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uma empresa Scribd logo
1 de 56
How much do I know about Tiantai School of Buddhism
天台宗知多少
A Origination of Tiantai School of Buddhism 天台宗緣起
1. Dynasties/Periods of India in brief
印度朝代簡說
2. Six Phases or Stages of Indian Buddhism
印度佛教的六個階段
3. Buddhist councils on orthodoxy of Buddhist Scripture and the Tripitaka
經典結集及三藏的形成
4. Mahayana Nagarjuna Study
大乘龍樹學
5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6. Kumarajiva's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Buddhism especially to Tiantai School
羅什法師對中國佛教尤其是對天台宗的貢獻
7. Three Phases or Stages of Chinese Buddhism
中國佛教發展的三步曲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W
hen 甚麼年代 :
W
here (route) 路線 :
W (people involved)
ho
誰來 /誰去 /誰接待 :
BC221/
206

0 公元元年
AD25

AD220/
265
AD265/
317
AD420

AD581/
589
AD618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W
hen 甚麼年代?
Ten were said 有十說 (last 2 more reliable 最後二說較可
信):
1. 三五之世已聞知有佛 (before BC2000 之前 )
( 三王 : 伏羲、神農、黃帝;五帝:黃帝、顓頊、帝喾、唐堯、虞舜 )

2. 佛生周初說 (BC1000)
3. 孔子尊佛說 (BC551~BC478)
4. 燕昭王 (BC311) 時尸羅來化說
5. 阿肓王神迹說 (BC266~230)
6. 秦始皇說 (BC246~210)
7. 漢武帝始通佛法 (BC140~BC88)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W
hen 甚麼年代
These last two are more reliable 最後二說較可信:
?
9. 大月氏 (Tokhara) 使伊存授經說

★

漢哀帝元壽元年 (BC2) 伊存口授景盧 / 秦景憲

★

中國佛教會曾於 1998 年慶祝佛教傳入漢地二千年

10. 漢明帝 (AD28~AD75) 感夢求法說
據後漢紀對於佛教初傳我國之記載:
謂東漢明帝嘗夜夢金人,身材高大,
頂有光明。明帝疑惑不解,次日,
以所夢之事問群臣,
臣下答以:「西方有神,名佛。」
帝遂遣使者前往天竺求法。
Dynasties
Xi Han
Dong Han

Three Kingdoms
Xi Jin
Dong Jin &
16 Kingdoms

North & South
Dynasty
Sui Dynasty
Tang Dynasty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here (route) 路線 :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W
A. 陸路
1. 西域絲綢之路 ( 分南一北二共三路 )
2. 巴蜀四道
B. 海路
C. 陸路、海路同時
A1 西域絲綢之路途經 36 個小國 ( 現新彊及以前蘇
聯分烈出來的小國 ) ,各有獨立語言,其中大月氏
、康居、安息、龜茲對中國佛教的傳播最為重要。
←法
顯
←
Tarim oymanliqi

玄
奘

塔里木盆地

北路,在塔里木盆地以北兩路:敦煌 → 車師前 → 蔬勒
南路,在塔里木盆地以南一路:敦煌 → 鄯善 → 莎車
* Tarimoymanliqi 塔里木盆地:處於天山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之間。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here (route) 路線 :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W
A2 巴蜀四道,據剪伯贊在《中國歷史剛要》:
BC121 年漢武帝大敗凶奴而打通了西域之路,派細
君公主嫁給烏孫的國王,細君死後再派特優。
王恢將軍滅樓蘭,趙波奴將軍滅姑師,於 BC60 歸
漢,設都護管理。
漢武帝派張騫 BC138 帶百人到大月氏,但被凶奴關
了十年,後逃到大宛,再到康居,又被抓了一年,
前後加起來十一年多才回去。漢帝封他為「博望」
,寫了《大宛列傳》。
由是可見在公元前,中西在陸上已開有交往。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here (route) 路線 :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W
B 海
路

梁啟超、馮承鈞等學者認為佛教先由海路傳來:最初
的佛教根據地不在京、洛,而在江淮、彭城 ( 現徐
州 ) 。漢明帝之弟篤信佛教的楚王劉英就在彭城。
理據在於當時廣東的徐聞和合浦已有賈 ( 讀古 ) 船轉相
送之故實 ( 歷史事實 ) ,所以說當時中印交通皆在海上
。
南方的剌史管七個郡,包括交趾。
三国時期得孫權信敬的僧人康僧會
就在交趾出家。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here (route) 路線 :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W
C 陸路、海路同
時
日本學者鐮田茂雄認為陸路、海路同時,循海岸水行:
鍚蘭 Ceylon( 斯里蘭卡 Sri Lanka) →
爪哇 Java→
馬來半島 Malayan peninsula →
越南 Vietnan →
交趾 jiaozhi→
廣州 Guangzhou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here (route) 路線 :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W
還有從漢地去求法的
《資治通鑑》西漢元狩元年 BC122 :
求身毒道,始通滇國。
孫昌武的《中國佛教交化史》:
大理 → 保山 → 緬甸 → 印度 → 阿拉伯
BC4 世紀已通,但最初佛教是否從這條路來,

則難以確定。
Buddhism in China at the time of
Dong Han 東漢時代的佛教
1. 楚王劉英,漢光武帝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同父異母的
弟弟。《後漢書》 : 劉英學為浮屠、齋戒、祭祀黃帝
、
老子、浮屠。 ( 即佛與黃老同時拜祭 ) 。
後因謀返事被告發,雖得明帝效法浮屠之仁特赦天下
罪免死,兩年後仍畏罪自殺。明帝嚴查株連千人,後
200 年也沒有佛教的記載。
2. 桓帝劉志 AD147~AD167 在位, 15 歲奪回政權 (AD159)
是東漢第一位信奉佛教的皇帝,聽襄楷的上書:
好生惡殺,省欲去奢,貴尚無為。
Buddhism in China at the time of
Dong Han 東漢時代的佛教
3. 白馬寺
蔡愔在天竺請了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大法師來中原。
當時在外國有招提寺,國王下令毀寺,因白馬圍廟悲
鳴而設消。 後來多廟叫白馬寺以被邪。
到了中國第一寺也叫白馬寺。
著名的四十二章經就是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大法師翻
譯的,收藏在蘭台石室 ( 當時的國家圖書館 ) 。
Buddhism in China at the time of
Dong Han 東漢時代的佛教
4. 笮融建寺造像
把糧鄉,建寺造像,能容 3000 人,課讀佛經。

與楚王英和桓帝時之變化:
1) 浮屠分立
2) 課讀佛經
3) 由上層走向民間
Buddhism in China at the time of
Dong Han 東漢時代的佛教
最早漢文佛典的產 生
最早漢傳佛教的經錄《出三藏記集》:
僧佑 6 人於獻帝 40 年翻譯了 57 部共 74 卷
唐《開元釋教錄》:
東漢 12 人翻譯了 192 部共 395 卷
東漢翻譯主要分兩大部份:
安士高代表小乘,主要禪數學
支婁迦讖 Lokaksema 代表大乘,
主要般若學
Buddhism in China at the time of
Dong Han 東漢時代的佛教
最早漢文佛典的產 生
除了安士高和支婁迦讖翻譯,還有:
竺佛朔
孟元士
安玄與嚴佛調居士
支曜
康巨
康孟祥
Dynasties
Xi Han
Dong Han

Three Kingdoms
Xi Jin
Dong Jin &
16 Kingdoms

North & South
Dynasty
Sui Dynasty
Tang Dynasty
BC600 ~ BC400
Various States Period
列國時代

BC500

Ajatasatru
阿闍世王
(5th Century BC)

Nanda Dynasty 難陀王朝
BC326/
324 ~ BC157
Maurya Empire Period 孔雀帝國時代

0
Asvaghosa 馬鳴菩薩
Nagarjuna 龍樹菩薩
AD150~250

Sunga
Kanva
熏迦王朝
康瓦王朝
AD28± Andhra Dynasty 案達羅王朝

Kumarajiva 鳩摩羅什
AD343 ~ AD413
AD500

Asoka 阿育王
(BC268~BC232)

1st ~ 3rd Century AD
Kushan Dynasty
貴霜王朝
AD320 ~ AD540/ /470
470
Gupta Dynasty
笈多王朝

Kaniska
迦膩色迦王
(BC268~BC232)

Samudragupta
第二世沙姆陀羅笈多
( AD335 ~ 375)
BC530~BC370
Primitive Buddhism
原始佛教

BC500

BC370~BC150
Sectarian Buddhism
部派佛教
0
Asvaghosa 馬鳴菩薩
AD150~AD500
Initial Stage of
Hinayana
Buddhism
小乘初期

