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1 of 12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试析2007年以来美国对 
香港事务的介入 
口沈本秋 
(关键词)美国、香港事务、2007年 
(提要)2007年以来,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不断深入。美国非政府 
组织逐步扩大在香港的社会基础。美国介入香港事务主要瞄准2012年 
之后的香港特首选举和立法会选举。此外,香港社会的“二元认同”和 
香港政治生态的“二元结构”也为美国提供了利用之机。美国的行为不 
仅对中国在香港的权益带来危害。 
也不利于香港政治派别弥合分歧。 
(中图分类号)D67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12) 
(完稿日期)201 1年1 1月30日 
(作者简介)沈本秋,广州大学国 
1982年中英开始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作为旁观者,美国采取了“低 
调关注” 的态度,主要表明“美国对香港繁荣与稳定的兴趣”。[1 但是1989 
年老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在香港的“一国两制”,由此产 
生了中英“香港问题”之外的中美“香港问题”。美国主要在香港的政制发 
展、人权和“高度自治”三个方面进行介入。在香港的政制发展上,美国希 
望香港尽快实现民主,通过香港展示西方的民主理念和生活方式,对中国大 
陆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以此适应美国推广民主与自由的战略。尽管2007年底 
中国全国人大释法明确规定,按照《基本法》提出的循序渐进发展香港民主 
的原则,香港将于2017年开始实行特首普选和2020年开始实行立法会直选, 
72 
[1] 参见陶文钊:《中关关系史》(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Y&,第421页。
试析2007年以来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 
美国又批评这一时间太遥远,要求“中国人大常委会提供更多空间给港人达 
成2012年有民主的愿望”。[2 在香港的人权议题上,美国一是认为中国在香 
港的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原则超越了港人的人权保护原则,二是认为香港公 
民改变政府的权力和香港立法会影响政策的能力受到限制,要求废除立法会 
的功能组别。[3 在香港的“高度自治”原则上,早在1992年制定的《美国一 
香港政策法》中,美国就对香港的自治地位予以强调,规定1997年7月1日 
或之后,无论何时总统一旦裁定香港的自治受到影响,可以颁布命令中止该 
法201条赋予香港特殊法律地位的条款。[4 这里的特殊法律地位是指美国在双 
边和多边经济活动中把香港当作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的半国家行为体而给予 
优惠待遇。 
1989年至2007年,美国的介入方式非常高调。首先,美国政府根据 
《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提交年度报告,该报告与美国国务院的年度 
人权报告阐述美国的香港政策,对香港的政制发展、人权和高度自治进行监 
督与批评。其次,美国政府通过高层访问直接向中国政府施压。2007年之前, 
美国政府高层如小布什、切尼以及赖斯等多次向中国高层提出上述议题。[5 
第三,美国政府经常通过国务院以及美国驻港总领馆的公开声明表达对香港 
事务的关注。第四,美国高层公开接见香港的“反对派”。李柱铭数次赴美, 
历次均得到美国白宫和国务院高层如克林顿、赖斯等人的接见。 
2007年以来,美国一改其以往高调批评中国的做法,介入香港事务的方 
式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2】James B.Cunningham,“An American View ofHong Kong’S Prospects,”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July l1.2008. 
[3】See The Bureau of Democracy,Human Rights and Labor,“Hong Kong Country 
Repo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l 997.2008.”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 
f41 See the Bureau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 
Report,”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 Aug.11 1 992. 
f51 Ofice of the Press Seceretary,White House,“U.S.and China Want Peaceful Resolution 
tO North Korea’S Nuclear Threat.”Oct.25.2002,http://hongkong.usconsulate.gov/ushk 
Wll_I2002 1 0250 1.html;“Cheney Warns China about Hong Kong,”Washington Post,April 1 5,2004; 
The Bureau of Democracy,Human Rights and Labor, ‘‘Supporting Human Ri ghts and Democracy: 
U.S.Record 2005.2006,”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april 5.2006. 
73
《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 
一 
、2007年以来美国介入香港事务的方式 
2007年,中国全国人大对《基本法》作出解释,规定香港2017年实现特 
首普选,2020年实现立法会议员直选。在2007年前后,美国逐步改变了介入 
香港事务的方式,对中国官方的公开施压减少,但在香港的实质性介入逐渐 
深入。 
(一)整合香港“泛民主派" 
2007年前后,美国驻港领事馆官员频繁与“泛民主派”主要人物沟通, 
希望整合该派别的领军人物。美国意识到必须要不断整合并壮大“泛民主 
派” 的力量,才能够在2017年后对香港的特首选举和立法会选举产生决定性 
影响。2006年,香港天主教教区主教陈日君、香港壹传媒集团和《苹果日报》 
老板黎智英以及“泛民主派”代表人物李柱铭一起去梵蒂冈朝圣,此事在香 
港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此后,美国逐步认识到传媒(黎智英)、政治(李 
柱铭)与宗教(陈日君)在香港可以结盟并能对香港政治产生深远意义。美 
国驻港领事馆官员多次接触这三人,逐步扩大“泛民主派”领导力量。2007 
年年底,香港港岛区立法会议席补选,为了和叶刘淑仪对撼,李柱铭、黎智 
英与陈日君极力鼓动陈方安生参选,并最终战胜了叶刘淑仪。『6]由此,在美 
国眼中的“泛民主派” 四大主力形成。 
2009年,“泛民主派”阵营的公民党与社民联发动在香港岛、九龙东、九 
龙西、新界东及新界西的“五区公投”,决定让每区的一名议员辞职,然后以 
“尽快实现真普选、废除功能组别”作为选举议题,并以“五区公投、全民起 
义”作选举口号,将补选当作“变相公投”。香港的建制派对此坚决抵制。最 
终投票结果显示,尽管5位“泛民主派”议员重新当选,但是选民投票率只有 
17.1%,这一选举结果说明“五区公投”在香港社会并没有得到多少支持。此 
次选举后,李柱铭退休,“泛民主派”需要新的精神领袖。陈方安生与李鹏飞 
推荐公民党的主要人物余若薇,但是“五区公投”中公民党的失败加之后来 
余若薇身体有疾,美国对此并不看好,美国驻港领馆官员对香港未来的“泛 
74 
[6] 维基解密:07 Hong Kong 2359。
试析2007年以来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 
民主派”精神领袖人选很担忧,发出感叹:国王已逝,女王何在? 
(二)支持香港“民主化" 
2007年以前,美国官方与香港“泛民主派”主要人物的会见主要在美国 
举行,人物如李柱铭等多次赴美均得到美国高层的接见。2007年以来,此类 
会见则主要在香港本地。 
“泛民主派”要人多次与美国驻港官员沟通,希望得到美国支持。2009 
年1月,陈方安生与美国驻港总领事唐若文会见,表示要抗衡特首曾荫权与 
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在特区推动的国民教育,希望自己在香港所有中学进 
行巡回演讲宣传“两制”,以对抗“一国”教育。【8 2009年7月,陈方安生在 
会面中“鼓励”美国政府应经常就香港事务提醒“北京政府”,认为“北京 
政府”很介意美国的评价。[9]香港民主党的涂谨申曾“警告”美国政府,声 
言中国大陆政府已成功渗透了香港民主党,形容民主党处境危险。他向美国 
驻港领事馆提出,美国政府必需要了解有关民主党的最新情况,希望美国政 
府能够阻止中国大陆对民主党的渗透工作。[1叫李柱铭甚至直言“泛民主派” 
与西方国家领事接触是香港特色。[1 
为了对香港“泛民主派”的要求表达重视和支持,2011年5月20日,美国驻 
港总领事杨苏棣在香港美国商会上发表演讲,特别反驳了“美国坚定支持香港的 
民主发展是出格之举”,明确表达美国对香港“民主化”的态度。2011年6月1 Et, 
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访问香港,直言美国乐见并支持港人表达追求“民主”的 
权利,[】 ]并会见了前民主派代表人物李柱铭。2011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 
问香港,十分罕见地会见了香港立法会议员。为了避免中国的批评,美国采取了 
平衡策略,既邀请了民主党的何俊仁和公民党的余若薇,也邀请了民建联的李慧 
琼和自由党的张宇人,既有民主派也有建制派。美国在港接见“泛民主派”不仅 
[7] 香港大公报:http://gb.takungpao.corn/opiniordtakungpao/20 1 1-09-22/955548.htm1. 
[8] 维基解密:09 Hong Kong 165。 
[9] 维基解密:09 Hong Kong 1303。 
[1O] 香港大公报:http://gb.takungpao.com/opinion/takungpao/2011-09-22/955548.htm1. 
[11] “以耻为荣李柱铭通外竞辩称是“香港特色”,香港星岛网:http://news.stnn-cc/ 
hongkong/20 1 1 09/t20 1 1 0929_1 647766.htm1. 
