
們,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又拿起杯來,
祝謝了,遞給他們;他們都喝了。耶穌說:「這是我立約
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的。」(可14:22-24)
字面 比喻
天主教 馬丁路德 加爾文
化質說 合質說 屬靈同在說 紀念說
慈運理
司鐸祝聖後,餅與杯就變成基督真正的肉與血,
成為基督的挽回祭。信徒領受之後,所犯的小
罪(無意的或出於軟弱),就得赦免。若犯大罪
(故意觸犯十誡),就須先告解取得宣赦,否則
就是褻瀆聖餐。
(關鍵全在於司鐸的祝聖,不在於人的信心。)
天主教 馬丁路德 加爾文
化質說 合質說 屬靈同在說 紀念說
慈運理
信徒以口領受餅杯時,基督才
真實臨到聖餐中。信徒領受後,
罪得赦免,信心得堅固。
(如燒紅之鐵:餅杯為鐵,血
肉為火。關鍵是信徒以信心領
受牧師所宣讀的神的話。)
信義會
天主教 馬丁路德 加爾文
化質說 合質說 屬靈同在說 紀念說
慈運理
聖餐目的在提醒信徒紀念主的死,人不
可能透過物質領受屬靈福分。
(聖餐的功能,如同以實物教材講道。)
浸信會
天主教 馬丁路德 加爾文
化質說 合質說 屬靈同在說 紀念說
慈運理
信徒以信心領受餅杯時,
聖靈將餅杯所代表的屬
靈福分(屬靈的餵養、親
密的相交)傳輸給信徒。
(基督在天如太陽,其同
在的福分如陽光。)
改革宗
長老會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慈運理
馬爾堡會議
改革派人士希望化解慈運理與
路德的分歧,使德國和瑞士的
改革運動能夠合流,就在1529
年於馬爾堡進行雙邊對話。
由路德一方所擬的「馬爾堡條
文」中,有14項觀點獲得慈運
理一方的同意。唯獨聖餐的意
義,雙方無法達到共識。路德
堅持採「合質說」,慈運理則
堅持採「紀念說」,以致合作
宣告破局。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慈運理
慈運理充滿愛國熱忱,是所有改教運動領袖中,最富
有政治天才的一位。他的影響力一度遠及瑞士各地及
德國南部。
他使瑞士各改教城市締結同盟,以致蘇黎世成為福音
運動的政治首都。
慈運理不幸於1531年的一次戰役中陣亡。該地區信徒
後來就漸漸加入加爾文的改革宗教會。
慈運理算是改革宗的創始者,加爾文則是第二代的改
革宗領袖,但後者的影響力超越前者。
馬爾堡會議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馬丁路德
慈運理
墨蘭頓
加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
加爾文被稱為改教家族中,最偉大的神學家
和紀律家,也是唯一國際性的改教家。
他生於法國巴黎附近的小鎮,12歲就進巴黎
大學修習法律。1533年(24歲)時,加爾文經
歷了一次「忽然的轉變」,其詳情雖不得而
知,但其要點乃是藉著聖經聽見了神的聲音,
因而得知神的旨意是必須順從的。
加爾文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加爾文
加爾文因思想與天主教不相容,因而逃離巴黎,
四處漂泊,但所到之處,總是秘密的教授一小群
人。
1536年(26歲)他在巴賽爾出版了神學史上極重要
的《基督教要義》,書中有條不紊的表達抗議宗
的立場,並在法王法蘭西斯一世面前宣讀。
該書雖不是第一本表明抗議宗立場的書,但它簡
潔、完整,又有層次,人們普遍都閱讀它。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加爾文
「揀選」和「預定」是加爾文主義最重要的命題:
神擁有至高無上的主權,永遠居於主宰的地位。
神為何使一些人得救,而使其他人沉淪?這是因
為神喜歡如此,祂不須要向人解釋,也不須要滿
足人的理性需求。
他說,神的恩典是不能抗拒的,但領受者可能並
不知道。人的沉淪是神旨意預定的,但是人沉淪
的原因,是在乎自己的錯失。
由於加爾文曾為法國受逼迫的抗議宗信徒辯護,
並把他們的信仰,用文字清楚有力的表達出來,
