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uma empresa Scribd logo
1 de 56
Baixar para ler offline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数字时代
                    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我们以圆桌式原则展开编务工作,聚焦于以下内容:



1) 探讨数字媒体的理论或实务书籍
2) 探讨数字媒体与人以及与社会之间互相影响的理论或实务书籍
3) 探讨数字新技术的理论或实务书籍
4) 所谓书籍,包括书以及长篇论文



编辑(以拼音排序)

禾玛(上海)、何威(北京)、慧声(上海)、立早(北京)、魏武挥(上海)
                                  、萧秋水(深圳)
                                         、

袁楚(北京)



撰稿人(以拼音排序)

陈铁力(北京)、郑智斌(南昌)



本期责任编辑

魏武挥(上海)




                           1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目录

【书评报告】 ............................................................................................................................................... 3
  那一坛醉生梦死的酒:                        《娱乐至死》/文:萧秋水(深圳).................................................... 3
  “推爆全世界”不止靠明星:读《微博力》/文:陈铁力(北京)..................................... 6
  新浪微博力不从心:读《微博力》/文:袁楚(北京) .......................................................... 9
  媒介狂想曲: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文:郑智斌(南昌) ..............................12
  第二人生:        《第二人生:来自网络新世界的笔记》简评/文:慧声(上海) ...................16
  通向赛博空间的钥匙:                        《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文:禾玛(上海) ......19
  心物一元——后现代经济的核心命题:读《后现代经济》/文:魏武挥(上海) ........21
  墙与被墙:读《我们的防火墙》及《中国防火长城》/文:何威(北京) .....................25
【外文编译】 .............................................................................................................................................28
  《公有领域——圈占知识公地》 第四章 互联网威胁(节译)/译:立早(北京)....28
  《混杂——混合经济时代繁荣艺术和商业之道》                                                              (节译)/译:立早(北京)...............39
【短评】......................................................................................................................................................46
  《搜》..................................................................................................................................................46
  《麦克卢汉如是说》 .......................................................................................................................46
  《免费:商业的未来》...................................................................................................................47
  《Facebook: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 》..........................................................................47
  《怪诞行为学》 ................................................................................................................................48
  《手机:挡不住的呼唤》...............................................................................................................48
  《网络营销实战密码:策略、技巧、案例》............................................................................49
  《数字时代,盗版无罪?》 ..........................................................................................................49
【资源】......................................................................................................................................................50
  《娱乐至死》.....................................................................................................................................50
  Twitter 营销案例中文版..................................................................................................................50
  《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50
  《公有领域:圈占知识公地》......................................................................................................51
  《混杂——混合经济时代繁荣艺术和商业之道》...................................................................51
  《中国防火长城——互联网审查的法律经济学》...................................................................51
  威斯敏斯特大学 WPCC(Westminster Papers i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新一期
  专题:   “中国媒体:文化、自治与国家” ..................................................................................52
  李永刚谈互联网政治讲座录音......................................................................................................52
【附录】......................................................................................................................................................53
  编辑名单(按拼音排序) ............................................................................................................53
                                         :
  关于这本杂志.....................................................................................................................................54
  著作权声明.........................................................................................................................................56




                                                                             2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书评报告】




那一坛醉生梦死的酒:《娱乐至死》/文:萧秋水(深圳)1


             作者: 尼尔•波兹曼 译者: 章艳

             ISBN: 9787563344970

             页数: 232

             定价: 19.00

             出版年: 2004-5-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为一个纯个体来说,我真没那么忧虑:我压根儿就很少看电视。电视机在那里,倒也不是

纯属摆设,有些时候发挥看碟的功用,有时候会看数字电视,只找喜欢的电视剧或节目,完

全避免广告侵扰,比如前段时间看完了《珠光宝气》
                      。



不过,在这个时代里,谁能够一直做为个体存在?谁能够忽略群体环境的影响?身为互联网

从业者以及团队 Leader,必须要了解当今的热点、大众的爱好、了解团队成员的共同关注

点,否则,就无法进行内容运营、无法进行 SEM(一度,我们社区因为宋山木同学而访问

量暴增) 开展社区话题 “防狼防火防宋山木”、
   、       (          ) 无法与团队成员有共同聊天话题,而这些,

往往会和网络、电视相关,比如曾经如火如荼的《非诚勿扰》。



娱乐至死,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奥威尔预言的《1984》没有成为现实,但是赫胥黎认为的

“人们会因享乐而失去自由”则慢慢地、不知不觉地降临。他所担心的,
                               “我们将毁于我们

热爱的东西”
     ,就目前来看,已经有这个苗头出现。



娱乐至死,看上去似乎很美,只是娱乐未必就是快乐,在笑过之后,可能会恍然若失,就象

那坛醉生梦死的酒,如果一直饮一直饮,到生命尽头,也就罢了,可怕的是,还没到生命尽


1
    作者系本刊编辑,简介见刊尾
                                   3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头,酒没了,于是发现一切不过是幻梦一场,满世界都是透心的荒凉。可怕的是,由于不会

思考、由于娱乐对历史的侵蚀(把严肃的、原本是悲剧的历史娱乐化,或者,以悲情的名义

消费历史,但却不易为人察觉地达到阴暗的目的,比如对女英雄受刑的过度详细描写)
                                     ,我

们忘记了过去,从而无法再拥有明媚的未来。



我并没有悲观到认为这一切不可解,其实我还是乐观的、怀有一点点希望的。波兹曼的忧虑,

使我们得以了解一些事实,从而警醒,这也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我不是智者,难以改变这

个时代,我自身,也并没有与时代对抗,如前所述,即使我不看或少看电视,我也会去了解

它,以免与环境脱离,必要的情况下,我也会去运用这个载体,做一些必要的传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电视,说穿了其实也就是一种工具,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对工具的运

用。



我个人的经验主要是两点:



从人生规划开始



漫无目的的人,容易被电视时间黑洞吞噬,我曾经在关于时间黑洞的系列里专门提到过电视,

这类人群,每天和电视为伍,其实未必带来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愉悦享受,而是因为无所事

事,所以容易对电视节目产生依赖,这和网瘾在某种程度上颇为类似。我不认为每个人都必

须有清晰的人生规划,喜欢在电视中耗费自己时间而且觉得快乐的人,没必要去唤醒,否则

反而可能进入痛苦的历程,但有明确人生规划的人,会善用电视,明白到优秀电视节目对自

己的促进,比如我一直认为《越狱》可作为典型的项目管理教程,那种鲜活的、在潜移默化

间对人的影响,是枯燥无味的教科书所无法比拟的。



建立稳固的知识结构收纳碎片化知识



在人生规划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起稳固的知识结构,使碎片化知识有所依附。如同磁铁可吸

附铁屑一样。比如项目经理,当了解《越狱》可以帮助自己掌握项目管理知识后,就可以通


                          4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过观看这部电视以及诸多对它的解析来去深刻理解项目管理。Michael 本人的知识结构就非

常强大,他是先有专业基础,再根据自己的目标去学习知识,综合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

医学等各类知识一一解决难题,他注意收集信息,但会忽略掉无用的信息,而与他相反的,

“我们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
                      ”其实,这也就是波兹曼所说的,要找

到怎样看电视的方法 。



如果我们知道了如何管理我们的人生,我们也就知道了,如何管理电视,如何展开有益的阅

读(我不认为一切的阅读都是有益的),如何提升我们的人生质量,我们也就知道了,如何

把一坛醉生梦死的酒,酿成醇厚的佳酿,并且,饮至生命尽头,在美妙的微醺中满足地死去。




                        5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推爆全世界”不止靠明星:读《微博力》/文:陈铁力(北京)2


             作者: Shel Israel 译者: 任文科

             ISBN: 9787300101835

             页数: 163

             定价: 32.00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介绍 Twitter 的书。如果只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是一本研究微博的好素材。



书的英文名是《Twitterville》,直译是“Twitter 城”或者是“推特城”,但译者翻译成《微博

力》,突出了微博的影响力,倒也客观反映了作者在书中对 Twitter 的推崇。作为微博的鼻祖

和目前月独立访问者达到 1.9 亿的网络(姑且先叫网络吧) Twitter 确实当得起这样的推崇。
                             ,

从不同的角度,你可以把 Twitter 看成社交网络,或者微博客服务,或者沟通平台,或者一

种新媒体。Twitter 深入地影响了这个世界,从总统选举到购买电脑,从获知新闻到寻找工

 《微博力》里就有大量不同场景下使用 Twitter 的案例描述,整本书的主干就是一个个的
作。

案例,然后再加上了作者的简单分析和理论总结。我更欣赏作者对案例的描述,文字很写实,

场景性很强,大部分都是一手材料,而且有充分的客观证据(比如,作者尽可能地提供事实

数据)。这些案例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



仅这些可读性强的案例,《微博力》就值得一读了,另外,这本书还很薄,才 163 页,这对

于很多人来讲,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但是由客观案例组织成一本书并不代表作者的视点就是完全客观的。看完全书,你会发现作

者大部分篇幅描述了 Twitter 在商业、慈善、政府上的应用,重点是企业、机构、政府与客



2
 作者系本刊撰稿人,掌迅互动(Pica)副总裁,曾在海内外的电信运营商里任职,熟悉海内外通讯及互联
网行业,目前仍努力学习,关注重点是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
                          6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户、民众间的沟通。这些应用的特点是一对多,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很像明星与粉丝的关系。

明星效应在 Twitter 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宣传作用(比如奥巴马的选举)
                                         ,但是

Twitter 影响世界的基础并不是这种明星机制,而是大量的普通个人之间的互动(互相

follow),以及通过 RT(锐推,类似转发的意思)等功能实现的扩散传播效果。
                                       《微博力》在

这方面的案例太少,从中看不出 Twitter 如何形成如此大用户规模的脉络,这可以说是本书

的一大缺陷。



这引出一个有趣的视点:中美之间让互联网产品形成潮流的不同力量。
                              《微博力》虽然没有

详细交待 Twitter 用户规模飞速增长的脉络,但是描述了对 Twitter 发展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个

场合“西南西音乐节”        。Twitter 在 SXSW2007 上直播,获得了 SXSW2007 的
         (SXSW2007)

最佳产品称号,并让用户数 5 天内增加了 2 倍(书中写的是达到 6000 人,估计是印刷错误,

应该是达到 60000 人)。类似地,美国的互联网产品往往是由于精英的引领而成为潮流的。

比如戈尔在 911 期间的使用带动了 blackberry 的火爆,乔布斯引领了 ipod、iphone 的流行。

但是在中国大陆,互联网产品成规模地被使用的潮流却往往是由草根或者说是低收入人群带

动的,比如 IM 的流行是从网吧里的 QQ 流行开始,然后才慢慢扩散到白领中间,又如淘宝

的使用是从学生、民工中成为风气,进而带动了女白领。不光是互联网,移动通讯增值产品

中收入最高的产品如彩铃、图片也是由学生、民工群体引领成为潮流,然后才在其他稍高收

入人群中普及的。这颇有点“农村包围城市”的味道。而中美间的这个不同也被越来越多务

实的企业家所认识和认可。



这又引出与《微博力》这本书有关的另一个有趣的视点。这本书(中译本)深深打上了“新

浪”和“新浪微博”的印记。新浪 CEO 曹国伟和总编陈彤亲自推荐;陈彤还执笔作序;书

中每章里都附上数个与 Twitter 案例类似的新浪微博小案例,
                               就像是 Twitter 案例在中国的“落

地”。整本书难免有“新浪搭车 Twitter”“新浪微博就是中国的 Twitter”的感觉。单从这本
                       、

书的内容看,新浪微博和 Twitter 很像。但就像我上文所说,本书偏重了 Twitter 应用里的“明

星”案例,这点会让新浪很喜欢这个宣传角度。新浪目前对微博也确实按“明星”的思路、

和做新浪博客的思路一脉相承、用接近 web1.0 的方式来经营这个 web2.0 产品。我想,新

浪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利用自己的媒体和明星资源,走阳春白雪路线,将新浪微博打造成类

似 Twitter 一样的“企业营销的利器” 。没办法,新浪的媒体和明星资源很丰富,不用白不


                           7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用,这对新浪来讲是个正确的战略。但是,在这点上 Twitter 和新浪微博是非常不一样的。

Twitter 上的明星(包括明星企业)是自发使用 Twitter 的。Twitter 在 2010 年初才有 110 名

员工,他们没想也没办法用新浪的方法经营,他们 75%的流量来源于第三方。了解这些就

会明白,虽然都是微博类产品,但是从运营来讲区别是很大的。




                              8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新浪微博力不从心:读《微博力》/文:袁楚(北京)3




(英文版封面)                   (中文版封面)



首先要说的是,这本书中文版的出版与新浪微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说新浪一定赞

助了这本书的出版,很有可能是出版者希望借助新浪微博目前的火爆来推动这本书的发行和

销售。而这又正好迎合了新浪目前积极推广微博的态度,所以这本书封面的主色调是新浪微

博的红色,曹国伟和陈彤为这本书写了推荐和序言,甚至连内文前半部分,也频频插入新浪

微博上的一些传播案例。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不管这是新浪主动还是出版方主动,把这本书包装成新浪微博的进军

榜文,动机之一是希望借助这本书的出版,把新浪微博与《微博力》中所提到的“140 个字

改变世界”的力量划上等号,更深层次的说,Twitter 在跨国企业的日常交际和对外营销中

已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新浪微博想要在中国市场延续这一角色的地位。但是在我看来,

直到今天为止,这依然会是个不可能任务。



这本书的英文名为 Twitterville: How Businesses Can Thrive in New Global Neighborhoods,

讲的是全球性企业在其工作中使用 Twitter 的经验、案例和过程。我在 Amazon 上看到这本

书的原版,封面是手机与 Twitter Bird“亲密接触”的漫画,色调也选用了 Twitter 的蓝色。



这本书我读的很快,远远没有如《未来是湿的》那么“艰难”
                          ,也不是如同《有无之境》那

样看一页需要思考十几分钟。可能是因为最近对 Twitter 和新浪微博都使用的比较多,很多

3
    作者系本刊编辑,简介见刊尾
                                     9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案例和说法不需要再进行很多的思考和联想。读完之后最大的感觉,如同书名一样,这本书

还停留在企业利用 Twitter“做什么”的层面,而没有深入到“如何做”的深度。换句话说,

这本书其实适合对微传播有一定了解,但是对 twitter 和微博客营销涉猎不多的读者。



Twitter 之所以是 Twitter,很大的原因是因为 Twitter 的主流声音还是以英语为主,因此

Twitter 是全球的 Twitter,各个跨国企业都可以借助这个渠道接触到全球的消费者,Twitter

的用户也可以借此了解到全球范围内的新鲜事,甚至于事件的主人公进行交流。胡泳说过,

Twitter 既是一种传播媒介,同时也是一种人际互动工具。微博客的价值之一也在于互动,

没有互动,微博客的营销价值就会因此大打折扣。



即使企业根本就不知道微博客上已经发生了关于自己的信任危机,但众多草根用户的参与会

让企业被动地卷入旋涡中心。当这种情况发生之后,企业只有亲自加入到微博客当中并与草

根用户进行沟通,            一书中提到的关于@ComcastCares Comcast
        才可能化解危机。《微博力》
               在                        (

有线电视)、@JetBlue(捷蓝航空)以及@Virgin American(维珍美国航空公司)在 Twitters

上的营销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新浪明显做不到这一点,至少暂时做不到。新浪微博上的众多企业账号中,绝大部分只

是把新浪微博当作快速发布信息的渠道,而非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的方式。这不能完全怪新浪

微博,因为国内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微博上与真正的用户进行真诚的交流有多么重要。



暴风影音 CEO 冯鑫的一条微博也很好地体现了新浪微博目前的困境。: 月 11 日开通腾讯
                                 “6

微博,6 月 18 日开通新浪微博。到 6 月 26 日为止新浪粉丝 11037,腾讯 11016。数据反应

差 1 倍速。另外有 2 处不同,腾讯每个对话都产生新微博,新浪不然。以至于在腾讯对话

时心里有压力,觉得和他人无关;另一处,在新浪发的有关行业话题回复转发多,在腾讯有

关个人感受话题被转发多。”而与冯鑫几乎同时开通的我本人的微博,到同一时间点的粉丝

数量还没有超过 100,而且我关注的账号也大多是现实中无法用其他联系方式联系到的人或

是企业。



从这条微博我们可以看出,从媒体平台上来说,新浪微博上的信息量巨大且鱼龙混杂,认证


                            10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用户的消息更加可信,非认证用户的消息被传播的可能性更小。这从某种程度上其实与网络

媒体的传播特点很相似:大量网民都在关注如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等传统新闻门户,

而对于一些中小网站发出的消息,大都持怀疑态度。这一层面的特质其实是新浪一贯以来的

强项。



但是从人际互动来看,新浪微博就不再得心应手,相比之下甚至弱于以 QQ 好友为基础的腾

讯微博。新浪微博平台上的宠儿是名人或者知名企业,普通用户存在的意义更多地是“围观

的、沉默的粉丝”
       ,围观文化是新浪微博挥之不去的原罪。在新浪微博上,只有很少量的公

众人物或企业官方账号会真正利用新浪微博与草根交流。而如同我这样的普通用户,当要联

系一个好友时,也很少会首先想到新浪微博——原因很简单,新浪微博并不会承载我的真实

社交关系。



其实,新浪着力打造微博的野心早已显露。纵览四大门户,腾讯有 QQ,搜狐有输入法,网

易有邮箱和游戏,都是与用户最为接近的产品,而新浪却没有这样的产品,相比其他三家毫

无疑问逊色一筹。所以,新浪微博是新浪的救命稻草,甚至为了更好地发展新浪微博,新浪

将其从网站运营部转移到了产品部——我实在想象不出新浪的“产品部”还有什么像样的产

品。但新浪本身并不是一个产品型门户,非要生拉硬拽,很可能会毁了自己的招牌。



另外,在《微博力》中提到的其他 Twitter 应用,包括挽回声誉、公民记者、慈善事业等等,

因为国内的实际情况,很多都无法真正实现。Twitter 对于新浪来说几乎无法复制,所以新

浪微博只能属于中国市场。



在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听到一个消息,新浪将会把微博独立出来成立单独的团队运作,域

名将使用去年已经买下的 weibo.com.cn,这个域名目前无法访问,但是其所有人的确是新

浪员工。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是否意味着新浪真的要彻底把微博变成独立运营的产品甚

至子公司?




                        11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媒介狂想曲: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文:郑智斌(南昌)4


           作者: (加拿大)麦克卢汉 译者: 何道宽

           ISBN: 9787100030311

           页数: 447

           定价: 26.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由于时空分隔和后人阐释的原因,关于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中国学界有崇拜,

有神话,也有众口一词的批判。然而,当我们视其著作专为 21 世纪的人而写时,今天又有

多少人真正愿意探究麦氏的思想之光呢?



一   闲话



如果说麦克卢汉是媒介理论家中的一个麻烦人物,那是因为今天我们的研究者很少像他那样

为一样东西而麻烦自己,我们总是止步于表象和经验,或者只相信数据,而唯独缺乏应有的

理论想象。



如果说在麦克卢汉的话语中泥沙俱下,那是因为今天我们的研究者很少有这样的磅礡大气,

我们缺乏想象,不能狂想,心里只想发现真理,似乎它一直在那儿等待被发现。没有大浪淘

沙,金何以闪光呢?



作为麦克卢汉的经典之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的确是一部麻烦之作,也是一部真

正的淘金之作。



这个金,就是麦氏著名的论断――媒介是人的延伸。



4
 作者系本刊撰稿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九天机构(中国)策划总监。专著有《电
波广告实务》《中国发展传播学(江西卷)、
      、            》《飘在网海》等。电子邮件:today19@hotmail.com
                       12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二   媒介是什么



如果你不怕因为沉浸于麦氏思想的光芒而可能受到灼伤,那么不妨跟着《理解媒介》一道来

一趟思想旅行。



即使在新媒介发展已数十年的今天,即使你愿意花一整个下午,要清理麦氏在本书中的媒介

话语也可能要搭上半条命。但是,上述麦氏著名的论断犹如披开了一条林中路,帮助我们理

解到底什么是媒介。



在麦氏理论中,媒介几乎等同于技术,所谓泛媒介观。他说,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的延

伸”,从文字到自动化机械,从武器到物理网络等等,无非是对肢体、感官感觉直至到大脑

意识的延伸。因此,按个人理解,麦氏所言的媒介,作为技术它在本质上是人的从理性到欲

望与心灵的物化态,这在“个人网络化”的今天理解起来并非难事。也因为这一点,麦氏理

论被打上技术决定论的烙印。



想想媒介因何而诞生,或许更容易理解媒介的工具本质。其实,麦氏的弟子史蒂文森对此说

得更清楚,媒介是对人的生物学传播成分(眼耳脑等)的模拟,又起源于这一成分(功能)

的局限。比如科学家说,人眼在晴朗的天气里最多可看到 29 公里,这促使人们必须延伸眼

睛,以便看到更远的世界。



三   媒介与尺度



但是,媒介远非“工具”,而是一种新的“尺度”
                     ,而新尺度带来变化的可能。窃认为,这是

麦氏在论述媒介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时最具创意魅力的词汇。



麦克卢汉所说的尺度,是人的认知的尺度以及技术形成的新的认知环境,其影响大致是麦氏

所说的“模式”。这个模式应该先是媒介作为技术或形式所内蕴的模式,比如文字的抽象、

线性及其导致的感官分裂,电力(电波)时代声音对身体的回归及其整合思维;尔后,它更


                            13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是一种新的社会实践的模式,其间从个人认知与思维到人类社会、文化的特征将被改变。一

个主导的媒介所形成的尺度或模式将构建一个独特的社会与文化的时代,例如声音与部落时

代,文字与印刷时代,电力与重新部落化时代。



麦克卢汉说,
     “我们塑造了工具,此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
                        。正是因为新的媒介创造了新的尺

度并作为标杆,媒介的诞生必将导致人类社会生活在规模、步伐与类型上的变化。自动化机

械必然引导形成新的生产组合方式,淘汰一些就业机会,并构建新的人际关系和人与自身的

关系,这既是社会变革的基础,也是其产物。



麦氏说,
   “人的工作的结构改革,是由切割肢解的技术塑造的”
                          ,而无论这一技术是用来生产

玉米片还是卡迪拉克轿车。如果我们承认任何时代的任何事物皆必然为人所用,那么技术的

使用实践的确就像麦氏所言,
            “那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媒介的内容对塑造人际组合的形

态也是无能为力的”,而技术形式所创造的尺度才是人与社会改变的根本。



今天人们能用 QQ 来实践“新”的爱情,也是由互联网这一新的尺度造成的――尽管在网路

上爱情的感觉可能是“旧”的,但它使我们在恋爱对象的瞬间人数、谈情说爱的形式和爱恋

的步伐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媒介即讯息”的内涵之一,而这种现代数字爱情

的基本面貌,显然令以面晤、书信或唱山歌为恋爱模式的祖辈们不可想象。那么,按照麦氏

这一说法,正是媒介所引导出的新的“尺度”成为一种改造甚至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



四   人与媒介互为延伸



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麦克卢汉对古今近 30 种“媒介”一一作辩,其一线穿珠而又狂野、

探幽式的理论生产既细微又内蕴宏大,读起来既令人纠结,又令人心迷狂野。



麦克卢汉在本书中提到另一重要概念“内爆”
                   。麦氏说:经历机械时代后的西方世界“正在

经历内向的爆炸(implosion)”――电力时代人们从身体的延伸转到最后对意识(中枢神经

系统)的延伸。由于电力对信息传播的加速度消除了时空概念,如此,作为内爆的结果和新

的认知尺度的“地球村”诞生。


                         14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在麦氏话语中,内爆似乎是被其批评的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后果。而之后在鲍德里亚那里,被

泛化的内爆概念是指整个社会的内爆,是各种真实、意义和价值的界限的内爆。事实上,在

技术和意识领域,当今科幻作家和电影狂想家们也许更为形象地演绎了麦克卢汉和鲍德里亚

的思想。



       (The Matrix)
例如《黑客帝国》          。在矩阵世界里,技术不光是人的延伸,人的肉身将嵌入机

器,成为技术的一部分、载体或寄生物。正如在“第三媒介时代”
                            ,人们想象技术的内爆将

超越于任何外部的物的结构限制(外爆)而向人类感官的结构发起最后冲击,感官或心灵本

身成为最后的临界点――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2010 年的《阿凡达》
           (Avatar)比麦克卢汉更进一步。美妙的潘多拉星的纳美人以身体与神

树的直接对接启示人们,未来的感官外爆将使人类步入无居间的通灵社会。



媒介的彻底爆炸就是没有媒介?