[12] 西方干预香港事务进入活跃期,文汇报: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8/03/ 
PI,11 08030007.htm 
75
《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 
满足了“泛民主派”的要求,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在香港社会的影响。 
(三)渗透香港社会 
香港曾经有着一百多年被殖民统治的历史,在20世纪下半叶发展成为西 
方国家对华进行间谍活动的场所。后来随着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大量出现,加 
之公民社会崛起,香港又成为西方非政府组织活动之地。活跃在香港的具 
有美国背景的此类组织主要有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 for Intemational Affairs)、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美国国际劳 
工团结中心(Americ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Labor Solidarity)等。这些组织 
在香港进行了大量的活动,它们受到美国国家民主促进基金会(The N~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的资助。拨给香港的经费主要通过美国国际事务 
民主协会、香港人权监察(Hong Kong Human Rights Monitor)、美国国际劳 
工团结中心、香港思汇政策研究所(Civic Exchange)等来执行具体项目。 
本表根据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提供数据制定 伯】 
年度 机构 机构所得经费(美元) 年度总经费(美元) 
美国国际劳工团结中心 l35000 
2007 思汇政策研究所 64983 369983 
香港人权监察 170000 
美国国际劳工团结中心 125456 
2008 思汇政策研究所 59967 355423 
香港人权监察 l70000 
美国国际劳工团结中心 l30860 
2009 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 272140 573000 
香港人权监察 170000 
2007年之前,美国就一直重视非政府组织在香港的作用,2007年以来 
出现了两大新变化。一是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对象不再只是香港的政治派 
别,逐步扩展到香港高等教育机构。如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传统上在香 
港的主要合作伙伴是“泛民主派”人物陆恭蕙创建的思汇政策研究所(Civic 
Exchange)和民主党前主席张炳良的新力量网络(Synergy Net),近年来该 
76 
[13] 所有数据该组织网站进行统计:http://www.ned.org/grants
试析2007年以来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 
机构开始加强与香港高校的合作力度:2010年1月,该机构与香港大学合作 
举行会议讨论香港的政制发展;香港的港美中心原本是以教育服务为主,近 
年也与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展开合作;香港城市大学也参与到美国国际事 
务民主协会的项目之中。这表明美国非政府组织不再满足于与香港政治派别 
的合作,而是开始重视香港教育机构在香港政治发展中的影响。 
二是美国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实施对象逐渐拓宽到青年、妇女和劳工阶层, 
其中尤其重视青年群体。传统上,美国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实施对象主要是香 
港的政治派别尤其是“泛民主派”。2007年9月,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举 
办了大学生峰会这一青年项目,全港各地学生代表对香港的政制发展进行了 
讨论。2008年11月,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再次主办学生峰会,香港8所大 
学的青年代表参加,探讨香港政治和全球事务;2009年12月,该机构举行大 
学生气候会议;2010年2月,又举行了模拟立法会的讨论。2007年开始,美 
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开始与“妇女参政网络”(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Network)合作,鼓励妇女参与决策、参与政治活动,确保妇女关心的议题能 
够得到重视。[1 】美国国际劳工团结中心也连续在香港展开活动,针对香港社 
会劳工阶层的维权事务发挥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出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形成 
了国务卿层级、驻港领馆官员和非政府组织组成的三级结构。这三个层次的 
介入主体互有分工,相互配合。二是暗中行动与公开支持相结合,国务卿层 
级的官员主要是公开表达支持,驻港领馆则暗中行动,非政府组织逐步向香 
港社会纵深推进。三是美国的行动营垒已经完全转移到香港本土,美国高层 
已经减少了向中国政府公开施压,也避免在美国接见香港“泛民主派”,反 
而增加了在香港本土的接见。 
美国改变介入方式的原因 
(一)中国人大释法与美国实力相对衰退均限制了美国官方向中 
国旋压的行为 
2007年以前,美国一直指责中国中央政府“阻碍”香港政制发展。2007 
[14] 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网站:http://www.ndi.org/content/hong。kong. 
77
《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 
年底,中国全国人大释法明确规定香港将于2017年开始实行特首普选和2020 
年开始实行立法会直选,这一措施确实体现了《基本法》中循序渐进发展香 
港民主的原则,是推动香港特区政制发展的最好证明,也表明了中国中央政 
府对香港民主发展所做的实质性努力。美国尽管一直鼓励香港反对派争取将 
这一时间表提前,但已经没有充分理由再杯葛此议题。 
其次,2007年的次贷危机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美国实力受损,中国的 
崛起态势更加明显。美国已经难以单独主导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甚至发出 
“G2”的声音,呼吁中美合作治理世界。这种态势变化也使中美两国在众多 
国际议题上具有更大的合作必要性,如朝鲜半岛和平、反恐、气候变化、全 
球金融危机等问题。同时,近年中美军事交流也开始增加,这都说明双边关 
系进入多层面的复合相互依赖时代,有助于限制美国高层在“香港问题”上 
对中国施压的冲动。 
(二)维护香港的西方价值观 
在香港,有60000多美国公民在此生活。香港虽然在主权上属于社会主义 
中国,但一直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希望能够维护西方价值利益在香港的 
存在,并藉香港在回归后与大陆往来增多对大陆发挥影响,将自由、民主等 
观念扩展到中国大陆。香港如能实现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将是在台湾地区 
之后,西方大国为中国大陆地区甚至整个东亚地区树立的又一个西方民主典 
范。此外,美国受到中东北非“茉莉花革命”的鼓舞,希望香港能够在促使 
中国发生类似的革命中起作用。201 1年5月,中美第三届战略与经济对话召开, 
美国副总统拜登和国务卿希拉里均对中国人权状况表达不满。5月20 13,奥巴 
马发表演讲支持中东的“茉莉花革命”。无独有偶,就在同13,美国驻港总领 
事杨苏棣也在美国商会的演讲中对中国的人权状况表达“深感忧虑”。【1 
2007年以来,美国之所以急于整合“泛民主派”的领导力量,主要是未 
来几年香港将面临多场关键的选举:2012年香港的特首选举和立法会选举, 
以及2016年的立法会选举。这三场选举将是香港各政治派别竞争的焦点,是 
香港2017年特首普选和2020年立法会直选前的实验战场。而且2008年香港 
立法会选举中“泛民主派”成绩不佳,为了在2012年的选举中取得佳绩,“泛 
[15] 美国驻港总领事杨苏棣20l1年5月20日在美国商会的演讲:http://chinese.hongkong 
usconsulate.gov/cg 
_ 
sy2011052001.htm1. 
78
试析2007年以来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人 
民主派”不得不整合新的领导力量。此外,美国之前一直推动“泛民主派” 
争取取消立法会选举中的功能组别议席,但是该提议难以成功。美国现在意 
图很明显:培养一个强大的“反对派”,最终在香港实现政党政治,并实现 
“三权分立”式的美式民主。 
(三)香港社会的“二元身份认同’’特征为美国所利用 
港人的身份认同与政治认同均具有“二元特征”,促使美国认识到利用 
价值。根据香港亚太研究所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985年,60.8% 的港人 
认同中国文化,78.6% 的港人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1994年的调查 
显示90% 以上的港人表示尊重中国传统道德观念。[1 6]根据1999年香港中文大 
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王家英博士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997年到1998年回归 
的一年里,在身份认同上,57% 以上的港人认同“香港人”的身份,30% 的 
港人认同“中国人”的身份,两者皆认同的占10%。 
从港人的“香港人”身份形成的历史来看,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1949 
年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建国后,大陆与香港的边界通道被关闭,社会主义中国 
与英国资本主义殖民统治的香港由于国际两大阵营对立失去了畅通的渠道; 
二是香港逐渐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的一员,而中国逐渐对资本主义政 