Initial Stage of
Mahayana
Buddhism
大乘初期
AD400 ~ AD500
Middle Stage of
Mahayana Buddhism
大乘中期

AD600~AD900
Final Stage of
Mahayana Buddhism
大乘末期

Nagarjuna 龍樹菩薩
AD150~250

Kumarajiva 鳩摩羅什
AD343 ~ AD413
AD500

Asanga 無著 & Vasubandhu 世親
AD1000
BC500

BC530~BC370
Primitive Buddhism
原始佛教

BC370~BC150
Sectarian Buddhism
部派佛教

0
AD150~A
Asvaghosa 馬鳴菩薩 D500
Nagarjuna 龍樹菩薩 Initial
Stage of
AD150~250
Hinayana

Buddhism
小乘初期

Kumarajiva 鳩摩羅什
AD343 ~ AD413
AD500

Initial Stage of
Mahayana
Buddhism
大乘初期
AD400 ~
AD500
Middle Stage
of
Mahayana
Buddhism
大乘中期

Various States 列
國時代

Ajatasatru
阿闍世王
(5th Century BC)

難陀王朝
Maurya Empire
孔雀帝國時代

Asoka 阿育王
(BC268~BC232)

熏迦
康瓦
王朝
王朝
Andhra 案達羅王朝

Kushan Dynasty
貴霜王朝
/470

Kaniska
迦膩色迦王
(BC268~BC232)

Samudragupta
Gupta Dynasty 第二世沙姆陀羅笈多
笈多王朝
( AD335 ~ 375)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鳩摩羅什。此云童壽。天竺 Sindhu (an ancient name
for India) 人也。家世國相。
什祖父達多。倜儻不群名重於國。

父鳩摩炎。聰明有懿節。將嗣相位。乃辭避出家。
東度葱嶺。龜茲 Kucina 王聞其棄榮甚敬慕之。自
出郊迎請為國師。
王有妹年始二十識悟明敏過目必能。一聞則誦。
且體有赤黶法生智子。諸國娉之並不肯行。
及見摩炎心欲當之。乃逼以妻焉。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既而懷什。什在胎時。其母自覺。神悟超解有
倍常日。
聞雀梨大寺名德既多。又有得道之僧。即與王
族貴女德行諸尼。彌日設供請齋聽法。
什母忽自通天竺語。難問之辭必窮淵致。眾咸
歎之。
有羅漢達摩瞿沙曰。此必懷智子。為說舍利弗
在胎之證。及什生之後還忘前言。
* 【舍利弗】 Sariputra ,法華玄贊一曰:「…以母才辯喻如鶖
鳥,此是彼子,以母顯之,故云鶖子。復名優婆提舍,以能論
議故,兼得彼名。」
Kumarajiva
鳩摩羅什
大法師
AD343
~
AD413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頃之什母樂欲出家。夫未之許。遂更產一男名
弗沙提婆。
後因出城遊觀見塚間枯骨異處縱橫。於是深惟
苦本定誓出家。若不落髮不咽飲食。至六日夜
氣力綿乏疑不達旦。
夫乃懼而許焉。以未剃髮故猶不嘗進。即勅人
除髮。乃下飲食。次旦受戒仍樂禪法。專精匪
懈學得初果。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什年七歲亦俱出家。從師受經日誦千偈。偈有三
十二字。凡三萬二千言。
誦毘曇既過。師授其義。即自通達。無幽不暢。
時龜茲國 Kucina 人以其母王妹利養甚多。乃携什
避之。什年九歲。隨母渡辛頭河至罽賓 Kubha 。

遇名德法師槃頭達多。即罽賓 Kubha 王之從弟也。
淵粹有大量。才明博識獨步當時。三藏九部莫不
該練。從旦至中手寫千偈。從中至暮亦誦千偈。
名播諸國遠近師之。什至即崇以師禮。從受雜藏
中長二含凡四百萬言。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達多每稱什神俊。遂聲徹於王。王即請入宮。集外道
論師共相攻難。言氣始交。外道輕其年幼言頗不遜。
什乘隙而挫之。外道折伏愧惋無言。
王益敬異。日給鵝腊一雙粳米麪各三斗酥六升。此外
國之上供也。所住寺僧乃差大僧五人沙彌十人營視掃
灑。有若弟子。其見尊崇如此。
至年十二。其母携還龜茲。諸國皆聘以重爵。什並不
顧。時什母將什至月氏北山。有一羅漢見而異之。謂
其母曰。常當守護。此沙彌若至三十五不破戒者。當
大興佛法度無數人。與優波掘多無異。若戒不全無能
為也。正可才明携詣法師而已。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什進到沙勒國頂戴佛鉢。心自念言。鉢形甚大何其
輕耶。即重不可勝。失聲下之。
母問其故。答云。兒心有分別故鉢有輕重耳。遂停
沙勒一年。
其冬誦阿毘曇。於十門修智諸品無所諮受。而備達
其妙。又於六足諸問無所滯礙。

沙勒國有三藏沙門名喜見。謂其王曰此沙彌不可輕。
王宜請令初開法門。凡有二益。一國內沙門恥其不
逮必見勉強。二龜茲王必謂什出我國。而彼尊之是
尊我也。必來交好。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王許焉。即設大會請什升座說轉法輪經。龜茲王果
遣重使酬其親好。什以說法之暇。乃尋訪外道經書。
善學圍陀含多論。多明文辭製作問答等事。又博覽
四圍陀典及五明諸論。陰陽星算莫不必盡。妙達吉
凶言若符契。為性率達不厲小檢。修行者頗共疑之。
然什自得於心未嘗介意。
時有莎車王子參軍王子兄弟二人。委國請從而為沙
門。兄字須利耶跋陀。弟字須利耶蘇摩。蘇摩才伎
絕倫專以大乘為化。其兄及諸學者皆共師焉。什亦
宗而奉之。親好彌至。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蘇摩後為什說阿耨達經。什聞陰界諸入皆空無相。
怪而問曰。此經更有何義而皆破壞諸法。
答曰。眼等諸法非真實有。什既執有眼根。彼據因
成無實。於是研覈大小往復移時。什方知理有所歸
。
遂專務方等。乃歎曰。吾昔學小乘如人不識金以鍮
石為妙。因廣求義要受誦中百二論及十二門等。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頃之隨母進到溫宿國。即龜茲之北界。時溫宿有一
道士。神辯英秀振名諸國。手擊王鼓而自誓言。論
勝我者斬首謝之。
什既至以二義 ( 了義和不了義 Partial & complete
meanings) 相檢。即迷悶自失稽首歸依。於是聲滿葱
左譽宣河外。
龜茲王躬往溫宿。迎什還國。廣說諸經。四遠宗仰
莫之能抗。時王子為尼。字阿竭耶末帝。博覽群經
特深禪要。云已證二果聞法喜踊。迺更設大集請開
方等經奧。什為推辯諸法皆空無我分別陰界假名非
實。時會聽者莫不悲感追悼恨悟之晚矣。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至年二十受戒於王宮。從卑摩羅叉學十誦律。有頃
什母辭往天竺。謂龜茲王白純曰。汝國尋衰吾其去
矣。
行至天竺進登三果。什母臨去謂什曰。方等深教應
大闡真丹。傳之東土唯爾之力。但於自身無利。其
可如何。什曰。大士之道利彼忘軀。若必使大化流
傳。能洗悟矇俗。雖復身當爐鑊苦而無恨。
於是留住龜茲止于新寺。後於寺側故宮中。初得放
光經。始就披讀。魔來蔽文唯見空牒。什知魔所為。
誓心踰固。魔去字顯。仍習誦之。復聞空中聲曰。
汝是智人何用讀此。什曰。汝是小魔宜時速去。我
心如地不可轉也。停住二年。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廣誦大乘經論洞其祕奧。龜茲王為造金師子座。以大
秦錦褥鋪之。令什升而說法。什曰。家師猶未悟大乘
欲躬往仰化。不得停此。
俄而大師盤頭達多不遠而至。王曰。大師何能遠顧。
達多曰。一聞弟子所悟非常。二聞大王弘贊佛道。故
冒涉艱危遠奔神國。什得師至欣遂本懷。為說德女問
經。多明因緣空假。昔與師俱所不信。故先說也。
師謂什曰。汝於大乘見何異相而欲尚之。什曰。大乘
深淨明有法皆空。小乘偏局多諸漏失。師曰汝說一切
皆空甚可畏也。安捨有法而愛空乎。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如昔狂人令績師績線極令細好。績師加意細若微塵。
狂人猶恨其麁。績師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細縷。
狂人曰。何以不見。師曰。此縷極細。我工之良匠
猶且不見。況他人耶。狂人大喜以付織師。師亦効
焉皆蒙上賞而實無物。