今天,全球顶尖的实验室和科学家们正在冲刺媒介回归身体的梦想。或许我们可以大胆想象,

如果外爆和内爆在最后的临界点上同步发生,人体与媒介机器将互为延伸互为完满,人、环

境与社会之间将完全填充、超越真空。



可是,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技术社会呢?




                        15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第二人生:《第二人生:来自网络新世界的笔记》简评/文:慧声(上海)5


             作者: (美)奥(Au,W.J.) 译者: 李子南 / 李东贤

             ISBN: 9787302208679

             页数: 192

             定价: 26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9-9-1



说来惭愧,这些年来,我无视于上帝的发笑,无聊而执着地去思考诸如生命的本源以及意义

之类的“黑洞”般的问题。情绪低落时,我认为,我们都只是些 NPC,生命不过就是另外

的某些“生物”(不同的宗教对这些“生物”有着不同的称呼,在此,我姑且称之为“神”

吧)所编写的一小段代码而已,我们所有的自以为改变命运的努力,不过也就是程序原本就

设计好的剧情。不排除偶尔会有意外,但那也只是某种 BUG 而已。情绪激昂时,我会幻想,

或许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能够倾听到神的声音,然后或按神的旨意或按自己的意志重塑这个

世界的运行轨迹,他们是距离神最近的人。我深知,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这样的人,但却极

其期待,在我所生存的这个时代,能够有这样的人出现。



2006 年,酷爱网游的我,无意之间看到一款名为《second life》即“第二人生”的游戏,

彼时的感受,远非“震撼”两字所能形容。该游戏是 2003 年 7 月,由美国旧金山林登实验

室(Linden Research)公司发行的。在此之前的所有网游,即便最经典的《魔兽世界》
                                             ,也

不过只是在一特定的场景中,让玩家按照系统规定的游戏规则下进行如 PK、聊天等的互动

而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但“第二人生”却在虚拟的数字世界里,提供给玩家一个全新的生

存空间。玩家在游戏中,可以尽情地将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变成实物,并由此而决定自己的数

字生存状态。就如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菲利普•罗斯戴尔所言“这是一个无止境的不断创

造的世界,在这里你随意可以改变你的外形、你的性别、甚至你的人种,就像穿一双鞋子回

家一样简单”
     。此外,第二人生向玩家出租游戏中的“土地”
                         ,玩家可以运用土地进行各种商

5
    作者系本刊编辑,简介见刊尾
                                   16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业投资,同时也可在游戏中从事各种商业行为,并由此而获得相应游戏币,然后可按照一定

的比率将游戏币换成美元,从而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联系在一起。



在第二人生最辉煌的鼎盛时期,全球诸多跨国企业进驻到这个虚拟世界里寻求商机,戴尔在

这里出售电脑,阿迪达斯在这里销售服装,喜来登饭店在这里欢迎网友入住……同时,哈佛

大学在此开设了远程教育,路透社在此创建了自己的“第二人生”分社,美国总统候选人吉

姆•吉尔摩在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接受了采访……我已无须再列举更多的例子来描述这个

时代的盛况,且就说件玩家的行为,2007 年 9 月,进驻第二人生并购买了 24 个岛屿的 IBM

公司的意大利员工 Barillo Kohnke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组织了一次罢工,并得到了该世界的法

国参议院的赞许,最终员工们获得了胜利。



第二人生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鼓励用户进行更深层次的人生参与和生命体验,它以虚拟现实技

术所构建的高度拟真系统,革命性地颠覆了人们对于互联网社区和社会性网络的构想。彼时,

我认为林登实验室颇似我所幻想的那些无限接近神的人,他们在虚拟世界里,为人类重新制

定了游戏规则,并赋予了人类与现实世界并行的第二次生命。



然而,林登实验室毕竟不是神,当第二人生所创建的网络世界的外延无限扩大,并因此和现

实世界越来越纠结时,这个虚拟王国盛极而衰了。罗斯戴尔也承认“虚拟世界中数不清的各

类行为让林登实验室无法监督所有人的一举一动,他们唯一所能做的,只是引导这个社区建

立起一个自我管理的大环境”
            。这曾是第二人生最吸引人的特点,但同时却也成为它最致命

的弱点——它无法为虚拟世界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寻到解决的方案。第二人生开始与各种丑

闻、诉讼等纠结不清,不少机构也纷纷退出,这个曾经无比繁华的美丽新世界逐渐走向了没

落。



我一直狂热地跟踪着第二人生的每一步变化,曾数次动念想要把他的发展历程以及自己的感

受记录下来。但每每提笔之时便就会有力不从心之感,
                       无论从技术能力还是从哲学思想而言,

我都无法将第二人生这个世界清晰地展现,故而深觉遗憾。也正因此,当我看到由瓦格纳•

詹姆斯•奥所著,李东贤和李子南编译的《第二人生:来自网络新世界的笔记》后,既觉欣

喜又甚悲哀,为美文而喜,但也为自己恐怕永远都无法达到这等高度而黯然神伤。
                                   “它不是


                         17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关于游戏的,尽管这个王国的人民都嗜玩如命。因为,除了有着很多奇思妙想之外,还有车

载斗量的理由能够说明他们是这个地方的公民(那些奇想经常渗透到他们的所作所为之中)
                                       。

它更不是一个逃离现实的乌托邦。这是因为,尽管这个王国相对外部的世界而言可以称得上

是世外桃源,然而每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总是将他们的烦恼随身带来。 ——面对这样的文字,
                             ”

我无颜点评,唯余感谢。感谢瓦格纳精深的思想和精美的文字,也感谢李东贤和李子南精彩

的编译,我一直认为文艺作品的翻译是和原著一样重要的创作活动。



2003 年 4 月,瓦格纳以一个鼠标双击开始了他的第二人生体验,之后他用了近五年的时间

完成了体验、观察、提炼和写作。他把书里的每个章节都写成独立的故事,并从不同的视角

进行阐述,在记录林登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时他是历史真实的见证者,在描写第二人生大事件

时他作为当地居民是现场目击者,在分析第二人生的商业价值时他是精通互联网的学者。期

间因第二人生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他的书稿,也一改再改,并且由于最后成文时,第二人生

的衰败也仅仅初露端倪,所以书中并没有对游戏设计的制度缺陷的分析。虽然因此而略有缺

憾,但这无损于此书的阅读研究价值。若说第二人生是网游业最伟大的变革,这种变革将对

未来的网络社会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那么这本记录这种变革的笔记,也将随着时光的流逝,

逐渐显现出他的魅力,并透过历史的尘烟,照进未来的人类社会。




                        18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通向赛博空间的钥匙:《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文:禾玛(上海)6


              作者: (美)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 译者: 何道宽

              ISBN: 9787801496232

              页数: 290

              定价: 20.0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01 年



在众多的媒介环境学者中,保罗·莱文森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赛博空间人。伊尼斯之前的学

者最多接触到广播地球村,那是一个儿童村;麦克卢汉和尼尔·波兹曼则是电视时代的见证

者,他们从无形无象之人的背后,窥视着我们的地球;保罗·莱文森则是参与者村落里的居

民。而同时,他也是最为浪漫的传播学者之一,他的科幻小说作品曾获雨果奖、星云奖和斯

特津奖,他的网络教育公司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从这点上说,他比自称为“麦克卢汉

学生”的尼尔·波兹曼更好地继承了麦氏的文学气息与经济头脑(麦克卢汉是英语文学士出

                (Media is massage)(为“媒介即讯息”
生,同时曾灌录过名为《媒介即按摩》                          (Media is

Message)的诙谐谐音)的单曲唱片),保罗·莱文森同样继承的还有和麦氏一样对媒介乐观

的态度。正是这种乐观使得莱文森出色地完成了为每一位参与者地球村村民指路的任务,于

是便也有了这本《数字麦克卢汉》。



莱文森本人在写书之前写道:《数字麦克卢汉》实际上是两本书。一本写麦克卢汉的媒介思
            “

想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另一本写我自己的思想,说的是麦氏思想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这个

新的数字时代。”当然诚如本书的书名所述,本书还有第三个功能,即是信息化新纪元指南。

只不过在笔者看来,这种指南只能适用于少数人——尽管莱文森的笔触文风相比于麦克卢汉

生涩的文风而言已经可读了许多,但是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却丝毫不简单。也许有些时候,

内容依然是比媒介更为重要的讯息吧。




6
    作者系本刊编辑,简介见刊尾
                                    19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本书最吸引人同时也是最好阅读指引的无疑是每一章的题目。莱文森引用麦氏的经典警语,

同时兼以自己继承了麦氏文风的文字作为题注,表述自己对麦氏论断的批判与补充。从“我

不解释,我只探索——勉说其理”到“媒介既是讯息——网络内容”再到“地球村——从窥

视到参与”亦或是“冷和热——很‘酷’的文本”还是“机器把自然变成艺术品——机器美

人”,每一个标题都用麦克卢汉式的方法演绎着文章的内容,让那些能够理解隐喻的读者一

目了然,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莱文森不是麦克卢汉,而是一个更积极的学者,一个提倡媒介

人性化趋势(anthropotropic)并坚信技术将更好为人类所使用的乐观主义者。
                                         (尽管麦氏

也属于技术乐观论者,但却没有莱文森一般坚定。)



保罗·莱文森在每一章节先用比麦氏可读得多的语言阐述麦氏的核心要旨。相比于麦氏“先

知神谕”般的语言,莱氏的书便通俗易懂许多。
                    “我们对任何传播媒介的使用产生的冲击力,

远远超过它传播的特定内容。换句话说,媒介所能够传输的东西——比如看电视的过程,对

我们生活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我们看的具体节目或内容。”远远要比“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

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

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
                      ,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

度。”更易让普通读者理解,继而拾起通往赛博空间的钥匙。虽然前一句话也源自于麦氏的

隐喻式启发。



然而莱文森不仅仅只是让麦克卢汉的思想变得更为可读,将麦氏思想的十四个专题条分缕

析,他更创造了一套自己的理论。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人性化趋势”与“补偿性媒介”
                                     。这

在《数字麦克卢汉》一书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只不过这些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说明人在

媒介演化中进行理性选择的理论相较于笔者更为欣赏的尼尔·波兹曼的技术悲观论者而言都

显得过于乐观。事实上,我们永远都不会为技术所带来的异化担心得过多。赫胥黎的《美丽

新世界》一直是高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心物一元——后现代经济的核心命题:读《后现代经济》/文:魏武挥(上海)7


              作者: 姜奇平

              ISBN: 9787508615738

              页数: 300

              定价: 45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09-7-1



很多年前,有一款游戏《文明》很流行,我也玩得不亦乐乎。在这款游戏里,有一个文明进

程很重要,如果玩家在这个进程上落后对手太多,就会面临大刀长矛对抗坦克飞机的命运。

这个进程叫“量化生产”。玩的时候,我只知道这个进程得抢先于人,但却不知道,为什么

这个进程如此重要。



大学里学了点经济学后才明白,量化生产的核心在于提升效率。由于资源是稀缺的,那么,

如何最好地利用资源来获取产出得到效用,成为管理学和经济学中的重要命题。量化生产能

够让效率得到成百上千倍的提高。一个很显著的例子就是:借助量化生产和科学管理,福特

汽车的确实现了老福特的宏愿:让造汽车的普通工人都能开上 T 型车。



量化生产极大地推进了物质文明的建设,资本主义短短百年间的积累超过了人类文明历史上

的总和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现代社会的标志无不和巨型有关:高楼大厦、巨大车间、开阔

广场、笨重机械,等等等等。人们借助有效率的量化生产,能够操控起历史上从未能操控的

罕见规模力量,为自己谋求财富。然而,吊诡的是,物质虽然越来越丰富,但似乎人们,却

越来越不快乐。



这就是后现代大类下诸学派一直在探讨研究的问题。很多人对后现代这个后字有个误解,以

为现代之后就是后现代了(于是就有人经常用诸如后奥运经济啦、后布什时代啦)
                                   ,但其实,

7
    作者系本刊编辑,简介见刊尾
                                21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后现代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它在颠覆很多现代社会中已经固化的观念。

相对于现代社会一切均需要结构,后现代社会的主题词乃是:解构。



今天这个世界已经越来越日益复杂,传统的一套认识模式与范畴越来越有些疲于应付的局

限。从理论上讲,后现代这三个字大有“离经叛道”之意,不过,进入 21 世纪以后,现实

生活却不断地证明着这些“离经叛道”其实就是当下现实中的经和道。而与之对应的,后现

代研究这个在我看来可以视为是一个学派的领域也日渐昌盛,队伍不断壮大。总体说来,后

现代中有非常激进的研究者(比如博德里拉所谓的凡生于意义者,已死于意义)
                                  ,也有相对

温和的研究者,但他们都基本放弃了多数现代性理论所假定的理性的、统一的主体,赞成被

社会和语言非中心化了的碎裂的主体。而此书,从书名到其实质内容,的确是一本扎实的为

后现代辩护及颂扬之作。



《互联网周刊》主编、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这本名为《后现代经济》的

书,以信息化为切入点,扬弃现代经济学,反思工业化的一本学理性著作。凡七章,分别从

价值、交换、货币、组织、资本、制度和福利这七个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维度展开。



价值这一章,可谓总领全书。因为现代经济学所探讨的价值更多的和财富有关。一方面,人

们如饥似渴地追求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人们同样如饥似渴地发现,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精神

的愉悦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必然关系。姜氏在这一章中认为,现代社会将效用直接等同于价

值,而后现代社会的价值则在效用之外,更注重意义。他如是写道:



“后现代性的价值分析,特别强调色随心变。后现代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心物一元……心

物一元这里的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扩大点说就是与心理有关的情感、个性化、信息

等不确定的东西。在物质财富中,加入心的成分,成为后现代的要求。(p.4-5)
                               ”



总体说来,互联网有两大类应用得到追捧。其一、帮助人们节省时间(或者金钱等资源),

网络购物也好搜索引擎也好都带有这种性质。其二、帮助人们消费时间(俗称 kill time,或

者金钱等资源),比如网络游戏或带有游戏性质的虚拟社区。前者,符合现代经济学的框架,

因为机会成本是可以测算的,被赞誉为“促进效率的创新”
                         。但后者,却被称为无聊经济,


                        22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被很多自诩理性的人嗤之以鼻,并认为毫无“意义”
                      。你说你花了那么多银子,QQ 上买个

金钻黄钻的,或者网游里练成 500 级江湖高手,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如果我们细细究来,就会发现,其实这两类应用在最本质的地方是极其相似的:体验良好。

搜索引擎可以免去人们为求一信息上下奔走之苦而带来的酷感,和网游里炼成高手横扫江湖

带来的酷感,如出一辙,都是人们“心”中的感受。而人们其实各心不一的事实造成了互联

网服务这种注重用户体验的必须体现一定的个性化。这就是对本文开头的抹杀个性的“量化

生产”的挑战。



量化生产的结果必然是同质性产品(比如 T 型车)
                       ,但信息产品由于直指人心,就会产生异

质性产品。搜索引擎看似是一个同质性产品(页面大家看上去都是一样的)
                                ,但由于用户不

同,它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就五花八门,最终形成的结果页面更是千人千样。作为异质性的产

品,它也是一种产品,该如何交换呢?又该使用什么媒介进行交换呢?



作者的结论是:信息。



作者认为,现代工业就是从委托人中分化出代理人,并不断使这一中间环节膨胀。一方面,

代理人由于专司其职而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和效率,但另外一方面,代理人极有可能为了自己

的私利去坑害委托人。作者判定工业病的实质就是:



“为了手段而牺牲目的,为了中间利益而反对最终利益,为了仆人而牺牲主人。(p.105)
                                   ”



而解决之道则是: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代理人行为的透明化,最终实现代理人向委托人的复归。具体说来,

应在传统货币市场外发展两种独立的虚拟经济,一为金融虚拟经济,它的核心不再是货币,

而是以异质信息为中心的信贷服务,但权力必须交给委托人;一是信息虚拟经济,它不再以

传统货币为中介,而发展出交换中介与具体服务合一的信息工具”
                            (p.109)——这是作者开

给金融危机的解决方案。


                          23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从人心出发,要求所有的物都为心所服务,而不是心随物走,这是本书作者自始至终一以贯

之的观点。故而,在讨论完相对宏观的社会交换问题后,作者仍然以有机论式的比喻,切入

到组织、资本和制度这些相对围观的商业层面。



比如,在组织上,作者主张摒弃蜘蛛式的科层官僚体系而奉行扁平化的决策权分散的海星型

体系。作者认为,蜘蛛型组织都是非生命体组织,是压抑人性的,它或许能做大做强,但由

于不能做活故而也只是一时之大一时之强。只有尊重人性的海星式生命体组织,才完成广大

企业的根本利益:做活。作者以网商生态系统为例,多元化元素的有机协同,才让这个系统

欣欣向荣,换而言之,作者主张的是对有序(机械制度)的打破以及有序(生命制度)的生

成这一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而这一生命制度中的血管和神经,传导的便是信息。



总体说来,这本书是一本思考之作,虽然也涉及微观的商业部分,但着力点是依然是在理念

这个范畴上。这并不是一本操作性的书,作者也无意如此。更多的是,让读者明白,我们面

临的世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与之对应的,我们的理念,究竟该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要说稍有不足的话,那就是此书读来并不易。其实这也怪不得作者本人,后现代主义学

派在中国其实被推广得并不够,大量引用的学者名和概念,对没有涉及过后现代著作的人来

说,恍如天书。不过,我以为,对于商界人士们来说,后现代学理所让人感觉到的晦涩,恰

恰是阅读不足的缘故。而了解后现代这个其实就是现在发生的世界,从这本书开始,未尝不

是一个好的选择。




                       24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墙与被墙:读《我们的防火墙》及《中国防火长城》/文:何威(北京)8


              作者: 李永刚

              ISBN: 9787563391066

              页数: 267

              定价: 32.00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1



              作者: 赵克锋

              ISBN: 9787501797479

              定价: 22.00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年: 2010 年 6 月



从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一句简短的英文,翻译成中文,则是“跨越长城,走

向世界”。恐怕谁也没有想到,20 多年以后,
                     “跨越长城”的意象仍然被无数中国网民反复

体验,当然,现在叫做“翻墙”
             。当年一语成谶,好不黑色幽默。



一边是不少网民为 GFW 所阻后的怨念,一边却是 GFW 仿若无形却岿然不动的存在。因此,

当我先后发现这两本分别名为《我们时代的防火墙》和《中国防火长城》的书时,立即很有

兴趣一读,原来这个在官方新闻发言中并不存在的大火墙,俨然也可以在大陆出版的学术著

作中亮相了。



的确,两书都在开头几页,就明确解释了 Great Fire Wall 为何物,并分别将其译作“国家防

火墙”和“国家防火长城”。当然,两书都并非专门研究 GFW,而是将它作为一个隐喻和象

征,作为远为广泛得多的“中国网络内容监管/审查”的一个符号。

8
    作者系本刊编辑,简介见刊尾
                                25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说起网络内容监管或审查,似乎人人都可以滔滔不绝。但要写一本相关的书却并不容易,除

了像李永刚告诉我们的,人人心中都有一座防火墙,自我审查会束缚手脚外,更容易出现的

偏差是,作为“被墙”的一方而受到情绪的左右,失之片面或偏激。于是,把握好分寸尺度,

“不充当火热的政策捍卫者或现实批判者”
                  、做“温良中道的和事老”
                             (李永刚语)或谨慎地

将之技术化、抽象化,不对现实具体案例做对错与否的评判(赵克锋此书的风格),成为这

两本书得以顺利出版的基础。这一点,其实是很值得想研究各种所谓敏感内容并发表/出版

成果、又缺乏经验和标尺的青年学子们借鉴的(非此类同学可以飘过)
                              。



两书的作者都是名校的青年才俊,分别是南大和北大的副教授,专业领域分别是政治学和经

济学。两书之一出自作者的博士论文,体系更为严谨自洽,论述更为集中;另一本则是多篇

主题相关论文的汇集,胜在资料完备,文献注释丰富,且常从法律或经济的角度看内容审查

的问题,视角较新颖,颇予人启发。



从内容来看,若要谈论“网络内容监管或审查”
                    ,可以分作三种研究:描述性研究(实际情

况到底如何)、阐释性研究(为什么实际情况会是如此)和规范性研究(情况应该/最好是怎

样的)。两书各有侧重。



李的《我们的防火墙》一书,最引人注目之处在其“阐释性研究”
                            :政府是如何随时间推移

进行“政策学习过程”并成就现有监管体系,体系中不同角色(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机