治经济体系关闭而倒向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系,这两种体系在冷战时期的斗 
争基本上是资本主义占据比较优势;三是港人的生活水平比大陆人民提高得 
快,更加增强了西方国家对资本主义优势的宣传。在1949至1997年期间,正 
是这几个因素逐步促使了“香港人”身份的形成,“香港人”的身份内涵基本 
上就是认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 
美国之所以重视青年,主要是想利用青年人对中国大陆的认同感薄弱这 
一特点。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郑宏泰和黄绍伦对港人在1990年到200t 
年以来的身份认同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在受访者中,1945年以前出生的港人 
对“香港人”的身份认同2001年为35%,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2001年为 
43.3%;而1970年后出生的港人对“香港人” 的身份认同维持在57% 以上, 
而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2001年为24.8%。作为主权国,中国也一直在加 
强港人的国家认同。回归后,香港与内地往来日益紧密,香港的学校逐渐增 
[16] Lao Siu-Kai,Hongkongnese or Chinese:the Problem ofIdentity on the Eve of 
Resumption of Chinese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1997. 
79
《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 
加了国情教育。中国政府也一直宣传自己渐进式民主的主张。但是青年的国 
家认同培养需要很长时间,这都为美国介入提供了利用的空隙。美国想利用 
港人的“香港人”身份认同不断扩大美国价值在香港存在的社会基础。 
(四)香港政治生态的“二元结构"也为美国的介入提供了条件 
在20世纪8O年代以前,英国政府一直没有在香港引进西方的民主制度。 
但是8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实施“民主化”计划,主要措施是在香港的立法 
局增加民选议员。香港的民主派力量纷纷涌现。自《中英联合声明》后,香 
港各种团体讨论香港未来政制发展的问题。1986年,多个社运、压力团体发 
表宣言,支持普选行政长官及1 997年至少有半数立法局议席由直选产生。1 1 
个民间团体亦以此为基础在10月27 El组成了民主政制促进联委会(民促会), 
由司徒华及李柱铭两位基本法草委领导。1989年5月,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 
主运动联合会(支联会)成立。1991年立法局第一次直接选举举行,李柱铭、 
司徒华等人成立了香港首个政党香港民主同盟(港同盟)。1994年,港同盟 
及汇点合并成为现今的民主党。1997年后,公民党、社民联等先后成立,各 
党派共同成为“泛民主派”。 
与民主党相对应,部分爱国爱港人士组成了民主建港联盟。1995年, 
民建联首度参选立法局选举,得票不太理想。回归后,香港立法会的选举 
办法变更,取消了彭定康方案,改为采用功能组别议席;而地区直选方面, 
亦改用比例代表制。民建联经过几年的经营和努力,在回归后历次香港立 
法会选举中成为香港立法会内总议席数的多数党。2005年2月,民建联与 
另一政党香港协进联盟(简称港进联)合并,改名为民主建港协进联盟, 
仍然简称为民建联。 
港人政治认同的二元结构特征一直体现在大国政治中。香港在传统文化 
上与大陆有基本一致的认同,而美国等西方大国一直把香港视为资本主义世 
界的一员。美国主张香港尽快彻底实现西方式民主政治制度。在这种氛围下, 
香港社会的政治派别基本上也是分为两派,民建联等支持循序渐进发展民主 
的观点,而“泛民主派”支持美国等西方国家观点。 
80
试析2007年以来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 
美国介入香港事务的趋势 
(一)继续支持整合“泛民主派’’ 
“泛民主派”派系众多,虽然在推动香港政制发展的目标上一致,但是具 
体手段、路线不一。2008年以前,“泛民主派”的主要领导人物一致认为是 
李柱铭。美国也对他多次接见,表达支持。李柱铭退休后,美国曾经考虑支 
持公民党的余若薇为泛民共主,但是“五区公投”失败加上余若薇本人身体 
有疾,美国不得不另做打算。2010年,中央和香港特区政府接纳了香港民主 
党就香港2012政制改革方案所提出的改良方案,民主党成为温和民主派。“泛 
民主派”在此议题上再次分裂。目前,“泛民主派”阵营分为三部分:激进民 
主派—— 以社民连、社运青年为主;中间民主派—— 以公民党为主;温和民 
主派— — 以民主党、民协为主。未来美国可能会继续支持“泛民主派”的整 
合,以此抗衡建制派。 
(二)不断扩大其价值观在港存在的群众基础 
香港公民社会较为成熟,非政府组织众多,美国背景的非政府组织混杂 
其中难以区分。而且《基本法》二十三条在香港尚未实现立法,难以从法律 
上对国外非政府组织的非法活动进行处理。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 
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 
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 
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尽管澳门已经于2009年立法,但是美国会继 
续采取措施阻碍二十三条立法,并利用香港的此项法律空白继续进行各种活 
动。此外,港人身份认同的“二元特征”和政治生态的“二元结构”在未来 
将会长时期存在,美国会继续不断扩大自己价值观在香港的认同基础。 
(三)防止香港成为中美角力的场所 
冷战时期,美国就认识到香港在遏制中国的战略中具有前沿地位的作 
用。1951年6月,艾奇逊对参议院说,“我认为如果使香港落人中共之手,就 
81
《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 
会对联合国的利益和我们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1 为此,美国自50年代开 
始把香港看作对华实施禁运的重要港口,对所有销售往香港的货物实行严格 
的审批手续。除此之外,美国中情局还发现香港是对中国大陆进行情报活动 
的理想场所,他们在香港收集大陆出版的报纸和资料,了解从大陆来港人士 
的信息,根据这些资料和信息研判中国情势的发展。 
1989年至香港回归后,美国对香港的关注转为政制发展、人权与高度自 
治三大议题。美国曾经高调介入,对中国进行施压。近几年,尽管介入方式 
有所改变,但是介入的议题一直没有变化。香港社会华洋共处,社会多元, 
思想不一。尽管中央政府已经为香港未来民主发展制定了时间表,但是香港 
社会对于如何实现民主还有诸多细节之争,如立法会功能组别的存废、特首 
候选人提名程序等。2012年特首和立法会选举即将举行,2017年特首普选 
与2020年立法会直选也为期不远,这些议题在未来几年都会成为有争议的话 
题。如果美国持续不断地在香港事务上予以深入介入,中国的警惕和防范断 
不会减少。自从201 1年9月关于美国驻港领馆官员介入香港事务的维基解密 
事件出现以来,中国政府已经多次予以强烈批评,美国则予以否认。如果未 
来美国继续介入,围绕在香港事务上的中美对立可能更加明显,香港则可能 
成为中美角力的场所,这对于香港很不利。 
四、美国介入香港事务的影响 
美国介入香港事务有违国际法,损害中国在港权益。美国通过驻港总领 
事馆介入香港内部事务,通过渗入香港社会内部和在香港培养亲西方的政 
治派别的方式介入香港事务,通过加强非政府组织在香港的活动来促进国际 
“民主”与“人权”。美国的行为违反了《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关于领馆人 
员不得干预接受国内政的规定。 
美国介入香港事务有损“一国两制”的落实。这些年香港和美国经常有 
声音,指责中国“干预”香港的“高度自治”,并将“一国”与“两制”割裂 
开来。根据维基解密资料,香港“泛民主派”主要人物陈方安生甚至对美国 
驻港总领事表明要积极宣传“两制”以对抗香港特区政府宣传的“一国”。[1 B] 
[17] 参见唐耐心:《不确定的友情:台湾、香港与美国,1945至1992》(新新闻编译 
小组译),台北:新新闻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371页。 
[18] 香港星岛网:http://news.stnn.cc/hongkong/201109/t20110927—1646714.htm1. 
82
试析2007年以来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 
另外,对于2012年特首选举,香港的“泛民主派” 中已经有部分人发出了挑 
战中央的声音,如前公民党副主席张超雄在《星岛Et报》撰文讲:面对内地 
不良风气入侵,以及中央对港控制不断延伸,我们实在需要一个懂得说“不” 
的特首。[1 9]“泛民主派”也对美国驻港领馆官员表达同样观点,得到了美国官 
员的认同。[2伽其实早在中英谈判时期,关于“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就有了 
明确的定义,即“两制”是在“一国”条件下的“两制”,香港实施的是“高 
度自治”而不是“完全自治”。 
美国介入香港事务不利于香港政治派别弥合分歧。香港在回归前逐步引 
入民主选举,时间不长,选举制度不够成熟。美国通过民间机构参与选举技 
术细节的培训的确有助于选举质量的提升,对于青年的培养也有助于香港下 
一代政治人物的产生,对妇女和劳工阶层的关注有助于培养弱势群体表达自 
己的诉求,与高校的合作有助于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开拓,这些行为体现了 
美国在港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美国在香港的活动掺杂了浓厚 
的政治因素,受其影响,香港政治派别难以弥合分歧。香港的建制派与“泛 
民主派”主要分歧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关于香港的政制结构,建制派认同 
行政主导模式,“泛民主派”则基本接受西方权力分立的思想;关于中央与地 
方关系,建制派认为香港的“高度自治”得到了保障和落实,而“泛民主派” 
则认为“高度自治”没有得到完善,认为“一国”与“两制”应该割裂;关 
于立法会功能组别的存废,建制派支持其存在的合理性,而“泛民主派”予 
以反对。这些认识上的分歧和对立一直制约着香港政制发展的步伐。 
[19] “香港不要向中央说NO的特首”,紫荆网,2011#-7月27日:http://www.zijing.org/ 
zjmagazine/html/1 78786.htm1. 
[20] 维基解密:09 Hong Kong 1596。 
83

