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uma empresa Scribd logo
1 de 98
第五章 呼  吸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医学科 主讲:  何庆 教授
目的与要求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目  录 第一节  肺  通  气 第三节  气 体 运 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二节  气 体 交 换 概  述
概  述 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全过程:
呼吸道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呼吸道:具有加温、加湿、过滤和清洁作用 一、呼吸道 ( Airway )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收缩:组织胺、  5-HT  、内皮素、缓激肽 舒张:儿茶酚胺、 PGE 2 、 氨茶碱 化学因素
肺泡上皮细胞 Ⅰ 型细胞 Ⅱ 型细胞 二、肺泡
三、胸廓
第一节 肺  通  气  一、 肺通气概念 二、肺通气结构 血管网 粘液腺  加湿、加温、过滤、清洁 纤  毛 迷走 N->ACh+M 受体->收缩->气道阻力↑ 平滑肌  ( 故哮喘病人夜间发作较多 ) 交感 N->NE+β 2 受体->舒张->气道阻力↓  ( 拟交感药物治疗哮喘 ) 注 : 体液因素 ( 组织胺、 5-HT 、缓激肽等 )-> 强烈收缩 呼吸肌:与肺通气的动力有关 胸膜腔:其负压与肺扩张有关 呼吸道
三、肺通气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呼  气 肺内压 > 大气压 缩 小 肺  脏 吸  气 肺内压 < 大气压 胸  廓 呼  吸  肌 缩 小 收 缩 舒 张 扩 张 原动力 :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直接动力 : 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间的压力差。 扩 张
1. 呼吸运动   (1) 型式 : 按呼吸深度分 : 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按动作部位分 :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式呼吸。  混合呼吸 : 正常成人。  腹式呼吸 : 婴儿、胸膜炎、胸腔积液。 胸式呼吸 : 严重腹水、腹腔有巨大肿块、 (2) 频率 : 成人 :12 ~ 18 次 / 分 婴儿 :60 ~ 70 次 / 分 妊娠、肥胖。
(3) 过程 : ① 平静呼吸 :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出肺 胸廓容积缩小 , 肺被动缩小 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肋骨和膈肌弹性回位, 缩小胸廓 上下、前后、左右径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入肺 胸廓容积扩大, 肺在胸膜腔负压作用下被动扩张 ( 因肺无主动扩缩的组织结构 ) 膈肌收缩使膈顶下移, 增大胸廓的上下径 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 , 扩大胸廓前后、左右径 吸  气 呼  气
② 用力呼吸 :  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加,胸廓容积进一步扩大。 用力呼气时,除吸气肌舒张外,呼气肌也参加(肋间内肌 + 腹壁肌收缩),胸廓容积进一步缩小。 ③ 人工呼吸 : 基本原理 : 使肺内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 方法 : 负压吸气式 ( 压胸法 ) 正压吸气式 (  口对口呼吸法,呼吸机 ) (4) 特点 : ① 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② 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③ 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膈肌。
2. 肺内压 : 肺内压是指肺内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 平静吸气初 : 肺内压  <  大气压 =0.3 ~ 0.4kPa-> 气入肺 平静吸气末 : 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 平静呼气初 : 肺内压  >  大气压 =0.3 ~ 0.4kPa-> 气出肺 平静呼气末 : 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 用力呼吸时 : 肺内压的升降变化有所增加。 如:故意闭住声门而作剧烈呼吸运动。
3. 胸内压 ( 1 )概念 :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 2 )测定方法 : 间接法 : 气囊测定食管内压以间接反映胸内压 直接法 :
( 3 ) 压力 : 平静吸气时 : 胸内压  <  大气压 =0.7 ~ 1.3kPa 呼气时 : 胸内压  <  大气压 =0.4 ~ 0.7kPa  特点 : ① 平静呼吸时胸内压始终为负压; ② 用力呼吸时负压变动更大; ③ 有时可为正压 ( 如紧闭声门用力呼吸 ) 。
( 4 )成因 :   前提条件 : ① 有少量浆液的密闭腔; ② 肺和胸廓是弹性组织; ③ 胸廓自然容积 > 肺容积; ④ 壁层胸膜紧贴于胸廓内壁 ,  大气压对其影响极小。 形成因素 :  两种方向相反作用力的代数和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 0 -肺回缩力 迫使脏层胸膜回位 迫使脏层胸膜外移使肺扩张 (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 ) 肺  回  缩  力  ( 大 气 压 ) 肺  内  压
(5) 生理意义 : 纽带作用; 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 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结论: 胸膜腔内负压是脏层胸膜受到两个相反作用力相互抵消的代数和 , 经脏层胸膜间接反映在胸膜腔的压力。
(二)肺通气的阻力     呼吸运动产生的动力 , 在克服肺通气所遇到的阻力后 , 方能实现肺通气。阻力增高是临床肺通气障碍的常见原因。 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 肺通气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 :与胸廓所处的位置有关 肺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与气体流动形式 + 气道半径有关 粘滞阻力 惯性阻力 肺弹性回缩力 :  1/3 肺泡表面张力: 2/3 常态下可忽略不计
1. 弹性阻力 : (1) 肺的弹性阻力 ① 度量法 : = 顺应性   =(1/ 弹性阻力 ) 顺应性: 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顺应性大 =  易扩张  = 弹性阻力小 顺应性小 = 不易扩张 = 弹性阻力大 肺容积变化 (△V) 肺顺应性 (C L )= ─────── = 0.2L/cmH 2 O 跨肺压变化 (△P)   ‖ 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测得的肺顺应性( L/cmH 2 O ) 比顺应性 = ————————————————————  肺总量( L ) 因肺顺应性还受肺总量的影响,所以应测单位肺容量下的顺应性,即比顺应性。
② 来源: 肺的弹性阻力 Ⅰ . 肺泡表面张力 离体肺在充气和充水时(扩张肺至相同容积),可见充气所需的压力 > 充水。 说明肺泡内液 - 气界面(表面张力)是否存在,与肺的弹性阻力有着密切关系 。 肺泡内的液 - 气界面,因界面层的液体分子受力不均匀,表现的内聚力(表面张力)方向是向中心的 -> 使肺泡缩小。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 :1/3 肺泡表面张力 :2/3
根据 Laplace 定律 : P(N/cm) =———————— 肺泡内压力 (P): 与表面张力 (T) 成正比 , 与肺泡半径 (r) 成反比。 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a. 肺泡回缩->肺通气(吸气)阻力  b. 肺泡内压不稳定->肺泡破裂或萎缩  c. 促肺泡内液生成->产生肺水肿  2T(N/cm) r(cm)
Ⅱ . 表面活性物质 : 来源: 肺泡Ⅱ型细胞分泌,单分子层分布于肺泡液 - 气界面上,其密度随肺泡的张缩而改变。 成分 : 二棕榈酰卵磷脂 ( DPL 或 DPPC ) 。 作用: a.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吸气阻力;  b. 减少肺泡内液的生成->防肺水肿的发生 ;
c. 维持肺泡内压的稳定性->防肺泡破裂或萎缩;   临床 : ● 成人肺炎、肺血栓等->表面活性物质↓->肺不张。 ● 6 ~ 7 个月胎儿才开始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故早产儿可因缺乏表面活性物质而发生肺不张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 气 肺泡表面积↑ DPL 分散 降表面张力的作用↓ 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回缩 防肺泡破裂 ( 呼气 ) ( ↓ ) ( 密集 ) ( ↑ ) ( ↓ ) ( 扩张 ) ( 萎陷 )
 