构与网民)及其不同行动逻辑,更深层面的社会文化机理(父爱主义执政风格、革命传统与

假想敌、公众心灵的集体化)。其“描述性研究”长处在于有历史纵深感,对不同时期不同

特点有较好描述。而其“规范性研究”相对简略,而且似乎更多地在劝谕普通网民,
                                    “体会

大国转型之艰难”“体会压力赶超之焦虑”“体会改革进程之复杂”
        、          、          、克服“原子”状态、

要有理性……而对于政府,则仅止于要求其“有责任感”“宽容”“对公众的理性行为要有
                         、   、

信心”、相信人民不会“一放就乱”……说的都没有错,但在许多人看来,颇有点避重就轻,

权责不相对应的感觉。再加上,文中将网民也当做监管体系的一个层级,将其内化的自我审

查当做防火墙的一部分,以致让 Keso 同学觉得此书存在一定因果倒置的论证,以及,“国

家防火墙是他们的,我们只是‘被墙’(见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927017/)
                 ”                                        。


                            26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还有,作者尽管也提到地方和部门出于自己的“小算盘”而有于中央政府不同的行动逻辑,

但在其后的论述中似乎又遗忘了这一点,基本上假设各种规制都是出于中央政府求稳定求发

展的“善意”
     ,这与实际情况难免有些脱节。



赵的《中国防火长城》
         (书名真劲爆,这个出版社真开放)一书,在“描述性研究”与“规

范性研究”方面较为突出。例如介绍中国互联网审查的技术手段、法律依据和执行部门及中

外互联网审查制度比较、世界审查历史等章节,尽管原创性不强,但在资料搜集整理方面做

得相当不错,可以作为后来研究者的扎实起点。关于“应该如何”的问题,有关的几篇论文

各有亮点,比如借鉴经济学理论框架来探讨审查的理论模型、互联网治理是否应从运动式、

行政式的方法转向长效机制的建设、互联网审查作为国家行为如何与国际法相对接。此外,

书中还有若干有趣之处,例如在序言中提出:有些反审查技术手段可冲破几乎所有审查,产

生成本较低的信息传播渠道,冲破的大部分成本变为纯消耗性的社会成本;而审查制度失效

后,如政府高层管理体系激励不对,中层、基层官员(如网警)仍然会鼓励审查的进行,甚

至有可能制造出被审查的信息,这就白白增加了社会成本。这种道德风险问题与其他岗位上

出现的不同,
     “网警”这样级别低的官员的道德风险问题对社会的危害会很大——这当然只

是作者的理论推演,不过我很好奇到底有没有实证的例子,呵呵。



总之,两书皆可读。官员可以从中找到监管合法性和手段,愤青可以从中找到痛批的靶子,

搞学术研究的可以从中找到资料、线索并学到一些写作经验。理想的状态,当然是社会和谐,

人民与政府互相理解。只是,当一起又一起的网民发帖被政府“跨省追捕”
                                、被起诉为“诽

谤”并陷于牢狱时,当“胡萝卜”“温度”“学习”统统不能 google 时,当饭否叽歪们悄
               、   、

然死亡、各大门户网站微博又遭“被测试”时,当一个“巫妖王之怒”的资料片可以被两个

不同政府部门审批超过一年时,
             “被墙者”的心态,恐怕很难像“筑墙者”和“守墙者”那

样“温良中道”吧。




                        27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外文编译】



《公有领域——圈占知识公地》 第四章 互联网威胁(节译)/译:立早(北京)9


             Prof. James Boyle (Author)

             Paperback: 336 pages

             Publisher: Yale University Press (January 26, 2010)

             Language: English

             ISBN-10: 0300158343

             ISBN-13: 978-0300158342



完美控制的逻辑



我认为有一种目的论——一种关于知识产权法必须随历史发展而发展的理论——隐藏在我

称之为互联网威胁的观点中。内容产业没完没了地兜售这个观点——并且不无原因地——会

将其简化为:知识产权的强度必须与复制的成本呈反向的变化。在高昂复制成本的情形下,

人们只需微弱的知识产权即可。 面对僧侣复制者,我不需要版权是因为对手稿的物理控制

已然足够。如果我说我会复制你的手稿,但必须亲手誊写,这有什么要紧呢?这如何会对你

构成威胁?我们不必创造一种合法权利来排除别人的复制,或是拥有一种“复制权”
                                    。然而

当复制成本降低,排他性的需求随之增长。应对古登堡印刷,我们需要《安妮法案》——第

一个版权法令——和随之而来的漫长的版权演变。



其后互联网出现了。面对互联网,我们需要《数字千年版权法》《防范电子盗窃法》《1998
                            、        、

年版权期限延长法》乃至《反信息剽窃法》。随着复制成本接近于零,知识产权必须接近完

美的控制。我们必须加大权利强度,延长权利期限,提高惩罚力度,使非营利性的非法复制

变成犯罪。我们必须走出版权的传统领域去管理与版权资料相关的科技。各公司正在把他们

的数字资料围上数字化屏障。我们必须把规避数字防护机制认定为非法行为,即使换个角度


9
    译者系本刊编辑,简介见刊尾
                                     28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看,你这么做是对材料的“合理使用”。我们必须禁止制作规避数字防护机制的工具——这

是让加密专家忧心忡忡的前景。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结束惹是生非的互联网匿名制,要求

每一台电脑拥有一个个人身份。我们必须实施点击合同10 ,即使有第三方参与,即使你不

点击的话就无法阅读——如此一来你永远不会真正意义上购买到你下载的软件、音乐、电影

和电子书,而只是获得在限定的狭窄范围内的使用“许可”
                         。我们必须发明连锁的软件和硬

件系统来监视和控制在那些系统中使用的资料——这样歌曲就可以在特定电脑上被许可使

用特定的次数。不管拥有者希望禁止的使用是否合法,它都将真的变成不可能的事情。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让互联网科技从之前赞颂的伟大的“自由科技”变为控制和监视的科技。

个人之间流通零成本无损耗的数字拷贝的可能性需要这样的变化。我们必须重构互联网使之

有利于布兰妮•斯皮尔的安全,这样说来非常轻易(如果诱人的话)“互联网威胁”的论点
                              。

是不管在音乐、软件、电影还是电子文本的领域里——如果我们想要数字创造力,我们就必

须重构网络。由于财产权的保护强度与复制的成本呈反向变化,零成本复制意味着重构的网

络必须在法律体制和科技架构上都接近完美的控制。



和其他引人注目但令人误解的论点一样,互联网威胁论指出了很多事实。问一问花费成千上

万美元制作昂贵的专门的电脑辅助设计程序的软件公司,当程序放在一个破解软件的网站或

P2P 分享网络上时会发生什么。将希望和资本倾注在一个单独的新游戏中的电脑游戏公司会

告诉你同样的内容。完美的零成本拷贝的易得性是对所有有价值的文化经济产品的威胁。关

于互联网威胁的故事并不是错误的,它仅仅是在很多方面过于偏激而不够完善。这里有两个

例子。



零成本复制是把双刃剑



互联网确实降低了复制的成本,因此同样降低了非法复制的成本。当然,它也降低了生产、

发行和宣传的成本,并不可思议地扩大了潜在市场的规模。网络是否导致了权利拥有者的损

失,因而我们需要增强保护和控制以维持一个稳定的激励水平?一个庞大的有漏洞的市场实

际可能会比一个控制力度大大强化的小型市场提供更多的收益。不仅如此,支持廉价复制的

10
 译者注:注册网站用户、网上购物、申请会员等等活动时,网站会要求人们填写相关信息,并
点击“我同意”后才可以进行相关活动,这种必须点击“同意”的合同,即为点击合同。
                     29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科技也同样支持迅捷的百科全书式的搜索引擎——迄今发明的最适合发现非法复制的工具。

网络一只手拿走的,通常会用另一只手还回来。愈加廉价的复制科技不仅仅意味着损失,也

意味着机会。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之前,我们得弄清楚损失是否会比收益更大,修订的商业

模式和新的发行机制是否会在避免损失的同时实现更多的收入。



但是等一下,盗窃真就是盗窃吗?如果新科技使更多的知识产权的盗窃成为可能,我们是否

不得不通过加强法律力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某些新科技导致大量汽车盗窃,我们可能会

增加警方资源和监禁刑罚,甚或通过新的立法创造出与汽车盗窃相关的新罪行。我们可能会

做所有这些事情,即使所提及的科技在其他地方给予汽车所有者重要好处。盗窃就是盗窃,

不是吗?



答案用一个字就是不。说“盗窃就是盗窃”正是杰斐逊的告诫所要防范的错误。我们不应假

定知识产权和有形资产在所有方面都是一样的。创造叫做知识产权的有限垄断是为了提供最

小化的必要激励来鼓励创新达到希望的水平。任何多余的激励都是额外损失。当有人拿走了

你的汽车,他们有车而你没有。当由于一些新科技,有人能通过 MP3 文件获得你的新歌,

他们有文件而你也一样有。你没有失去那首歌。你可能会失去的是把歌卖给那个或那些“分

享”文件的人的机会。我们不应对这种损失无动于衷;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一种

新科技不仅给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创作、发行和销售带来经济收益,也带来经济损失。这

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提高权利等级、改变我们传播网络的结构、发明新的罪行等等行动之前稍

作停顿。



记住,内容产业在互联网上关心的很多事物已然触犯法律,并遭受检举和起诉了。问题不是

互联网是否应该是一个知识产权的自由地带;它不应该是,现在不是,永远也不会是。问题

是当内容产业要求额外的或新的权利时,如新的罚款、特定类型科技的定罪,我们是否应该

在同意他们的要求之前,将互联网给他们带来的收益和损失一并进行考虑。答案当然是我们

应该。可惜的是,我们并没有这么做。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内容产业增强法律的努力是错误和

无谓的。这意味着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如此。



在知识产权政策中有一个非常牢固的传统,我称之为“百弊无利”的观点。任何新科技带来


                        30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的所有威胁——纸孔钢琴、唱片机、影印机、录像机、互联网——已经被了解得非常清楚了。

然而机遇,尤其是需要改变商业模式或重构市场的机遇,却被视作海市蜃楼。人们只看到不

利的一面,却无视积极的一面。录像机的故事是广为流传的例子。当录像机——另外一种有

利于降低复制成本的科技——第一次出现时,电影工业的反应是万分恐惧。他们的商业计划

依赖于在剧院里放映电影,然后授予电视台放映的许可。录像机在这个计划上不合时宜;它

们被视为侵犯版权的设备。好莱坞试图在它们身上征税来支付可能会造成的损失。他们的设

想是什么?更廉价的复制需要更强的权利。



输掉那场争论后,电影公司试图使录制设备的制造商被判处负有帮助侵权的责任;负有责任,
                           11
换种说法,就是协助 Sony Betamaxes        的拥有者可能做出的侵犯版权行为。当然这正是在

Napster 一案中如出一辙的合法要求。然而在 Sony 一案中,电影公司败诉了。高等法院认

为录制电视节目来将它们转移至更方便的时间观看是一种合理使用。电影公司的申诉被驳

回。

从负有责任的威胁中解放出来的录像机的价值持续下降。它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进消费者

的房屋里,一直到万维网的到来。所有这些立于电视机旁的盒子如今都迫切需要新兴的录像

出租市场提供的内容。在 DVD 大获全胜之前,录像带出租市场构成了电影工业超过 50%的

收入。录像机造成了损失吗?当然。一些因电视节目播出时间不方便观看而本可能去剧院观

看电影的人们可以改为录制下节目稍后观看。录像甚至可以与朋友和家人分享——从一些有

线电视节目中录下的粗糙的迪斯尼电影可以送给家里有年纪差不多适合观看的孩子的兄弟

姐妹。录像机也会用于明显违法的复制行为——电影被不拥有其版权的人大规模复制和销

售。一种更廉价的复制科技必然会造成损失。但它也提供实质性的收益,远远超过损失的收

益。颇为讽刺的是,如果电影公司“赢”了 Sony 的官司,他们现在的情况可能会更糟。



Sony 的故事给我们上了几节有益的课——第一,这个“百弊无利”的观点是版权政策的坏

指导。在它的影响下,一些公司会总是把更强的控制之于收益和更廉价的复制之于损失等同

起来。他们会得出在某些时候是正确的结论,他们的存在受到威胁;在某些时候是错误的结

论,威胁更多的是针对创新和文化本身而非针对他们发行的特定方式。他们会向立法机构和


11
 译者注:1984 年美国电影行业向 Betamax 卡式录像带的生产厂商 sony 提起版权诉讼,经过数
年的较量,最终高等法院支持 sony 一方,认为 sony 没有故意鼓励侵权行为的发生,而电影公司
也无足够证据证明录像机对电影业的直接影响。
                            31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法院寻求担保,让他们能继续以旧有的熟悉的方式做生意。通常情况下,市场会对这种短见

进行矫正。不受上一代习惯禁锢的新兴公司会敏捷地转向从新科技中获取收益,并淘汰反应

迟钝的落后者。虽然在某些情况下,竞争并不起作用:



•如果落后者是实力强大的垄断集团足以压制竞争;



•如果他们获得政府支持来将具有威胁性的科技非法化,将其描述为对旧守卫的“权利”的

掠夺式侵犯,而非激烈的竞争;



•如果根深蒂固的偏见过于强大以致潜在的商业利益耗费数年才变得显而易见;或者



•如果市场已经“锁定”在一个支配性的标准上——比方说一种技术或一个运作系统——使

得新的市场参与者没有进入的合法渠道。



在这些情况下,无法依靠市场自身进行修正。很不幸地,恰恰也是关键一点,知识产权政策

经常在这些事实存在的情况下处理争议。



让我重复这个观点,因为这是这本书里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对于一个政治科学家或者市场分

析师而言,我刚刚描述的这些情况听起来像一个法律和市场失调的罕见的完美风暴。对于一

个知识产权学者而言,它们听起来与寻常的商业无异。



在录像机争论的例子里,这些因素都不存在。政府拒绝参与进来帮助电影公司将新科技非法

化。当时话题的另一方是有着同等强大实力的公司(出售录像机的消费类电子公司),它将

这个新市场视为既已存在的录音机市场的一种自然扩张。受威胁的工业没有控制占优势的专

利技术标准,无法用其解决对他们商业模式的任何威胁。市场原来可以脱离不成熟的立法干

预或专利技术壁垒的影响而发展演变。因此我们知道在这个案子里电影公司是错误的,他们

声称廉价复制技术带来迫在眉睫的厄运是完全错误的。公众,以及很讽刺的是,工业本身最

终都会受益。但是 Sony 案与其说是惯例不如说是例外。这正是为什么它如此重要的原因。

如果竞争和变革能够被禁止,我们难以得到很多案例来反驳廉价复制科技必须总意味着更强


                        32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权利的逻辑。“自然实验”将永远不会被允许发生。那些只看到廉价复制科技的威胁并能以

他们的世界观影响立法者或法官的人会压制它们的发生。我在这里描述的故事情节,互联网

威胁论,将会变成常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很难拥有必需的证据来反驳它。



窟窿和奶酪一样重要



Sony 案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很重要。高等法院的决定开启了这个判断:在美国版权法律范围

内,消费者为了改变播放时间而录制电视节目是“合理使用”
                          。因为合理使用在这本书中出

现无数次,所以很有必要暂停片刻来解释下何谓合理使用。



内容工业喜欢将合理使用描述成一种对在其他情况下是明显侵犯版权的行为勉强而有限的

防卫机制——就如同这样的要求,“是的,我侵入你的领地,这是错误的,我承认。但我当

时在饥肠辘辘地寻找食物。请豁免我一回。
                  ”这是非常不准确的。不错,合理使用被认作“一

种积极的防卫机制”;那正是它在一个版权案中被提及的方式。但美国法律阐述的很清楚,

合理使用是对版权所有者独占权的限制——版权所有者永远无权阻止的使用方式。这种防御

不是“我侵入了你的土地,但我当时饥肠辘辘。”它是“我没有侵入你的土地。我走在从它

中间穿过的公共马路上,这条公路你永远没有优先拥有权。 当社会分散版权所有者的权利,
                          ”

它划出一些特定的使用领域并拒绝移交对它们的控制权。此外,别忘了杰斐逊的告诫。这不

是一种天然的绝对的财产权。这是一种对有限的暂时性垄断的有条件的财政补贴。我们不能

有这样的前提假设,即认为版权所有者对所有可能的使用都有绝对的权利,因此如果一个公

民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使用作品而没有付费给版权所有者,版权所有者有权获得报酬或申诉

“盗版”。在我称之为互联网威胁的故事情节的影响下,立法者已经看不见这一点了。



那么什么是“合理使用”呢?当我被非法律专业人士问及这个问题,我提供给他们看版权法

案中的实质性规定。他们显然由于对他们将要看到的文本代码的规模和复杂性的想象而退

缩。以下是合理使用的法律规定的完整版本:



第 107 项-独占权的限制:合理使用




                          33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尽管第 106 项和第 106 项 A 的规定,版权作品的合理使用,包括复制复印品、唱片或任何该项条文指定的

手段。将拥有版权的作品用于批评、评论、新闻报道、教学(包括大规模课堂使用的复制品)
                                        、学术研究不

是侵犯版权的行为。判断任何场合一个作品的使用是否是合理使用的考虑因素应包括——




(1)   使用的目的和性质,包括这种使用是商业性质还是非营利性教育目的;

(2)   版权作品的属性;

(3)   版权作品被使用的数量和被使用部分占作品整体的实际比例;

(4)   版权作品的使用对潜在市场或其价值的影响。




一个未公开的作品自身并不能以此为理由阻碍合理使用的决定,如果这种决定是基于对以上所有因素的考

虑之上的。




“但这似乎很合理,”人们经常说,仿佛他们之前期待它会扑朔迷离的复杂和显而易见的不

合理。
  (也许他们毕竟已经跟法律打过一些交道。 人们对此多思考一会就会发现这些因素不
                     )

能被自动适用。例如看一下第三个因素。创作戏仿作品的人经常需要大段摘用被模仿的作品。

那毕竟就是戏仿作品的特质。他们可能会出售那篇戏仿作品,因此与第一个因素相抵触。那

么第四个因素呢?有人也许会从我的书中摘录大段文字用于一篇毁灭性书评,破坏它的任何

畅销机会。想一想,即使是一篇戏仿之作都可能对被模仿的作品的“潜在市场”造成消极影

响。但那些使用一定仍是“合理的”吗?(在这两个例子中,高等法院都同意它们是合理使

用。)



提出这些假设的问题案例,版权的初学者可能会比很多已经学习数年的人更好地理解合理使

用的目的。事实上,初学者的问题使得对所有权权利的所有例外、限制和保护变得更清楚明

了——知识产权这块奶酪上的窟窿。学者急切地要找到一种理论可以解释合理使用原则的所

有应用,好将所有情形安排得像靶子一样,用一支箭就可以将其全部射穿。合理使用的设立

也许是为了减少明晰权利的困难,而它在运用过程中这么做(减少书面工作、争论、延迟、

忽视和恼怒)却会非常浪费或极其复杂,经济学家喜欢用“交易成本”这个专业名词指代这

种情况。(尽管合理使用事关交易成本的观念很难解释一些我们最关心的合理使用的类型—




                          34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12
—模仿、批评和反向工程         的权利。)或者也许合理使用只允许一个创新性作者的权利被第

二个创新性作者超越,而其作品亦是建立在第一个的基础之上——模仿者、评论家、学院艺

术家或者任何人。
       (于是再一次地,照片用于教学目的听起来并不那么具有“创新性”)宪
                                     。

法或国际言论自由保障能够规定合理使用吗?这样看来,合理使用提供了一个安全阀,使版

权可以与第一修正案、财产权乃至言论自由并存。为了警告法西斯主义或是模仿一些艺术作

品造成毁灭性影响的危险,以联邦法的名义禁止我翻译《我的奋斗》的行为居然会符合宪法

规定,毕竟不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



每一个关于合理使用的观点,以及许多其他的被用于解释这个难题的宏大理论都有很多地方

需要修正。问题正在于此。



知识产权是一种明智的社会干预,它带给我们巨大的益处但也带来了无数危险:



1.   无助于创意诞生的垄断的危险,或者超出鼓励未来创作所需的权限或期限的危险;

2.   过于宽泛的权利会不利于言论、批评或科学进步;

3.   它会限制接触渠道,阻碍“后来者”创新;

4.   它会导致工业集中,一方面损害消费者或公民,另一方面正好远离反托拉斯管制,因为

垄断或供不应求依赖于知识产权;

5.   它会产生强烈的“网络效应”使得市场倾向于一些缺乏效率的科技;以及

6.   它会使得权利所有者控制一些在垄断范围之外但与之密切相关的科技。



危险的列表与阻止危险发生的例外、限制和约束的列表都在不断地增加。我们限制知识产权

的期限。(至少,我们过去如此。立法者如此重视它以至于宪法本身也有有限的适用期限;

然而国会和高等法院似乎已经丢弃了这一点。
                   )我们限制知识产权的范围,以使它们不能覆

盖未加工的事实或一般的观念,而只覆盖创新和表达之间的范围。(至少,我们过去如此。

数据库保护、基因专利和商业模式专利的发展明显在侵蚀这些屏障。
                             )而对于合理使用,在

我们一开始交出权利时就给它们加上了限制。版权给予的专有权不包括阻止批评、模仿、课


12
 译者注: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指通过对他人软件的目标程序进行逆向解剖、分析,方式是从软件的目
标代码,通过反汇编方式寻找源代码,以推导出他人的软件产品的功能、组织结构、处理流程、算法、界
面等设计要素。
                       35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堂复制、电脑程序解码和其他内容的权利。(尽管如下一章节所反映的,最近法律的一系列

变化意味着合理使用权利的实践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这些对知识产权的限制无法用一个单独的理论解释,除非那理论是“避免对知识产权本身多

样的且不断变化的危险”。即使是像合理使用这样一个单独的限制也是对知识产权带来的危

险许多不同担心的回应。它的确会不断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当电脑程序第一次清楚地包含

进版权法,软件工程师想知道它是否会削弱这个工业。为什么?任何想与一种主流程序竞争

的人需要对它“解码”以使他们的程序可以“兼容”
                      ,或者仅仅是更好用。比方说,无论一

种新的文字处理程序多么好,如果它无法读出人们用旧的主流文字处理软件创建的文件,那

么它一诞生就会早夭。但是要实现这一点,新兴公司的工程师就不得不剖析他们竞争对手的

程序。在这过程中他们会创造出旧程序的临时拷贝,即使最终的产品——热门的新软件——

会完全不同于旧者。这样的行为违反了版权法吗?