汝之空法亦由此也。什乃連類而陳之。往復苦至經
一月餘日。方乃信服。師歎曰。師不能達反啟其志。
驗於今矣。於是禮什為師。言和上是我大乘師。我
是和上小乘師矣。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西域諸國咸伏什神俊。每年講說諸王皆長跪座側。
令什踐而登焉。其見重如此。什既道流西域名被東
川。
時符堅僣號關中。有外國前部王及龜茲王弟。並來
朝堅。堅引見二王說堅云。西域多產珍奇。請兵往
定以求內附。至符堅建元十三年歲次丁丑正月。太
史奏云。有星見於外國分野。當有大德智人入輔中
國。
堅曰。朕聞西域有鳩摩羅什。襄陽有沙門釋道安。
將非此耶。即遣使求之。至十七年二月。善善王、
前部王等。又說堅請兵西伐。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十八年九月堅遣驍騎將軍呂光、陵江將軍姜飛。將
前部王及車師王等。率兵七萬。西伐龜茲及烏耆諸
國。
臨發堅餞光於建章宮。謂光曰。
夫帝王應天而治。以子愛蒼生為
本。豈貪其地而伐之乎。正以懷
道之人故也。朕聞西國有鳩摩羅
什深解法相善閑陰陽。為後學之
宗。朕甚思之。賢哲者國之大
寶。若剋龜茲即馳驛送什。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光軍未至。什謂龜茲王白純曰。國運衰矣。當有勍
敵。日下人從東方來。宜恭承之勿抗其鋒。純不從
而戰。光遂破龜茲殺純。立純弟震為主。
光既獲什未測其智量。見年齒尚少。
乃凡人戲之。強妻以龜茲王女。
什距而不受辭甚苦到。光曰。
道士之操不踰先父。何可固辭。
乃飲以醇酒。同閉密室。什被逼既
至遂虛其節。或令騎牛及乘惡馬欲
使墮落。什常懷忍辱曾無異色。
光慚愧而止。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光還中路置軍於山下。將士已休。什曰。不可在此。
必見狼狽。宜徙軍隴上。光不納。至夜果大雨洪潦
暴起。水深數丈。死者數千。光始密而異之。
什謂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推運揆數應速言
歸。中路必有福地可居。光從之。至涼州聞符堅已
為姚萇所害。光三軍縞素大臨城南。於是竊號關外
稱年太安。

太安元年正月姑臧大風。什曰。不祥之風當有姦叛。
然不勞自定也。俄而梁謙、彭晃相係而叛。尋皆殄
滅。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至光龍飛二年。張掖臨松盧水胡沮渠男成及從弟蒙
遜反。推建康太守段業為主。光遣庶子秦州刺史太
原公纂。率眾五萬討之。時論謂業等烏合。纂有威
聲勢必全剋。光以訪什。什曰。觀察此行未見其利。
既而纂敗績於合梨。俄又郭馨作亂。纂委大軍輕還。
復為馨所敗僅以身免。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光中書監張資文翰溫雅。光甚器之。資病。光博營
救療。有外國道人羅叉。云能差資疾。光喜給賜甚
重。什知叉誑詐。
告資曰。叉不能為益徒煩費耳。冥運雖隱可以事試
也。
乃以五色系作繩。結之燒為灰末投水中。灰若出水
還成繩者。病不可愈。須臾灰聚浮出復繩本形。既
而又治無効。少日資亡。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頃之光又卒。子紹襲位。數日光庶子纂殺紹自立。
稱元咸寧。咸寧二年有猪生子。一身三頭。龍出東
廂井中到殿前蟠臥。比旦失之。纂以為美瑞。號大
殿為龍翔殿。俄而有黑龍升於當陽九宮門。纂改九
宮門為龍興門。

什奏曰。皆潛龍出遊豕妖表異。龍者陰類出入有時。
而今屢見則為災眚。必有下人謀上之變。宜剋棊修
德以答天戒。纂不納。與什博戲。
殺棊曰。斫胡奴頭。什曰。不能斫胡奴頭。胡奴將
斫人頭。此言有旨。而纂終不悟。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光弟保有子名超。超小字胡奴。後果殺纂斬首。立
其兄隆為主。時人方驗什之言也。
什停涼積年。呂光父子既不弘道。故蘊其深解無所
宣化。符堅已亡竟不相見。及姚萇僣有關中。亦挹
其高名虛心要請。

諸呂以什智計多解。恐為姚謀不許東入。及萇卒子
興襲位。復遣敦請。興弘始三年三月。有樹連理生
于廣庭。逍遙園葱變為 [ 卄 /( 〡 * 臣 )] 。以為美瑞。
謂智人應入。至五月興遣隴西公碩德西伐呂隆。隆
軍大破。至九月隆上表歸降。方得迎什入關。以其
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于長安。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興待以國師之禮。甚見優寵。晤言相對則淹留終日。
研微造盡則窮年忘勌。自大法東被始于漢明。涉歷
魏晉經論漸多。而支竺所出多滯文格義。興少達崇
三寶銳志講集。
什既至止。仍請入西明閣及逍遙園譯出眾經。什既
率多諳誦無不究盡。轉能漢言音譯流便。既覽舊經
義多紕僻。皆由先度失旨不與梵本相應。於是興使
沙門增 [( 丰 * 力 )/ 石 ] 、僧遷、法欽、道流、道
恒、道標、僧叡、僧肇等八百餘人諮受什旨。更令
出大品。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什持梵本興執舊經以相讎校。其新文異舊者義皆圓通。
眾心悏伏莫不欣讚。興以佛道冲邃其行唯善。信為出
苦之良津御世之洪則。
故託意九經、遊心十二。乃著通三世論以勗示因果。
王公已下並欽贊厥風。大將軍常山公顯左軍將軍安城
矦嵩並篤信緣業。屢請什於長安大寺講說新經。
續出小品金剛波若、十住法華、維摩思益、首楞嚴、
持世佛藏菩薩藏、遺教菩提無行呵欲自在王因緣觀小
無量壽、新賢劫禪經、禪法要解、彌勒成佛彌勒下生
、十誦律、十誦戒本、菩薩戒本釋論、成實十住、中
百十二門論、妙法蓮華經凡三百餘卷。並暢顯神源揮
發幽致。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于時四方義士萬里必集。盛業久大于今咸仰。
龍光釋道生。慧解入微玄搆文外。每恐言舛入關請
決。廬山釋慧遠。學貫群經棟梁遺化。而時去聖久
遠疑義莫決。乃封以諮什語見遠傳。初沙門僧叡才
識高明。常隨什傳寫。什每為叡論西方辭體商略同
異云。
天竺國俗甚重文製。其宮商體韻以入絃為善。凡覲
國王必有贊德。見佛之儀。以歌歎為貴。經中偈頌
皆其式也。但改梵為秦失其藻蔚。雖得大意殊隔文
體。有似嚼飯與人。非徒失味。乃令嘔噦也。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什嘗作頌贈沙門法和云。
心山育明德。流薰萬由延。
哀鸞孤桐上。清音徹九天。
凡為十偈辭喻皆爾。
什雅好大乘志存敷廣。常歎曰。吾若著筆作大乘阿
毘曇。非迦旃延子比也。今在秦地深識者寡。折翮
於此將何所論。乃悽然而止。唯為姚興著實相論二
卷。并注維摩。出言成章無所刪改。辭喻婉約莫非
玄奧。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什為人神情朗徹傲岸出群。應機領會鮮有倫匹者篤。
性仁厚汎愛為心。虛己善誘終日無勌。
姚主常謂什曰。大師聰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後
世。何可使法種無嗣。遂以妓女十人逼令受之。自
爾以來不住僧坊。別立廨舍供給豐盈。
每至講說常先自說。譬喻如臭泥中生蓮花。但採蓮
花勿取臭泥也。初什在龜茲從卑摩羅叉律師受律。
卑摩後入關中。什聞至欣然師敬盡禮。卑摩未知被
逼之事。因問什曰。汝於漢地大有重緣。受法弟子
可有幾人。什答云。漢境經律未備。新經及諸論等。
多是什所傳出。三千徒眾皆從什受法。但什累業障
深。故不受師教耳。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又杯渡比丘在彭城。聞什在長安。乃歎曰。吾與此
子戲別三百餘年。杳然未期。遲有遇於來生耳。
什未終日。少覺四大不愈。乃口出三番神呪令外國
弟子誦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轉覺危殆。於是力疾與
眾僧告別曰。
因法相遇殊未盡伊心。方復後世惻愴何言。自以闇
昧謬充傳譯。凡所出經論三百餘卷。唯十誦一部未
及刪煩。存其本旨必無差失。願凡所宣譯傳流後世
咸共弘通。今於眾前發誠實誓。
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燋爛。以偽秦弘
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長安。是歲晉義熙五年
也。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即於逍遙園依外國法以火焚屍。薪滅形碎唯舌不灰
。
後外國沙門來云。羅什所諳十不出一。
初什一名鳩摩羅耆婆。外國製名多以父母為本。什
父鳩摩炎。母字耆婆。故兼取為名。
然什死年月諸記不同。或云弘始七年。或云八年。
或云十一年。尋七與十一字或訛誤。而譯經錄傳中
猶有一年者。恐雷同三家無以正焉。