( 2 ) 胸廓的弹性阻力 胸廓的弹性阻力则是由胸廓的弹性组织所形成。 ① 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 ( 肺容量≈ 67 % ) ,不表现有弹性回缩力; ② 胸廓缩小时 ( 肺容量< 67 % ) ,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外 = 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 ③ 胸廓扩大时 ( 肺容量> 67 % ) ,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内 = 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肺容量变化 (△P) 胸廓顺应性= ────────  = 0.2L/cmH 2 O 跨壁压 (△P)
( 3 ) 影响弹性阻力的因素    ①肺充血、肺不张、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纤维化和感染等原因->肺弹性阻力↑ ( 肺顺应性↓ )-> 吸气困难。 ② 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破坏->肺回缩力↓->肺弹性阻力↓ ( 肺顺应性↑ )-> 呼气困难。 故肺顺应性加大并不一定表示肺通气功能好。 ③ 肥胖、胸廓畸形、胸膜增厚、腹内占位病变等原因->弹性阻力↑ ( 顺应性↓ )-> 但引起通气障碍的情况较少。
2. 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⑴ 气道阻力特点 : ① 只在呼吸运动时产生; 流速快->阻力大  ② 与气体流动形式有关: 层流->阻力小 湍流->阻力大 ③ 与气道半径的 4 次方成反比: ( R∝1 / r 4 )
⑵ 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 ① 跨壁压:呼吸道内压力高->跨壁压大->管径被动扩大->阻力↓。 ② 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作用:小气道的弹性组织对无软骨支持的细支气管保持通畅。 ③ 气道管壁平滑肌舒缩活动: 迷走 N->Ach + M 受体->收缩->气道阻力↑ 交感 N->NE +β 2 受体->舒张->气道阻力↓ 非 NE 非 Ach 共存递质的调制 ( 如神经肽) ④ 高气压:如深潜水环境下 , 由于气体密度增大 , 气道阻力增大 , 呼吸减慢加深 , 增加了呼吸肌作功和能量消耗。
⑤ 化学因素的影响: ◇ 儿茶酚胺->气道平滑肌舒张。 ◇ PGF 2 α -> 气道平滑肌收缩; PGE 2 -> 气道平滑肌舒张。 ◇ 过敏反应时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气道平滑肌收缩。 ◇ 吸入气 CO 2 ↑-> 反射性支气管收缩。 ◇ 哮喘病人的气道上皮合成、释放肺内皮素↑->气道平滑肌收缩。
四、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 一 ) 肺容量
  机能余气量 =余气量+补呼气量   肺总容量 =肺活量+余气量 肺活量 =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时间肺活量 = 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并快速呼出的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正常值: t 1 末 =83 %, t 2 末 =96 % ,t 3 末 =99 % 。 意义: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呼吸所遇阻力的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指标,阻塞性肺疾患的时间肺活量↓。
( 二 )  肺通气量: ⒈ 每分通气量 = 潮气量 × 呼吸频率 ( 次 / 分 ) 最大通气量 = 最大限度潮气量 × 最快呼吸频率 ( 次 / 分 ) 通气贮存量百分比 = ——————————————————— 2. 肺泡通气量 = ( 潮气量 - 无效腔量 )× 呼吸频率 解剖无效腔 :无气体交换能力的腔(从上呼吸道->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无效腔 :因无血流通过而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腔。 生理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最大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 - 每分通气量 ×100% ≥ 93%( 反映通气贮备能力 ) = 6 ~ 8 L/min = 70 ~ 120  L/min = 4.2 ~ 6.3 L/min
第三节  气体交换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换气:组织细 胞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形式 :单纯扩散 动力 :气体分压(张力)差 气体扩散速率 ( Diffusion rate , D ):单位时间内气体扩  散的容积。 D ∝ △P  .  .  .  T S √ MW A d 分压差 × 扩散面积 × 溶解度 × 温度 扩散距离 × 分子量平方根 D =
[object Object],2.  血液及组织中的气体分压 [ kPa ( mmHg )] 1.  呼吸气与肺泡气的分压 6.6 (50) 6.1 (46) 5.3 (40) PCO 2 4.0 (30) 5.3 (40) 13.3 (100) PO 2 组织 混合静脉血  动脉血
(二)气体的分子量与溶解度 溶解度  (solubility) :在 1 个大气压下, 37℃ 时, 每 100ml 液体中所溶解的气体 ml 数。   O 2 的分子量: 32 CO 2 的分子量: 44 ,[object Object]
(三)扩散的面积和距离 (四)温度 CO 2 溶解度: 51.5/100ml O 2 溶解度: 2.14/100ml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二、肺换气 结构基础:呼吸膜 动力:气体的分压差 静脉血   动脉血 (一)肺换气过程 O 2 CO 2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二)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  呼吸膜的厚度: 肺泡— 毛细血管膜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肺纤维化与肺水肿均 可使呼吸膜变厚
3.  通气 / 血流比值 (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每分 肺泡通气量 与每分 肺血流量 之间的比值。   0.84
V A / Q (dead space) 肺泡无效腔 VA/Q↑ (肺血管栓塞) VA/Q↓ (支气管痉挛) V A / Q >0.84 <0.84 (functional shunt) 功能性动 - 静脉短路
组织中气体交换的原理与在肺中交换相似,但该处交换在液相中进行,且扩散膜两侧的 O 2 、 CO 2 分压差随细胞内氧化代谢强度和组织血流量而异。 三、组织换气
[object Object],结构基础:毛细血管壁、细胞膜 动力:气体的分  压差 静脉血   动脉血
血液 O 2 和 CO 2 的含量( ml / 100ml  血液)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物理溶解 物理溶解 合计 化学溶解 合计 52.91 50.0 2.91 48.93 46.4 2.53 CO 2 15.31 15.2 0.11 20.31 20.0 0.31 O 2 混合静脉血 动脉血 化学结合
在肺脏氧与二氧化碳运输形式
 