在一系列非凡而有远见的案例里包括这样的话题,法庭的答复是不。
                             “解码”是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的法律在如书籍、诗歌、歌曲这样表达性的、无功能的、独立的作品内容中演变。

现在它被运用到经济上非常依赖“网络效应”的功能性产品上——许多程序只有在被广泛使

用才有用。即使新的程序更好,如果没有广泛的兼容性,我们永远不会带着我们已有的文件、

电子表格或数据转向使用它。一个程序将无法读出被另一个程序创建的文件。这就好像语言

本身都被授予版权了。如果说在解码软件的过程中附带产生的拷贝事实上侵犯了版权的话,

就会因为一个科技的偶然(你需要暂时性地“复制”程序以明白它们如何工作,并使你的成

品与之相一致)和一个法律的偶然(版权现在被用于管理商业的功能性消费品:二进制代码

制成的“机器”)使法律调转方向。复制和阅读,或者复制和理解的差异由于科技的原因已

然改变。因为法律延伸进新类型产品的范围内,致使语境已然改变,在此语境下经济的运作

与小说时代非常不同。与其让主流软件公司使用版权阻止其他人制作兼容的软件,法庭用了

规避的策略——合理使用——来阻止那个危险并支持版权的基本目标:鼓励科学和有用艺术

的发展。



说这么长的故事是为了阐明一个简单的观点。对知识产权多样化演变的限制与它们约束、削

弱和定义的权利一样重要。窟窿与奶酪一样重要。


                       36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这与 Sony 案由何关系呢?别忘了在那个案子里高等法院说过为了改变播出时间而复制电视

节目是合理使用。法院可以仅仅停留于此。可以这么说,
                        “既然大多数消费者所为是合法的,
            13
就不会有对帮助侵权        的或代理侵权的申诉。Sony 没有帮助侵权是因为首先消费者复制节

目没有侵犯版权。
       ”有趣的是,尽管这是规定的核心,法院走得更远。它摘录了一些看似毫

无关联的关于帮助侵权的专利法条文: 帮助侵权的裁决当然不能将商品从市场中完全移除;
                “

然而它确实给了专利权所有人有效控制商品销量的能力。帮助侵权的裁决通常情况下是等于

承认了争议物品在专利权所有者的垄断范围内。
                    ”很明显,法官们担心的是,电影工业通过

利用版权法,能够事实上控制一种新科技。



法院通过一个专利法的类比来表达这个担心的事实,乍一看确实令人吃惊。法院通常情况下

看待版权与看待专利并不太一样。首先,专利权更强大,虽然它们也更难获得并且持续更短

的时间。其次,法院经常表达对一个某项专利驱动的技术垄断的担忧,而却很少能在版权法

的文本中看到这种担忧。对犁或谷物升降机的不必要的垄断,如杰斐逊所指出的,可能会减

缓科技的发展。但对《白雪公主》或《希腊古瓮颂》的垄断呢?我们通常情况下不认为表达

(版权的领域)的权利在其范围内会威胁到一个全新的技术发明(专利的领域)。



但在 Sony 案中,高等法院很清晰地看到,在一个科技发展使复制更加便利的世界里,版权

中帮助侵权的观念可能被用于压制或控制在百弊无利的逻辑里对版权所有者造成威胁的全

部科技。确实,从某种意义上,互联网威胁的背后逻辑——“更廉价的复制技术需要更强的

控制”——需要这个结果,尽管 Sony 案早于万维网不少时间。如果是廉价复制本身造成威

胁,那么内容拥有者会以版权作为他们围追堵截的坐骑,加快步伐获得对廉价复制科技的控

制。那是为什么 Sony 案会超越简单的合理使用的规定,解释了电影公司申诉的后果。在一

个脚注里(法官常常在那里掩藏他们最犀利的观点)
                      ,法官几近于暗讽:



这看似非同寻常,仅仅因为录像机可能会被用于侵犯版权,版权法给予所有版权所有者同样的发行录像机

产品的独占权,更不必说案中两位被告了。然而,那正是他们申诉的逻辑含义。要求禁令的诉求背后显示

了被告实际上寻求的是,宣布录像机为违禁品。在这个法庭上他们的要求是继续按照一个公平创造的强制


13
 译者注:专利侵权的一种,属于间接侵权。指某人的行为虽然没有构成对他人专利权的侵犯,但却教唆
或引诱第三人侵权,从而在事实上帮助了侵权或者共同参与了侵权。
                       37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许可来获得版税是可接受的补偿。这显示了对被告而言,他们会很愿意以版税作为回报,将他们声称在录

像机中的垄断利益许可给 Sony。




Sony 案的真正重点不是电视节目的“时间变动”是合理使用。它实则是以知识产权这块奶

酪上所有窟窿作为隐喻的一个更为深刻的原则。Sony 案法庭宣布因为录像机能够实质性无

侵权的使用,这些设备的制造商并没有触犯帮助侵权罪。如果版权所有者的权利是绝对的,

如果他们有权阻止任何可能威胁他们现有商业模式的活动,那么很可能录像机就会触犯帮助

侵权罪。这是因为我们拥有并且需要对知识产权多样的例外和限制,高等法院才能驳回版权

本身禁止廉价复制科技的要求。换种方式说,没有一系列对版权的多样化的例外和限制,廉

价复制需要更强控制的观念会无情地将我们带向廉价复制科技必须受版权所有者支配的地

方。



因此我们有了对杰斐逊告诫的推论——姑且称之为 Sony 公理:廉价复制使对版权的限制更

为重要而非相反。没有那些限制,版权法会膨胀并转向要求垄断或至少控制我们传播科技结

构。那正是如今因特网威胁论的逻辑对我们的影响。
                      (P60-71)




                          38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混杂——混合经济时代繁荣艺术和商业之道》(节译)/译:立早(北京)14


              Lawrence Lessig (Author)

              Hardcover: 352 pages

              Publisher: Penguin Press HC, The (October 16, 2008)

              Language: English

              ISBN-10: 1594201722

              ASIN: B0029LHWFY



前言



早在 2007 年,我在柏林跟一些朋友共进晚餐。席间我们谈论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在气候

变化带来的威胁上越聊越热烈,一个在座的太过兴奋的美国人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我们

需要发动一场碳战争。各国政府需要动员,让我们的军队一往直前!”说完他向后倒进他的

椅子,洋洋得意于他的大胆设想,猛灌了一大口极为昂贵的红酒。



我的朋友很明显打了个比方。碳不是一个“敌人”。即便一支美国海军也无法与之对抗。然

而我环顾四周,发现我们的德国友人陷入了沉默。“怎么了?”我问其中一个朋友。他停顿

了一小会,极为低声地说,“德国人不喜欢战争。
                     ”



这个回答引发了我脑中的灵光一现。当然没人说要使用枪支去与碳甚或碳污染的制造者作

战。但是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德国人对战争的联想极为消极。整个国家,尤其是柏林,一

直生活在它为 20 世纪两次过错所付出的惨痛代价的阴影之下。



但是在美国,跟战争有关的联想则没必要这样消极。我不是指我们是个热爱战争的民族;我

是指我们的历史允许我们喜欢发动战争的观念。战争是在我们并非被逼无路的情况下,为纠

正一个巨大错误而做出的牺牲。至少在最近一个例子里,这牺牲换来了一个非常不错的结局。

14
     译者系本刊编辑,简介见刊尾
                                     39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我们因此将此牺牲浪漫化了。



这种浪漫让我们将战争的隐喻逐渐延伸到其他的社会或政治斗争中。我们发动针对毒品、贫

困、恐怖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战争。此外还有反政府浪费战争,反犯罪战争,反垃圾邮件战争,

反枪支战争和反癌症战争。正如乔治·拉考夫教授和马克·强生教授所描述的那样,每一场

这样的“战争”都在制造一张“衍推网络”。这些衍推构建和推动了社会政策。如他们在探

讨卡特总统的“战争的道德等价物”演讲时所言:



有这样一个“敌人”,一个“对国家安全的威胁”,需要我们“锁定目标”、“整顿重点”、

“建立新的指挥链”、“策划新战略”、“搜集情报”、“团结力量”、“实行制裁”、“提

倡牺牲”,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战争的隐喻凸显了某些特定事实,却隐藏了另外一些。这个

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看待现实的方式;它使得政策改革和政治经济举措名正言顺。这个被接

受的隐喻为特定的干涉提供支持:有一个外部的、异国的、敌对的仇人(如漫画家在Arab

headdress中所描绘的那样);能源需要给予优先考虑;平民需要作出牺牲;如果我们不面

对挑战我们就无法生存。



生存之战有着显而易见的暗示。发动这样的战斗不受任何限制。询问理由就是懦弱的表现。

反对就是对敌人的援助——这种行为几近于叛变。胜利是人们唯一渴望得到的结果,至少表

面上如此。妥协总是被击败。



这些衍推在诸如二战这样真正为了生存的斗争中确实很有意义;而拉考夫给我的启发却是去

研究当战争隐喻运用到那些生存并非岌岌可危的语境中时,这些衍推会有多危险。



例如,思考一下“毒品战争”。与令人衰弱的毒瘾作斗争毫无疑问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

我已然亲眼见识到它所带来的毁灭性影响。但“毒品战争”的隐喻让我们难以发觉这场战争

威胁的也许有其他更为重要的目标。想想即使是短期交易者也要面对的漫长到令人震惊的监

禁期限——例如拥有672克可卡因就会被最高法院判处终身监禁,并且没有任何假释可能。

想想被毒品交易困扰的犹太区。想想拉美地区政府没有有效而独立的司法部门甚至军队,因

为禁令带来的财富使得毒品巨鳄夺取了他们的控制权。然后再想想这场战争基本上对终止毒


                        40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Mais conteúdo relacionado

Semelhante a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第七期(麦克卢汉专刊)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第七期(麦克卢汉专刊)数字时代阅读报告第七期(麦克卢汉专刊)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第七期(麦克卢汉专刊)武挥 魏
 
091516 new media cafe
091516 new media cafe091516 new media cafe
091516 new media cafeNPLUS
 
New media cafe vol1
New media cafe vol1New media cafe vol1
New media cafe vol1lhl0071
 
Cape weekly010期
Cape weekly010期Cape weekly010期
Cape weekly010期NPLUS
 
Cape 周刊010期
Cape 周刊010期Cape 周刊010期
Cape 周刊010期NPLUS
 
Cape 周刊009期
Cape 周刊009期Cape 周刊009期
Cape 周刊009期NPLUS
 
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文字实录
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文字实录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文字实录
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文字实录ITband
 
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文字实录38
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文字实录38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文字实录38
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文字实录38hechangmin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第五期 2011年3月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第五期 2011年3月号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第五期 2011年3月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第五期 2011年3月号武挥 魏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出版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出版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出版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出版Charles (XXC) Chen
 
It·互联网微博一周经典语录(2010.12.6—12.12)
It·互联网微博一周经典语录(2010.12.6—12.12)It·互联网微博一周经典语录(2010.12.6—12.12)
It·互联网微博一周经典语录(2010.12.6—12.12)cn140
 
100320 New Media Cafe Vol9
100320 New Media Cafe Vol9100320 New Media Cafe Vol9
100320 New Media Cafe Vol9ethan.lee
 
Transliteracy Sue Thomas Xi'an (Mandarin)
Transliteracy Sue Thomas Xi'an (Mandarin)Transliteracy Sue Thomas Xi'an (Mandarin)
Transliteracy Sue Thomas Xi'an (Mandarin)Dr Sue Thomas
 
Cfi social media watch-45
Cfi social media watch-45Cfi social media watch-45
Cfi social media watch-45AppLeap Inc.
 
2013年1月4日 天马行空(周星驰、马云)大话西游紫霞bbs礼物册 - 李卓桓
2013年1月4日   天马行空(周星驰、马云)大话西游紫霞bbs礼物册 - 李卓桓2013年1月4日   天马行空(周星驰、马云)大话西游紫霞bbs礼物册 - 李卓桓
2013年1月4日 天马行空(周星驰、马云)大话西游紫霞bbs礼物册 - 李卓桓LI Zhuohuan
 
090617 New Media Cafe
090617 New Media Cafe090617 New Media Cafe
090617 New Media Cafechunyan yang
 
Social Media Nut NO.1
Social Media Nut NO.1Social Media Nut NO.1
Social Media Nut NO.1Laura
 

Semelhante a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20)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第七期(麦克卢汉专刊)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第七期(麦克卢汉专刊)数字时代阅读报告第七期(麦克卢汉专刊)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第七期(麦克卢汉专刊)
 
091516 new media cafe
091516 new media cafe091516 new media cafe
091516 new media cafe
 
New media cafe vol1
New media cafe vol1New media cafe vol1
New media cafe vol1
 
Cape weekly010期
Cape weekly010期Cape weekly010期
Cape weekly010期
 
Cape 周刊010期
Cape 周刊010期Cape 周刊010期
Cape 周刊010期
 
Cape 周刊009期
Cape 周刊009期Cape 周刊009期
Cape 周刊009期
 
1022
10221022
1022
 
1022
10221022
1022
 
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文字实录
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文字实录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文字实录
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文字实录
 
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文字实录38
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文字实录38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文字实录38
新浪微博开发者大会文字实录38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第五期 2011年3月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第五期 2011年3月号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第五期 2011年3月号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第五期 2011年3月号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出版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出版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出版
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出版
 
App時代的數位出版
App時代的數位出版App時代的數位出版
App時代的數位出版
 
It·互联网微博一周经典语录(2010.12.6—12.12)
It·互联网微博一周经典语录(2010.12.6—12.12)It·互联网微博一周经典语录(2010.12.6—12.12)
It·互联网微博一周经典语录(2010.12.6—12.12)
 
100320 New Media Cafe Vol9
100320 New Media Cafe Vol9100320 New Media Cafe Vol9
100320 New Media Cafe Vol9
 
Transliteracy Sue Thomas Xi'an (Mandarin)
Transliteracy Sue Thomas Xi'an (Mandarin)Transliteracy Sue Thomas Xi'an (Mandarin)
Transliteracy Sue Thomas Xi'an (Mandarin)
 
Cfi social media watch-45
Cfi social media watch-45Cfi social media watch-45
Cfi social media watch-45
 
2013年1月4日 天马行空(周星驰、马云)大话西游紫霞bbs礼物册 - 李卓桓
2013年1月4日   天马行空(周星驰、马云)大话西游紫霞bbs礼物册 - 李卓桓2013年1月4日   天马行空(周星驰、马云)大话西游紫霞bbs礼物册 - 李卓桓
2013年1月4日 天马行空(周星驰、马云)大话西游紫霞bbs礼物册 - 李卓桓
 
090617 New Media Cafe
090617 New Media Cafe090617 New Media Cafe
090617 New Media Cafe
 
Social Media Nut NO.1
Social Media Nut NO.1Social Media Nut NO.1
Social Media Nut NO.1
 

Mais de 武挥 魏

公民2.0 by Pew Internet,中文编译版
公民2.0 by Pew Internet,中文编译版公民2.0 by Pew Internet,中文编译版
公民2.0 by Pew Internet,中文编译版武挥 魏
 
2011comScore社交网络十大要点 中文注释版
2011comScore社交网络十大要点 中文注释版2011comScore社交网络十大要点 中文注释版
2011comScore社交网络十大要点 中文注释版武挥 魏
 
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眼中的互联网趋势,201110
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眼中的互联网趋势,201110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眼中的互联网趋势,201110
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眼中的互联网趋势,201110武挥 魏
 
Socialmediaaroundtheworld2011
Socialmediaaroundtheworld2011Socialmediaaroundtheworld2011
Socialmediaaroundtheworld2011武挥 魏
 
友盟:2011年q2 中国ios用户行为研究数据报告
友盟:2011年q2 中国ios用户行为研究数据报告友盟:2011年q2 中国ios用户行为研究数据报告
友盟:2011年q2 中国ios用户行为研究数据报告武挥 魏
 
Sns社交媒体广告监测研究报告 by 尼尔森
Sns社交媒体广告监测研究报告 by 尼尔森Sns社交媒体广告监测研究报告 by 尼尔森
Sns社交媒体广告监测研究报告 by 尼尔森武挥 魏
 
2011年上半年中国公司美国ipo研究报告
2011年上半年中国公司美国ipo研究报告2011年上半年中国公司美国ipo研究报告
2011年上半年中国公司美国ipo研究报告武挥 魏
 
中国互联网市场的2010与2011 by 易观
中国互联网市场的2010与2011 by 易观中国互联网市场的2010与2011 by 易观
中国互联网市场的2010与2011 by 易观武挥 魏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第六期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第六期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第六期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第六期武挥 魏
 
Kpcb:201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趋势研究报告
Kpcb:201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趋势研究报告Kpcb:201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趋势研究报告
Kpcb:201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趋势研究报告武挥 魏
 
企业Facebook营销最佳实践指南
企业Facebook营销最佳实践指南企业Facebook营销最佳实践指南
企业Facebook营销最佳实践指南武挥 魏
 
以客户端为中心
以客户端为中心以客户端为中心
以客户端为中心武挥 魏
 
传播法制建设30年to刘
传播法制建设30年to刘传播法制建设30年to刘
传播法制建设30年to刘武挥 魏
 
2010 2011年广告主媒体投放现状与趋势调查分析
2010 2011年广告主媒体投放现状与趋势调查分析2010 2011年广告主媒体投放现状与趋势调查分析
2010 2011年广告主媒体投放现状与趋势调查分析武挥 魏
 
2011社交媒体营销行业调研报告 英文版
2011社交媒体营销行业调研报告 英文版2011社交媒体营销行业调研报告 英文版
2011社交媒体营销行业调研报告 英文版武挥 魏
 
tablet survey by Google Ad mob
tablet survey by Google Ad mob  tablet survey by Google Ad mob
tablet survey by Google Ad mob 武挥 魏
 
英国启动诽谤法改革
英国启动诽谤法改革英国启动诽谤法改革
英国启动诽谤法改革武挥 魏
 
Distimo insights into apple app ecosystem comparing mac i pad and iphone
Distimo insights into apple app ecosystem comparing mac i pad and iphoneDistimo insights into apple app ecosystem comparing mac i pad and iphone
Distimo insights into apple app ecosystem comparing mac i pad and iphone武挥 魏
 
解读苹果软件生态环境
解读苹果软件生态环境解读苹果软件生态环境
解读苹果软件生态环境武挥 魏
 
2010移动市场回顾
2010移动市场回顾2010移动市场回顾
2010移动市场回顾武挥 魏
 

Mais de 武挥 魏 (20)

公民2.0 by Pew Internet,中文编译版
公民2.0 by Pew Internet,中文编译版公民2.0 by Pew Internet,中文编译版
公民2.0 by Pew Internet,中文编译版
 
2011comScore社交网络十大要点 中文注释版
2011comScore社交网络十大要点 中文注释版2011comScore社交网络十大要点 中文注释版
2011comScore社交网络十大要点 中文注释版
 
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眼中的互联网趋势,201110
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眼中的互联网趋势,201110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眼中的互联网趋势,201110
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眼中的互联网趋势,201110
 
Socialmediaaroundtheworld2011
Socialmediaaroundtheworld2011Socialmediaaroundtheworld2011
Socialmediaaroundtheworld2011
 
友盟:2011年q2 中国ios用户行为研究数据报告
友盟:2011年q2 中国ios用户行为研究数据报告友盟:2011年q2 中国ios用户行为研究数据报告
友盟:2011年q2 中国ios用户行为研究数据报告
 
Sns社交媒体广告监测研究报告 by 尼尔森
Sns社交媒体广告监测研究报告 by 尼尔森Sns社交媒体广告监测研究报告 by 尼尔森
Sns社交媒体广告监测研究报告 by 尼尔森
 
2011年上半年中国公司美国ipo研究报告
2011年上半年中国公司美国ipo研究报告2011年上半年中国公司美国ipo研究报告
2011年上半年中国公司美国ipo研究报告
 
中国互联网市场的2010与2011 by 易观
中国互联网市场的2010与2011 by 易观中国互联网市场的2010与2011 by 易观
中国互联网市场的2010与2011 by 易观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第六期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第六期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第六期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第六期
 
Kpcb:201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趋势研究报告
Kpcb:201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趋势研究报告Kpcb:201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趋势研究报告
Kpcb:2011年全球移动互联网趋势研究报告
 
企业Facebook营销最佳实践指南
企业Facebook营销最佳实践指南企业Facebook营销最佳实践指南
企业Facebook营销最佳实践指南
 
以客户端为中心
以客户端为中心以客户端为中心
以客户端为中心
 
传播法制建设30年to刘
传播法制建设30年to刘传播法制建设30年to刘
传播法制建设30年to刘
 
2010 2011年广告主媒体投放现状与趋势调查分析
2010 2011年广告主媒体投放现状与趋势调查分析2010 2011年广告主媒体投放现状与趋势调查分析
2010 2011年广告主媒体投放现状与趋势调查分析
 
2011社交媒体营销行业调研报告 英文版
2011社交媒体营销行业调研报告 英文版2011社交媒体营销行业调研报告 英文版
2011社交媒体营销行业调研报告 英文版
 
tablet survey by Google Ad mob
tablet survey by Google Ad mob  tablet survey by Google Ad mob
tablet survey by Google Ad mob
 
英国启动诽谤法改革
英国启动诽谤法改革英国启动诽谤法改革
英国启动诽谤法改革
 
Distimo insights into apple app ecosystem comparing mac i pad and iphone
Distimo insights into apple app ecosystem comparing mac i pad and iphoneDistimo insights into apple app ecosystem comparing mac i pad and iphone
Distimo insights into apple app ecosystem comparing mac i pad and iphone
 
解读苹果软件生态环境
解读苹果软件生态环境解读苹果软件生态环境
解读苹果软件生态环境
 
2010移动市场回顾
2010移动市场回顾2010移动市场回顾
2010移动市场回顾
 

Último

1.🔥承接黑客破解任务,你的难题我们来解决! 💡无论你是游戏玩家、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都能在这里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为您提供全方位...
1.🔥承接黑客破解任务,你的难题我们来解决! 💡无论你是游戏玩家、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都能在这里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为您提供全方位...1.🔥承接黑客破解任务,你的难题我们来解决! 💡无论你是游戏玩家、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都能在这里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为您提供全方位...
1.🔥承接黑客破解任务,你的难题我们来解决! 💡无论你是游戏玩家、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都能在这里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为您提供全方位...黑客 接单【TG/微信qoqoqdqd】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bairnshajjes
 