Mais conteúdo relacionado

Mais procurados

印順導師的禪淨思想
印順導師的禪淨思想印順導師的禪淨思想
印順導師的禪淨思想
diin54321
 
《莲花海》(18) 生死的奥秘-濒死体验的意义(18)-「佛法」精华的流失原因-「定力」的意义-《西藏度亡经》所说的「成
《莲花海》(18) 生死的奥秘-濒死体验的意义(18)-「佛法」精华的流失原因-「定力」的意义-《西藏度亡经》所说的「成《莲花海》(18) 生死的奥秘-濒死体验的意义(18)-「佛法」精华的流失原因-「定力」的意义-《西藏度亡经》所说的「成
《莲花海》(18) 生死的奥秘-濒死体验的意义(18)-「佛法」精华的流失原因-「定力」的意义-《西藏度亡经》所说的「成
DudjomBuddhistAssociation
 
《蓮花海》(18) 生死的奧秘-瀕死體驗的意義(18)-「佛法」精華的流失原因-「定力」的意義-《西藏度亡經》所說的「成
《蓮花海》(18) 生死的奧秘-瀕死體驗的意義(18)-「佛法」精華的流失原因-「定力」的意義-《西藏度亡經》所說的「成《蓮花海》(18) 生死的奧秘-瀕死體驗的意義(18)-「佛法」精華的流失原因-「定力」的意義-《西藏度亡經》所說的「成
《蓮花海》(18) 生死的奧秘-瀕死體驗的意義(18)-「佛法」精華的流失原因-「定力」的意義-《西藏度亡經》所說的「成
DudjomBuddhistAssociation
 
《蓮花海》(9)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七)-啤嗎森巴華 (2)-藏傳佛教之「廣度」與「深度」-「密乘」高度審慎的弘播方式
《蓮花海》(9)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七)-啤嗎森巴華 (2)-藏傳佛教之「廣度」與「深度」-「密乘」高度審慎的弘播方式《蓮花海》(9)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七)-啤嗎森巴華 (2)-藏傳佛教之「廣度」與「深度」-「密乘」高度審慎的弘播方式
《蓮花海》(9)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七)-啤嗎森巴華 (2)-藏傳佛教之「廣度」與「深度」-「密乘」高度審慎的弘播方式
DudjomBuddhistAssociation
 
理大佛學會-四悉檀
理大佛學會-四悉檀理大佛學會-四悉檀
理大佛學會-四悉檀
guest5f1b911
 
髻智比庫 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一生
髻智比庫 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一生髻智比庫 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一生
髻智比庫 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一生
宏 恆
 
佛說四十二章經(The Sutra in Forty-Two Sections said by Buddha)
佛說四十二章經(The Sutra in Forty-Two Sections said by Buddha)佛說四十二章經(The Sutra in Forty-Two Sections said by Buddha)
佛說四十二章經(The Sutra in Forty-Two Sections said by Buddha)
禪楷 江
 
史念原始佛法
史念原始佛法史念原始佛法
史念原始佛法
宏 恆
 
止觀禪法
止觀禪法止觀禪法
止觀禪法
宏 恆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I I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I I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I I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I I
guestc372eb
 
尊者阿姜 考
尊者阿姜 考尊者阿姜 考
尊者阿姜 考
宏 恆
 
如實之見
如實之見如實之見
如實之見
宏 恆
 

Mais procurados (20)

印順導師的禪淨思想
印順導師的禪淨思想印順導師的禪淨思想
印順導師的禪淨思想
 
六祖壇經白話譯義
六祖壇經白話譯義六祖壇經白話譯義
六祖壇經白話譯義
 
《莲花海》(18) 生死的奥秘-濒死体验的意义(18)-「佛法」精华的流失原因-「定力」的意义-《西藏度亡经》所说的「成
《莲花海》(18) 生死的奥秘-濒死体验的意义(18)-「佛法」精华的流失原因-「定力」的意义-《西藏度亡经》所说的「成《莲花海》(18) 生死的奥秘-濒死体验的意义(18)-「佛法」精华的流失原因-「定力」的意义-《西藏度亡经》所说的「成
《莲花海》(18) 生死的奥秘-濒死体验的意义(18)-「佛法」精华的流失原因-「定力」的意义-《西藏度亡经》所说的「成
 
Buddhist and Taoist cultures of China
Buddhist and Taoist cultures of ChinaBuddhist and Taoist cultures of China
Buddhist and Taoist cultures of China
 
《蓮花海》(18) 生死的奧秘-瀕死體驗的意義(18)-「佛法」精華的流失原因-「定力」的意義-《西藏度亡經》所說的「成
《蓮花海》(18) 生死的奧秘-瀕死體驗的意義(18)-「佛法」精華的流失原因-「定力」的意義-《西藏度亡經》所說的「成《蓮花海》(18) 生死的奧秘-瀕死體驗的意義(18)-「佛法」精華的流失原因-「定力」的意義-《西藏度亡經》所說的「成
《蓮花海》(18) 生死的奧秘-瀕死體驗的意義(18)-「佛法」精華的流失原因-「定力」的意義-《西藏度亡經》所說的「成
 
觀世音傳
觀世音傳觀世音傳
觀世音傳
 
《蓮花海》(9)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七)-啤嗎森巴華 (2)-藏傳佛教之「廣度」與「深度」-「密乘」高度審慎的弘播方式
《蓮花海》(9)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七)-啤嗎森巴華 (2)-藏傳佛教之「廣度」與「深度」-「密乘」高度審慎的弘播方式《蓮花海》(9)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七)-啤嗎森巴華 (2)-藏傳佛教之「廣度」與「深度」-「密乘」高度審慎的弘播方式
《蓮花海》(9)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七)-啤嗎森巴華 (2)-藏傳佛教之「廣度」與「深度」-「密乘」高度審慎的弘播方式
 
理大佛學會-四悉檀
理大佛學會-四悉檀理大佛學會-四悉檀
理大佛學會-四悉檀
 
《莲花海》(4) 祖师传记-莲师八变(3)-释迦师子-正式参拜人间大导师-绍隆佛种-燃佛心灯-佛陀示现于世之种种微妙因缘-业力的明证-下堕于佛前-尽得佛陀...
《莲花海》(4) 祖师传记-莲师八变(3)-释迦师子-正式参拜人间大导师-绍隆佛种-燃佛心灯-佛陀示现于世之种种微妙因缘-业力的明证-下堕于佛前-尽得佛陀...《莲花海》(4) 祖师传记-莲师八变(3)-释迦师子-正式参拜人间大导师-绍隆佛种-燃佛心灯-佛陀示现于世之种种微妙因缘-业力的明证-下堕于佛前-尽得佛陀...
《莲花海》(4) 祖师传记-莲师八变(3)-释迦师子-正式参拜人间大导师-绍隆佛种-燃佛心灯-佛陀示现于世之种种微妙因缘-业力的明证-下堕于佛前-尽得佛陀...
 
髻智比庫 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一生
髻智比庫 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一生髻智比庫 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一生
髻智比庫 親近釋迦牟尼佛從巴利藏經看佛陀一生
 
佛說四十二章經(The Sutra in Forty-Two Sections said by Buddha)
佛說四十二章經(The Sutra in Forty-Two Sections said by Buddha)佛說四十二章經(The Sutra in Forty-Two Sections said by Buddha)
佛說四十二章經(The Sutra in Forty-Two Sections said by Buddha)
 
《莲花海》(23) 圣地巡礼-佛陀进入「大般涅盘」之圣地-拘尸那罗(下)之一-拘尸那罗之历史重要性-佛陀「涅盘」前之最后开示(三)-「无戒者」的「五种恶报...
《莲花海》(23) 圣地巡礼-佛陀进入「大般涅盘」之圣地-拘尸那罗(下)之一-拘尸那罗之历史重要性-佛陀「涅盘」前之最后开示(三)-「无戒者」的「五种恶报...《莲花海》(23) 圣地巡礼-佛陀进入「大般涅盘」之圣地-拘尸那罗(下)之一-拘尸那罗之历史重要性-佛陀「涅盘」前之最后开示(三)-「无戒者」的「五种恶报...
《莲花海》(23) 圣地巡礼-佛陀进入「大般涅盘」之圣地-拘尸那罗(下)之一-拘尸那罗之历史重要性-佛陀「涅盘」前之最后开示(三)-「无戒者」的「五种恶报...
 