在组织氧与二氧化碳运输形式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一)物理溶解 PO 2 为 13.3KPa(100mmHg) 时, 100ml 血液只溶解 0.3ml 的 O 2 。 一、氧的运输 (二)化学结合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xygenation)  (oxidation) PO 2 高的肺部 PO 2 低的组织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100% ×
2.  氧解离曲线 ( 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 S 型 氧离曲线 是显示 PO 2 与 Hb 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1 )氧解离曲线的上段(较平坦)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HbO 2 释放进组织的 O 2 量  动脉血中氧含量 ,[object Object],100%  (正常为  25% ) ( 2 )氧解离曲线中段(较陡直) ×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3 )氧解离曲线下段(最陡直)   PO 2   为 2.0 ~ 5.3kPa  ( 15 ~40mmHg )这个范围内,是 HbO 2 与 O 2 解离的部分。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pH   ↑   或  Pco 2  ↓   ,温度 ↓  , 2,3-DPG 浓度  ↓  , 氧解离曲线 左移( A 图) pH   ↓ 或  Pco 2  ↑ ,温度 ↑ , 2,3-DPG 浓度 ↑ , 氧解离曲线 右移( C 图) 正常( B 图)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二、 CO 2 的运输 (一) 物理溶解 CO 2 的 溶解的量约占 CO 2 的总运输量的 5% (二) 化学结合 碳酸氢盐 氨基甲酸 Hb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氧合作用是主要的调节因素 在组织 在肺部 碳酸酐酶
的 运 输 CO 2 ( 88% ) ( 7% )
(三) CO 的解离曲线 非 S 型、呈线性关系、无饱和点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四) Hb 氧合作用对 CO 2 运输的影响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第五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A 平面 : 在中脑和脑桥之间横切,呼吸无明显变化 D 平面 : 在延髓和脊髓之间横切,呼吸运动停止 B 平面 : 在脑桥上、中部之间横切,呼吸将变慢变 深,如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则出现长吸式 呼吸 C 平面 : 脑桥和延髓之间横切,长吸式呼吸消失, 出现喘息样呼吸 三级呼吸中枢理论:脑桥上部有呼吸调整中枢,中下部有长吸中枢,延髓有呼吸节律基本中枢。但目前尚未证实存在结构上特定的长吸中枢。
a b c d 迷走神经完整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 PBKF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2.  延髓呼吸中枢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二)呼吸节律的形成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一)化学感受性反射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潮气量 呼吸频率 呼 吸 中 枢 效应器 (呼吸肌) 动脉血 PCO 2 PO 2 H + 化学感受器
主动脉体 (aortic bodies) 颈动脉体 (carotid bodies) 外周化学感受器 (peripheral Chemoreceptor) 化学感受器 (chemoreceptor) 中枢化学感受器 (central Chemoreceptor) 迷 走 神 经 窦 神 经 呼吸中枢
( 1 )外周化学感受器 ( peripheral chemorecptor)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 2 )中枢化学感受器 ( central chemorecptor) 中枢 化学 感受器 H + 局部冷却阻断 电凝固 电刺激等
1. CO 2 、 H + 、 缺 O 2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object Object],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CO 2 1% CO 2 4% CO 2 7% CO 2 呼 吸 明 显 增 强 P CO 2
时间过长 过度通气 P CO 2 过低 对呼吸 兴奋作用解除 呼吸暂停
[object Object],呼吸中枢 P CO 2 CO 2 >7% P CO 2 过 高 直 接 抑 制 呼 吸 中 枢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CO 2
颈动脉体 灌流液 颈动脉体对 P CO 2 的反应 记录电极 P CO 2 颈动脉体 放电频率
人工 脑脊液      H + 不变 P CO 2   中枢化学感受器对 P CO 2 的反应
    分 析 脑脊液中 P CO 2 脑脊液中 H + 浓度 中枢化学感受器
+  H 2 O 碳酸酐酶 H 2 CO 3 中枢 化学 感受器 H + HCO 3 - 动脉血中 PCO 2 升高 CO 2   血脑屏障
CO 2 的 两 条 作 用 途 径 中枢化学感受器 动脉血中 PCO 2 升高 H + 外周化学感受器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2. H +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脑脊液 中的 H + H + 浓度 中枢化学 感受器 外周化学 感受器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H +
颈动脉体 灌流液 H + 浓度 切除迷走神经、窦神经 颈动脉体灌流液中 H + 浓度 对呼吸的影响
3.  缺 O 2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P O 2 P O 2 切除迷走神经、窦神经 颈动脉体 灌流液 颈动脉体灌流液中 P O 2 对呼吸的影响
小结: P CO 2 中枢化学 感受器 外周化学 感受器 P O 2 H + 浓度
PCO 2 、 H +  及 PO 2 的相互关系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 Object],三、周期性呼吸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呼吸?呼吸全过程由哪几个环节组成? 2. 肺通气的动力是什么?需要克服那些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 3. 胸膜腔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生理意义? 4. 简述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主要成分、生理作用及意义? 5. 在动物实验中,增大无效腔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 6. 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呼吸效率高? 7. 试分析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8. 试述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降低、〔 H + 〕升高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
谢  谢