我曾试图入侵正方教务系统,但我发现它有一些漏洞找黑客入侵电脑,找黑客入侵服务器,找黑客破解密码,怎么找黑客?【微 tytyqqww 信】
我曾试图入侵正方教务系统,但我发现它有一些漏洞找黑客入侵电脑,找黑客入侵服务器,找黑客破解密码,怎么找黑客?【微 tytyqqww 信】我曾试图入侵正方教务系统,但我发现它有一些漏洞找黑客入侵电脑,找黑客入侵服务器,找黑客破解密码,怎么找黑客?【微 tytyqqww 信】
我曾试图入侵正方教务系统,但我发现它有一些漏洞找黑客入侵电脑,找黑客入侵服务器,找黑客破解密码,怎么找黑客?【微 tytyqqww 信】黑客 接单【TG/微信qoqoqdqd】
 
正方教务系统的小漏洞被黑客找到啦~他现在正在偷偷溜进去玩呢!(*^__^*)法国大学挂科改成绩 德国大学挂科改成绩 韩国大学挂科改成绩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
正方教务系统的小漏洞被黑客找到啦~他现在正在偷偷溜进去玩呢!(*^__^*)法国大学挂科改成绩 德国大学挂科改成绩 韩国大学挂科改成绩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正方教务系统的小漏洞被黑客找到啦~他现在正在偷偷溜进去玩呢!(*^__^*)法国大学挂科改成绩 德国大学挂科改成绩 韩国大学挂科改成绩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
正方教务系统的小漏洞被黑客找到啦~他现在正在偷偷溜进去玩呢!(*^__^*)法国大学挂科改成绩 德国大学挂科改成绩 韩国大学挂科改成绩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黑客 接单【TG/微信qoqoqdqd】
 
未毕业在线购买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克隆爱尔兰大学文凭🏆CFA证书定制
未毕业在线购买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克隆爱尔兰大学文凭🏆CFA证书定制未毕业在线购买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克隆爱尔兰大学文凭🏆CFA证书定制
未毕业在线购买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克隆爱尔兰大学文凭🏆CFA证书定制gravestomas0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PriscilleXu
 
🎉一键更改成绩单,轻松点亮你的未来! 💡[书]想知道自己成绩怎么样?别担心!我们来帮您解答疑惑。 在这里,只需轻轻一点按钮,就能立即查看到分数、排名和其他...
🎉一键更改成绩单,轻松点亮你的未来! 💡[书]想知道自己成绩怎么样?别担心!我们来帮您解答疑惑。 在这里,只需轻轻一点按钮,就能立即查看到分数、排名和其他...🎉一键更改成绩单,轻松点亮你的未来! 💡[书]想知道自己成绩怎么样?别担心!我们来帮您解答疑惑。 在这里,只需轻轻一点按钮,就能立即查看到分数、排名和其他...
🎉一键更改成绩单,轻松点亮你的未来! 💡[书]想知道自己成绩怎么样?别担心!我们来帮您解答疑惑。 在这里,只需轻轻一点按钮,就能立即查看到分数、排名和其他...黑客 接单【TG/微信qoqoqdqd】
 
【国外大学文凭样本】多大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多伦多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公证,多大硕士毕业证,U of T研究生毕业证,文凭,改U o...
【国外大学文凭样本】多大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多伦多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公证,多大硕士毕业证,U of T研究生毕业证,文凭,改U o...【国外大学文凭样本】多大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多伦多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公证,多大硕士毕业证,U of T研究生毕业证,文凭,改U o...
【国外大学文凭样本】多大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多伦多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公证,多大硕士毕业证,U of T研究生毕业证,文凭,改U o...ggbob1
 
30T.ppt【国外大学文凭样本】TWU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西三一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证,TWU硕士毕业证,TWU研究生毕业证,文凭...
30T.ppt【国外大学文凭样本】TWU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西三一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证,TWU硕士毕业证,TWU研究生毕业证,文凭...30T.ppt【国外大学文凭样本】TWU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西三一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证,TWU硕士毕业证,TWU研究生毕业证,文凭...
30T.ppt【国外大学文凭样本】TWU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西三一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证,TWU硕士毕业证,TWU研究生毕业证,文凭...ggbob1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黑客 接单【TG/微信qoqoqdqd】
 
保分服务在SAT考试作弊问题上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是否充分,如何确保服务的可靠性??
保分服务在SAT考试作弊问题上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是否充分,如何确保服务的可靠性??保分服务在SAT考试作弊问题上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是否充分,如何确保服务的可靠性??
保分服务在SAT考试作弊问题上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是否充分,如何确保服务的可靠性??testhelper Sobrenome
 
003 DSKP KSSR SEMAKAN 2017 BAHASA CINA TAHUN 3.pdf
003 DSKP KSSR SEMAKAN 2017 BAHASA CINA TAHUN 3.pdf003 DSKP KSSR SEMAKAN 2017 BAHASA CINA TAHUN 3.pdf
003 DSKP KSSR SEMAKAN 2017 BAHASA CINA TAHUN 3.pdfshanshanhui1
 
1.💥黑客接单,挑战你的想象力! 🚀💡从最炫酷的黑科技到神秘莫测的代码世界,这里都是你想要的技术。无论是破解密码、入侵系统还是开发软件,我们都能帮你实现!...
1.💥黑客接单,挑战你的想象力! 🚀💡从最炫酷的黑科技到神秘莫测的代码世界,这里都是你想要的技术。无论是破解密码、入侵系统还是开发软件,我们都能帮你实现!...1.💥黑客接单,挑战你的想象力! 🚀💡从最炫酷的黑科技到神秘莫测的代码世界,这里都是你想要的技术。无论是破解密码、入侵系统还是开发软件,我们都能帮你实现!...
1.💥黑客接单,挑战你的想象力! 🚀💡从最炫酷的黑科技到神秘莫测的代码世界,这里都是你想要的技术。无论是破解密码、入侵系统还是开发软件,我们都能帮你实现!...黑客 接单【TG/微信qoqoqdqd】
 
【創業簡報練習】當一個人吃飯會想起誰: (A)I-DOLL 陪吃娃娃|科技創業與營運實務
【創業簡報練習】當一個人吃飯會想起誰:(A)I-DOLL 陪吃娃娃|科技創業與營運實務【創業簡報練習】當一個人吃飯會想起誰:(A)I-DOLL 陪吃娃娃|科技創業與營運實務
【創業簡報練習】當一個人吃飯會想起誰: (A)I-DOLL 陪吃娃娃|科技創業與營運實務sardinesaying
 

Último (14)

1.🔥承接黑客破解任务,你的难题我们来解决! 💡无论你是游戏玩家、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都能在这里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为您提供全方位...
1.🔥承接黑客破解任务,你的难题我们来解决! 💡无论你是游戏玩家、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都能在这里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为您提供全方位...1.🔥承接黑客破解任务,你的难题我们来解决! 💡无论你是游戏玩家、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都能在这里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为您提供全方位...
1.🔥承接黑客破解任务,你的难题我们来解决! 💡无论你是游戏玩家、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都能在这里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为您提供全方位...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
加急代办一个日本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仿制荷兰大学毕业证🌈日语JLPT证书定制
 
我曾试图入侵正方教务系统,但我发现它有一些漏洞找黑客入侵电脑,找黑客入侵服务器,找黑客破解密码,怎么找黑客?【微 tytyqqww 信】
我曾试图入侵正方教务系统,但我发现它有一些漏洞找黑客入侵电脑,找黑客入侵服务器,找黑客破解密码,怎么找黑客?【微 tytyqqww 信】我曾试图入侵正方教务系统,但我发现它有一些漏洞找黑客入侵电脑,找黑客入侵服务器,找黑客破解密码,怎么找黑客?【微 tytyqqww 信】
我曾试图入侵正方教务系统,但我发现它有一些漏洞找黑客入侵电脑,找黑客入侵服务器,找黑客破解密码,怎么找黑客?【微 tytyqqww 信】
 
正方教务系统的小漏洞被黑客找到啦~他现在正在偷偷溜进去玩呢!(*^__^*)法国大学挂科改成绩 德国大学挂科改成绩 韩国大学挂科改成绩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
正方教务系统的小漏洞被黑客找到啦~他现在正在偷偷溜进去玩呢!(*^__^*)法国大学挂科改成绩 德国大学挂科改成绩 韩国大学挂科改成绩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正方教务系统的小漏洞被黑客找到啦~他现在正在偷偷溜进去玩呢!(*^__^*)法国大学挂科改成绩 德国大学挂科改成绩 韩国大学挂科改成绩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
正方教务系统的小漏洞被黑客找到啦~他现在正在偷偷溜进去玩呢!(*^__^*)法国大学挂科改成绩 德国大学挂科改成绩 韩国大学挂科改成绩大学成绩修改,找黑客...
 
未毕业在线购买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克隆爱尔兰大学文凭🏆CFA证书定制
未毕业在线购买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克隆爱尔兰大学文凭🏆CFA证书定制未毕业在线购买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克隆爱尔兰大学文凭🏆CFA证书定制
未毕业在线购买日本熊本县立大学学位记🏆学习成绩单电子版定制🏆克隆爱尔兰大学文凭🏆CFA证书定制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
Grade 6 Lesson 7 Environment Protection.pptx
 
🎉一键更改成绩单,轻松点亮你的未来! 💡[书]想知道自己成绩怎么样?别担心!我们来帮您解答疑惑。 在这里,只需轻轻一点按钮,就能立即查看到分数、排名和其他...
🎉一键更改成绩单,轻松点亮你的未来! 💡[书]想知道自己成绩怎么样?别担心!我们来帮您解答疑惑。 在这里,只需轻轻一点按钮,就能立即查看到分数、排名和其他...🎉一键更改成绩单,轻松点亮你的未来! 💡[书]想知道自己成绩怎么样?别担心!我们来帮您解答疑惑。 在这里,只需轻轻一点按钮,就能立即查看到分数、排名和其他...
🎉一键更改成绩单,轻松点亮你的未来! 💡[书]想知道自己成绩怎么样?别担心!我们来帮您解答疑惑。 在这里,只需轻轻一点按钮,就能立即查看到分数、排名和其他...
 
【国外大学文凭样本】多大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多伦多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公证,多大硕士毕业证,U of T研究生毕业证,文凭,改U o...
【国外大学文凭样本】多大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多伦多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公证,多大硕士毕业证,U of T研究生毕业证,文凭,改U o...【国外大学文凭样本】多大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多伦多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公证,多大硕士毕业证,U of T研究生毕业证,文凭,改U o...
【国外大学文凭样本】多大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多伦多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公证,多大硕士毕业证,U of T研究生毕业证,文凭,改U o...
 
30T.ppt【国外大学文凭样本】TWU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西三一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证,TWU硕士毕业证,TWU研究生毕业证,文凭...
30T.ppt【国外大学文凭样本】TWU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西三一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证,TWU硕士毕业证,TWU研究生毕业证,文凭...30T.ppt【国外大学文凭样本】TWU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西三一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证,TWU硕士毕业证,TWU研究生毕业证,文凭...
30T.ppt【国外大学文凭样本】TWU毕业证认证Q/微:892798920办西三一大学毕业证留信留服使馆公证,TWU硕士毕业证,TWU研究生毕业证,文凭...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
我了解到黑客在某些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系统漏洞方面。在当前的情境下,如果我想要改变我的毕业成绩,他们的帮助或许是我唯一可行的选择。【微 t...
 
保分服务在SAT考试作弊问题上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是否充分,如何确保服务的可靠性??
保分服务在SAT考试作弊问题上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是否充分,如何确保服务的可靠性??保分服务在SAT考试作弊问题上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是否充分,如何确保服务的可靠性??
保分服务在SAT考试作弊问题上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是否充分,如何确保服务的可靠性??
 
003 DSKP KSSR SEMAKAN 2017 BAHASA CINA TAHUN 3.pdf
003 DSKP KSSR SEMAKAN 2017 BAHASA CINA TAHUN 3.pdf003 DSKP KSSR SEMAKAN 2017 BAHASA CINA TAHUN 3.pdf
003 DSKP KSSR SEMAKAN 2017 BAHASA CINA TAHUN 3.pdf
 
1.💥黑客接单,挑战你的想象力! 🚀💡从最炫酷的黑科技到神秘莫测的代码世界,这里都是你想要的技术。无论是破解密码、入侵系统还是开发软件,我们都能帮你实现!...
1.💥黑客接单,挑战你的想象力! 🚀💡从最炫酷的黑科技到神秘莫测的代码世界,这里都是你想要的技术。无论是破解密码、入侵系统还是开发软件,我们都能帮你实现!...1.💥黑客接单,挑战你的想象力! 🚀💡从最炫酷的黑科技到神秘莫测的代码世界,这里都是你想要的技术。无论是破解密码、入侵系统还是开发软件,我们都能帮你实现!...
1.💥黑客接单,挑战你的想象力! 🚀💡从最炫酷的黑科技到神秘莫测的代码世界,这里都是你想要的技术。无论是破解密码、入侵系统还是开发软件,我们都能帮你实现!...
 
【創業簡報練習】當一個人吃飯會想起誰: (A)I-DOLL 陪吃娃娃|科技創業與營運實務
【創業簡報練習】當一個人吃飯會想起誰:(A)I-DOLL 陪吃娃娃|科技創業與營運實務【創業簡報練習】當一個人吃飯會想起誰:(A)I-DOLL 陪吃娃娃|科技創業與營運實務
【創業簡報練習】當一個人吃飯會想起誰: (A)I-DOLL 陪吃娃娃|科技創業與營運實務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创刊号