史念原始佛法
史念原始佛法史念原始佛法
史念原始佛法
 
止觀禪法
止觀禪法止觀禪法
止觀禪法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I I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I I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I I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I I
 
尊者阿姜 考
尊者阿姜 考尊者阿姜 考
尊者阿姜 考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
 
如實之見
如實之見如實之見
如實之見
 
Longmen scenic area of luoyang (洛陽龍門風景區)
Longmen scenic area of luoyang (洛陽龍門風景區)Longmen scenic area of luoyang (洛陽龍門風景區)
Longmen scenic area of luoyang (洛陽龍門風景區)
 
《蓮花海》(4)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3)-釋迦師子-正式參拜人間大導師-紹隆佛種-燃佛心燈-佛陀示現於世之種種微妙因緣-業力的明證-下墮於佛前-盡得佛陀...
《蓮花海》(4)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3)-釋迦師子-正式參拜人間大導師-紹隆佛種-燃佛心燈-佛陀示現於世之種種微妙因緣-業力的明證-下墮於佛前-盡得佛陀...《蓮花海》(4)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3)-釋迦師子-正式參拜人間大導師-紹隆佛種-燃佛心燈-佛陀示現於世之種種微妙因緣-業力的明證-下墮於佛前-盡得佛陀...
《蓮花海》(4) 祖師傳記-蓮師八變(3)-釋迦師子-正式參拜人間大導師-紹隆佛種-燃佛心燈-佛陀示現於世之種種微妙因緣-業力的明證-下墮於佛前-盡得佛陀...
 

Mais de Tom

20120707 chan meditation and buddhism
20120707 chan meditation and buddhism20120707 chan meditation and buddhism
20120707 chan meditation and buddhism
Tom
 
20120609 mindfulness of mind and dharma insight meditation and gautama buddha
20120609 mindfulness of mind and dharma insight meditation and gautama buddha20120609 mindfulness of mind and dharma insight meditation and gautama buddha
20120609 mindfulness of mind and dharma insight meditation and gautama buddha
Tom
 
20120526 satipatthana meditation and gautama buddha
20120526 satipatthana meditation and gautama buddha20120526 satipatthana meditation and gautama buddha
20120526 satipatthana meditation and gautama buddha
Tom
 
20111022 iconology and loving kindness meditation
20111022 iconology and loving kindness meditation20111022 iconology and loving kindness meditation
20111022 iconology and loving kindness meditation
Tom
 

Mais de Tom (20)

20120728 five stages in realizing dhyana and 10 titles of buddha
20120728 five stages in realizing dhyana and 10 titles of buddha20120728 five stages in realizing dhyana and 10 titles of buddha
20120728 five stages in realizing dhyana and 10 titles of buddha
 
20120721 cultivate 7 factors for enlighenment
20120721 cultivate 7 factors for enlighenment20120721 cultivate 7 factors for enlighenment
20120721 cultivate 7 factors for enlighenment
 
20120707 chan meditation and buddhism
20120707 chan meditation and buddhism20120707 chan meditation and buddhism
20120707 chan meditation and buddhism
 
20120616 insightt meditation mindfulness of mind and dharma
20120616 insightt meditation   mindfulness of mind and dharma20120616 insightt meditation   mindfulness of mind and dharma
20120616 insightt meditation mindfulness of mind and dharma
 
20120609 mindfulness of mind and dharma insight meditation and gautama buddha
20120609 mindfulness of mind and dharma insight meditation and gautama buddha20120609 mindfulness of mind and dharma insight meditation and gautama buddha
20120609 mindfulness of mind and dharma insight meditation and gautama buddha
 
20120526 satipatthana meditation and gautama buddha
20120526 satipatthana meditation and gautama buddha20120526 satipatthana meditation and gautama buddha
20120526 satipatthana meditation and gautama buddha
 
20120512 satipatthana meditation and buddhism practice
20120512 satipatthana meditation and buddhism practice20120512 satipatthana meditation and buddhism practice
20120512 satipatthana meditation and buddhism practice
 
20120407 sitting meditation satipatthana-eight precepts
20120407 sitting meditation satipatthana-eight precepts20120407 sitting meditation satipatthana-eight precepts
20120407 sitting meditation satipatthana-eight precepts
 
20120331 walking meditation and eight fold path
20120331 walking meditation and eight fold path20120331 walking meditation and eight fold path
20120331 walking meditation and eight fold path
 
2012 03-24
2012 03-242012 03-24
2012 03-24
 
20120324 meditation and buddha teaching
20120324 meditation and buddha teaching20120324 meditation and buddha teaching
20120324 meditation and buddha teaching
 
20120317 meditation and buddha teaching
20120317 meditation and buddha teaching20120317 meditation and buddha teaching
20120317 meditation and buddha teaching
 
2012 02-25 rodolfo
2012 02-25 rodolfo2012 02-25 rodolfo
2012 02-25 rodolfo
 
2012 03-03 dharma talk 4 noble truths
2012 03-03 dharma talk 4 noble truths2012 03-03 dharma talk 4 noble truths
2012 03-03 dharma talk 4 noble truths
 
20111203 art of attention & white lotus sutra chapter 7
20111203 art of attention & white lotus sutra chapter 720111203 art of attention & white lotus sutra chapter 7
20111203 art of attention & white lotus sutra chapter 7
 
20111126 white lotus sutra chapter 5 & 6 and art of attention
20111126 white lotus sutra chapter 5 & 6 and art of attention20111126 white lotus sutra chapter 5 & 6 and art of attention
20111126 white lotus sutra chapter 5 & 6 and art of attention
 
20111119 white lotus sutra and art of attention
20111119 white lotus sutra and art of attention20111119 white lotus sutra and art of attention
20111119 white lotus sutra and art of attention
 
20111105 white lotus sutra and concentration development
20111105 white lotus sutra and concentration development20111105 white lotus sutra and concentration development
20111105 white lotus sutra and concentration development
 
20111029 white lotus sutra and five jhana stages
20111029 white lotus sutra and five jhana stages20111029 white lotus sutra and five jhana stages
20111029 white lotus sutra and five jhana stages
 
20111022 iconology and loving kindness meditation
20111022 iconology and loving kindness meditation20111022 iconology and loving kindness meditation
20111022 iconology and loving kindness meditation
 