Mais conteúdo relacionado

Mais procurados

3.4 力矩與靜力平衡
3.4 力矩與靜力平衡3.4 力矩與靜力平衡
3.4 力矩與靜力平衡Jack Hou
 
性別教育 家庭中的性別議題
性別教育 家庭中的性別議題性別教育 家庭中的性別議題
性別教育 家庭中的性別議題ChiaoZhu
 
тогтворгүй бүтэцтэй хөрсний механик
тогтворгүй бүтэцтэй хөрсний механиктогтворгүй бүтэцтэй хөрсний механик
тогтворгүй бүтэцтэй хөрсний механикЦ. Алтангэрэл
 
Тогтворгүй бүтэцтэй хөрсний механик
Тогтворгүй бүтэцтэй хөрсний механикТогтворгүй бүтэцтэй хөрсний механик
Тогтворгүй бүтэцтэй хөрсний механикGanbayar Bayasgalan
 
空中運輸與飛行原理
空中運輸與飛行原理空中運輸與飛行原理
空中運輸與飛行原理Holmes Lin
 
9p aнги бодлого
9p aнги бодлого9p aнги бодлого
9p aнги бодлогоenhktsetseg-79
 
2 3 牛頓第三
2 3 牛頓第三2 3 牛頓第三
2 3 牛頓第三Jack Hou
 
散佈圖和線性回歸
散佈圖和線性回歸散佈圖和線性回歸
散佈圖和線性回歸clinic
 
觀念2族群、群集(群落)和演替.pptx
觀念2族群、群集(群落)和演替.pptx觀念2族群、群集(群落)和演替.pptx
觀念2族群、群集(群落)和演替.pptxN老師
 
прогресс
прогресспрогресс
прогрессynjinlkham
 
一起動手來造飛機 實體
一起動手來造飛機 實體一起動手來造飛機 實體
一起動手來造飛機 實體Kuo-Yi Chen
 
олон хувьсагчийн функцийн экстрем ум
олон хувьсагчийн функцийн  экстрем умолон хувьсагчийн функцийн  экстрем ум
олон хувьсагчийн функцийн экстрем умMisheel_3i3
 
2021初版-108課綱-選修物理 -ch6-萬有引力-素養版
2021初版-108課綱-選修物理 -ch6-萬有引力-素養版2021初版-108課綱-選修物理 -ch6-萬有引力-素養版
2021初版-108課綱-選修物理 -ch6-萬有引力-素養版阿Samn的物理課本
 
7 анги Биеийн тамирын хичээл "Сагсан бөмбөг"
7 анги Биеийн тамирын хичээл "Сагсан бөмбөг"7 анги Биеийн тамирын хичээл "Сагсан бөмбөг"
7 анги Биеийн тамирын хичээл "Сагсан бөмбөг"tsbmb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6習作題目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6習作題目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6習作題目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6習作題目fbw41598
 
4.3 電壓
4.3 電壓4.3 電壓
4.3 電壓Jack Hou
 

Mais procurados (20)

Hvnd
HvndHvnd
Hvnd
 
3.4 力矩與靜力平衡
3.4 力矩與靜力平衡3.4 力矩與靜力平衡
3.4 力矩與靜力平衡
 
性別教育 家庭中的性別議題
性別教育 家庭中的性別議題性別教育 家庭中的性別議題
性別教育 家庭中的性別議題
 
тогтворгүй бүтэцтэй хөрсний механик
тогтворгүй бүтэцтэй хөрсний механиктогтворгүй бүтэцтэй хөрсний механик
тогтворгүй бүтэцтэй хөрсний механик
 
Тогтворгүй бүтэцтэй хөрсний механик
Тогтворгүй бүтэцтэй хөрсний механикТогтворгүй бүтэцтэй хөрсний механик
Тогтворгүй бүтэцтэй хөрсний механик
 