More Related Content

More from 顥中 王

What is isis? 周世瑀:對我們力竭忠貞
What is isis? 周世瑀:對我們力竭忠貞What is isis? 周世瑀:對我們力竭忠貞
What is isis? 周世瑀:對我們力竭忠貞顥中 王
 
What is isis? 趙恩潔:歐洲殖民與中東的獨立戰爭
What is isis? 趙恩潔:歐洲殖民與中東的獨立戰爭What is isis? 趙恩潔:歐洲殖民與中東的獨立戰爭
What is isis? 趙恩潔:歐洲殖民與中東的獨立戰爭顥中 王
 
卡維波〈人民民主:二十年後〉
卡維波〈人民民主:二十年後〉卡維波〈人民民主:二十年後〉
卡維波〈人民民主:二十年後〉顥中 王
 
2013.10苦勞網收支
2013.10苦勞網收支2013.10苦勞網收支
2013.10苦勞網收支顥中 王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伴侶制度Q&a問答集〉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伴侶制度Q&a問答集〉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伴侶制度Q&a問答集〉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伴侶制度Q&a問答集〉顥中 王
 
中國勞工通訊:中國工人運動觀察報告(2011 – 2012)
中國勞工通訊:中國工人運動觀察報告(2011 – 2012)中國勞工通訊:中國工人運動觀察報告(2011 – 2012)
中國勞工通訊:中國工人運動觀察報告(2011 – 2012)顥中 王
 
2013 08苦勞網收支
2013 08苦勞網收支2013 08苦勞網收支
2013 08苦勞網收支顥中 王
 
苦勞網2013.09收支
苦勞網2013.09收支苦勞網2013.09收支
苦勞網2013.09收支顥中 王
 
洪家科、童振源(2010)〈台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1988 2008年〉
洪家科、童振源(2010)〈台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1988 2008年〉洪家科、童振源(2010)〈台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1988 2008年〉
洪家科、童振源(2010)〈台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1988 2008年〉顥中 王
 
風機安全距離比較表(苑裡自救會整理)
風機安全距離比較表(苑裡自救會整理)風機安全距離比較表(苑裡自救會整理)
風機安全距離比較表(苑裡自救會整理)顥中 王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1年度矚訴字第3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1年度矚訴字第3號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1年度矚訴字第3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1年度矚訴字第3號顥中 王
 
教育部(2013/4)「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草案)」
教育部(2013/4)「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草案)」教育部(2013/4)「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草案)」
教育部(2013/4)「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草案)」顥中 王
 
教育部高教司「大學學費問題之論述」
教育部高教司「大學學費問題之論述」教育部高教司「大學學費問題之論述」
教育部高教司「大學學費問題之論述」顥中 王
 
國立政治大學101學年度第1學期學雜費收費基準一覽表
國立政治大學101學年度第1學期學雜費收費基準一覽表國立政治大學101學年度第1學期學雜費收費基準一覽表
國立政治大學101學年度第1學期學雜費收費基準一覽表顥中 王
 
輔仁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輔仁大學大陸地區學生各項收費標準表
輔仁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輔仁大學大陸地區學生各項收費標準表輔仁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輔仁大學大陸地區學生各項收費標準表
輔仁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輔仁大學大陸地區學生各項收費標準表顥中 王
 
輔仁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大學部各項收費標準表
輔仁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大學部各項收費標準表輔仁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大學部各項收費標準表
輔仁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大學部各項收費標準表顥中 王
 