因此一夜之間,他成為眾所敬仰的英雄領袖。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基督教要義》出版之後,
加爾文決定到施塔斯堡,過
平靜的學者生活。但因戰火
頻傳,只得於1536年(27歲)
到日內瓦,暫時躲避戰亂。
那時法國佈道家法惹勒
(Guillaume Farel)已在日內
瓦推動改教運動,獲得市議
會投票贊成,以致抗議宗信
仰正式成為日內瓦的宗教信
仰。
加爾文
威登堡
巴賽爾 蘇黎世
日內瓦
巴黎
施塔斯堡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法惹勒是個心熱如火,感情豐富,聲音宏
亮,口才流利,但也脾氣暴躁的演講家。
他為改教熱烈宣傳,在瑞士各城做工。
1532年瓦勒度派在阿爾卑斯山谷召集議會,
法惹勒被請赴會,促使大部分瓦勒度派接
受了改教的主張。
法惹勒因《基督教要義》一書,已對加爾
文極欣賞,聽說加爾文來到日內瓦,就認
爲他可以取代自己,來繼續領導日內瓦的
改革。
加爾文
法惹勒
他去見加爾文,並請求他留在日內瓦改革。
加爾文個性膽小,只想潛心研究寫作,不願意投身於危險困
難的改革運動中。
當他再三拒絕時,法惹勒起身斥責他說:「假如在教會急需
之時,你拒絕伸出援手,願上帝咒詛你的進修。」
加爾文聽到這話,極其害怕,全身戰慄。在法惹勒如雷的聲
音中,他聽見了神的聲音,因此他不再掙扎,終於接受了法
惹勒的請求。
加爾文此後的事奉,都是以日內瓦爲中心。他將日內瓦造成
一個完全基督化的模範社區:建立管理制度,嚴格實施懲戒,
推廣教育,繁榮商務;全城生活常在教會法庭的仔細檢查下。
這種嚴格的福音主義,吸引了很多人到日內瓦來居住。
1490 1500 1510 1520 1530 1540 1550 1560
加爾文
加爾文的影響力遠超乎日內瓦以外。
他所著的《基督教要義》、他在日內瓦所立下的教會行
政規模、他所創的日內瓦學院、他的聖經註解,以及他
常與人通訊來往,陶鑄成了法國、荷蘭、蘇格蘭以及英
國清教徒的抗議宗主義所有思想,又激發起對這主義的
理想。
他使福音之光,從日內瓦小城照射到歐洲各角落,以致
他被譽為是「唯一國際性的改教家」。
從改教運動所產生的各派思想中,只有他這一派,雖在
政府反對的情況下(例如在法國和英國),仍能強有力的
組織起來,與之對抗。
對政府的態度
• 政府是上帝所設立的,要賞善罰惡,維持對上帝的禮拜。
面對不公義的統治者時,他認為「私民」(private person)
的基本態度應該要忍受並祈求上帝的拯救, 即使政府貪
贓枉法,個別公民也不應顛覆政府,因為會導致無政府的
混亂 。但他相信上帝會興起祂的僕人,或藉由惡人,來
除滅暴君。
• 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中說:「地上君王違背上帝的時
候,就是他們失去權力的時候,並且他們也不配被人指望。
我們應該斷然地向他們挑戰,而不是順服他們。」
• 加爾文也主張,在政治體制中的監督者或「次要官員」
(lesser magistrate)都有抵抗暴君的責任。最重要的是,
當統治者違反上帝的旨意時,人民不應該服從之。 62
加爾文的爭議
• 色維圖事件:西班牙醫生色維圖(Michael Servetus)是極有醫學
成就的醫生,發現肺中的血液循環,同時對神學也有專攻。
《基督教要義》出版以後,他在書中寫下許多更正的注釋並寄
給加爾文。後來他又照著自己的見解寫了一本《基督教恢復》,
在此書中他否認基督神性、嬰兒洗禮、因信稱義,以及其他重
要的聖經教義。 當參加加爾文講道時,被認出並立即被逮捕。
從他的著述中找出三十八處作為控訴他的把柄,被處焚刑。加
爾文請求議會以斬首代之,但結果無效。法勒爾曾至獄中訪色
維圖勸他悔改,但他拒絕悔改。次日被牽至火刑場,那時還勸
他“求告神的永生之子”,只要說:“耶穌,神永遠之子,你可憐
我。”就可以,但他沒有說。
• 1903年在色維圖被處火刑之地方立了一木牌,其上寫著:“我
們是改教者加爾文的忠實感恩之後裔,特批判他的這一錯誤,
這是那個時代的錯。但是我們根據宗教改革運動與福音的真正
教義,相信良心的自由超乎一切,特立此碑以示和好之意。”63