空中運輸與飛行原理
空中運輸與飛行原理空中運輸與飛行原理
空中運輸與飛行原理
 
жишиг даалгавар
жишиг даалгаваржишиг даалгавар
жишиг даалгавар
 
6-3 行星與衛星運動
6-3 行星與衛星運動6-3 行星與衛星運動
6-3 行星與衛星運動
 
9p aнги бодлого
9p aнги бодлого9p aнги бодлого
9p aнги бодлого
 
2 3 牛頓第三
2 3 牛頓第三2 3 牛頓第三
2 3 牛頓第三
 
散佈圖和線性回歸
散佈圖和線性回歸散佈圖和線性回歸
散佈圖和線性回歸
 
觀念2族群、群集(群落)和演替.pptx
觀念2族群、群集(群落)和演替.pptx觀念2族群、群集(群落)和演替.pptx
觀念2族群、群集(群落)和演替.pptx
 
прогресс
прогресспрогресс
прогресс
 
一起動手來造飛機 實體
一起動手來造飛機 實體一起動手來造飛機 實體
一起動手來造飛機 實體
 
олон хувьсагчийн функцийн экстрем ум
олон хувьсагчийн функцийн  экстрем умолон хувьсагчийн функцийн  экстрем ум
олон хувьсагчийн функцийн экстрем ум
 
2021初版-108課綱-選修物理 -ch6-萬有引力-素養版
2021初版-108課綱-選修物理 -ch6-萬有引力-素養版2021初版-108課綱-選修物理 -ch6-萬有引力-素養版
2021初版-108課綱-選修物理 -ch6-萬有引力-素養版
 
7 анги Биеийн тамирын хичээл "Сагсан бөмбөг"
7 анги Биеийн тамирын хичээл "Сагсан бөмбөг"7 анги Биеийн тамирын хичээл "Сагсан бөмбөг"
7 анги Биеийн тамирын хичээл "Сагсан бөмбөг"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6習作題目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6習作題目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6習作題目
康軒中自二下Ppt經典款ch6習作題目
 
4.3 電壓
4.3 電壓4.3 電壓
4.3 電壓
 
Orgost aristan history geology
Orgost aristan history geologyOrgost aristan history geology
Orgost aristan history geology
 

Mais de kk 555888

Sepsis Bp Ad
Sepsis Bp AdSepsis Bp Ad
Sepsis Bp Adkk 555888
 
Pulm Embolism
Pulm EmbolismPulm Embolism
Pulm Embolismkk 555888
 
Fever Ill Ad
Fever Ill AdFever Ill Ad
Fever Ill Adkk 555888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Part 21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Part 21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Part 21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Part 21kk 555888
 
Pesticide Handbook
Pesticide HandbookPesticide Handbook
Pesticide Handbookkk 555888
 
Cervical Spine Clearance
Cervical Spine ClearanceCervical Spine Clearance
Cervical Spine Clearancekk 555888
 
Airway In Trauma
Airway In TraumaAirway In Trauma
Airway In Traumakk 555888
 
Atls C Spine
Atls C SpineAtls C Spine
Atls C Spinekk 555888
 
Acls Special
Acls SpecialAcls Special
Acls Specialkk 555888
 
Burn Cold Injury
Burn Cold InjuryBurn Cold Injury
Burn Cold Injurykk 555888
 
Initi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iti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Initi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iti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kk 555888
 

Mais de kk 555888 (20)

Sepsis Bp Ad
Sepsis Bp AdSepsis Bp Ad
Sepsis Bp Ad
 
Pulm Embolism
Pulm EmbolismPulm Embolism
Pulm Embolism
 
Fever Ill Ad
Fever Ill AdFever Ill Ad
Fever Ill Ad
 
Pneumonia
PneumoniaPneumonia
Pneumonia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Part 21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Part 21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Part 21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Part 21
 
Cap
CapCap
Cap
 
Snakebites
SnakebitesSnakebites
Snakebites
 
Palsnotes
PalsnotesPalsnotes
Palsnotes
 
Pesticide Handbook
Pesticide HandbookPesticide Handbook
Pesticide Handbook
 
Cervical Spine Clearance
Cervical Spine ClearanceCervical Spine Clearance
Cervical Spine Clearance
 
Conshock
ConshockConshock
Conshock
 
Airway In Trauma
Airway In TraumaAirway In Trauma
Airway In Trauma
 
Atls C Spine
Atls C SpineAtls C Spine
Atls C Spine
 
Acls Special
Acls SpecialAcls Special
Acls Special
 
Eusi Stroke
Eusi StrokeEusi Stroke
Eusi Stroke
 
Dyspnea Er
Dyspnea ErDyspnea Er
Dyspnea Er
 
Stroke 2003
Stroke 2003Stroke 2003
Stroke 2003
 
Burn Cold Injury
Burn Cold InjuryBurn Cold Injury
Burn Cold Injury
 
Initi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iti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Initi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iti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Neck Trauma
Neck TraumaNeck Trauma
Neck Trauma
 