消防工作人員健康危害評估研究
消防工作人員健康危害評估研究消防工作人員健康危害評估研究
消防工作人員健康危害評估研究顥中 王
 
101交正0015糾正案文
101交正0015糾正案文101交正0015糾正案文
101交正0015糾正案文顥中 王
 
行政院年金制度改革小組報告
行政院年金制度改革小組報告行政院年金制度改革小組報告
行政院年金制度改革小組報告顥中 王
 
1011115安衛法草案修正草案總說明
1011115安衛法草案修正草案總說明1011115安衛法草案修正草案總說明
1011115安衛法草案修正草案總說明顥中 王
 

More from 顥中 王 (20)

What is isis? 周世瑀:對我們力竭忠貞
What is isis? 周世瑀:對我們力竭忠貞What is isis? 周世瑀:對我們力竭忠貞
What is isis? 周世瑀:對我們力竭忠貞
 
What is isis? 趙恩潔:歐洲殖民與中東的獨立戰爭
What is isis? 趙恩潔:歐洲殖民與中東的獨立戰爭What is isis? 趙恩潔:歐洲殖民與中東的獨立戰爭
What is isis? 趙恩潔:歐洲殖民與中東的獨立戰爭
 
卡維波〈人民民主:二十年後〉
卡維波〈人民民主:二十年後〉卡維波〈人民民主:二十年後〉
卡維波〈人民民主:二十年後〉
 
2013.10苦勞網收支
2013.10苦勞網收支2013.10苦勞網收支
2013.10苦勞網收支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伴侶制度Q&a問答集〉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伴侶制度Q&a問答集〉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伴侶制度Q&a問答集〉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伴侶制度Q&a問答集〉
 
中國勞工通訊:中國工人運動觀察報告(2011 – 2012)
中國勞工通訊:中國工人運動觀察報告(2011 – 2012)中國勞工通訊:中國工人運動觀察報告(2011 – 2012)
中國勞工通訊:中國工人運動觀察報告(2011 – 2012)
 
2013 08苦勞網收支
2013 08苦勞網收支2013 08苦勞網收支
2013 08苦勞網收支
 
苦勞網2013.09收支
苦勞網2013.09收支苦勞網2013.09收支
苦勞網2013.09收支
 
洪家科、童振源(2010)〈台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1988 2008年〉
洪家科、童振源(2010)〈台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1988 2008年〉洪家科、童振源(2010)〈台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1988 2008年〉
洪家科、童振源(2010)〈台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1988 2008年〉
 
風機安全距離比較表(苑裡自救會整理)
風機安全距離比較表(苑裡自救會整理)風機安全距離比較表(苑裡自救會整理)
風機安全距離比較表(苑裡自救會整理)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1年度矚訴字第3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1年度矚訴字第3號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1年度矚訴字第3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1年度矚訴字第3號
 
教育部(2013/4)「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草案)」
教育部(2013/4)「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草案)」教育部(2013/4)「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草案)」
教育部(2013/4)「常態性學雜費調整方案(草案)」
 
教育部高教司「大學學費問題之論述」
教育部高教司「大學學費問題之論述」教育部高教司「大學學費問題之論述」
教育部高教司「大學學費問題之論述」
 
國立政治大學101學年度第1學期學雜費收費基準一覽表
國立政治大學101學年度第1學期學雜費收費基準一覽表國立政治大學101學年度第1學期學雜費收費基準一覽表
國立政治大學101學年度第1學期學雜費收費基準一覽表
 
輔仁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輔仁大學大陸地區學生各項收費標準表
輔仁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輔仁大學大陸地區學生各項收費標準表輔仁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輔仁大學大陸地區學生各項收費標準表
輔仁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輔仁大學大陸地區學生各項收費標準表
 
輔仁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大學部各項收費標準表
輔仁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大學部各項收費標準表輔仁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大學部各項收費標準表
輔仁大學101學年度第2學期大學部各項收費標準表
 