Mais conteúdo relacionado

Mais procurados

Mais procurados (20)

教會歷史(一) 初代教會
教會歷史(一) 初代教會教會歷史(一) 初代教會
教會歷史(一) 初代教會
 
異端和極端教會
異端和極端教會異端和極端教會
異端和極端教會
 
教會歷史(十三) 台灣教會史
教會歷史(十三) 台灣教會史教會歷史(十三) 台灣教會史
教會歷史(十三) 台灣教會史
 
教會歷史(三) 中世紀教會
教會歷史(三) 中世紀教會 教會歷史(三) 中世紀教會
教會歷史(三) 中世紀教會
 
路加福音第二十四章(下) 直傳到萬邦
路加福音第二十四章(下) 直傳到萬邦路加福音第二十四章(下) 直傳到萬邦
路加福音第二十四章(下) 直傳到萬邦
 
新約概論(上) 7.使徒行傳 (1)
新約概論(上) 7.使徒行傳 (1)新約概論(上) 7.使徒行傳 (1)
新約概論(上) 7.使徒行傳 (1)
 
彼得後書 第二章 防備假先知
彼得後書 第二章 防備假先知彼得後書 第二章 防備假先知
彼得後書 第二章 防備假先知
 
腓立比書
腓立比書腓立比書
腓立比書
 
以弗所書(四) 在主裡合一
以弗所書(四)  在主裡合一 以弗所書(四)  在主裡合一
以弗所書(四) 在主裡合一
 
提摩太前書 第五章 教會牧養的原則
提摩太前書 第五章教會牧養的原則提摩太前書 第五章教會牧養的原則
提摩太前書 第五章 教會牧養的原則
 
帖撒羅尼迦前書 1-2章 初信的美好見證
帖撒羅尼迦前書 1-2章 初信的美好見證帖撒羅尼迦前書 1-2章 初信的美好見證
帖撒羅尼迦前書 1-2章 初信的美好見證
 
分辨異端-東方閃電
分辨異端-東方閃電分辨異端-東方閃電
分辨異端-東方閃電
 
約翰一書 第一章 喜樂充足
約翰一書第一章 喜樂充足約翰一書第一章 喜樂充足
約翰一書 第一章 喜樂充足
 
使徒行傳背景介紹ppt
使徒行傳背景介紹ppt使徒行傳背景介紹ppt
使徒行傳背景介紹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中)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中)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中)ppt
路加福音第六章(中)ppt
 
FHLCC 成人主日學 舊約概論-先知書 但以理書簡介
FHLCC 成人主日學 舊約概論-先知書 但以理書簡介FHLCC 成人主日學 舊約概論-先知書 但以理書簡介
FHLCC 成人主日學 舊約概論-先知書 但以理書簡介
 