  • 1.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数字时代 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我们以圆桌式原则展开编务工作,聚焦于以下内容: 1) 探讨数字媒体的理论或实务书籍 2) 探讨数字媒体与人以及与社会之间互相影响的理论或实务书籍 3) 探讨数字新技术的理论或实务书籍 4) 所谓书籍,包括书以及长篇论文 编辑(以拼音排序) 禾玛(上海)、何威(北京)、慧声(上海)、立早(北京)、魏武挥(上海) 、萧秋水(深圳) 、 袁楚(北京) 撰稿人(以拼音排序) 陈铁力(北京)、郑智斌(南昌) 本期责任编辑 魏武挥(上海) 1
  • 2.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目录 【书评报告】 ............................................................................................................................................... 3 那一坛醉生梦死的酒: 《娱乐至死》/文:萧秋水(深圳).................................................... 3 “推爆全世界”不止靠明星:读《微博力》/文:陈铁力(北京)..................................... 6 新浪微博力不从心:读《微博力》/文:袁楚(北京) .......................................................... 9 媒介狂想曲: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文:郑智斌(南昌) ..............................12 第二人生: 《第二人生:来自网络新世界的笔记》简评/文:慧声(上海) ...................16 通向赛博空间的钥匙: 《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文:禾玛(上海) ......19 心物一元——后现代经济的核心命题:读《后现代经济》/文:魏武挥(上海) ........21 墙与被墙:读《我们的防火墙》及《中国防火长城》/文:何威(北京) .....................25 【外文编译】 .............................................................................................................................................28 《公有领域——圈占知识公地》 第四章 互联网威胁(节译)/译:立早(北京)....28 《混杂——混合经济时代繁荣艺术和商业之道》 (节译)/译:立早(北京)...............39 【短评】......................................................................................................................................................46 《搜》..................................................................................................................................................46 《麦克卢汉如是说》 .......................................................................................................................46 《免费:商业的未来》...................................................................................................................47 《Facebook: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 》..........................................................................47 《怪诞行为学》 ................................................................................................................................48 《手机:挡不住的呼唤》...............................................................................................................48 《网络营销实战密码:策略、技巧、案例》............................................................................49 《数字时代,盗版无罪?》 ..........................................................................................................49 【资源】......................................................................................................................................................50 《娱乐至死》.....................................................................................................................................50 Twitter 营销案例中文版..................................................................................................................50 《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50 《公有领域:圈占知识公地》......................................................................................................51 《混杂——混合经济时代繁荣艺术和商业之道》...................................................................51 《中国防火长城——互联网审查的法律经济学》...................................................................51 威斯敏斯特大学 WPCC(Westminster Papers i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新一期 专题: “中国媒体:文化、自治与国家” ..................................................................................52 李永刚谈互联网政治讲座录音......................................................................................................52 【附录】......................................................................................................................................................53 编辑名单(按拼音排序) ............................................................................................................53 : 关于这本杂志.....................................................................................................................................54 著作权声明.........................................................................................................................................56 2
  • 3.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书评报告】 那一坛醉生梦死的酒:《娱乐至死》/文:萧秋水(深圳)1 作者: 尼尔•波兹曼 译者: 章艳 ISBN: 9787563344970 页数: 232 定价: 19.00 出版年: 2004-5-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为一个纯个体来说,我真没那么忧虑:我压根儿就很少看电视。电视机在那里,倒也不是 纯属摆设,有些时候发挥看碟的功用,有时候会看数字电视,只找喜欢的电视剧或节目,完 全避免广告侵扰,比如前段时间看完了《珠光宝气》 。 不过,在这个时代里,谁能够一直做为个体存在?谁能够忽略群体环境的影响?身为互联网 从业者以及团队 Leader,必须要了解当今的热点、大众的爱好、了解团队成员的共同关注 点,否则,就无法进行内容运营、无法进行 SEM(一度,我们社区因为宋山木同学而访问 量暴增) 开展社区话题 “防狼防火防宋山木”、 、 ( ) 无法与团队成员有共同聊天话题,而这些, 往往会和网络、电视相关,比如曾经如火如荼的《非诚勿扰》。 娱乐至死,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奥威尔预言的《1984》没有成为现实,但是赫胥黎认为的 “人们会因享乐而失去自由”则慢慢地、不知不觉地降临。他所担心的, “我们将毁于我们 热爱的东西” ,就目前来看,已经有这个苗头出现。 娱乐至死,看上去似乎很美,只是娱乐未必就是快乐,在笑过之后,可能会恍然若失,就象 那坛醉生梦死的酒,如果一直饮一直饮,到生命尽头,也就罢了,可怕的是,还没到生命尽 1 作者系本刊编辑,简介见刊尾 3
  • 4.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头,酒没了,于是发现一切不过是幻梦一场,满世界都是透心的荒凉。可怕的是,由于不会 思考、由于娱乐对历史的侵蚀(把严肃的、原本是悲剧的历史娱乐化,或者,以悲情的名义 消费历史,但却不易为人察觉地达到阴暗的目的,比如对女英雄受刑的过度详细描写) ,我 们忘记了过去,从而无法再拥有明媚的未来。 我并没有悲观到认为这一切不可解,其实我还是乐观的、怀有一点点希望的。波兹曼的忧虑, 使我们得以了解一些事实,从而警醒,这也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我不是智者,难以改变这 个时代,我自身,也并没有与时代对抗,如前所述,即使我不看或少看电视,我也会去了解 它,以免与环境脱离,必要的情况下,我也会去运用这个载体,做一些必要的传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电视,说穿了其实也就是一种工具,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对工具的运 用。 我个人的经验主要是两点: 从人生规划开始 漫无目的的人,容易被电视时间黑洞吞噬,我曾经在关于时间黑洞的系列里专门提到过电视, 这类人群,每天和电视为伍,其实未必带来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愉悦享受,而是因为无所事 事,所以容易对电视节目产生依赖,这和网瘾在某种程度上颇为类似。我不认为每个人都必 须有清晰的人生规划,喜欢在电视中耗费自己时间而且觉得快乐的人,没必要去唤醒,否则 反而可能进入痛苦的历程,但有明确人生规划的人,会善用电视,明白到优秀电视节目对自 己的促进,比如我一直认为《越狱》可作为典型的项目管理教程,那种鲜活的、在潜移默化 间对人的影响,是枯燥无味的教科书所无法比拟的。 建立稳固的知识结构收纳碎片化知识 在人生规划的基础上,可以建立起稳固的知识结构,使碎片化知识有所依附。如同磁铁可吸 附铁屑一样。比如项目经理,当了解《越狱》可以帮助自己掌握项目管理知识后,就可以通 4
  • 5.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过观看这部电视以及诸多对它的解析来去深刻理解项目管理。Michael 本人的知识结构就非 常强大,他是先有专业基础,再根据自己的目标去学习知识,综合运用了数学、物理、化学、 医学等各类知识一一解决难题,他注意收集信息,但会忽略掉无用的信息,而与他相反的, “我们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 ”其实,这也就是波兹曼所说的,要找 到怎样看电视的方法 。 如果我们知道了如何管理我们的人生,我们也就知道了,如何管理电视,如何展开有益的阅 读(我不认为一切的阅读都是有益的),如何提升我们的人生质量,我们也就知道了,如何 把一坛醉生梦死的酒,酿成醇厚的佳酿,并且,饮至生命尽头,在美妙的微醺中满足地死去。 5
  • 6.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推爆全世界”不止靠明星:读《微博力》/文:陈铁力(北京)2 作者: Shel Israel 译者: 任文科 ISBN: 9787300101835 页数: 163 定价: 32.00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介绍 Twitter 的书。如果只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是一本研究微博的好素材。 书的英文名是《Twitterville》,直译是“Twitter 城”或者是“推特城”,但译者翻译成《微博 力》,突出了微博的影响力,倒也客观反映了作者在书中对 Twitter 的推崇。作为微博的鼻祖 和目前月独立访问者达到 1.9 亿的网络(姑且先叫网络吧) Twitter 确实当得起这样的推崇。 , 从不同的角度,你可以把 Twitter 看成社交网络,或者微博客服务,或者沟通平台,或者一 种新媒体。Twitter 深入地影响了这个世界,从总统选举到购买电脑,从获知新闻到寻找工 《微博力》里就有大量不同场景下使用 Twitter 的案例描述,整本书的主干就是一个个的 作。 案例,然后再加上了作者的简单分析和理论总结。我更欣赏作者对案例的描述,文字很写实, 场景性很强,大部分都是一手材料,而且有充分的客观证据(比如,作者尽可能地提供事实 数据)。这些案例就是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 仅这些可读性强的案例,《微博力》就值得一读了,另外,这本书还很薄,才 163 页,这对 于很多人来讲,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但是由客观案例组织成一本书并不代表作者的视点就是完全客观的。看完全书,你会发现作 者大部分篇幅描述了 Twitter 在商业、慈善、政府上的应用,重点是企业、机构、政府与客 2 作者系本刊撰稿人,掌迅互动(Pica)副总裁,曾在海内外的电信运营商里任职,熟悉海内外通讯及互联 网行业,目前仍努力学习,关注重点是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 6
  • 7.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户、民众间的沟通。这些应用的特点是一对多,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很像明星与粉丝的关系。 明星效应在 Twitter 的发展壮大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宣传作用(比如奥巴马的选举) ,但是 Twitter 影响世界的基础并不是这种明星机制,而是大量的普通个人之间的互动(互相 follow),以及通过 RT(锐推,类似转发的意思)等功能实现的扩散传播效果。 《微博力》在 这方面的案例太少,从中看不出 Twitter 如何形成如此大用户规模的脉络,这可以说是本书 的一大缺陷。 这引出一个有趣的视点:中美之间让互联网产品形成潮流的不同力量。 《微博力》虽然没有 详细交待 Twitter 用户规模飞速增长的脉络,但是描述了对 Twitter 发展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个 场合“西南西音乐节” 。Twitter 在 SXSW2007 上直播,获得了 SXSW2007 的 (SXSW2007) 最佳产品称号,并让用户数 5 天内增加了 2 倍(书中写的是达到 6000 人,估计是印刷错误, 应该是达到 60000 人)。类似地,美国的互联网产品往往是由于精英的引领而成为潮流的。 比如戈尔在 911 期间的使用带动了 blackberry 的火爆,乔布斯引领了 ipod、iphone 的流行。 但是在中国大陆,互联网产品成规模地被使用的潮流却往往是由草根或者说是低收入人群带 动的,比如 IM 的流行是从网吧里的 QQ 流行开始,然后才慢慢扩散到白领中间,又如淘宝 的使用是从学生、民工中成为风气,进而带动了女白领。不光是互联网,移动通讯增值产品 中收入最高的产品如彩铃、图片也是由学生、民工群体引领成为潮流,然后才在其他稍高收 入人群中普及的。这颇有点“农村包围城市”的味道。而中美间的这个不同也被越来越多务 实的企业家所认识和认可。 这又引出与《微博力》这本书有关的另一个有趣的视点。这本书(中译本)深深打上了“新 浪”和“新浪微博”的印记。新浪 CEO 曹国伟和总编陈彤亲自推荐;陈彤还执笔作序;书 中每章里都附上数个与 Twitter 案例类似的新浪微博小案例, 就像是 Twitter 案例在中国的“落 地”。整本书难免有“新浪搭车 Twitter”“新浪微博就是中国的 Twitter”的感觉。单从这本 、 书的内容看,新浪微博和 Twitter 很像。但就像我上文所说,本书偏重了 Twitter 应用里的“明 星”案例,这点会让新浪很喜欢这个宣传角度。新浪目前对微博也确实按“明星”的思路、 和做新浪博客的思路一脉相承、用接近 web1.0 的方式来经营这个 web2.0 产品。我想,新 浪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利用自己的媒体和明星资源,走阳春白雪路线,将新浪微博打造成类 似 Twitter 一样的“企业营销的利器” 。没办法,新浪的媒体和明星资源很丰富,不用白不 7
  • 8.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用,这对新浪来讲是个正确的战略。但是,在这点上 Twitter 和新浪微博是非常不一样的。 Twitter 上的明星(包括明星企业)是自发使用 Twitter 的。Twitter 在 2010 年初才有 110 名 员工,他们没想也没办法用新浪的方法经营,他们 75%的流量来源于第三方。了解这些就 会明白,虽然都是微博类产品,但是从运营来讲区别是很大的。 8
  • 9.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新浪微博力不从心:读《微博力》/文:袁楚(北京)3 (英文版封面) (中文版封面) 首先要说的是,这本书中文版的出版与新浪微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说新浪一定赞 助了这本书的出版,很有可能是出版者希望借助新浪微博目前的火爆来推动这本书的发行和 销售。而这又正好迎合了新浪目前积极推广微博的态度,所以这本书封面的主色调是新浪微 博的红色,曹国伟和陈彤为这本书写了推荐和序言,甚至连内文前半部分,也频频插入新浪 微博上的一些传播案例。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不管这是新浪主动还是出版方主动,把这本书包装成新浪微博的进军 榜文,动机之一是希望借助这本书的出版,把新浪微博与《微博力》中所提到的“140 个字 改变世界”的力量划上等号,更深层次的说,Twitter 在跨国企业的日常交际和对外营销中 已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新浪微博想要在中国市场延续这一角色的地位。但是在我看来, 直到今天为止,这依然会是个不可能任务。 这本书的英文名为 Twitterville: How Businesses Can Thrive in New Global Neighborhoods, 讲的是全球性企业在其工作中使用 Twitter 的经验、案例和过程。我在 Amazon 上看到这本 书的原版,封面是手机与 Twitter Bird“亲密接触”的漫画,色调也选用了 Twitter 的蓝色。 这本书我读的很快,远远没有如《未来是湿的》那么“艰难” ,也不是如同《有无之境》那 样看一页需要思考十几分钟。可能是因为最近对 Twitter 和新浪微博都使用的比较多,很多 3 作者系本刊编辑,简介见刊尾 9
  • 10.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案例和说法不需要再进行很多的思考和联想。读完之后最大的感觉,如同书名一样,这本书 还停留在企业利用 Twitter“做什么”的层面,而没有深入到“如何做”的深度。换句话说, 这本书其实适合对微传播有一定了解,但是对 twitter 和微博客营销涉猎不多的读者。 Twitter 之所以是 Twitter,很大的原因是因为 Twitter 的主流声音还是以英语为主,因此 Twitter 是全球的 Twitter,各个跨国企业都可以借助这个渠道接触到全球的消费者,Twitter 的用户也可以借此了解到全球范围内的新鲜事,甚至于事件的主人公进行交流。胡泳说过, Twitter 既是一种传播媒介,同时也是一种人际互动工具。微博客的价值之一也在于互动, 没有互动,微博客的营销价值就会因此大打折扣。 即使企业根本就不知道微博客上已经发生了关于自己的信任危机,但众多草根用户的参与会 让企业被动地卷入旋涡中心。当这种情况发生之后,企业只有亲自加入到微博客当中并与草 根用户进行沟通, 一书中提到的关于@ComcastCares Comcast 才可能化解危机。《微博力》 在 ( 有线电视)、@JetBlue(捷蓝航空)以及@Virgin American(维珍美国航空公司)在 Twitters 上的营销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新浪明显做不到这一点,至少暂时做不到。新浪微博上的众多企业账号中,绝大部分只 是把新浪微博当作快速发布信息的渠道,而非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的方式。这不能完全怪新浪 微博,因为国内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微博上与真正的用户进行真诚的交流有多么重要。 暴风影音 CEO 冯鑫的一条微博也很好地体现了新浪微博目前的困境。: 月 11 日开通腾讯 “6 微博,6 月 18 日开通新浪微博。到 6 月 26 日为止新浪粉丝 11037,腾讯 11016。数据反应 差 1 倍速。另外有 2 处不同,腾讯每个对话都产生新微博,新浪不然。以至于在腾讯对话 时心里有压力,觉得和他人无关;另一处,在新浪发的有关行业话题回复转发多,在腾讯有 关个人感受话题被转发多。”而与冯鑫几乎同时开通的我本人的微博,到同一时间点的粉丝 数量还没有超过 100,而且我关注的账号也大多是现实中无法用其他联系方式联系到的人或 是企业。 从这条微博我们可以看出,从媒体平台上来说,新浪微博上的信息量巨大且鱼龙混杂,认证 10
  • 11.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用户的消息更加可信,非认证用户的消息被传播的可能性更小。这从某种程度上其实与网络 媒体的传播特点很相似:大量网民都在关注如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等传统新闻门户, 而对于一些中小网站发出的消息,大都持怀疑态度。这一层面的特质其实是新浪一贯以来的 强项。 但是从人际互动来看,新浪微博就不再得心应手,相比之下甚至弱于以 QQ 好友为基础的腾 讯微博。新浪微博平台上的宠儿是名人或者知名企业,普通用户存在的意义更多地是“围观 的、沉默的粉丝” ,围观文化是新浪微博挥之不去的原罪。在新浪微博上,只有很少量的公 众人物或企业官方账号会真正利用新浪微博与草根交流。而如同我这样的普通用户,当要联 系一个好友时,也很少会首先想到新浪微博——原因很简单,新浪微博并不会承载我的真实 社交关系。 其实,新浪着力打造微博的野心早已显露。纵览四大门户,腾讯有 QQ,搜狐有输入法,网 易有邮箱和游戏,都是与用户最为接近的产品,而新浪却没有这样的产品,相比其他三家毫 无疑问逊色一筹。所以,新浪微博是新浪的救命稻草,甚至为了更好地发展新浪微博,新浪 将其从网站运营部转移到了产品部——我实在想象不出新浪的“产品部”还有什么像样的产 品。但新浪本身并不是一个产品型门户,非要生拉硬拽,很可能会毁了自己的招牌。 另外,在《微博力》中提到的其他 Twitter 应用,包括挽回声誉、公民记者、慈善事业等等, 因为国内的实际情况,很多都无法真正实现。Twitter 对于新浪来说几乎无法复制,所以新 浪微博只能属于中国市场。 在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听到一个消息,新浪将会把微博独立出来成立单独的团队运作,域 名将使用去年已经买下的 weibo.com.cn,这个域名目前无法访问,但是其所有人的确是新 浪员工。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是否意味着新浪真的要彻底把微博变成独立运营的产品甚 至子公司? 11
  • 12.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媒介狂想曲: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文:郑智斌(南昌)4 作者: (加拿大)麦克卢汉 译者: 何道宽 ISBN: 9787100030311 页数: 447 定价: 26.0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由于时空分隔和后人阐释的原因,关于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在中国学界有崇拜, 有神话,也有众口一词的批判。然而,当我们视其著作专为 21 世纪的人而写时,今天又有 多少人真正愿意探究麦氏的思想之光呢? 一 闲话 如果说麦克卢汉是媒介理论家中的一个麻烦人物,那是因为今天我们的研究者很少像他那样 为一样东西而麻烦自己,我们总是止步于表象和经验,或者只相信数据,而唯独缺乏应有的 理论想象。 如果说在麦克卢汉的话语中泥沙俱下,那是因为今天我们的研究者很少有这样的磅礡大气, 我们缺乏想象,不能狂想,心里只想发现真理,似乎它一直在那儿等待被发现。没有大浪淘 沙,金何以闪光呢? 作为麦克卢汉的经典之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的确是一部麻烦之作,也是一部真 正的淘金之作。 这个金,就是麦氏著名的论断――媒介是人的延伸。 4 作者系本刊撰稿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九天机构(中国)策划总监。专著有《电 波广告实务》《中国发展传播学(江西卷)、 、 》《飘在网海》等。电子邮件:today19@hotmail.com 12
  • 13.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二 媒介是什么 如果你不怕因为沉浸于麦氏思想的光芒而可能受到灼伤,那么不妨跟着《理解媒介》一道来 一趟思想旅行。 即使在新媒介发展已数十年的今天,即使你愿意花一整个下午,要清理麦氏在本书中的媒介 话语也可能要搭上半条命。但是,上述麦氏著名的论断犹如披开了一条林中路,帮助我们理 解到底什么是媒介。 在麦氏理论中,媒介几乎等同于技术,所谓泛媒介观。他说,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的延 伸”,从文字到自动化机械,从武器到物理网络等等,无非是对肢体、感官感觉直至到大脑 意识的延伸。因此,按个人理解,麦氏所言的媒介,作为技术它在本质上是人的从理性到欲 望与心灵的物化态,这在“个人网络化”的今天理解起来并非难事。也因为这一点,麦氏理 论被打上技术决定论的烙印。 想想媒介因何而诞生,或许更容易理解媒介的工具本质。其实,麦氏的弟子史蒂文森对此说 得更清楚,媒介是对人的生物学传播成分(眼耳脑等)的模拟,又起源于这一成分(功能) 的局限。比如科学家说,人眼在晴朗的天气里最多可看到 29 公里,这促使人们必须延伸眼 睛,以便看到更远的世界。 三 媒介与尺度 但是,媒介远非“工具”,而是一种新的“尺度” ,而新尺度带来变化的可能。窃认为,这是 麦氏在论述媒介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时最具创意魅力的词汇。 麦克卢汉所说的尺度,是人的认知的尺度以及技术形成的新的认知环境,其影响大致是麦氏 所说的“模式”。这个模式应该先是媒介作为技术或形式所内蕴的模式,比如文字的抽象、 线性及其导致的感官分裂,电力(电波)时代声音对身体的回归及其整合思维;尔后,它更 13