消防工作人員健康危害評估研究
消防工作人員健康危害評估研究消防工作人員健康危害評估研究
消防工作人員健康危害評估研究
 
101交正0015糾正案文
101交正0015糾正案文101交正0015糾正案文
101交正0015糾正案文
 
行政院年金制度改革小組報告
行政院年金制度改革小組報告行政院年金制度改革小組報告
行政院年金制度改革小組報告
 
1011115安衛法草案修正草案總說明
1011115安衛法草案修正草案總說明1011115安衛法草案修正草案總說明
1011115安衛法草案修正草案總說明
 

試析2007年以來美國對香港事務的介入

  • 1. 试析2007年以来美国对 香港事务的介入 口沈本秋 (关键词)美国、香港事务、2007年 (提要)2007年以来,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不断深入。美国非政府 组织逐步扩大在香港的社会基础。美国介入香港事务主要瞄准2012年 之后的香港特首选举和立法会选举。此外,香港社会的“二元认同”和 香港政治生态的“二元结构”也为美国提供了利用之机。美国的行为不 仅对中国在香港的权益带来危害。 也不利于香港政治派别弥合分歧。 (中图分类号)D67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12) (完稿日期)201 1年1 1月30日 (作者简介)沈本秋,广州大学国 1982年中英开始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作为旁观者,美国采取了“低 调关注” 的态度,主要表明“美国对香港繁荣与稳定的兴趣”。[1 但是1989 年老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在香港的“一国两制”,由此产 生了中英“香港问题”之外的中美“香港问题”。美国主要在香港的政制发 展、人权和“高度自治”三个方面进行介入。在香港的政制发展上,美国希 望香港尽快实现民主,通过香港展示西方的民主理念和生活方式,对中国大 陆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以此适应美国推广民主与自由的战略。尽管2007年底 中国全国人大释法明确规定,按照《基本法》提出的循序渐进发展香港民主 的原则,香港将于2017年开始实行特首普选和2020年开始实行立法会直选, 72 [1] 参见陶文钊:《中关关系史》(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Y&,第421页。
  • 2. 试析2007年以来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 美国又批评这一时间太遥远,要求“中国人大常委会提供更多空间给港人达 成2012年有民主的愿望”。[2 在香港的人权议题上,美国一是认为中国在香 港的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原则超越了港人的人权保护原则,二是认为香港公 民改变政府的权力和香港立法会影响政策的能力受到限制,要求废除立法会 的功能组别。[3 在香港的“高度自治”原则上,早在1992年制定的《美国一 香港政策法》中,美国就对香港的自治地位予以强调,规定1997年7月1日 或之后,无论何时总统一旦裁定香港的自治受到影响,可以颁布命令中止该 法201条赋予香港特殊法律地位的条款。[4 这里的特殊法律地位是指美国在双 边和多边经济活动中把香港当作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的半国家行为体而给予 优惠待遇。 1989年至2007年,美国的介入方式非常高调。首先,美国政府根据 《1992年美国——香港政策法》提交年度报告,该报告与美国国务院的年度 人权报告阐述美国的香港政策,对香港的政制发展、人权和高度自治进行监 督与批评。其次,美国政府通过高层访问直接向中国政府施压。2007年之前, 美国政府高层如小布什、切尼以及赖斯等多次向中国高层提出上述议题。[5 第三,美国政府经常通过国务院以及美国驻港总领馆的公开声明表达对香港 事务的关注。第四,美国高层公开接见香港的“反对派”。李柱铭数次赴美, 历次均得到美国白宫和国务院高层如克林顿、赖斯等人的接见。 2007年以来,美国一改其以往高调批评中国的做法,介入香港事务的方 式发生了诸多变化,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2】James B.Cunningham,“An American View ofHong Kong’S Prospects,”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July l1.2008. [3】See The Bureau of Democracy,Human Rights and Labor,“Hong Kong Country Repo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l 997.2008.”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 f41 See the Bureau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 Report,”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 Aug.11 1 992. f51 Ofice of the Press Seceretary,White House,“U.S.and China Want Peaceful Resolution tO North Korea’S Nuclear Threat.”Oct.25.2002,http://hongkong.usconsulate.gov/ushk Wll_I2002 1 0250 1.html;“Cheney Warns China about Hong Kong,”Washington Post,April 1 5,2004; The Bureau of Democracy,Human Rights and Labor, ‘‘Supporting Human Ri ghts and Democracy: U.S.Record 2005.2006,”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april 5.2006. 73
  • 3. 《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 一 、2007年以来美国介入香港事务的方式 2007年,中国全国人大对《基本法》作出解释,规定香港2017年实现特 首普选,2020年实现立法会议员直选。在2007年前后,美国逐步改变了介入 香港事务的方式,对中国官方的公开施压减少,但在香港的实质性介入逐渐 深入。 (一)整合香港“泛民主派" 2007年前后,美国驻港领事馆官员频繁与“泛民主派”主要人物沟通, 希望整合该派别的领军人物。美国意识到必须要不断整合并壮大“泛民主 派” 的力量,才能够在2017年后对香港的特首选举和立法会选举产生决定性 影响。2006年,香港天主教教区主教陈日君、香港壹传媒集团和《苹果日报》 老板黎智英以及“泛民主派”代表人物李柱铭一起去梵蒂冈朝圣,此事在香 港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此后,美国逐步认识到传媒(黎智英)、政治(李 柱铭)与宗教(陈日君)在香港可以结盟并能对香港政治产生深远意义。美 国驻港领事馆官员多次接触这三人,逐步扩大“泛民主派”领导力量。2007 年年底,香港港岛区立法会议席补选,为了和叶刘淑仪对撼,李柱铭、黎智 英与陈日君极力鼓动陈方安生参选,并最终战胜了叶刘淑仪。『6]由此,在美 国眼中的“泛民主派” 四大主力形成。 2009年,“泛民主派”阵营的公民党与社民联发动在香港岛、九龙东、九 龙西、新界东及新界西的“五区公投”,决定让每区的一名议员辞职,然后以 “尽快实现真普选、废除功能组别”作为选举议题,并以“五区公投、全民起 义”作选举口号,将补选当作“变相公投”。香港的建制派对此坚决抵制。最 终投票结果显示,尽管5位“泛民主派”议员重新当选,但是选民投票率只有 17.1%,这一选举结果说明“五区公投”在香港社会并没有得到多少支持。此 次选举后,李柱铭退休,“泛民主派”需要新的精神领袖。陈方安生与李鹏飞 推荐公民党的主要人物余若薇,但是“五区公投”中公民党的失败加之后来 余若薇身体有疾,美国对此并不看好,美国驻港领馆官员对香港未来的“泛 74 [6] 维基解密:07 Hong Kong 2359。
  • 4. 试析2007年以来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 民主派”精神领袖人选很担忧,发出感叹:国王已逝,女王何在? (二)支持香港“民主化" 2007年以前,美国官方与香港“泛民主派”主要人物的会见主要在美国 举行,人物如李柱铭等多次赴美均得到美国高层的接见。2007年以来,此类 会见则主要在香港本地。 “泛民主派”要人多次与美国驻港官员沟通,希望得到美国支持。2009 年1月,陈方安生与美国驻港总领事唐若文会见,表示要抗衡特首曾荫权与 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在特区推动的国民教育,希望自己在香港所有中学进 行巡回演讲宣传“两制”,以对抗“一国”教育。【8 2009年7月,陈方安生在 会面中“鼓励”美国政府应经常就香港事务提醒“北京政府”,认为“北京 政府”很介意美国的评价。[9]香港民主党的涂谨申曾“警告”美国政府,声 言中国大陆政府已成功渗透了香港民主党,形容民主党处境危险。他向美国 驻港领事馆提出,美国政府必需要了解有关民主党的最新情况,希望美国政 府能够阻止中国大陆对民主党的渗透工作。[1叫李柱铭甚至直言“泛民主派” 与西方国家领事接触是香港特色。[1 为了对香港“泛民主派”的要求表达重视和支持,2011年5月20日,美国驻 港总领事杨苏棣在香港美国商会上发表演讲,特别反驳了“美国坚定支持香港的 民主发展是出格之举”,明确表达美国对香港“民主化”的态度。2011年6月1 Et, 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访问香港,直言美国乐见并支持港人表达追求“民主”的 权利,[】 ]并会见了前民主派代表人物李柱铭。2011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 问香港,十分罕见地会见了香港立法会议员。为了避免中国的批评,美国采取了 平衡策略,既邀请了民主党的何俊仁和公民党的余若薇,也邀请了民建联的李慧 琼和自由党的张宇人,既有民主派也有建制派。美国在港接见“泛民主派”不仅 [7] 香港大公报:http://gb.takungpao.corn/opiniordtakungpao/20 1 1-09-22/955548.htm1. [8] 维基解密:09 Hong Kong 165。 [9] 维基解密:09 Hong Kong 1303。 [1O] 香港大公报:http://gb.takungpao.com/opinion/takungpao/2011-09-22/955548.htm1. [11] “以耻为荣李柱铭通外竞辩称是“香港特色”,香港星岛网:http://news.stnn-cc/ hongkong/20 1 1 09/t20 1 1 0929_1 647766.htm1. [12] 西方干预香港事务进入活跃期,文汇报: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8/03/ PI,11 08030007.htm 75