呼吸3

  • 1. 第五章 呼 吸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医学科 主讲: 何庆 教授
  • 2.
  • 3. 目 录 第一节 肺 通 气 第三节 气 体 运 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二节 气 体 交 换 概 述
  • 4. 概 述 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全过程:
  • 5. 呼吸道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呼吸道:具有加温、加湿、过滤和清洁作用 一、呼吸道 ( Airway )
  • 6.
  • 7. 肺泡上皮细胞 Ⅰ 型细胞 Ⅱ 型细胞 二、肺泡
  • 9. 第一节 肺 通 气  一、 肺通气概念 二、肺通气结构 血管网 粘液腺 加湿、加温、过滤、清洁 纤 毛 迷走 N->ACh+M 受体->收缩->气道阻力↑ 平滑肌 ( 故哮喘病人夜间发作较多 ) 交感 N->NE+β 2 受体->舒张->气道阻力↓ ( 拟交感药物治疗哮喘 ) 注 : 体液因素 ( 组织胺、 5-HT 、缓激肽等 )-> 强烈收缩 呼吸肌:与肺通气的动力有关 胸膜腔:其负压与肺扩张有关 呼吸道
  • 10. 三、肺通气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呼 气 肺内压 > 大气压 缩 小 肺 脏 吸 气 肺内压 < 大气压 胸 廓 呼 吸 肌 缩 小 收 缩 舒 张 扩 张 原动力 :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直接动力 : 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间的压力差。 扩 张
  • 11. 1. 呼吸运动 (1) 型式 : 按呼吸深度分 : 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按动作部位分 :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式呼吸。 混合呼吸 : 正常成人。  腹式呼吸 : 婴儿、胸膜炎、胸腔积液。 胸式呼吸 : 严重腹水、腹腔有巨大肿块、 (2) 频率 : 成人 :12 ~ 18 次 / 分 婴儿 :60 ~ 70 次 / 分 妊娠、肥胖。
  • 12. (3) 过程 : ① 平静呼吸 :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出肺 胸廓容积缩小 , 肺被动缩小 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肋骨和膈肌弹性回位, 缩小胸廓 上下、前后、左右径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入肺 胸廓容积扩大, 肺在胸膜腔负压作用下被动扩张 ( 因肺无主动扩缩的组织结构 ) 膈肌收缩使膈顶下移, 增大胸廓的上下径 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 , 扩大胸廓前后、左右径 吸 气 呼 气
  • 13. ② 用力呼吸 : 用力吸气时,辅助吸气肌也参加,胸廓容积进一步扩大。 用力呼气时,除吸气肌舒张外,呼气肌也参加(肋间内肌 + 腹壁肌收缩),胸廓容积进一步缩小。 ③ 人工呼吸 : 基本原理 : 使肺内与外界大气压间产生压力差 方法 : 负压吸气式 ( 压胸法 ) 正压吸气式 ( 口对口呼吸法,呼吸机 ) (4) 特点 : ① 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② 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③ 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所起的作用<膈肌。
  • 14. 2. 肺内压 : 肺内压是指肺内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 平静吸气初 : 肺内压 < 大气压 =0.3 ~ 0.4kPa-> 气入肺 平静吸气末 : 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 平静呼气初 : 肺内压 > 大气压 =0.3 ~ 0.4kPa-> 气出肺 平静呼气末 : 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 用力呼吸时 : 肺内压的升降变化有所增加。 如:故意闭住声门而作剧烈呼吸运动。
  • 15. 3. 胸内压 ( 1 )概念 :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 2 )测定方法 : 间接法 : 气囊测定食管内压以间接反映胸内压 直接法 :
  • 16. ( 3 ) 压力 : 平静吸气时 : 胸内压 < 大气压 =0.7 ~ 1.3kPa 呼气时 : 胸内压 < 大气压 =0.4 ~ 0.7kPa 特点 : ① 平静呼吸时胸内压始终为负压; ② 用力呼吸时负压变动更大; ③ 有时可为正压 ( 如紧闭声门用力呼吸 ) 。
  • 17. ( 4 )成因 : 前提条件 : ① 有少量浆液的密闭腔; ② 肺和胸廓是弹性组织; ③ 胸廓自然容积 > 肺容积; ④ 壁层胸膜紧贴于胸廓内壁 , 大气压对其影响极小。 形成因素 : 两种方向相反作用力的代数和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 0 -肺回缩力 迫使脏层胸膜回位 迫使脏层胸膜外移使肺扩张 (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 ) 肺 回 缩 力 ( 大 气 压 ) 肺 内 压
  • 18. (5) 生理意义 : 纽带作用; 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 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结论: 胸膜腔内负压是脏层胸膜受到两个相反作用力相互抵消的代数和 , 经脏层胸膜间接反映在胸膜腔的压力。
  • 19. (二)肺通气的阻力    呼吸运动产生的动力 , 在克服肺通气所遇到的阻力后 , 方能实现肺通气。阻力增高是临床肺通气障碍的常见原因。 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 肺通气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 :与胸廓所处的位置有关 肺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与气体流动形式 + 气道半径有关 粘滞阻力 惯性阻力 肺弹性回缩力 : 1/3 肺泡表面张力: 2/3 常态下可忽略不计
  • 20. 1. 弹性阻力 : (1) 肺的弹性阻力 ① 度量法 : = 顺应性 =(1/ 弹性阻力 ) 顺应性: 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顺应性大 = 易扩张 = 弹性阻力小 顺应性小 = 不易扩张 = 弹性阻力大 肺容积变化 (△V) 肺顺应性 (C L )= ─────── = 0.2L/cmH 2 O 跨肺压变化 (△P) ‖ 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测得的肺顺应性( L/cmH 2 O ) 比顺应性 = ———————————————————— 肺总量( L ) 因肺顺应性还受肺总量的影响,所以应测单位肺容量下的顺应性,即比顺应性。