天台宗知多少 03 Tiantai school

  • 1. How much do I know about Tiantai School of Buddhism 天台宗知多少 A Origination of Tiantai School of Buddhism 天台宗緣起 1. Dynasties/Periods of India in brief 印度朝代簡說 2. Six Phases or Stages of Indian Buddhism 印度佛教的六個階段 3. Buddhist councils on orthodoxy of Buddhist Scripture and the Tripitaka 經典結集及三藏的形成 4. Mahayana Nagarjuna Study 大乘龍樹學 5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6. Kumarajiva's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Buddhism especially to Tiantai School 羅什法師對中國佛教尤其是對天台宗的貢獻 7. Three Phases or Stages of Chinese Buddhism 中國佛教發展的三步曲
  • 2.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W hen 甚麼年代 : W here (route) 路線 : W (people involved) ho 誰來 /誰去 /誰接待 :
  • 4.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W hen 甚麼年代? Ten were said 有十說 (last 2 more reliable 最後二說較可 信): 1. 三五之世已聞知有佛 (before BC2000 之前 ) ( 三王 : 伏羲、神農、黃帝;五帝:黃帝、顓頊、帝喾、唐堯、虞舜 ) 2. 佛生周初說 (BC1000) 3. 孔子尊佛說 (BC551~BC478) 4. 燕昭王 (BC311) 時尸羅來化說 5. 阿肓王神迹說 (BC266~230) 6. 秦始皇說 (BC246~210) 7. 漢武帝始通佛法 (BC140~BC88)
  • 5.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W hen 甚麼年代 These last two are more reliable 最後二說較可信: ? 9. 大月氏 (Tokhara) 使伊存授經說 ★ 漢哀帝元壽元年 (BC2) 伊存口授景盧 / 秦景憲 ★ 中國佛教會曾於 1998 年慶祝佛教傳入漢地二千年 10. 漢明帝 (AD28~AD75) 感夢求法說 據後漢紀對於佛教初傳我國之記載: 謂東漢明帝嘗夜夢金人,身材高大, 頂有光明。明帝疑惑不解,次日, 以所夢之事問群臣, 臣下答以:「西方有神,名佛。」 帝遂遣使者前往天竺求法。
  • 6. Dynasties Xi Han Dong Han Three Kingdoms Xi Jin Dong Jin & 16 Kingdoms North & South Dynasty Sui Dynasty Tang Dynasty
  • 7.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here (route) 路線 :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W A. 陸路 1. 西域絲綢之路 ( 分南一北二共三路 ) 2. 巴蜀四道 B. 海路 C. 陸路、海路同時
  • 8. A1 西域絲綢之路途經 36 個小國 ( 現新彊及以前蘇 聯分烈出來的小國 ) ,各有獨立語言,其中大月氏 、康居、安息、龜茲對中國佛教的傳播最為重要。
  • 9.
  • 10. ←法 顯 ← Tarim oymanliqi 玄 奘 塔里木盆地 北路,在塔里木盆地以北兩路:敦煌 → 車師前 → 蔬勒 南路,在塔里木盆地以南一路:敦煌 → 鄯善 → 莎車 * Tarimoymanliqi 塔里木盆地:處於天山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之間。
  • 11.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here (route) 路線 :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W A2 巴蜀四道,據剪伯贊在《中國歷史剛要》: BC121 年漢武帝大敗凶奴而打通了西域之路,派細 君公主嫁給烏孫的國王,細君死後再派特優。 王恢將軍滅樓蘭,趙波奴將軍滅姑師,於 BC60 歸 漢,設都護管理。 漢武帝派張騫 BC138 帶百人到大月氏,但被凶奴關 了十年,後逃到大宛,再到康居,又被抓了一年, 前後加起來十一年多才回去。漢帝封他為「博望」 ,寫了《大宛列傳》。 由是可見在公元前,中西在陸上已開有交往。
  • 12.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here (route) 路線 :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W B 海 路 梁啟超、馮承鈞等學者認為佛教先由海路傳來:最初 的佛教根據地不在京、洛,而在江淮、彭城 ( 現徐 州 ) 。漢明帝之弟篤信佛教的楚王劉英就在彭城。 理據在於當時廣東的徐聞和合浦已有賈 ( 讀古 ) 船轉相 送之故實 ( 歷史事實 ) ,所以說當時中印交通皆在海上 。 南方的剌史管七個郡,包括交趾。 三国時期得孫權信敬的僧人康僧會 就在交趾出家。
  • 13.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here (route) 路線 :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W C 陸路、海路同 時 日本學者鐮田茂雄認為陸路、海路同時,循海岸水行: 鍚蘭 Ceylon( 斯里蘭卡 Sri Lanka) → 爪哇 Java→ 馬來半島 Malayan peninsula → 越南 Vietnan → 交趾 jiaozhi→ 廣州 Guangzhou
  • 14. First missionaries of Buddhism to China here (route) 路線 : 佛教到漢地的初傳 W 還有從漢地去求法的 《資治通鑑》西漢元狩元年 BC122 : 求身毒道,始通滇國。 孫昌武的《中國佛教交化史》: 大理 → 保山 → 緬甸 → 印度 → 阿拉伯 BC4 世紀已通,但最初佛教是否從這條路來, 則難以確定。
  • 15. Buddhism in China at the time of Dong Han 東漢時代的佛教 1. 楚王劉英,漢光武帝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同父異母的 弟弟。《後漢書》 : 劉英學為浮屠、齋戒、祭祀黃帝 、 老子、浮屠。 ( 即佛與黃老同時拜祭 ) 。 後因謀返事被告發,雖得明帝效法浮屠之仁特赦天下 罪免死,兩年後仍畏罪自殺。明帝嚴查株連千人,後 200 年也沒有佛教的記載。 2. 桓帝劉志 AD147~AD167 在位, 15 歲奪回政權 (AD159) 是東漢第一位信奉佛教的皇帝,聽襄楷的上書: 好生惡殺,省欲去奢,貴尚無為。
  • 16. Buddhism in China at the time of Dong Han 東漢時代的佛教 3. 白馬寺 蔡愔在天竺請了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大法師來中原。 當時在外國有招提寺,國王下令毀寺,因白馬圍廟悲 鳴而設消。 後來多廟叫白馬寺以被邪。 到了中國第一寺也叫白馬寺。 著名的四十二章經就是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大法師翻 譯的,收藏在蘭台石室 ( 當時的國家圖書館 ) 。
  • 17.
  • 18. Buddhism in China at the time of Dong Han 東漢時代的佛教 4. 笮融建寺造像 把糧鄉,建寺造像,能容 3000 人,課讀佛經。 與楚王英和桓帝時之變化: 1) 浮屠分立 2) 課讀佛經 3) 由上層走向民間
  • 19. Buddhism in China at the time of Dong Han 東漢時代的佛教 最早漢文佛典的產 生 最早漢傳佛教的經錄《出三藏記集》: 僧佑 6 人於獻帝 40 年翻譯了 57 部共 74 卷 唐《開元釋教錄》: 東漢 12 人翻譯了 192 部共 395 卷 東漢翻譯主要分兩大部份: 安士高代表小乘,主要禪數學 支婁迦讖 Lokaksema 代表大乘, 主要般若學
  • 20. Buddhism in China at the time of Dong Han 東漢時代的佛教 最早漢文佛典的產 生 除了安士高和支婁迦讖翻譯,還有: 竺佛朔 孟元士 安玄與嚴佛調居士 支曜 康巨 康孟祥
  • 21. Dynasties Xi Han Dong Han Three Kingdoms Xi Jin Dong Jin & 16 Kingdoms North & South Dynasty Sui Dynasty Tang Dynasty