  • 5. 《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 满足了“泛民主派”的要求,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在香港社会的影响。 (三)渗透香港社会 香港曾经有着一百多年被殖民统治的历史,在20世纪下半叶发展成为西 方国家对华进行间谍活动的场所。后来随着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大量出现,加 之公民社会崛起,香港又成为西方非政府组织活动之地。活跃在香港的具 有美国背景的此类组织主要有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 for Intemational Affairs)、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美国国际劳 工团结中心(Americ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Labor Solidarity)等。这些组织 在香港进行了大量的活动,它们受到美国国家民主促进基金会(The N~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的资助。拨给香港的经费主要通过美国国际事务 民主协会、香港人权监察(Hong Kong Human Rights Monitor)、美国国际劳 工团结中心、香港思汇政策研究所(Civic Exchange)等来执行具体项目。 本表根据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提供数据制定 伯】 年度 机构 机构所得经费(美元) 年度总经费(美元) 美国国际劳工团结中心 l35000 2007 思汇政策研究所 64983 369983 香港人权监察 170000 美国国际劳工团结中心 125456 2008 思汇政策研究所 59967 355423 香港人权监察 l70000 美国国际劳工团结中心 l30860 2009 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 272140 573000 香港人权监察 170000 2007年之前,美国就一直重视非政府组织在香港的作用,2007年以来 出现了两大新变化。一是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对象不再只是香港的政治派 别,逐步扩展到香港高等教育机构。如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传统上在香 港的主要合作伙伴是“泛民主派”人物陆恭蕙创建的思汇政策研究所(Civic Exchange)和民主党前主席张炳良的新力量网络(Synergy Net),近年来该 76 [13] 所有数据该组织网站进行统计:http://www.ned.org/grants
  • 6. 试析2007年以来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 机构开始加强与香港高校的合作力度:2010年1月,该机构与香港大学合作 举行会议讨论香港的政制发展;香港的港美中心原本是以教育服务为主,近 年也与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展开合作;香港城市大学也参与到美国国际事 务民主协会的项目之中。这表明美国非政府组织不再满足于与香港政治派别 的合作,而是开始重视香港教育机构在香港政治发展中的影响。 二是美国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实施对象逐渐拓宽到青年、妇女和劳工阶层, 其中尤其重视青年群体。传统上,美国非政府组织的项目实施对象主要是香 港的政治派别尤其是“泛民主派”。2007年9月,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举 办了大学生峰会这一青年项目,全港各地学生代表对香港的政制发展进行了 讨论。2008年11月,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再次主办学生峰会,香港8所大 学的青年代表参加,探讨香港政治和全球事务;2009年12月,该机构举行大 学生气候会议;2010年2月,又举行了模拟立法会的讨论。2007年开始,美 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开始与“妇女参政网络”(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Network)合作,鼓励妇女参与决策、参与政治活动,确保妇女关心的议题能 够得到重视。[1 】美国国际劳工团结中心也连续在香港展开活动,针对香港社 会劳工阶层的维权事务发挥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出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形成 了国务卿层级、驻港领馆官员和非政府组织组成的三级结构。这三个层次的 介入主体互有分工,相互配合。二是暗中行动与公开支持相结合,国务卿层 级的官员主要是公开表达支持,驻港领馆则暗中行动,非政府组织逐步向香 港社会纵深推进。三是美国的行动营垒已经完全转移到香港本土,美国高层 已经减少了向中国政府公开施压,也避免在美国接见香港“泛民主派”,反 而增加了在香港本土的接见。 美国改变介入方式的原因 (一)中国人大释法与美国实力相对衰退均限制了美国官方向中 国旋压的行为 2007年以前,美国一直指责中国中央政府“阻碍”香港政制发展。2007 [14] 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网站:http://www.ndi.org/content/hong。kong. 77
  • 7. 《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 年底,中国全国人大释法明确规定香港将于2017年开始实行特首普选和2020 年开始实行立法会直选,这一措施确实体现了《基本法》中循序渐进发展香 港民主的原则,是推动香港特区政制发展的最好证明,也表明了中国中央政 府对香港民主发展所做的实质性努力。美国尽管一直鼓励香港反对派争取将 这一时间表提前,但已经没有充分理由再杯葛此议题。 其次,2007年的次贷危机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美国实力受损,中国的 崛起态势更加明显。美国已经难以单独主导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甚至发出 “G2”的声音,呼吁中美合作治理世界。这种态势变化也使中美两国在众多 国际议题上具有更大的合作必要性,如朝鲜半岛和平、反恐、气候变化、全 球金融危机等问题。同时,近年中美军事交流也开始增加,这都说明双边关 系进入多层面的复合相互依赖时代,有助于限制美国高层在“香港问题”上 对中国施压的冲动。 (二)维护香港的西方价值观 在香港,有60000多美国公民在此生活。香港虽然在主权上属于社会主义 中国,但一直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希望能够维护西方价值利益在香港的 存在,并藉香港在回归后与大陆往来增多对大陆发挥影响,将自由、民主等 观念扩展到中国大陆。香港如能实现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将是在台湾地区 之后,西方大国为中国大陆地区甚至整个东亚地区树立的又一个西方民主典 范。此外,美国受到中东北非“茉莉花革命”的鼓舞,希望香港能够在促使 中国发生类似的革命中起作用。201 1年5月,中美第三届战略与经济对话召开, 美国副总统拜登和国务卿希拉里均对中国人权状况表达不满。5月20 13,奥巴 马发表演讲支持中东的“茉莉花革命”。无独有偶,就在同13,美国驻港总领 事杨苏棣也在美国商会的演讲中对中国的人权状况表达“深感忧虑”。【1 2007年以来,美国之所以急于整合“泛民主派”的领导力量,主要是未 来几年香港将面临多场关键的选举:2012年香港的特首选举和立法会选举, 以及2016年的立法会选举。这三场选举将是香港各政治派别竞争的焦点,是 香港2017年特首普选和2020年立法会直选前的实验战场。而且2008年香港 立法会选举中“泛民主派”成绩不佳,为了在2012年的选举中取得佳绩,“泛 [15] 美国驻港总领事杨苏棣20l1年5月20日在美国商会的演讲:http://chinese.hongkong usconsulate.gov/cg _ sy2011052001.htm1. 78
  • 8. 试析2007年以来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人 民主派”不得不整合新的领导力量。此外,美国之前一直推动“泛民主派” 争取取消立法会选举中的功能组别议席,但是该提议难以成功。美国现在意 图很明显:培养一个强大的“反对派”,最终在香港实现政党政治,并实现 “三权分立”式的美式民主。 (三)香港社会的“二元身份认同’’特征为美国所利用 港人的身份认同与政治认同均具有“二元特征”,促使美国认识到利用 价值。根据香港亚太研究所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985年,60.8% 的港人 认同中国文化,78.6% 的港人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1994年的调查 显示90% 以上的港人表示尊重中国传统道德观念。[1 6]根据1999年香港中文大 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王家英博士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997年到1998年回归 的一年里,在身份认同上,57% 以上的港人认同“香港人”的身份,30% 的 港人认同“中国人”的身份,两者皆认同的占10%。 从港人的“香港人”身份形成的历史来看,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1949 年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建国后,大陆与香港的边界通道被关闭,社会主义中国 与英国资本主义殖民统治的香港由于国际两大阵营对立失去了畅通的渠道; 二是香港逐渐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的一员,而中国逐渐对资本主义政 治经济体系关闭而倒向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系,这两种体系在冷战时期的斗 争基本上是资本主义占据比较优势;三是港人的生活水平比大陆人民提高得 快,更加增强了西方国家对资本主义优势的宣传。