  • 14.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是一种新的社会实践的模式,其间从个人认知与思维到人类社会、文化的特征将被改变。一 个主导的媒介所形成的尺度或模式将构建一个独特的社会与文化的时代,例如声音与部落时 代,文字与印刷时代,电力与重新部落化时代。 麦克卢汉说, “我们塑造了工具,此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 。正是因为新的媒介创造了新的尺 度并作为标杆,媒介的诞生必将导致人类社会生活在规模、步伐与类型上的变化。自动化机 械必然引导形成新的生产组合方式,淘汰一些就业机会,并构建新的人际关系和人与自身的 关系,这既是社会变革的基础,也是其产物。 麦氏说, “人的工作的结构改革,是由切割肢解的技术塑造的” ,而无论这一技术是用来生产 玉米片还是卡迪拉克轿车。如果我们承认任何时代的任何事物皆必然为人所用,那么技术的 使用实践的确就像麦氏所言, “那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媒介的内容对塑造人际组合的形 态也是无能为力的”,而技术形式所创造的尺度才是人与社会改变的根本。 今天人们能用 QQ 来实践“新”的爱情,也是由互联网这一新的尺度造成的――尽管在网路 上爱情的感觉可能是“旧”的,但它使我们在恋爱对象的瞬间人数、谈情说爱的形式和爱恋 的步伐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媒介即讯息”的内涵之一,而这种现代数字爱情 的基本面貌,显然令以面晤、书信或唱山歌为恋爱模式的祖辈们不可想象。那么,按照麦氏 这一说法,正是媒介所引导出的新的“尺度”成为一种改造甚至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 四 人与媒介互为延伸 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麦克卢汉对古今近 30 种“媒介”一一作辩,其一线穿珠而又狂野、 探幽式的理论生产既细微又内蕴宏大,读起来既令人纠结,又令人心迷狂野。 麦克卢汉在本书中提到另一重要概念“内爆” 。麦氏说:经历机械时代后的西方世界“正在 经历内向的爆炸(implosion)”――电力时代人们从身体的延伸转到最后对意识(中枢神经 系统)的延伸。由于电力对信息传播的加速度消除了时空概念,如此,作为内爆的结果和新 的认知尺度的“地球村”诞生。 14
  • 15.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在麦氏话语中,内爆似乎是被其批评的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后果。而之后在鲍德里亚那里,被 泛化的内爆概念是指整个社会的内爆,是各种真实、意义和价值的界限的内爆。事实上,在 技术和意识领域,当今科幻作家和电影狂想家们也许更为形象地演绎了麦克卢汉和鲍德里亚 的思想。 (The Matrix) 例如《黑客帝国》 。在矩阵世界里,技术不光是人的延伸,人的肉身将嵌入机 器,成为技术的一部分、载体或寄生物。正如在“第三媒介时代” ,人们想象技术的内爆将 超越于任何外部的物的结构限制(外爆)而向人类感官的结构发起最后冲击,感官或心灵本 身成为最后的临界点――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2010 年的《阿凡达》 (Avatar)比麦克卢汉更进一步。美妙的潘多拉星的纳美人以身体与神 树的直接对接启示人们,未来的感官外爆将使人类步入无居间的通灵社会。 媒介的彻底爆炸就是没有媒介? 今天,全球顶尖的实验室和科学家们正在冲刺媒介回归身体的梦想。或许我们可以大胆想象, 如果外爆和内爆在最后的临界点上同步发生,人体与媒介机器将互为延伸互为完满,人、环 境与社会之间将完全填充、超越真空。 可是,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技术社会呢? 15
  • 16.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第二人生:《第二人生:来自网络新世界的笔记》简评/文:慧声(上海)5 作者: (美)奥(Au,W.J.) 译者: 李子南 / 李东贤 ISBN: 9787302208679 页数: 192 定价: 26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9-9-1 说来惭愧,这些年来,我无视于上帝的发笑,无聊而执着地去思考诸如生命的本源以及意义 之类的“黑洞”般的问题。情绪低落时,我认为,我们都只是些 NPC,生命不过就是另外 的某些“生物”(不同的宗教对这些“生物”有着不同的称呼,在此,我姑且称之为“神” 吧)所编写的一小段代码而已,我们所有的自以为改变命运的努力,不过也就是程序原本就 设计好的剧情。不排除偶尔会有意外,但那也只是某种 BUG 而已。情绪激昂时,我会幻想, 或许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能够倾听到神的声音,然后或按神的旨意或按自己的意志重塑这个 世界的运行轨迹,他们是距离神最近的人。我深知,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这样的人,但却极 其期待,在我所生存的这个时代,能够有这样的人出现。 2006 年,酷爱网游的我,无意之间看到一款名为《second life》即“第二人生”的游戏, 彼时的感受,远非“震撼”两字所能形容。该游戏是 2003 年 7 月,由美国旧金山林登实验 室(Linden Research)公司发行的。在此之前的所有网游,即便最经典的《魔兽世界》 ,也 不过只是在一特定的场景中,让玩家按照系统规定的游戏规则下进行如 PK、聊天等的互动 而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但“第二人生”却在虚拟的数字世界里,提供给玩家一个全新的生 存空间。玩家在游戏中,可以尽情地将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变成实物,并由此而决定自己的数 字生存状态。就如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菲利普•罗斯戴尔所言“这是一个无止境的不断创 造的世界,在这里你随意可以改变你的外形、你的性别、甚至你的人种,就像穿一双鞋子回 家一样简单” 。此外,第二人生向玩家出租游戏中的“土地” ,玩家可以运用土地进行各种商 5 作者系本刊编辑,简介见刊尾 16
  • 17.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业投资,同时也可在游戏中从事各种商业行为,并由此而获得相应游戏币,然后可按照一定 的比率将游戏币换成美元,从而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联系在一起。 在第二人生最辉煌的鼎盛时期,全球诸多跨国企业进驻到这个虚拟世界里寻求商机,戴尔在 这里出售电脑,阿迪达斯在这里销售服装,喜来登饭店在这里欢迎网友入住……同时,哈佛 大学在此开设了远程教育,路透社在此创建了自己的“第二人生”分社,美国总统候选人吉 姆•吉尔摩在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接受了采访……我已无须再列举更多的例子来描述这个 时代的盛况,且就说件玩家的行为,2007 年 9 月,进驻第二人生并购买了 24 个岛屿的 IBM 公司的意大利员工 Barillo Kohnke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组织了一次罢工,并得到了该世界的法 国参议院的赞许,最终员工们获得了胜利。 第二人生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鼓励用户进行更深层次的人生参与和生命体验,它以虚拟现实技 术所构建的高度拟真系统,革命性地颠覆了人们对于互联网社区和社会性网络的构想。彼时, 我认为林登实验室颇似我所幻想的那些无限接近神的人,他们在虚拟世界里,为人类重新制 定了游戏规则,并赋予了人类与现实世界并行的第二次生命。 然而,林登实验室毕竟不是神,当第二人生所创建的网络世界的外延无限扩大,并因此和现 实世界越来越纠结时,这个虚拟王国盛极而衰了。罗斯戴尔也承认“虚拟世界中数不清的各 类行为让林登实验室无法监督所有人的一举一动,他们唯一所能做的,只是引导这个社区建 立起一个自我管理的大环境” 。这曾是第二人生最吸引人的特点,但同时却也成为它最致命 的弱点——它无法为虚拟世界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寻到解决的方案。第二人生开始与各种丑 闻、诉讼等纠结不清,不少机构也纷纷退出,这个曾经无比繁华的美丽新世界逐渐走向了没 落。 我一直狂热地跟踪着第二人生的每一步变化,曾数次动念想要把他的发展历程以及自己的感 受记录下来。但每每提笔之时便就会有力不从心之感, 无论从技术能力还是从哲学思想而言, 我都无法将第二人生这个世界清晰地展现,故而深觉遗憾。也正因此,当我看到由瓦格纳• 詹姆斯•奥所著,李东贤和李子南编译的《第二人生:来自网络新世界的笔记》后,既觉欣 喜又甚悲哀,为美文而喜,但也为自己恐怕永远都无法达到这等高度而黯然神伤。 “它不是 17
  • 18.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关于游戏的,尽管这个王国的人民都嗜玩如命。因为,除了有着很多奇思妙想之外,还有车 载斗量的理由能够说明他们是这个地方的公民(那些奇想经常渗透到他们的所作所为之中) 。 它更不是一个逃离现实的乌托邦。这是因为,尽管这个王国相对外部的世界而言可以称得上 是世外桃源,然而每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总是将他们的烦恼随身带来。 ——面对这样的文字, ” 我无颜点评,唯余感谢。感谢瓦格纳精深的思想和精美的文字,也感谢李东贤和李子南精彩 的编译,我一直认为文艺作品的翻译是和原著一样重要的创作活动。 2003 年 4 月,瓦格纳以一个鼠标双击开始了他的第二人生体验,之后他用了近五年的时间 完成了体验、观察、提炼和写作。他把书里的每个章节都写成独立的故事,并从不同的视角 进行阐述,在记录林登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时他是历史真实的见证者,在描写第二人生大事件 时他作为当地居民是现场目击者,在分析第二人生的商业价值时他是精通互联网的学者。期 间因第二人生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他的书稿,也一改再改,并且由于最后成文时,第二人生 的衰败也仅仅初露端倪,所以书中并没有对游戏设计的制度缺陷的分析。虽然因此而略有缺 憾,但这无损于此书的阅读研究价值。若说第二人生是网游业最伟大的变革,这种变革将对 未来的网络社会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那么这本记录这种变革的笔记,也将随着时光的流逝, 逐渐显现出他的魅力,并透过历史的尘烟,照进未来的人类社会。 18
  • 19.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通向赛博空间的钥匙:《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文:禾玛(上海)6 作者: (美)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 译者: 何道宽 ISBN: 9787801496232 页数: 290 定价: 20.0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01 年 在众多的媒介环境学者中,保罗·莱文森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赛博空间人。伊尼斯之前的学 者最多接触到广播地球村,那是一个儿童村;麦克卢汉和尼尔·波兹曼则是电视时代的见证 者,他们从无形无象之人的背后,窥视着我们的地球;保罗·莱文森则是参与者村落里的居 民。而同时,他也是最为浪漫的传播学者之一,他的科幻小说作品曾获雨果奖、星云奖和斯 特津奖,他的网络教育公司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从这点上说,他比自称为“麦克卢汉 学生”的尼尔·波兹曼更好地继承了麦氏的文学气息与经济头脑(麦克卢汉是英语文学士出 (Media is massage)(为“媒介即讯息” 生,同时曾灌录过名为《媒介即按摩》 (Media is Message)的诙谐谐音)的单曲唱片),保罗·莱文森同样继承的还有和麦氏一样对媒介乐观 的态度。正是这种乐观使得莱文森出色地完成了为每一位参与者地球村村民指路的任务,于 是便也有了这本《数字麦克卢汉》。 莱文森本人在写书之前写道:《数字麦克卢汉》实际上是两本书。一本写麦克卢汉的媒介思 “ 想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另一本写我自己的思想,说的是麦氏思想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这个 新的数字时代。”当然诚如本书的书名所述,本书还有第三个功能,即是信息化新纪元指南。 只不过在笔者看来,这种指南只能适用于少数人——尽管莱文森的笔触文风相比于麦克卢汉 生涩的文风而言已经可读了许多,但是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却丝毫不简单。也许有些时候, 内容依然是比媒介更为重要的讯息吧。 6 作者系本刊编辑,简介见刊尾 19
  • 20.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本书最吸引人同时也是最好阅读指引的无疑是每一章的题目。莱文森引用麦氏的经典警语, 同时兼以自己继承了麦氏文风的文字作为题注,表述自己对麦氏论断的批判与补充。从“我 不解释,我只探索——勉说其理”到“媒介既是讯息——网络内容”再到“地球村——从窥 视到参与”亦或是“冷和热——很‘酷’的文本”还是“机器把自然变成艺术品——机器美 人”,每一个标题都用麦克卢汉式的方法演绎着文章的内容,让那些能够理解隐喻的读者一 目了然,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莱文森不是麦克卢汉,而是一个更积极的学者,一个提倡媒介 人性化趋势(anthropotropic)并坚信技术将更好为人类所使用的乐观主义者。 (尽管麦氏 也属于技术乐观论者,但却没有莱文森一般坚定。) 保罗·莱文森在每一章节先用比麦氏可读得多的语言阐述麦氏的核心要旨。相比于麦氏“先 知神谕”般的语言,莱氏的书便通俗易懂许多。 “我们对任何传播媒介的使用产生的冲击力, 远远超过它传播的特定内容。换句话说,媒介所能够传输的东西——比如看电视的过程,对 我们生活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我们看的具体节目或内容。”远远要比“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 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 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 ,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 度。”更易让普通读者理解,继而拾起通往赛博空间的钥匙。虽然前一句话也源自于麦氏的 隐喻式启发。 然而莱文森不仅仅只是让麦克卢汉的思想变得更为可读,将麦氏思想的十四个专题条分缕 析,他更创造了一套自己的理论。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人性化趋势”与“补偿性媒介” 。这 在《数字麦克卢汉》一书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只不过这些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说明人在 媒介演化中进行理性选择的理论相较于笔者更为欣赏的尼尔·波兹曼的技术悲观论者而言都 显得过于乐观。事实上,我们永远都不会为技术所带来的异化担心得过多。赫胥黎的《美丽 新世界》一直是高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
  • 21.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心物一元——后现代经济的核心命题:读《后现代经济》/文:魏武挥(上海)7 作者: 姜奇平 ISBN: 9787508615738 页数: 300 定价: 45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09-7-1 很多年前,有一款游戏《文明》很流行,我也玩得不亦乐乎。在这款游戏里,有一个文明进 程很重要,如果玩家在这个进程上落后对手太多,就会面临大刀长矛对抗坦克飞机的命运。 这个进程叫“量化生产”。玩的时候,我只知道这个进程得抢先于人,但却不知道,为什么 这个进程如此重要。 大学里学了点经济学后才明白,量化生产的核心在于提升效率。由于资源是稀缺的,那么, 如何最好地利用资源来获取产出得到效用,成为管理学和经济学中的重要命题。量化生产能 够让效率得到成百上千倍的提高。一个很显著的例子就是:借助量化生产和科学管理,福特 汽车的确实现了老福特的宏愿:让造汽车的普通工人都能开上 T 型车。 量化生产极大地推进了物质文明的建设,资本主义短短百年间的积累超过了人类文明历史上 的总和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现代社会的标志无不和巨型有关:高楼大厦、巨大车间、开阔 广场、笨重机械,等等等等。人们借助有效率的量化生产,能够操控起历史上从未能操控的 罕见规模力量,为自己谋求财富。然而,吊诡的是,物质虽然越来越丰富,但似乎人们,却 越来越不快乐。 这就是后现代大类下诸学派一直在探讨研究的问题。很多人对后现代这个后字有个误解,以 为现代之后就是后现代了(于是就有人经常用诸如后奥运经济啦、后布什时代啦) ,但其实, 7 作者系本刊编辑,简介见刊尾 21
  • 22.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后现代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它在颠覆很多现代社会中已经固化的观念。 相对于现代社会一切均需要结构,后现代社会的主题词乃是:解构。 今天这个世界已经越来越日益复杂,传统的一套认识模式与范畴越来越有些疲于应付的局 限。从理论上讲,后现代这三个字大有“离经叛道”之意,不过,进入 21 世纪以后,现实 生活却不断地证明着这些“离经叛道”其实就是当下现实中的经和道。而与之对应的,后现 代研究这个在我看来可以视为是一个学派的领域也日渐昌盛,队伍不断壮大。总体说来,后 现代中有非常激进的研究者(比如博德里拉所谓的凡生于意义者,已死于意义) ,也有相对 温和的研究者,但他们都基本放弃了多数现代性理论所假定的理性的、统一的主体,赞成被 社会和语言非中心化了的碎裂的主体。而此书,从书名到其实质内容,的确是一本扎实的为 后现代辩护及颂扬之作。 《互联网周刊》主编、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这本名为《后现代经济》的 书,以信息化为切入点,扬弃现代经济学,反思工业化的一本学理性著作。凡七章,分别从 价值、交换、货币、组织、资本、制度和福利这七个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维度展开。 价值这一章,可谓总领全书。因为现代经济学所探讨的价值更多的和财富有关。一方面,人 们如饥似渴地追求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人们同样如饥似渴地发现,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精神 的愉悦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必然关系。姜氏在这一章中认为,现代社会将效用直接等同于价 值,而后现代社会的价值则在效用之外,更注重意义。他如是写道: “后现代性的价值分析,特别强调色随心变。后现代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心物一元……心 物一元这里的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扩大点说就是与心理有关的情感、个性化、信息 等不确定的东西。在物质财富中,加入心的成分,成为后现代的要求。(p.4-5) ” 总体说来,互联网有两大类应用得到追捧。其一、帮助人们节省时间(或者金钱等资源), 网络购物也好搜索引擎也好都带有这种性质。其二、帮助人们消费时间(俗称 kill time,或 者金钱等资源),比如网络游戏或带有游戏性质的虚拟社区。前者,符合现代经济学的框架, 因为机会成本是可以测算的,被赞誉为“促进效率的创新” 。但后者,却被称为无聊经济, 22
  • 23.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被很多自诩理性的人嗤之以鼻,并认为毫无“意义” 。你说你花了那么多银子,QQ 上买个 金钻黄钻的,或者网游里练成 500 级江湖高手,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如果我们细细究来,就会发现,其实这两类应用在最本质的地方是极其相似的:体验良好。 搜索引擎可以免去人们为求一信息上下奔走之苦而带来的酷感,和网游里炼成高手横扫江湖 带来的酷感,如出一辙,都是人们“心”中的感受。而人们其实各心不一的事实造成了互联 网服务这种注重用户体验的必须体现一定的个性化。这就是对本文开头的抹杀个性的“量化 生产”的挑战。 量化生产的结果必然是同质性产品(比如 T 型车) ,但信息产品由于直指人心,就会产生异 质性产品。搜索引擎看似是一个同质性产品(页面大家看上去都是一样的) ,但由于用户不 同,它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就五花八门,最终形成的结果页面更是千人千样。作为异质性的产 品,它也是一种产品,该如何交换呢?又该使用什么媒介进行交换呢? 作者的结论是:信息。 作者认为,现代工业就是从委托人中分化出代理人,并不断使这一中间环节膨胀。一方面, 代理人由于专司其职而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和效率,但另外一方面,代理人极有可能为了自己 的私利去坑害委托人。作者判定工业病的实质就是: “为了手段而牺牲目的,为了中间利益而反对最终利益,为了仆人而牺牲主人。(p.105) ” 而解决之道则是: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代理人行为的透明化,最终实现代理人向委托人的复归。具体说来, 应在传统货币市场外发展两种独立的虚拟经济,一为金融虚拟经济,它的核心不再是货币, 而是以异质信息为中心的信贷服务,但权力必须交给委托人;一是信息虚拟经济,它不再以 传统货币为中介,而发展出交换中介与具体服务合一的信息工具” (p.109)——这是作者开 给金融危机的解决方案。 23
  • 24.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从人心出发,要求所有的物都为心所服务,而不是心随物走,这是本书作者自始至终一以贯 之的观点。故而,在讨论完相对宏观的社会交换问题后,作者仍然以有机论式的比喻,切入 到组织、资本和制度这些相对围观的商业层面。 比如,在组织上,作者主张摒弃蜘蛛式的科层官僚体系而奉行扁平化的决策权分散的海星型 体系。作者认为,蜘蛛型组织都是非生命体组织,是压抑人性的,它或许能做大做强,但由 于不能做活故而也只是一时之大一时之强。只有尊重人性的海星式生命体组织,才完成广大 企业的根本利益:做活。作者以网商生态系统为例,多元化元素的有机协同,才让这个系统 欣欣向荣,换而言之,作者主张的是对有序(机械制度)的打破以及有序(生命制度)的生 成这一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而这一生命制度中的血管和神经,传导的便是信息。 总体说来,这本书是一本思考之作,虽然也涉及微观的商业部分,但着力点是依然是在理念 这个范畴上。这并不是一本操作性的书,作者也无意如此。更多的是,让读者明白,我们面 临的世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与之对应的,我们的理念,究竟该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要说稍有不足的话,那就是此书读来并不易。其实这也怪不得作者本人,后现代主义学 派在中国其实被推广得并不够,大量引用的学者名和概念,对没有涉及过后现代著作的人来 说,恍如天书。不过,我以为,对于商界人士们来说,后现代学理所让人感觉到的晦涩,恰 恰是阅读不足的缘故。而了解后现代这个其实就是现在发生的世界,从这本书开始,未尝不 是一个好的选择。 24
  • 25.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墙与被墙:读《我们的防火墙》及《中国防火长城》/文:何威(北京)8 作者: 李永刚 ISBN: 9787563391066 页数: 267 定价: 32.00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1 作者: 赵克锋 ISBN: 9787501797479 定价: 22.00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年: 2010 年 6 月 从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一句简短的英文,翻译成中文,则是“跨越长城,走 向世界”。恐怕谁也没有想到,20 多年以后, “跨越长城”的意象仍然被无数中国网民反复 体验,当然,现在叫做“翻墙” 。当年一语成谶,好不黑色幽默。 一边是不少网民为 GFW 所阻后的怨念,一边却是 GFW 仿若无形却岿然不动的存在。因此, 当我先后发现这两本分别名为《我们时代的防火墙》和《中国防火长城》的书时,立即很有 兴趣一读,原来这个在官方新闻发言中并不存在的大火墙,俨然也可以在大陆出版的学术著 作中亮相了。 的确,两书都在开头几页,就明确解释了 Great Fire Wall 为何物,并分别将其译作“国家防 火墙”和“国家防火长城”。当然,两书都并非专门研究 GFW,而是将它作为一个隐喻和象 征,作为远为广泛得多的“中国网络内容监管/审查”的一个符号。 8 作者系本刊编辑,简介见刊尾 25
  • 26.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说起网络内容监管或审查,似乎人人都可以滔滔不绝。但要写一本相关的书却并不容易,除 了像李永刚告诉我们的,人人心中都有一座防火墙,自我审查会束缚手脚外,更容易出现的 偏差是,作为“被墙”的一方而受到情绪的左右,失之片面或偏激。于是,把握好分寸尺度, “不充当火热的政策捍卫者或现实批判者” 、做“温良中道的和事老” (李永刚语)或谨慎地 将之技术化、抽象化,不对现实具体案例做对错与否的评判(赵克锋此书的风格),成为这 两本书得以顺利出版的基础。这一点,其实是很值得想研究各种所谓敏感内容并发表/出版 成果、又缺乏经验和标尺的青年学子们借鉴的(非此类同学可以飘过) 。 两书的作者都是名校的青年才俊,分别是南大和北大的副教授,专业领域分别是政治学和经 济学。两书之一出自作者的博士论文,体系更为严谨自洽,论述更为集中;另一本则是多篇 主题相关论文的汇集,胜在资料完备,文献注释丰富,且常从法律或经济的角度看内容审查 的问题,视角较新颖,颇予人启发。 从内容来看,若要谈论“网络内容监管或审查” ,可以分作三种研究:描述性研究(实际情 况到底如何)、阐释性研究(为什么实际情况会是如此)和规范性研究(情况应该/最好是怎 样的)。两书各有侧重。 李的《我们的防火墙》一书,最引人注目之处在其“阐释性研究” :政府是如何随时间推移 进行“政策学习过程”并成就现有监管体系,体系中不同角色(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机 构与网民)及其不同行动逻辑,更深层面的社会文化机理(父爱主义执政风格、革命传统与 假想敌、公众心灵的集体化)。其“描述性研究”长处在于有历史纵深感,对不同时期不同 特点有较好描述。而其“规范性研究”相对简略,而且似乎更多地在劝谕普通网民, “体会 大国转型之艰难”“体会压力赶超之焦虑”“体会改革进程之复杂” 、 、 、克服“原子”状态、 要有理性……而对于政府,则仅止于要求其“有责任感”“宽容”“对公众的理性行为要有 、 、 信心”、相信人民不会“一放就乱”……说的都没有错,但在许多人看来,颇有点避重就轻, 权责不相对应的感觉。再加上,文中将网民也当做监管体系的一个层级,将其内化的自我审 查当做防火墙的一部分,以致让 Keso 同学觉得此书存在一定因果倒置的论证,以及,“国 家防火墙是他们的,我们只是‘被墙’(见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927017/) ” 。 26
  • 27.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还有,作者尽管也提到地方和部门出于自己的“小算盘”而有于中央政府不同的行动逻辑, 但在其后的论述中似乎又遗忘了这一点,基本上假设各种规制都是出于中央政府求稳定求发 展的“善意” ,这与实际情况难免有些脱节。 赵的《中国防火长城》 (书名真劲爆,这个出版社真开放)一书,在“描述性研究”与“规 范性研究”方面较为突出。例如介绍中国互联网审查的技术手段、法律依据和执行部门及中 外互联网审查制度比较、世界审查历史等章节,尽管原创性不强,但在资料搜集整理方面做 得相当不错,可以作为后来研究者的扎实起点。关于“应该如何”的问题,有关的几篇论文 各有亮点,比如借鉴经济学理论框架来探讨审查的理论模型、互联网治理是否应从运动式、 行政式的方法转向长效机制的建设、互联网审查作为国家行为如何与国际法相对接。此外, 书中还有若干有趣之处,例如在序言中提出:有些反审查技术手段可冲破几乎所有审查,产 生成本较低的信息传播渠道,冲破的大部分成本变为纯消耗性的社会成本;而审查制度失效 后,如政府高层管理体系激励不对,中层、基层官员(如网警)仍然会鼓励审查的进行,甚 至有可能制造出被审查的信息,这就白白增加了社会成本。这种道德风险问题与其他岗位上 出现的不同, “网警”这样级别低的官员的道德风险问题对社会的危害会很大——这当然只 是作者的理论推演,不过我很好奇到底有没有实证的例子,呵呵。 总之,两书皆可读。官员可以从中找到监管合法性和手段,愤青可以从中找到痛批的靶子, 搞学术研究的可以从中找到资料、线索并学到一些写作经验。理想的状态,当然是社会和谐, 人民与政府互相理解。只是,当一起又一起的网民发帖被政府“跨省追捕” 、被起诉为“诽 谤”并陷于牢狱时,当“胡萝卜”“温度”“学习”统统不能 google 时,当饭否叽歪们悄 、 、 然死亡、各大门户网站微博又遭“被测试”时,当一个“巫妖王之怒”的资料片可以被两个 不同政府部门审批超过一年时, “被墙者”的心态,恐怕很难像“筑墙者”和“守墙者”那 样“温良中道”吧。 27