  • 22.
  • 23.
  • 24.
  • 25.
  • 26. BC600 ~ BC400 Various States Period 列國時代 BC500 Ajatasatru 阿闍世王 (5th Century BC) Nanda Dynasty 難陀王朝 BC326/ 324 ~ BC157 Maurya Empire Period 孔雀帝國時代 0 Asvaghosa 馬鳴菩薩 Nagarjuna 龍樹菩薩 AD150~250 Sunga Kanva 熏迦王朝 康瓦王朝 AD28± Andhra Dynasty 案達羅王朝 Kumarajiva 鳩摩羅什 AD343 ~ AD413 AD500 Asoka 阿育王 (BC268~BC232) 1st ~ 3rd Century AD Kushan Dynasty 貴霜王朝 AD320 ~ AD540/ /470 470 Gupta Dynasty 笈多王朝 Kaniska 迦膩色迦王 (BC268~BC232) Samudragupta 第二世沙姆陀羅笈多 ( AD335 ~ 375)
  • 27. BC530~BC370 Primitive Buddhism 原始佛教 BC500 BC370~BC150 Sectarian Buddhism 部派佛教 0 Asvaghosa 馬鳴菩薩 AD150~AD500 Initial Stage of Hinayana Buddhism 小乘初期 Initial Stage of Mahayana Buddhism 大乘初期 AD400 ~ AD500 Middle Stage of Mahayana Buddhism 大乘中期 AD600~AD900 Final Stage of Mahayana Buddhism 大乘末期 Nagarjuna 龍樹菩薩 AD150~250 Kumarajiva 鳩摩羅什 AD343 ~ AD413 AD500 Asanga 無著 & Vasubandhu 世親 AD1000
  • 28. BC500 BC530~BC370 Primitive Buddhism 原始佛教 BC370~BC150 Sectarian Buddhism 部派佛教 0 AD150~A Asvaghosa 馬鳴菩薩 D500 Nagarjuna 龍樹菩薩 Initial Stage of AD150~250 Hinayana Buddhism 小乘初期 Kumarajiva 鳩摩羅什 AD343 ~ AD413 AD500 Initial Stage of Mahayana Buddhism 大乘初期 AD400 ~ AD500 Middle Stage of Mahayana Buddhism 大乘中期 Various States 列 國時代 Ajatasatru 阿闍世王 (5th Century BC) 難陀王朝 Maurya Empire 孔雀帝國時代 Asoka 阿育王 (BC268~BC232) 熏迦 康瓦 王朝 王朝 Andhra 案達羅王朝 Kushan Dynasty 貴霜王朝 /470 Kaniska 迦膩色迦王 (BC268~BC232) Samudragupta Gupta Dynasty 第二世沙姆陀羅笈多 笈多王朝 ( AD335 ~ 375)
  • 29.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鳩摩羅什。此云童壽。天竺 Sindhu (an ancient name for India) 人也。家世國相。 什祖父達多。倜儻不群名重於國。 父鳩摩炎。聰明有懿節。將嗣相位。乃辭避出家。 東度葱嶺。龜茲 Kucina 王聞其棄榮甚敬慕之。自 出郊迎請為國師。 王有妹年始二十識悟明敏過目必能。一聞則誦。 且體有赤黶法生智子。諸國娉之並不肯行。 及見摩炎心欲當之。乃逼以妻焉。
  • 30.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既而懷什。什在胎時。其母自覺。神悟超解有 倍常日。 聞雀梨大寺名德既多。又有得道之僧。即與王 族貴女德行諸尼。彌日設供請齋聽法。 什母忽自通天竺語。難問之辭必窮淵致。眾咸 歎之。 有羅漢達摩瞿沙曰。此必懷智子。為說舍利弗 在胎之證。及什生之後還忘前言。 * 【舍利弗】 Sariputra ,法華玄贊一曰:「…以母才辯喻如鶖 鳥,此是彼子,以母顯之,故云鶖子。復名優婆提舍,以能論 議故,兼得彼名。」
  • 32.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頃之什母樂欲出家。夫未之許。遂更產一男名 弗沙提婆。 後因出城遊觀見塚間枯骨異處縱橫。於是深惟 苦本定誓出家。若不落髮不咽飲食。至六日夜 氣力綿乏疑不達旦。 夫乃懼而許焉。以未剃髮故猶不嘗進。即勅人 除髮。乃下飲食。次旦受戒仍樂禪法。專精匪 懈學得初果。
  • 33.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什年七歲亦俱出家。從師受經日誦千偈。偈有三 十二字。凡三萬二千言。 誦毘曇既過。師授其義。即自通達。無幽不暢。 時龜茲國 Kucina 人以其母王妹利養甚多。乃携什 避之。什年九歲。隨母渡辛頭河至罽賓 Kubha 。 遇名德法師槃頭達多。即罽賓 Kubha 王之從弟也。 淵粹有大量。才明博識獨步當時。三藏九部莫不 該練。從旦至中手寫千偈。從中至暮亦誦千偈。 名播諸國遠近師之。什至即崇以師禮。從受雜藏 中長二含凡四百萬言。
  • 34.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達多每稱什神俊。遂聲徹於王。王即請入宮。集外道 論師共相攻難。言氣始交。外道輕其年幼言頗不遜。 什乘隙而挫之。外道折伏愧惋無言。 王益敬異。日給鵝腊一雙粳米麪各三斗酥六升。此外 國之上供也。所住寺僧乃差大僧五人沙彌十人營視掃 灑。有若弟子。其見尊崇如此。 至年十二。其母携還龜茲。諸國皆聘以重爵。什並不 顧。時什母將什至月氏北山。有一羅漢見而異之。謂 其母曰。常當守護。此沙彌若至三十五不破戒者。當 大興佛法度無數人。與優波掘多無異。若戒不全無能 為也。正可才明携詣法師而已。
  • 35.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什進到沙勒國頂戴佛鉢。心自念言。鉢形甚大何其 輕耶。即重不可勝。失聲下之。 母問其故。答云。兒心有分別故鉢有輕重耳。遂停 沙勒一年。 其冬誦阿毘曇。於十門修智諸品無所諮受。而備達 其妙。又於六足諸問無所滯礙。 沙勒國有三藏沙門名喜見。謂其王曰此沙彌不可輕。 王宜請令初開法門。凡有二益。一國內沙門恥其不 逮必見勉強。二龜茲王必謂什出我國。而彼尊之是 尊我也。必來交好。
  • 36.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王許焉。即設大會請什升座說轉法輪經。龜茲王果 遣重使酬其親好。什以說法之暇。乃尋訪外道經書。 善學圍陀含多論。多明文辭製作問答等事。又博覽 四圍陀典及五明諸論。陰陽星算莫不必盡。妙達吉 凶言若符契。為性率達不厲小檢。修行者頗共疑之。 然什自得於心未嘗介意。 時有莎車王子參軍王子兄弟二人。委國請從而為沙 門。兄字須利耶跋陀。弟字須利耶蘇摩。蘇摩才伎 絕倫專以大乘為化。其兄及諸學者皆共師焉。什亦 宗而奉之。親好彌至。
  • 37.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蘇摩後為什說阿耨達經。什聞陰界諸入皆空無相。 怪而問曰。此經更有何義而皆破壞諸法。 答曰。眼等諸法非真實有。什既執有眼根。彼據因 成無實。於是研覈大小往復移時。什方知理有所歸 。 遂專務方等。乃歎曰。吾昔學小乘如人不識金以鍮 石為妙。因廣求義要受誦中百二論及十二門等。
  • 38.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頃之隨母進到溫宿國。即龜茲之北界。時溫宿有一 道士。神辯英秀振名諸國。手擊王鼓而自誓言。論 勝我者斬首謝之。 什既至以二義 ( 了義和不了義 Partial & complete meanings) 相檢。即迷悶自失稽首歸依。於是聲滿葱 左譽宣河外。 龜茲王躬往溫宿。迎什還國。廣說諸經。四遠宗仰 莫之能抗。時王子為尼。字阿竭耶末帝。博覽群經 特深禪要。云已證二果聞法喜踊。迺更設大集請開 方等經奧。什為推辯諸法皆空無我分別陰界假名非 實。時會聽者莫不悲感追悼恨悟之晚矣。
  • 39.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至年二十受戒於王宮。從卑摩羅叉學十誦律。有頃 什母辭往天竺。謂龜茲王白純曰。汝國尋衰吾其去 矣。 行至天竺進登三果。什母臨去謂什曰。方等深教應 大闡真丹。傳之東土唯爾之力。但於自身無利。其 可如何。什曰。大士之道利彼忘軀。若必使大化流 傳。能洗悟矇俗。雖復身當爐鑊苦而無恨。 於是留住龜茲止于新寺。後於寺側故宮中。初得放 光經。始就披讀。魔來蔽文唯見空牒。什知魔所為。 誓心踰固。魔去字顯。仍習誦之。復聞空中聲曰。 汝是智人何用讀此。什曰。汝是小魔宜時速去。我 心如地不可轉也。停住二年。
  • 40.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廣誦大乘經論洞其祕奧。龜茲王為造金師子座。以大 秦錦褥鋪之。令什升而說法。什曰。家師猶未悟大乘 欲躬往仰化。不得停此。 俄而大師盤頭達多不遠而至。王曰。大師何能遠顧。 達多曰。一聞弟子所悟非常。二聞大王弘贊佛道。故 冒涉艱危遠奔神國。什得師至欣遂本懷。為說德女問 經。多明因緣空假。昔與師俱所不信。故先說也。 師謂什曰。汝於大乘見何異相而欲尚之。什曰。大乘 深淨明有法皆空。小乘偏局多諸漏失。師曰汝說一切 皆空甚可畏也。安捨有法而愛空乎。