在1949至1997年期间,正 是这几个因素逐步促使了“香港人”身份的形成,“香港人”的身份内涵基本 上就是认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 美国之所以重视青年,主要是想利用青年人对中国大陆的认同感薄弱这 一特点。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郑宏泰和黄绍伦对港人在1990年到200t 年以来的身份认同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在受访者中,1945年以前出生的港人 对“香港人”的身份认同2001年为35%,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2001年为 43.3%;而1970年后出生的港人对“香港人” 的身份认同维持在57% 以上, 而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2001年为24.8%。作为主权国,中国也一直在加 强港人的国家认同。回归后,香港与内地往来日益紧密,香港的学校逐渐增 [16] Lao Siu-Kai,Hongkongnese or Chinese:the Problem ofIdentity on the Eve of Resumption of Chinese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1997. 79
  • 9. 《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 加了国情教育。中国政府也一直宣传自己渐进式民主的主张。但是青年的国 家认同培养需要很长时间,这都为美国介入提供了利用的空隙。美国想利用 港人的“香港人”身份认同不断扩大美国价值在香港存在的社会基础。 (四)香港政治生态的“二元结构"也为美国的介入提供了条件 在20世纪8O年代以前,英国政府一直没有在香港引进西方的民主制度。 但是8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实施“民主化”计划,主要措施是在香港的立法 局增加民选议员。香港的民主派力量纷纷涌现。自《中英联合声明》后,香 港各种团体讨论香港未来政制发展的问题。1986年,多个社运、压力团体发 表宣言,支持普选行政长官及1 997年至少有半数立法局议席由直选产生。1 1 个民间团体亦以此为基础在10月27 El组成了民主政制促进联委会(民促会), 由司徒华及李柱铭两位基本法草委领导。1989年5月,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 主运动联合会(支联会)成立。1991年立法局第一次直接选举举行,李柱铭、 司徒华等人成立了香港首个政党香港民主同盟(港同盟)。1994年,港同盟 及汇点合并成为现今的民主党。1997年后,公民党、社民联等先后成立,各 党派共同成为“泛民主派”。 与民主党相对应,部分爱国爱港人士组成了民主建港联盟。1995年, 民建联首度参选立法局选举,得票不太理想。回归后,香港立法会的选举 办法变更,取消了彭定康方案,改为采用功能组别议席;而地区直选方面, 亦改用比例代表制。民建联经过几年的经营和努力,在回归后历次香港立 法会选举中成为香港立法会内总议席数的多数党。2005年2月,民建联与 另一政党香港协进联盟(简称港进联)合并,改名为民主建港协进联盟, 仍然简称为民建联。 港人政治认同的二元结构特征一直体现在大国政治中。香港在传统文化 上与大陆有基本一致的认同,而美国等西方大国一直把香港视为资本主义世 界的一员。美国主张香港尽快彻底实现西方式民主政治制度。在这种氛围下, 香港社会的政治派别基本上也是分为两派,民建联等支持循序渐进发展民主 的观点,而“泛民主派”支持美国等西方国家观点。 80
  • 10. 试析2007年以来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 美国介入香港事务的趋势 (一)继续支持整合“泛民主派’’ “泛民主派”派系众多,虽然在推动香港政制发展的目标上一致,但是具 体手段、路线不一。2008年以前,“泛民主派”的主要领导人物一致认为是 李柱铭。美国也对他多次接见,表达支持。李柱铭退休后,美国曾经考虑支 持公民党的余若薇为泛民共主,但是“五区公投”失败加上余若薇本人身体 有疾,美国不得不另做打算。2010年,中央和香港特区政府接纳了香港民主 党就香港2012政制改革方案所提出的改良方案,民主党成为温和民主派。“泛 民主派”在此议题上再次分裂。目前,“泛民主派”阵营分为三部分:激进民 主派—— 以社民连、社运青年为主;中间民主派—— 以公民党为主;温和民 主派— — 以民主党、民协为主。未来美国可能会继续支持“泛民主派”的整 合,以此抗衡建制派。 (二)不断扩大其价值观在港存在的群众基础 香港公民社会较为成熟,非政府组织众多,美国背景的非政府组织混杂 其中难以区分。而且《基本法》二十三条在香港尚未实现立法,难以从法律 上对国外非政府组织的非法活动进行处理。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 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 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 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尽管澳门已经于2009年立法,但是美国会继 续采取措施阻碍二十三条立法,并利用香港的此项法律空白继续进行各种活 动。此外,港人身份认同的“二元特征”和政治生态的“二元结构”在未来 将会长时期存在,美国会继续不断扩大自己价值观在香港的认同基础。 (三)防止香港成为中美角力的场所 冷战时期,美国就认识到香港在遏制中国的战略中具有前沿地位的作 用。1951年6月,艾奇逊对参议院说,“我认为如果使香港落人中共之手,就 81
  • 11. 《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 会对联合国的利益和我们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1 为此,美国自50年代开 始把香港看作对华实施禁运的重要港口,对所有销售往香港的货物实行严格 的审批手续。除此之外,美国中情局还发现香港是对中国大陆进行情报活动 的理想场所,他们在香港收集大陆出版的报纸和资料,了解从大陆来港人士 的信息,根据这些资料和信息研判中国情势的发展。 1989年至香港回归后,美国对香港的关注转为政制发展、人权与高度自 治三大议题。美国曾经高调介入,对中国进行施压。近几年,尽管介入方式 有所改变,但是介入的议题一直没有变化。香港社会华洋共处,社会多元, 思想不一。尽管中央政府已经为香港未来民主发展制定了时间表,但是香港 社会对于如何实现民主还有诸多细节之争,如立法会功能组别的存废、特首 候选人提名程序等。2012年特首和立法会选举即将举行,2017年特首普选 与2020年立法会直选也为期不远,这些议题在未来几年都会成为有争议的话 题。如果美国持续不断地在香港事务上予以深入介入,中国的警惕和防范断 不会减少。自从201 1年9月关于美国驻港领馆官员介入香港事务的维基解密 事件出现以来,中国政府已经多次予以强烈批评,美国则予以否认。如果未 来美国继续介入,围绕在香港事务上的中美对立可能更加明显,香港则可能 成为中美角力的场所,这对于香港很不利。 四、美国介入香港事务的影响 美国介入香港事务有违国际法,损害中国在港权益。美国通过驻港总领 事馆介入香港内部事务,通过渗入香港社会内部和在香港培养亲西方的政 治派别的方式介入香港事务,通过加强非政府组织在香港的活动来促进国际 “民主”与“人权”。美国的行为违反了《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关于领馆人 员不得干预接受国内政的规定。 美国介入香港事务有损“一国两制”的落实。这些年香港和美国经常有 声音,指责中国“干预”香港的“高度自治”,并将“一国”与“两制”割裂 开来。根据维基解密资料,香港“泛民主派”主要人物陈方安生甚至对美国 驻港总领事表明要积极宣传“两制”以对抗香港特区政府宣传的“一国”。[1 B] [17] 参见唐耐心:《不确定的友情:台湾、香港与美国,1945至1992》(新新闻编译 小组译),台北:新新闻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371页。 [18] 香港星岛网:http://news.stnn.cc/hongkong/201109/t20110927—1646714.htm1. 82
  • 12. 试析2007年以来美国对香港事务的介入 另外,对于2012年特首选举,香港的“泛民主派” 中已经有部分人发出了挑 战中央的声音,如前公民党副主席张超雄在《星岛Et报》撰文讲:面对内地 不良风气入侵,以及中央对港控制不断延伸,我们实在需要一个懂得说“不” 的特首。[1 9]“泛民主派”也对美国驻港领馆官员表达同样观点,得到了美国官 员的认同。[2伽其实早在中英谈判时期,关于“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就有了 明确的定义,即“两制”是在“一国”条件下的“两制”,香港实施的是“高 度自治”而不是“完全自治”。 美国介入香港事务不利于香港政治派别弥合分歧。香港在回归前逐步引 入民主选举,时间不长,选举制度不够成熟。美国通过民间机构参与选举技 术细节的培训的确有助于选举质量的提升,对于青年的培养也有助于香港下 一代政治人物的产生,对妇女和劳工阶层的关注有助于培养弱势群体表达自 己的诉求,与高校的合作有助于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开拓,这些行为体现了 美国在港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美国在香港的活动掺杂了浓厚 的政治因素,受其影响,香港政治派别难以弥合分歧。香港的建制派与“泛 民主派”主要分歧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关于香港的政制结构,建制派认同 行政主导模式,“泛民主派”则基本接受西方权力分立的思想;关于中央与地 方关系,建制派认为香港的“高度自治”得到了保障和落实,而“泛民主派” 则认为“高度自治”没有得到完善,认为“一国”与“两制”应该割裂;关 于立法会功能组别的存废,建制派支持其存在的合理性,而“泛民主派”予 以反对。这些认识上的分歧和对立一直制约着香港政制发展的步伐。 [19] “香港不要向中央说NO的特首”,紫荆网,2011#-7月27日:http://www.zijing.org/ zjmagazine/html/1 78786.htm1. [20] 维基解密:09 Hong Kong 1596。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