  • 21. ② 来源: 肺的弹性阻力 Ⅰ . 肺泡表面张力 离体肺在充气和充水时(扩张肺至相同容积),可见充气所需的压力 > 充水。 说明肺泡内液 - 气界面(表面张力)是否存在,与肺的弹性阻力有着密切关系 。 肺泡内的液 - 气界面,因界面层的液体分子受力不均匀,表现的内聚力(表面张力)方向是向中心的 -> 使肺泡缩小。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 :1/3 肺泡表面张力 :2/3
  • 22. 根据 Laplace 定律 : P(N/cm) =———————— 肺泡内压力 (P): 与表面张力 (T) 成正比 , 与肺泡半径 (r) 成反比。 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a. 肺泡回缩->肺通气(吸气)阻力 b. 肺泡内压不稳定->肺泡破裂或萎缩 c. 促肺泡内液生成->产生肺水肿 2T(N/cm) r(cm)
  • 23. Ⅱ . 表面活性物质 : 来源: 肺泡Ⅱ型细胞分泌,单分子层分布于肺泡液 - 气界面上,其密度随肺泡的张缩而改变。 成分 : 二棕榈酰卵磷脂 ( DPL 或 DPPC ) 。 作用: a.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吸气阻力; b. 减少肺泡内液的生成->防肺水肿的发生 ;
  • 24. c. 维持肺泡内压的稳定性->防肺泡破裂或萎缩; 临床 : ● 成人肺炎、肺血栓等->表面活性物质↓->肺不张。 ● 6 ~ 7 个月胎儿才开始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故早产儿可因缺乏表面活性物质而发生肺不张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 气 肺泡表面积↑ DPL 分散 降表面张力的作用↓ 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回缩 防肺泡破裂 ( 呼气 ) ( ↓ ) ( 密集 ) ( ↑ ) ( ↓ ) ( 扩张 ) ( 萎陷 )
  • 25.  
  • 26. ( 2 ) 胸廓的弹性阻力 胸廓的弹性阻力则是由胸廓的弹性组织所形成。 ① 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 ( 肺容量≈ 67 % ) ,不表现有弹性回缩力; ② 胸廓缩小时 ( 肺容量< 67 % ) ,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外 = 吸气的动力,呼气的阻力; ③ 胸廓扩大时 ( 肺容量> 67 % ) ,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内 = 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肺容量变化 (△P) 胸廓顺应性= ──────── = 0.2L/cmH 2 O 跨壁压 (△P)
  • 27. ( 3 ) 影响弹性阻力的因素   ①肺充血、肺不张、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纤维化和感染等原因->肺弹性阻力↑ ( 肺顺应性↓ )-> 吸气困难。 ② 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破坏->肺回缩力↓->肺弹性阻力↓ ( 肺顺应性↑ )-> 呼气困难。 故肺顺应性加大并不一定表示肺通气功能好。 ③ 肥胖、胸廓畸形、胸膜增厚、腹内占位病变等原因->弹性阻力↑ ( 顺应性↓ )-> 但引起通气障碍的情况较少。
  • 28. 2. 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⑴ 气道阻力特点 : ① 只在呼吸运动时产生; 流速快->阻力大 ② 与气体流动形式有关: 层流->阻力小 湍流->阻力大 ③ 与气道半径的 4 次方成反比: ( R∝1 / r 4 )
  • 29. ⑵ 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 ① 跨壁压:呼吸道内压力高->跨壁压大->管径被动扩大->阻力↓。 ② 肺实质对气道壁的外向放射状牵引作用:小气道的弹性组织对无软骨支持的细支气管保持通畅。 ③ 气道管壁平滑肌舒缩活动: 迷走 N->Ach + M 受体->收缩->气道阻力↑ 交感 N->NE +β 2 受体->舒张->气道阻力↓ 非 NE 非 Ach 共存递质的调制 ( 如神经肽) ④ 高气压:如深潜水环境下 , 由于气体密度增大 , 气道阻力增大 , 呼吸减慢加深 , 增加了呼吸肌作功和能量消耗。
  • 30. ⑤ 化学因素的影响: ◇ 儿茶酚胺->气道平滑肌舒张。 ◇ PGF 2 α -> 气道平滑肌收缩; PGE 2 -> 气道平滑肌舒张。 ◇ 过敏反应时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气道平滑肌收缩。 ◇ 吸入气 CO 2 ↑-> 反射性支气管收缩。 ◇ 哮喘病人的气道上皮合成、释放肺内皮素↑->气道平滑肌收缩。
  • 31. 四、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 一 ) 肺容量
  • 32.   机能余气量 =余气量+补呼气量   肺总容量 =肺活量+余气量 肺活量 =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时间肺活量 = 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并快速呼出的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正常值: t 1 末 =83 %, t 2 末 =96 % ,t 3 末 =99 % 。 意义: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呼吸所遇阻力的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指标,阻塞性肺疾患的时间肺活量↓。
  • 33. ( 二 ) 肺通气量: ⒈ 每分通气量 = 潮气量 × 呼吸频率 ( 次 / 分 ) 最大通气量 = 最大限度潮气量 × 最快呼吸频率 ( 次 / 分 ) 通气贮存量百分比 = ——————————————————— 2. 肺泡通气量 = ( 潮气量 - 无效腔量 )× 呼吸频率 解剖无效腔 :无气体交换能力的腔(从上呼吸道->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无效腔 :因无血流通过而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腔。 生理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最大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 - 每分通气量 ×100% ≥ 93%( 反映通气贮备能力 ) = 6 ~ 8 L/min = 70 ~ 120 L/min = 4.2 ~ 6.3 L/min