  • 41.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如昔狂人令績師績線極令細好。績師加意細若微塵。 狂人猶恨其麁。績師大怒乃指空示曰。此是細縷。 狂人曰。何以不見。師曰。此縷極細。我工之良匠 猶且不見。況他人耶。狂人大喜以付織師。師亦効 焉皆蒙上賞而實無物。 汝之空法亦由此也。什乃連類而陳之。往復苦至經 一月餘日。方乃信服。師歎曰。師不能達反啟其志。 驗於今矣。於是禮什為師。言和上是我大乘師。我 是和上小乘師矣。
  • 42.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西域諸國咸伏什神俊。每年講說諸王皆長跪座側。 令什踐而登焉。其見重如此。什既道流西域名被東 川。 時符堅僣號關中。有外國前部王及龜茲王弟。並來 朝堅。堅引見二王說堅云。西域多產珍奇。請兵往 定以求內附。至符堅建元十三年歲次丁丑正月。太 史奏云。有星見於外國分野。當有大德智人入輔中 國。 堅曰。朕聞西域有鳩摩羅什。襄陽有沙門釋道安。 將非此耶。即遣使求之。至十七年二月。善善王、 前部王等。又說堅請兵西伐。
  • 43.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十八年九月堅遣驍騎將軍呂光、陵江將軍姜飛。將 前部王及車師王等。率兵七萬。西伐龜茲及烏耆諸 國。 臨發堅餞光於建章宮。謂光曰。 夫帝王應天而治。以子愛蒼生為 本。豈貪其地而伐之乎。正以懷 道之人故也。朕聞西國有鳩摩羅 什深解法相善閑陰陽。為後學之 宗。朕甚思之。賢哲者國之大 寶。若剋龜茲即馳驛送什。
  • 44.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光軍未至。什謂龜茲王白純曰。國運衰矣。當有勍 敵。日下人從東方來。宜恭承之勿抗其鋒。純不從 而戰。光遂破龜茲殺純。立純弟震為主。 光既獲什未測其智量。見年齒尚少。 乃凡人戲之。強妻以龜茲王女。 什距而不受辭甚苦到。光曰。 道士之操不踰先父。何可固辭。 乃飲以醇酒。同閉密室。什被逼既 至遂虛其節。或令騎牛及乘惡馬欲 使墮落。什常懷忍辱曾無異色。 光慚愧而止。
  • 45.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光還中路置軍於山下。將士已休。什曰。不可在此。 必見狼狽。宜徙軍隴上。光不納。至夜果大雨洪潦 暴起。水深數丈。死者數千。光始密而異之。 什謂光曰。此凶亡之地不宜淹留。推運揆數應速言 歸。中路必有福地可居。光從之。至涼州聞符堅已 為姚萇所害。光三軍縞素大臨城南。於是竊號關外 稱年太安。 太安元年正月姑臧大風。什曰。不祥之風當有姦叛。 然不勞自定也。俄而梁謙、彭晃相係而叛。尋皆殄 滅。
  • 46.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至光龍飛二年。張掖臨松盧水胡沮渠男成及從弟蒙 遜反。推建康太守段業為主。光遣庶子秦州刺史太 原公纂。率眾五萬討之。時論謂業等烏合。纂有威 聲勢必全剋。光以訪什。什曰。觀察此行未見其利。 既而纂敗績於合梨。俄又郭馨作亂。纂委大軍輕還。 復為馨所敗僅以身免。
  • 47.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光中書監張資文翰溫雅。光甚器之。資病。光博營 救療。有外國道人羅叉。云能差資疾。光喜給賜甚 重。什知叉誑詐。 告資曰。叉不能為益徒煩費耳。冥運雖隱可以事試 也。 乃以五色系作繩。結之燒為灰末投水中。灰若出水 還成繩者。病不可愈。須臾灰聚浮出復繩本形。既 而又治無効。少日資亡。
  • 48.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頃之光又卒。子紹襲位。數日光庶子纂殺紹自立。 稱元咸寧。咸寧二年有猪生子。一身三頭。龍出東 廂井中到殿前蟠臥。比旦失之。纂以為美瑞。號大 殿為龍翔殿。俄而有黑龍升於當陽九宮門。纂改九 宮門為龍興門。 什奏曰。皆潛龍出遊豕妖表異。龍者陰類出入有時。 而今屢見則為災眚。必有下人謀上之變。宜剋棊修 德以答天戒。纂不納。與什博戲。 殺棊曰。斫胡奴頭。什曰。不能斫胡奴頭。胡奴將 斫人頭。此言有旨。而纂終不悟。
  • 49.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光弟保有子名超。超小字胡奴。後果殺纂斬首。立 其兄隆為主。時人方驗什之言也。 什停涼積年。呂光父子既不弘道。故蘊其深解無所 宣化。符堅已亡竟不相見。及姚萇僣有關中。亦挹 其高名虛心要請。 諸呂以什智計多解。恐為姚謀不許東入。及萇卒子 興襲位。復遣敦請。興弘始三年三月。有樹連理生 于廣庭。逍遙園葱變為 [ 卄 /( 〡 * 臣 )] 。以為美瑞。 謂智人應入。至五月興遣隴西公碩德西伐呂隆。隆 軍大破。至九月隆上表歸降。方得迎什入關。以其 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于長安。
  • 50.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興待以國師之禮。甚見優寵。晤言相對則淹留終日。 研微造盡則窮年忘勌。自大法東被始于漢明。涉歷 魏晉經論漸多。而支竺所出多滯文格義。興少達崇 三寶銳志講集。 什既至止。仍請入西明閣及逍遙園譯出眾經。什既 率多諳誦無不究盡。轉能漢言音譯流便。既覽舊經 義多紕僻。皆由先度失旨不與梵本相應。於是興使 沙門增 [( 丰 * 力 )/ 石 ] 、僧遷、法欽、道流、道 恒、道標、僧叡、僧肇等八百餘人諮受什旨。更令 出大品。
  • 51.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什持梵本興執舊經以相讎校。其新文異舊者義皆圓通。 眾心悏伏莫不欣讚。興以佛道冲邃其行唯善。信為出 苦之良津御世之洪則。 故託意九經、遊心十二。乃著通三世論以勗示因果。 王公已下並欽贊厥風。大將軍常山公顯左軍將軍安城 矦嵩並篤信緣業。屢請什於長安大寺講說新經。 續出小品金剛波若、十住法華、維摩思益、首楞嚴、 持世佛藏菩薩藏、遺教菩提無行呵欲自在王因緣觀小 無量壽、新賢劫禪經、禪法要解、彌勒成佛彌勒下生 、十誦律、十誦戒本、菩薩戒本釋論、成實十住、中 百十二門論、妙法蓮華經凡三百餘卷。並暢顯神源揮 發幽致。
  • 52.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于時四方義士萬里必集。盛業久大于今咸仰。 龍光釋道生。慧解入微玄搆文外。每恐言舛入關請 決。廬山釋慧遠。學貫群經棟梁遺化。而時去聖久 遠疑義莫決。乃封以諮什語見遠傳。初沙門僧叡才 識高明。常隨什傳寫。什每為叡論西方辭體商略同 異云。 天竺國俗甚重文製。其宮商體韻以入絃為善。凡覲 國王必有贊德。見佛之儀。以歌歎為貴。經中偈頌 皆其式也。但改梵為秦失其藻蔚。雖得大意殊隔文 體。有似嚼飯與人。非徒失味。乃令嘔噦也。
  • 53.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什嘗作頌贈沙門法和云。 心山育明德。流薰萬由延。 哀鸞孤桐上。清音徹九天。 凡為十偈辭喻皆爾。 什雅好大乘志存敷廣。常歎曰。吾若著筆作大乘阿 毘曇。非迦旃延子比也。今在秦地深識者寡。折翮 於此將何所論。乃悽然而止。唯為姚興著實相論二 卷。并注維摩。出言成章無所刪改。辭喻婉約莫非 玄奧。
  • 54.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什為人神情朗徹傲岸出群。應機領會鮮有倫匹者篤。 性仁厚汎愛為心。虛己善誘終日無勌。 姚主常謂什曰。大師聰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後 世。何可使法種無嗣。遂以妓女十人逼令受之。自 爾以來不住僧坊。別立廨舍供給豐盈。 每至講說常先自說。譬喻如臭泥中生蓮花。但採蓮 花勿取臭泥也。初什在龜茲從卑摩羅叉律師受律。 卑摩後入關中。什聞至欣然師敬盡禮。卑摩未知被 逼之事。因問什曰。汝於漢地大有重緣。受法弟子 可有幾人。什答云。漢境經律未備。新經及諸論等。 多是什所傳出。三千徒眾皆從什受法。但什累業障 深。故不受師教耳。
  • 55.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又杯渡比丘在彭城。聞什在長安。乃歎曰。吾與此 子戲別三百餘年。杳然未期。遲有遇於來生耳。 什未終日。少覺四大不愈。乃口出三番神呪令外國 弟子誦之以自救。未及致力轉覺危殆。於是力疾與 眾僧告別曰。 因法相遇殊未盡伊心。方復後世惻愴何言。自以闇 昧謬充傳譯。凡所出經論三百餘卷。唯十誦一部未 及刪煩。存其本旨必無差失。願凡所宣譯傳流後世 咸共弘通。今於眾前發誠實誓。 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燋爛。以偽秦弘 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長安。是歲晉義熙五年 也。
  • 56. Kumarajiva 鳩摩羅什大法師 節錄 高僧傳卷第二 即於逍遙園依外國法以火焚屍。薪滅形碎唯舌不灰 。 後外國沙門來云。羅什所諳十不出一。 初什一名鳩摩羅耆婆。外國製名多以父母為本。什 父鳩摩炎。母字耆婆。故兼取為名。 然什死年月諸記不同。或云弘始七年。或云八年。 或云十一年。尋七與十一字或訛誤。而譯經錄傳中 猶有一年者。恐雷同三家無以正焉。