  • 28.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外文编译】 《公有领域——圈占知识公地》 第四章 互联网威胁(节译)/译:立早(北京)9 Prof. James Boyle (Author) Paperback: 336 pages Publisher: Yale University Press (January 26, 2010) Language: English ISBN-10: 0300158343 ISBN-13: 978-0300158342 完美控制的逻辑 我认为有一种目的论——一种关于知识产权法必须随历史发展而发展的理论——隐藏在我 称之为互联网威胁的观点中。内容产业没完没了地兜售这个观点——并且不无原因地——会 将其简化为:知识产权的强度必须与复制的成本呈反向的变化。在高昂复制成本的情形下, 人们只需微弱的知识产权即可。 面对僧侣复制者,我不需要版权是因为对手稿的物理控制 已然足够。如果我说我会复制你的手稿,但必须亲手誊写,这有什么要紧呢?这如何会对你 构成威胁?我们不必创造一种合法权利来排除别人的复制,或是拥有一种“复制权” 。然而 当复制成本降低,排他性的需求随之增长。应对古登堡印刷,我们需要《安妮法案》——第 一个版权法令——和随之而来的漫长的版权演变。 其后互联网出现了。面对互联网,我们需要《数字千年版权法》《防范电子盗窃法》《1998 、 、 年版权期限延长法》乃至《反信息剽窃法》。随着复制成本接近于零,知识产权必须接近完 美的控制。我们必须加大权利强度,延长权利期限,提高惩罚力度,使非营利性的非法复制 变成犯罪。我们必须走出版权的传统领域去管理与版权资料相关的科技。各公司正在把他们 的数字资料围上数字化屏障。我们必须把规避数字防护机制认定为非法行为,即使换个角度 9 译者系本刊编辑,简介见刊尾 28
  • 29.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看,你这么做是对材料的“合理使用”。我们必须禁止制作规避数字防护机制的工具——这 是让加密专家忧心忡忡的前景。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结束惹是生非的互联网匿名制,要求 每一台电脑拥有一个个人身份。我们必须实施点击合同10 ,即使有第三方参与,即使你不 点击的话就无法阅读——如此一来你永远不会真正意义上购买到你下载的软件、音乐、电影 和电子书,而只是获得在限定的狭窄范围内的使用“许可” 。我们必须发明连锁的软件和硬 件系统来监视和控制在那些系统中使用的资料——这样歌曲就可以在特定电脑上被许可使 用特定的次数。不管拥有者希望禁止的使用是否合法,它都将真的变成不可能的事情。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让互联网科技从之前赞颂的伟大的“自由科技”变为控制和监视的科技。 个人之间流通零成本无损耗的数字拷贝的可能性需要这样的变化。我们必须重构互联网使之 有利于布兰妮•斯皮尔的安全,这样说来非常轻易(如果诱人的话)“互联网威胁”的论点 。 是不管在音乐、软件、电影还是电子文本的领域里——如果我们想要数字创造力,我们就必 须重构网络。由于财产权的保护强度与复制的成本呈反向变化,零成本复制意味着重构的网 络必须在法律体制和科技架构上都接近完美的控制。 和其他引人注目但令人误解的论点一样,互联网威胁论指出了很多事实。问一问花费成千上 万美元制作昂贵的专门的电脑辅助设计程序的软件公司,当程序放在一个破解软件的网站或 P2P 分享网络上时会发生什么。将希望和资本倾注在一个单独的新游戏中的电脑游戏公司会 告诉你同样的内容。完美的零成本拷贝的易得性是对所有有价值的文化经济产品的威胁。关 于互联网威胁的故事并不是错误的,它仅仅是在很多方面过于偏激而不够完善。这里有两个 例子。 零成本复制是把双刃剑 互联网确实降低了复制的成本,因此同样降低了非法复制的成本。当然,它也降低了生产、 发行和宣传的成本,并不可思议地扩大了潜在市场的规模。网络是否导致了权利拥有者的损 失,因而我们需要增强保护和控制以维持一个稳定的激励水平?一个庞大的有漏洞的市场实 际可能会比一个控制力度大大强化的小型市场提供更多的收益。不仅如此,支持廉价复制的 10 译者注:注册网站用户、网上购物、申请会员等等活动时,网站会要求人们填写相关信息,并 点击“我同意”后才可以进行相关活动,这种必须点击“同意”的合同,即为点击合同。 29
  • 30.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科技也同样支持迅捷的百科全书式的搜索引擎——迄今发明的最适合发现非法复制的工具。 网络一只手拿走的,通常会用另一只手还回来。愈加廉价的复制科技不仅仅意味着损失,也 意味着机会。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之前,我们得弄清楚损失是否会比收益更大,修订的商业 模式和新的发行机制是否会在避免损失的同时实现更多的收入。 但是等一下,盗窃真就是盗窃吗?如果新科技使更多的知识产权的盗窃成为可能,我们是否 不得不通过加强法律力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某些新科技导致大量汽车盗窃,我们可能会 增加警方资源和监禁刑罚,甚或通过新的立法创造出与汽车盗窃相关的新罪行。我们可能会 做所有这些事情,即使所提及的科技在其他地方给予汽车所有者重要好处。盗窃就是盗窃, 不是吗? 答案用一个字就是不。说“盗窃就是盗窃”正是杰斐逊的告诫所要防范的错误。我们不应假 定知识产权和有形资产在所有方面都是一样的。创造叫做知识产权的有限垄断是为了提供最 小化的必要激励来鼓励创新达到希望的水平。任何多余的激励都是额外损失。当有人拿走了 你的汽车,他们有车而你没有。当由于一些新科技,有人能通过 MP3 文件获得你的新歌, 他们有文件而你也一样有。你没有失去那首歌。你可能会失去的是把歌卖给那个或那些“分 享”文件的人的机会。我们不应对这种损失无动于衷;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一种 新科技不仅给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创作、发行和销售带来经济收益,也带来经济损失。这 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提高权利等级、改变我们传播网络的结构、发明新的罪行等等行动之前稍 作停顿。 记住,内容产业在互联网上关心的很多事物已然触犯法律,并遭受检举和起诉了。问题不是 互联网是否应该是一个知识产权的自由地带;它不应该是,现在不是,永远也不会是。问题 是当内容产业要求额外的或新的权利时,如新的罚款、特定类型科技的定罪,我们是否应该 在同意他们的要求之前,将互联网给他们带来的收益和损失一并进行考虑。答案当然是我们 应该。可惜的是,我们并没有这么做。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内容产业增强法律的努力是错误和 无谓的。这意味着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如此。 在知识产权政策中有一个非常牢固的传统,我称之为“百弊无利”的观点。任何新科技带来 30
  • 31.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的所有威胁——纸孔钢琴、唱片机、影印机、录像机、互联网——已经被了解得非常清楚了。 然而机遇,尤其是需要改变商业模式或重构市场的机遇,却被视作海市蜃楼。人们只看到不 利的一面,却无视积极的一面。录像机的故事是广为流传的例子。当录像机——另外一种有 利于降低复制成本的科技——第一次出现时,电影工业的反应是万分恐惧。他们的商业计划 依赖于在剧院里放映电影,然后授予电视台放映的许可。录像机在这个计划上不合时宜;它 们被视为侵犯版权的设备。好莱坞试图在它们身上征税来支付可能会造成的损失。他们的设 想是什么?更廉价的复制需要更强的权利。 输掉那场争论后,电影公司试图使录制设备的制造商被判处负有帮助侵权的责任;负有责任, 11 换种说法,就是协助 Sony Betamaxes 的拥有者可能做出的侵犯版权行为。当然这正是在 Napster 一案中如出一辙的合法要求。然而在 Sony 一案中,电影公司败诉了。高等法院认 为录制电视节目来将它们转移至更方便的时间观看是一种合理使用。电影公司的申诉被驳 回。 从负有责任的威胁中解放出来的录像机的价值持续下降。它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进消费者 的房屋里,一直到万维网的到来。所有这些立于电视机旁的盒子如今都迫切需要新兴的录像 出租市场提供的内容。在 DVD 大获全胜之前,录像带出租市场构成了电影工业超过 50%的 收入。录像机造成了损失吗?当然。一些因电视节目播出时间不方便观看而本可能去剧院观 看电影的人们可以改为录制下节目稍后观看。录像甚至可以与朋友和家人分享——从一些有 线电视节目中录下的粗糙的迪斯尼电影可以送给家里有年纪差不多适合观看的孩子的兄弟 姐妹。录像机也会用于明显违法的复制行为——电影被不拥有其版权的人大规模复制和销 售。一种更廉价的复制科技必然会造成损失。但它也提供实质性的收益,远远超过损失的收 益。颇为讽刺的是,如果电影公司“赢”了 Sony 的官司,他们现在的情况可能会更糟。 Sony 的故事给我们上了几节有益的课——第一,这个“百弊无利”的观点是版权政策的坏 指导。在它的影响下,一些公司会总是把更强的控制之于收益和更廉价的复制之于损失等同 起来。他们会得出在某些时候是正确的结论,他们的存在受到威胁;在某些时候是错误的结 论,威胁更多的是针对创新和文化本身而非针对他们发行的特定方式。他们会向立法机构和 11 译者注:1984 年美国电影行业向 Betamax 卡式录像带的生产厂商 sony 提起版权诉讼,经过数 年的较量,最终高等法院支持 sony 一方,认为 sony 没有故意鼓励侵权行为的发生,而电影公司 也无足够证据证明录像机对电影业的直接影响。 31
  • 32.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法院寻求担保,让他们能继续以旧有的熟悉的方式做生意。通常情况下,市场会对这种短见 进行矫正。不受上一代习惯禁锢的新兴公司会敏捷地转向从新科技中获取收益,并淘汰反应 迟钝的落后者。虽然在某些情况下,竞争并不起作用: •如果落后者是实力强大的垄断集团足以压制竞争; •如果他们获得政府支持来将具有威胁性的科技非法化,将其描述为对旧守卫的“权利”的 掠夺式侵犯,而非激烈的竞争; •如果根深蒂固的偏见过于强大以致潜在的商业利益耗费数年才变得显而易见;或者 •如果市场已经“锁定”在一个支配性的标准上——比方说一种技术或一个运作系统——使 得新的市场参与者没有进入的合法渠道。 在这些情况下,无法依靠市场自身进行修正。很不幸地,恰恰也是关键一点,知识产权政策 经常在这些事实存在的情况下处理争议。 让我重复这个观点,因为这是这本书里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对于一个政治科学家或者市场分 析师而言,我刚刚描述的这些情况听起来像一个法律和市场失调的罕见的完美风暴。对于一 个知识产权学者而言,它们听起来与寻常的商业无异。 在录像机争论的例子里,这些因素都不存在。政府拒绝参与进来帮助电影公司将新科技非法 化。当时话题的另一方是有着同等强大实力的公司(出售录像机的消费类电子公司),它将 这个新市场视为既已存在的录音机市场的一种自然扩张。受威胁的工业没有控制占优势的专 利技术标准,无法用其解决对他们商业模式的任何威胁。市场原来可以脱离不成熟的立法干 预或专利技术壁垒的影响而发展演变。因此我们知道在这个案子里电影公司是错误的,他们 声称廉价复制技术带来迫在眉睫的厄运是完全错误的。公众,以及很讽刺的是,工业本身最 终都会受益。但是 Sony 案与其说是惯例不如说是例外。这正是为什么它如此重要的原因。 如果竞争和变革能够被禁止,我们难以得到很多案例来反驳廉价复制科技必须总意味着更强 32
  • 33.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权利的逻辑。“自然实验”将永远不会被允许发生。那些只看到廉价复制科技的威胁并能以 他们的世界观影响立法者或法官的人会压制它们的发生。我在这里描述的故事情节,互联网 威胁论,将会变成常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很难拥有必需的证据来反驳它。 窟窿和奶酪一样重要 Sony 案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很重要。高等法院的决定开启了这个判断:在美国版权法律范围 内,消费者为了改变播放时间而录制电视节目是“合理使用” 。因为合理使用在这本书中出 现无数次,所以很有必要暂停片刻来解释下何谓合理使用。 内容工业喜欢将合理使用描述成一种对在其他情况下是明显侵犯版权的行为勉强而有限的 防卫机制——就如同这样的要求,“是的,我侵入你的领地,这是错误的,我承认。但我当 时在饥肠辘辘地寻找食物。请豁免我一回。 ”这是非常不准确的。不错,合理使用被认作“一 种积极的防卫机制”;那正是它在一个版权案中被提及的方式。但美国法律阐述的很清楚, 合理使用是对版权所有者独占权的限制——版权所有者永远无权阻止的使用方式。这种防御 不是“我侵入了你的土地,但我当时饥肠辘辘。”它是“我没有侵入你的土地。我走在从它 中间穿过的公共马路上,这条公路你永远没有优先拥有权。 当社会分散版权所有者的权利, ” 它划出一些特定的使用领域并拒绝移交对它们的控制权。此外,别忘了杰斐逊的告诫。这不 是一种天然的绝对的财产权。这是一种对有限的暂时性垄断的有条件的财政补贴。我们不能 有这样的前提假设,即认为版权所有者对所有可能的使用都有绝对的权利,因此如果一个公 民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使用作品而没有付费给版权所有者,版权所有者有权获得报酬或申诉 “盗版”。在我称之为互联网威胁的故事情节的影响下,立法者已经看不见这一点了。 那么什么是“合理使用”呢?当我被非法律专业人士问及这个问题,我提供给他们看版权法 案中的实质性规定。他们显然由于对他们将要看到的文本代码的规模和复杂性的想象而退 缩。以下是合理使用的法律规定的完整版本: 第 107 项-独占权的限制:合理使用 33
  • 34.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尽管第 106 项和第 106 项 A 的规定,版权作品的合理使用,包括复制复印品、唱片或任何该项条文指定的 手段。将拥有版权的作品用于批评、评论、新闻报道、教学(包括大规模课堂使用的复制品) 、学术研究不 是侵犯版权的行为。判断任何场合一个作品的使用是否是合理使用的考虑因素应包括—— (1) 使用的目的和性质,包括这种使用是商业性质还是非营利性教育目的; (2) 版权作品的属性; (3) 版权作品被使用的数量和被使用部分占作品整体的实际比例; (4) 版权作品的使用对潜在市场或其价值的影响。 一个未公开的作品自身并不能以此为理由阻碍合理使用的决定,如果这种决定是基于对以上所有因素的考 虑之上的。 “但这似乎很合理,”人们经常说,仿佛他们之前期待它会扑朔迷离的复杂和显而易见的不 合理。 (也许他们毕竟已经跟法律打过一些交道。 人们对此多思考一会就会发现这些因素不 ) 能被自动适用。例如看一下第三个因素。创作戏仿作品的人经常需要大段摘用被模仿的作品。 那毕竟就是戏仿作品的特质。他们可能会出售那篇戏仿作品,因此与第一个因素相抵触。那 么第四个因素呢?有人也许会从我的书中摘录大段文字用于一篇毁灭性书评,破坏它的任何 畅销机会。想一想,即使是一篇戏仿之作都可能对被模仿的作品的“潜在市场”造成消极影 响。但那些使用一定仍是“合理的”吗?(在这两个例子中,高等法院都同意它们是合理使 用。) 提出这些假设的问题案例,版权的初学者可能会比很多已经学习数年的人更好地理解合理使 用的目的。事实上,初学者的问题使得对所有权权利的所有例外、限制和保护变得更清楚明 了——知识产权这块奶酪上的窟窿。学者急切地要找到一种理论可以解释合理使用原则的所 有应用,好将所有情形安排得像靶子一样,用一支箭就可以将其全部射穿。合理使用的设立 也许是为了减少明晰权利的困难,而它在运用过程中这么做(减少书面工作、争论、延迟、 忽视和恼怒)却会非常浪费或极其复杂,经济学家喜欢用“交易成本”这个专业名词指代这 种情况。(尽管合理使用事关交易成本的观念很难解释一些我们最关心的合理使用的类型— 34
  • 35.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12 —模仿、批评和反向工程 的权利。)或者也许合理使用只允许一个创新性作者的权利被第 二个创新性作者超越,而其作品亦是建立在第一个的基础之上——模仿者、评论家、学院艺 术家或者任何人。 (于是再一次地,照片用于教学目的听起来并不那么具有“创新性”)宪 。 法或国际言论自由保障能够规定合理使用吗?这样看来,合理使用提供了一个安全阀,使版 权可以与第一修正案、财产权乃至言论自由并存。为了警告法西斯主义或是模仿一些艺术作 品造成毁灭性影响的危险,以联邦法的名义禁止我翻译《我的奋斗》的行为居然会符合宪法 规定,毕竟不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 每一个关于合理使用的观点,以及许多其他的被用于解释这个难题的宏大理论都有很多地方 需要修正。问题正在于此。 知识产权是一种明智的社会干预,它带给我们巨大的益处但也带来了无数危险: 1. 无助于创意诞生的垄断的危险,或者超出鼓励未来创作所需的权限或期限的危险; 2. 过于宽泛的权利会不利于言论、批评或科学进步; 3. 它会限制接触渠道,阻碍“后来者”创新; 4. 它会导致工业集中,一方面损害消费者或公民,另一方面正好远离反托拉斯管制,因为 垄断或供不应求依赖于知识产权; 5. 它会产生强烈的“网络效应”使得市场倾向于一些缺乏效率的科技;以及 6. 它会使得权利所有者控制一些在垄断范围之外但与之密切相关的科技。 危险的列表与阻止危险发生的例外、限制和约束的列表都在不断地增加。我们限制知识产权 的期限。(至少,我们过去如此。立法者如此重视它以至于宪法本身也有有限的适用期限; 然而国会和高等法院似乎已经丢弃了这一点。 )我们限制知识产权的范围,以使它们不能覆 盖未加工的事实或一般的观念,而只覆盖创新和表达之间的范围。(至少,我们过去如此。 数据库保护、基因专利和商业模式专利的发展明显在侵蚀这些屏障。 )而对于合理使用,在 我们一开始交出权利时就给它们加上了限制。版权给予的专有权不包括阻止批评、模仿、课 12 译者注: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指通过对他人软件的目标程序进行逆向解剖、分析,方式是从软件的目 标代码,通过反汇编方式寻找源代码,以推导出他人的软件产品的功能、组织结构、处理流程、算法、界 面等设计要素。 35
  • 36.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堂复制、电脑程序解码和其他内容的权利。(尽管如下一章节所反映的,最近法律的一系列 变化意味着合理使用权利的实践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这些对知识产权的限制无法用一个单独的理论解释,除非那理论是“避免对知识产权本身多 样的且不断变化的危险”。即使是像合理使用这样一个单独的限制也是对知识产权带来的危 险许多不同担心的回应。它的确会不断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当电脑程序第一次清楚地包含 进版权法,软件工程师想知道它是否会削弱这个工业。为什么?任何想与一种主流程序竞争 的人需要对它“解码”以使他们的程序可以“兼容” ,或者仅仅是更好用。比方说,无论一 种新的文字处理程序多么好,如果它无法读出人们用旧的主流文字处理软件创建的文件,那 么它一诞生就会早夭。但是要实现这一点,新兴公司的工程师就不得不剖析他们竞争对手的 程序。在这过程中他们会创造出旧程序的临时拷贝,即使最终的产品——热门的新软件—— 会完全不同于旧者。这样的行为违反了版权法吗? 在一系列非凡而有远见的案例里包括这样的话题,法庭的答复是不。 “解码”是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的法律在如书籍、诗歌、歌曲这样表达性的、无功能的、独立的作品内容中演变。 现在它被运用到经济上非常依赖“网络效应”的功能性产品上——许多程序只有在被广泛使 用才有用。即使新的程序更好,如果没有广泛的兼容性,我们永远不会带着我们已有的文件、 电子表格或数据转向使用它。一个程序将无法读出被另一个程序创建的文件。这就好像语言 本身都被授予版权了。如果说在解码软件的过程中附带产生的拷贝事实上侵犯了版权的话, 就会因为一个科技的偶然(你需要暂时性地“复制”程序以明白它们如何工作,并使你的成 品与之相一致)和一个法律的偶然(版权现在被用于管理商业的功能性消费品:二进制代码 制成的“机器”)使法律调转方向。复制和阅读,或者复制和理解的差异由于科技的原因已 然改变。因为法律延伸进新类型产品的范围内,致使语境已然改变,在此语境下经济的运作 与小说时代非常不同。与其让主流软件公司使用版权阻止其他人制作兼容的软件,法庭用了 规避的策略——合理使用——来阻止那个危险并支持版权的基本目标:鼓励科学和有用艺术 的发展。 说这么长的故事是为了阐明一个简单的观点。对知识产权多样化演变的限制与它们约束、削 弱和定义的权利一样重要。窟窿与奶酪一样重要。 36
  • 37.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这与 Sony 案由何关系呢?别忘了在那个案子里高等法院说过为了改变播出时间而复制电视 节目是合理使用。法院可以仅仅停留于此。可以这么说, “既然大多数消费者所为是合法的, 13 就不会有对帮助侵权 的或代理侵权的申诉。Sony 没有帮助侵权是因为首先消费者复制节 目没有侵犯版权。 ”有趣的是,尽管这是规定的核心,法院走得更远。它摘录了一些看似毫 无关联的关于帮助侵权的专利法条文: 帮助侵权的裁决当然不能将商品从市场中完全移除; “ 然而它确实给了专利权所有人有效控制商品销量的能力。帮助侵权的裁决通常情况下是等于 承认了争议物品在专利权所有者的垄断范围内。 ”很明显,法官们担心的是,电影工业通过 利用版权法,能够事实上控制一种新科技。 法院通过一个专利法的类比来表达这个担心的事实,乍一看确实令人吃惊。法院通常情况下 看待版权与看待专利并不太一样。首先,专利权更强大,虽然它们也更难获得并且持续更短 的时间。其次,法院经常表达对一个某项专利驱动的技术垄断的担忧,而却很少能在版权法 的文本中看到这种担忧。对犁或谷物升降机的不必要的垄断,如杰斐逊所指出的,可能会减 缓科技的发展。但对《白雪公主》或《希腊古瓮颂》的垄断呢?我们通常情况下不认为表达 (版权的领域)的权利在其范围内会威胁到一个全新的技术发明(专利的领域)。 但在 Sony 案中,高等法院很清晰地看到,在一个科技发展使复制更加便利的世界里,版权 中帮助侵权的观念可能被用于压制或控制在百弊无利的逻辑里对版权所有者造成威胁的全 部科技。确实,从某种意义上,互联网威胁的背后逻辑——“更廉价的复制技术需要更强的 控制”——需要这个结果,尽管 Sony 案早于万维网不少时间。如果是廉价复制本身造成威 胁,那么内容拥有者会以版权作为他们围追堵截的坐骑,加快步伐获得对廉价复制科技的控 制。那是为什么 Sony 案会超越简单的合理使用的规定,解释了电影公司申诉的后果。在一 个脚注里(法官常常在那里掩藏他们最犀利的观点) ,法官几近于暗讽: 这看似非同寻常,仅仅因为录像机可能会被用于侵犯版权,版权法给予所有版权所有者同样的发行录像机 产品的独占权,更不必说案中两位被告了。然而,那正是他们申诉的逻辑含义。要求禁令的诉求背后显示 了被告实际上寻求的是,宣布录像机为违禁品。在这个法庭上他们的要求是继续按照一个公平创造的强制 13 译者注:专利侵权的一种,属于间接侵权。指某人的行为虽然没有构成对他人专利权的侵犯,但却教唆 或引诱第三人侵权,从而在事实上帮助了侵权或者共同参与了侵权。 37
  • 38.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许可来获得版税是可接受的补偿。这显示了对被告而言,他们会很愿意以版税作为回报,将他们声称在录 像机中的垄断利益许可给 Sony。 Sony 案的真正重点不是电视节目的“时间变动”是合理使用。它实则是以知识产权这块奶 酪上所有窟窿作为隐喻的一个更为深刻的原则。Sony 案法庭宣布因为录像机能够实质性无 侵权的使用,这些设备的制造商并没有触犯帮助侵权罪。如果版权所有者的权利是绝对的, 如果他们有权阻止任何可能威胁他们现有商业模式的活动,那么很可能录像机就会触犯帮助 侵权罪。这是因为我们拥有并且需要对知识产权多样的例外和限制,高等法院才能驳回版权 本身禁止廉价复制科技的要求。换种方式说,没有一系列对版权的多样化的例外和限制,廉 价复制需要更强控制的观念会无情地将我们带向廉价复制科技必须受版权所有者支配的地 方。 因此我们有了对杰斐逊告诫的推论——姑且称之为 Sony 公理:廉价复制使对版权的限制更 为重要而非相反。没有那些限制,版权法会膨胀并转向要求垄断或至少控制我们传播科技结 构。那正是如今因特网威胁论的逻辑对我们的影响。 (P60-71) 38
  • 39.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混杂——混合经济时代繁荣艺术和商业之道》(节译)/译:立早(北京)14 Lawrence Lessig (Author) Hardcover: 352 pages Publisher: Penguin Press HC, The (October 16, 2008) Language: English ISBN-10: 1594201722 ASIN: B0029LHWFY 前言 早在 2007 年,我在柏林跟一些朋友共进晚餐。席间我们谈论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在气候 变化带来的威胁上越聊越热烈,一个在座的太过兴奋的美国人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我们 需要发动一场碳战争。各国政府需要动员,让我们的军队一往直前!”说完他向后倒进他的 椅子,洋洋得意于他的大胆设想,猛灌了一大口极为昂贵的红酒。 我的朋友很明显打了个比方。碳不是一个“敌人”。即便一支美国海军也无法与之对抗。然 而我环顾四周,发现我们的德国友人陷入了沉默。“怎么了?”我问其中一个朋友。他停顿 了一小会,极为低声地说,“德国人不喜欢战争。 ” 这个回答引发了我脑中的灵光一现。当然没人说要使用枪支去与碳甚或碳污染的制造者作 战。但是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德国人对战争的联想极为消极。整个国家,尤其是柏林,一 直生活在它为 20 世纪两次过错所付出的惨痛代价的阴影之下。 但是在美国,跟战争有关的联想则没必要这样消极。我不是指我们是个热爱战争的民族;我 是指我们的历史允许我们喜欢发动战争的观念。战争是在我们并非被逼无路的情况下,为纠 正一个巨大错误而做出的牺牲。至少在最近一个例子里,这牺牲换来了一个非常不错的结局。 14 译者系本刊编辑,简介见刊尾 39
  • 40.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 致力于与数字世界有关的书籍阅评 2010 年 7 月 创刊号 我们因此将此牺牲浪漫化了。 这种浪漫让我们将战争的隐喻逐渐延伸到其他的社会或政治斗争中。我们发动针对毒品、贫 困、恐怖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战争。此外还有反政府浪费战争,反犯罪战争,反垃圾邮件战争, 反枪支战争和反癌症战争。正如乔治·拉考夫教授和马克·强生教授所描述的那样,每一场 这样的“战争”都在制造一张“衍推网络”。这些衍推构建和推动了社会政策。如他们在探 讨卡特总统的“战争的道德等价物”演讲时所言: 有这样一个“敌人”,一个“对国家安全的威胁”,需要我们“锁定目标”、“整顿重点”、 “建立新的指挥链”、“策划新战略”、“搜集情报”、“团结力量”、“实行制裁”、“提 倡牺牲”,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战争的隐喻凸显了某些特定事实,却隐藏了另外一些。这个 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看待现实的方式;它使得政策改革和政治经济举措名正言顺。这个被接 受的隐喻为特定的干涉提供支持:有一个外部的、异国的、敌对的仇人(如漫画家在Arab headdress中所描绘的那样);能源需要给予优先考虑;平民需要作出牺牲;如果我们不面 对挑战我们就无法生存。 生存之战有着显而易见的暗示。发动这样的战斗不受任何限制。询问理由就是懦弱的表现。 反对就是对敌人的援助——这种行为几近于叛变。胜利是人们唯一渴望得到的结果,至少表 面上如此。妥协总是被击败。 这些衍推在诸如二战这样真正为了生存的斗争中确实很有意义;而拉考夫给我的启发却是去 研究当战争隐喻运用到那些生存并非岌岌可危的语境中时,这些衍推会有多危险。 例如,思考一下“毒品战争”。与令人衰弱的毒瘾作斗争毫无疑问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目标。 我已然亲眼见识到它所带来的毁灭性影响。但“毒品战争”的隐喻让我们难以发觉这场战争 威胁的也许有其他更为重要的目标。想想即使是短期交易者也要面对的漫长到令人震惊的监 禁期限——例如拥有672克可卡因就会被最高法院判处终身监禁,并且没有任何假释可能。 想想被毒品交易困扰的犹太区。想想拉美地区政府没有有效而独立的司法部门甚至军队,因 为禁令带来的财富使得毒品巨鳄夺取了他们的控制权。然后再想想这场战争基本上对终止毒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