  • 34. 第三节 气体交换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换气:组织细 胞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 35.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形式 :单纯扩散 动力 :气体分压(张力)差 气体扩散速率 ( Diffusion rate , D ):单位时间内气体扩 散的容积。 D ∝ △P . . . T S √ MW A d 分压差 × 扩散面积 × 溶解度 × 温度 扩散距离 × 分子量平方根 D =
  • 36.
  • 37.
  • 38.
  • 39. 二、肺换气 结构基础:呼吸膜 动力:气体的分压差 静脉血 动脉血 (一)肺换气过程 O 2 CO 2
  • 40.
  • 41.
  • 42. 3. 通气 / 血流比值 (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每分 肺泡通气量 与每分 肺血流量 之间的比值。 0.84
  • 43. V A / Q (dead space) 肺泡无效腔 VA/Q↑ (肺血管栓塞) VA/Q↓ (支气管痉挛) V A / Q >0.84 <0.84 (functional shunt) 功能性动 - 静脉短路
  • 44. 组织中气体交换的原理与在肺中交换相似,但该处交换在液相中进行,且扩散膜两侧的 O 2 、 CO 2 分压差随细胞内氧化代谢强度和组织血流量而异。 三、组织换气
  • 45.
  • 46. 血液 O 2 和 CO 2 的含量( ml / 100ml 血液)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物理溶解 物理溶解 合计 化学溶解 合计 52.91 50.0 2.91 48.93 46.4 2.53 CO 2 15.31 15.2 0.11 20.31 20.0 0.31 O 2 混合静脉血 动脉血 化学结合
  • 48.  
  • 50.  
  • 51.
  • 52.
  • 53.
  • 54. 2. 氧解离曲线 ( 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 S 型 氧离曲线 是显示 PO 2 与 Hb 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pH ↑ 或 Pco 2 ↓ ,温度 ↓ , 2,3-DPG 浓度 ↓ , 氧解离曲线 左移( A 图) pH ↓ 或 Pco 2 ↑ ,温度 ↑ , 2,3-DPG 浓度 ↑ , 氧解离曲线 右移( C 图) 正常( B 图)
  • 61.
  • 62. 二、 CO 2 的运输 (一) 物理溶解 CO 2 的 溶解的量约占 CO 2 的总运输量的 5% (二) 化学结合 碳酸氢盐 氨基甲酸 Hb
  • 63.
  • 64. 的 运 输 CO 2 ( 88% ) ( 7% )
  • 65. (三) CO 的解离曲线 非 S 型、呈线性关系、无饱和点
  • 66.
  • 67.
  • 68. A 平面 : 在中脑和脑桥之间横切,呼吸无明显变化 D 平面 : 在延髓和脊髓之间横切,呼吸运动停止 B 平面 : 在脑桥上、中部之间横切,呼吸将变慢变 深,如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则出现长吸式 呼吸 C 平面 : 脑桥和延髓之间横切,长吸式呼吸消失, 出现喘息样呼吸 三级呼吸中枢理论:脑桥上部有呼吸调整中枢,中下部有长吸中枢,延髓有呼吸节律基本中枢。但目前尚未证实存在结构上特定的长吸中枢。
  • 69. a b c d 迷走神经完整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 PBKF
  • 70.
  • 71.
  • 72.
  • 73. (一)化学感受性反射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潮气量 呼吸频率 呼 吸 中 枢 效应器 (呼吸肌) 动脉血 PCO 2 PO 2 H + 化学感受器
  • 74. 主动脉体 (aortic bodies) 颈动脉体 (carotid bodies) 外周化学感受器 (peripheral Chemoreceptor) 化学感受器 (chemoreceptor) 中枢化学感受器 (central Chemoreceptor) 迷 走 神 经 窦 神 经 呼吸中枢
  • 75.
  • 76. ( 2 )中枢化学感受器 ( central chemorecptor) 中枢 化学 感受器 H + 局部冷却阻断 电凝固 电刺激等
  • 77. 1. CO 2 、 H + 、 缺 O 2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 78.
  • 79. 时间过长 过度通气 P CO 2 过低 对呼吸 兴奋作用解除 呼吸暂停
  • 80.
  • 81. 颈动脉体 灌流液 颈动脉体对 P CO 2 的反应 记录电极 P CO 2 颈动脉体 放电频率
  • 82. 人工 脑脊液     H + 不变 P CO 2   中枢化学感受器对 P CO 2 的反应
  • 83.     分 析 脑脊液中 P CO 2 脑脊液中 H + 浓度 中枢化学感受器
  • 84. +  H 2 O 碳酸酐酶 H 2 CO 3 中枢 化学 感受器 H + HCO 3 - 动脉血中 PCO 2 升高 CO 2   血脑屏障
  • 85. CO 2 的 两 条 作 用 途 径 中枢化学感受器 动脉血中 PCO 2 升高 H + 外周化学感受器
  • 86.
  • 87. 脑脊液 中的 H + H + 浓度 中枢化学 感受器 外周化学 感受器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H +
  • 88. 颈动脉体 灌流液 H + 浓度 切除迷走神经、窦神经 颈动脉体灌流液中 H + 浓度 对呼吸的影响
  • 89.
  • 90. P O 2 P O 2 切除迷走神经、窦神经 颈动脉体 灌流液 颈动脉体灌流液中 P O 2 对呼吸的影响
  • 91. 小结: P CO 2 中枢化学 感受器 外周化学 感受器 P O 2 H + 浓度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呼吸?呼吸全过程由哪几个环节组成? 2. 肺通气的动力是什么?需要克服那些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 3. 胸膜腔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生理意义? 4. 简述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主要成分、生理作用及意义? 5. 在动物实验中,增大无效腔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 6. 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呼吸效率高? 7. 试分析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8. 试述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降低、〔 H + 〕升高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