使徒行傳第十一章ppt
使徒行傳第十一章ppt使徒行傳第十一章ppt
使徒行傳第十一章ppt
 
路加福音第七章ppt
路加福音第七章ppt路加福音第七章ppt
路加福音第七章ppt
 
使徒行傳第13章(上)ppt
使徒行傳第13章(上)ppt使徒行傳第13章(上)ppt
使徒行傳第13章(上)ppt
 
提摩太前書 第二章 願意萬人得救
提摩太前書 第二章願意萬人得救提摩太前書 第二章願意萬人得救
提摩太前書 第二章 願意萬人得救
 

Semelhante a 教會歷史(五) 宗教改革運動

福音的開始、中斷與振興 景高
福音的開始、中斷與振興 景高福音的開始、中斷與振興 景高
福音的開始、中斷與振興 景高
zenixls2
 
教会史
教会史教会史
教会史
amdg999
 
天主教会史(第一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一部分)天主教会史(第一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一部分)
Suifeng_Joseph
 
古代教会史
古代教会史古代教会史
古代教会史
amdg999
 
天主教会史(第二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二部分)天主教会史(第二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二部分)
Suifeng_Joseph
 
论基督教信仰
论基督教信仰论基督教信仰
论基督教信仰
amdg999
 
神丛78:传道员的故事
神丛78:传道员的故事神丛78:传道员的故事
神丛78:传道员的故事
amdg999
 
论文final_易芳芳
论文final_易芳芳论文final_易芳芳
论文final_易芳芳
Joy Frederich
 
天主教会史(第三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三部分)天主教会史(第三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三部分)
Suifeng_Joseph
 
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
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
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
Yi-Chi Tang
 
Tengoku week2 built1001
Tengoku week2 built1001Tengoku week2 built1001
Tengoku week2 built1001
Yi-Chi Tang
 
神学演讲录
神学演讲录神学演讲录
神学演讲录
amdg999
 

Semelhante a 教會歷史(五) 宗教改革運動 (20)

福音的開始、中斷與振興 景高
福音的開始、中斷與振興 景高福音的開始、中斷與振興 景高
福音的開始、中斷與振興 景高
 
北大天主教堂的簡介及歷史.pptx
北大天主教堂的簡介及歷史.pptx北大天主教堂的簡介及歷史.pptx
北大天主教堂的簡介及歷史.pptx
 
教会史
教会史教会史
教会史
 
教會歷史(七) 基督教在北美大陸的發展
教會歷史(七) 基督教在北美大陸的發展教會歷史(七) 基督教在北美大陸的發展
教會歷史(七) 基督教在北美大陸的發展
 
天主教会史(第一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一部分)天主教会史(第一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一部分)
 
古代教会史
古代教会史古代教会史
古代教会史
 
天主教会史(第二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二部分)天主教会史(第二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二部分)
 
Church history1
Church history1Church history1
Church history1
 
论基督教信仰
论基督教信仰论基督教信仰
论基督教信仰
 
Iglesia en Ásia
Iglesia en ÁsiaIglesia en Ásia
Iglesia en Ásia
 
神丛78:传道员的故事
神丛78:传道员的故事神丛78:传道员的故事
神丛78:传道员的故事
 
论文final_易芳芳
论文final_易芳芳论文final_易芳芳
论文final_易芳芳
 
2011年基督教在中国大陆境内遭受政府逼迫的简况报告 荷兰论坛
2011年基督教在中国大陆境内遭受政府逼迫的简况报告 荷兰论坛2011年基督教在中国大陆境内遭受政府逼迫的简况报告 荷兰论坛
2011年基督教在中国大陆境内遭受政府逼迫的简况报告 荷兰论坛
 
天主教会史(第三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三部分)天主教会史(第三部分)
天主教会史(第三部分)
 
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
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
十九世紀中末葉基督教在華傳播 (19th cen. history of China)
 
God is Love - 2 - Benedict XVI (China).pptx
God is Love - 2 - Benedict XVI (China).pptxGod is Love - 2 - Benedict XVI (China).pptx
God is Love - 2 - Benedict XVI (China).pptx
 
Tengoku week2 built1001
Tengoku week2 built1001Tengoku week2 built1001
Tengoku week2 built1001
 
教會學
教會學教會學
教會學
 
神学演讲录
神学演讲录神学演讲录
神学演讲录
 
Dios es Amor - 1 - Benedicto XVI (上帝就是爱).pptx
Dios es Amor - 1 - Benedicto XVI (上帝就是爱).pptxDios es Amor - 1 - Benedicto XVI (上帝就是爱).pptx
Dios es Amor - 1 - Benedicto XVI (上帝就是爱).pptx
 

Mais de Jian-Yu Fisher Ke

Mais de Jian-Yu Fisher Ke (16)

保羅的轉化-人如何改變
保羅的轉化-人如何改變保羅的轉化-人如何改變
保羅的轉化-人如何改變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五) 哥林多前書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五) 哥林多前書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五) 哥林多前書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五) 哥林多前書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四)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四)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四)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四)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二) 使徒行傳的介紹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二) 使徒行傳的介紹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二) 使徒行傳的介紹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二) 使徒行傳的介紹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一) 使徒行傳中保羅的介紹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一) 使徒行傳中保羅的介紹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一) 使徒行傳中保羅的介紹
從使徒行傳看保羅書信(一) 使徒行傳中保羅的介紹
 
新約概論 (下) 11. 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
新約概論 (下) 11. 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新約概論 (下) 11. 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
新約概論 (下) 11. 約翰一二三書/猶大書
 
新約概論 (上) 11. 哥林多後書
新約概論 (上) 11. 哥林多後書新約概論 (上) 11. 哥林多後書
新約概論 (上) 11. 哥林多後書
 
新約概論 (上) 10. 哥林多前書
新約概論 (上) 10. 哥林多前書新約概論 (上) 10. 哥林多前書
新約概論 (上) 10. 哥林多前書
 
新約概論(上) 8. 使徒行傳(2) & 保羅書信總論
新約概論(上) 8. 使徒行傳(2) & 保羅書信總論新約概論(上) 8. 使徒行傳(2) & 保羅書信總論
新約概論(上) 8. 使徒行傳(2) & 保羅書信總論
 
新約概論(上)5. 路加福音
新約概論(上)5. 路加福音新約概論(上)5. 路加福音
新約概論(上)5. 路加福音
 
新約概論 (上) 4. 馬太福音
新約概論 (上) 4. 馬太福音新約概論 (上) 4. 馬太福音
新約概論 (上) 4. 馬太福音
 
新約概論(上) 3.符類福音總論/馬可福音
新約概論(上) 3.符類福音總論/馬可福音新約概論(上) 3.符類福音總論/馬可福音
新約概論(上) 3.符類福音總論/馬可福音
 
新約概論 (上) 2. 新約正典的形成
新約概論 (上) 2. 新約正典的形成新約概論 (上) 2. 新約正典的形成
新約概論 (上) 2. 新約正典的形成
 
新約概論 (上) 1. 兩約之間
新約概論 (上) 1. 兩約之間新約概論 (上) 1. 兩約之間
新約概論 (上) 1. 兩約之間
 
剛果的一粒麥子:阿吉雅:神沒有忘記
剛果的一粒麥子:阿吉雅:神沒有忘記剛果的一粒麥子:阿吉雅:神沒有忘記
剛果的一粒麥子:阿吉雅:神沒有忘記
 
使徒約翰簡介與約翰一、二、三書概論
使徒約翰簡介與約翰一、二、三書概論 使徒約翰簡介與約翰一、二、三書概論
使徒約翰簡介與約翰一、二、三書概論
 

教會歷史(五) 宗教改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